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是 1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62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6dm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 0 【答案】A 【解析】【解答】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 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5 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A 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2cm=1.62m 左右,B 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8dm 左右,C
2、不符合题意;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大约是-52.3,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要根据平常识记的一些物理量数据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 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5 次左右;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在 78cm 左右;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大约是-52.3。 2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答案】D 【解析】【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A、B、C 中都
3、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D 选项中的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 D 【点评】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A 不符
4、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和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 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幅不同,所以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1)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中,在人耳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力度大小决定振幅大小,振幅大小决定响度大小。 4琵琶、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前需要先定弦,为使其发出的音调变低,应采用的办法是( ) A放松弦线 B拉紧弦线 C用更大的力拨弦线 D以上方
5、法都不行 【答案】A 【解析】【解答】弦乐器演奏时声音音调高低由琴弦振动的快慢决定,而琴弦振动快慢是由琴弦的松紧决定,琴弦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琴弦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要使声音音调变低,应该把弦线放松些。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振动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对琴弦进行松紧的调节。 5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冰、橡胶、铁块 B铜块、固态水银、金条 C玻璃、沥青、石蜡 D萘、松香、海波 【答案】B 【解析】【解答】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A冰和铁块是晶体,橡胶是非晶体,A 不符合题意; B铜块、固态水银和金条都是晶体,B 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和石蜡都是非
6、晶体,C 不符合题意; D萘和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金属、冰、海波、萘;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塑料、橡胶、松香。 6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熔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解答】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7、。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A 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B 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C 不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六个物态变化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进行判断。 7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食 B山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筷子弯折 【答案】D
8、 【解析】【解答】A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B 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明确各种光现象的成因: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 、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弯折、
9、看到水中的鱼、水底变浅、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 。 8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A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9如图,F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过透镜光心的光心方向不发生改变,A 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B 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
10、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C 不符合题意;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进行判断: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过虚焦点) ;过凸透镜焦点(或正向延长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在第二点的基础上利用光路的可逆性识记第三点。注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 10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5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11、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A5cm B10cm C20cm D30cm 【答案】D 【解析】【解答】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50cm 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 u2f,即 50cm2f,解得 f25cm,则选项 ABC 都符合,只有选项 D 是不可能的; 故选 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 u2f 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11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
12、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A、B、C 均正确。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看指针在完全静止时是否指向分度盘的中央,也可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 0.8103kg/m
13、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 比为( ) A23 B32 C49 D94 【答案】D 【解析】【解答】设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为 h酒精和 h硫酸,已知 S 相同,m酒精=m硫酸,则 酒精V酒精=硫酸V硫酸 即 酒精Sh酒精=硫酸Sh硫酸 则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两种液体的密度和质量关系,由体积公式 V=求出它们的体积大小,然后根据底面积相等,求出高度之比。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 1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
14、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90 度 【答案】B,C 【解析】【解答】A红外线没有杀菌作用,主要是热作用,紫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A 不符合题意; B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一种均匀介质,所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符合题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符合题意; D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0 度,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 (1)紫外线有杀菌消毒作用;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15、三线合一。 14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一个苹果拿到月球上,质量不变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1 千克铁比 1 千克棉花质量大 【答案】A,D 【解析】【解答】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磨损,质量变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故密度不变,A 错误,符合题意; B质量与位置无关,一个苹果拿到月球上,质量不变,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是物质的属性,故密度不变,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1 千克铁和 1 千克棉花质量一样大,D 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 (1)密度是
16、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 (2)质量与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1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 t10min 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 倍 【答案】A,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 10min 是两同学相遇,A 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 10min 经过的路程为 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 乙同学 10min 经过的路程为
17、 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 v甲3v乙,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 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 1km,速度 , ,C 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 4km,总时间为 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 2km,总时间为 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v甲平2v乙平,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结合 x-t 图像,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 v=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16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如果战斗机
18、在 2s 内飞行了 0.4km,则它的速度是 m/s 。 【答案】静止;200 【解析】【解答】解:因为加油机和战斗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200m/s 。 故答案为:静止,200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17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 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 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便尽早营救 【答案】信息;振动 【解析】【解答】声波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接收被困者发出的声音获取被
19、困者的位置情况,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一种救援设备,它接收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分析】声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可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18开运动会时,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忽大忽小”指声音的 ;能区分出锣声与鼓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解答】运动场上传出“忽大忽小”的锣鼓声,即指的是锣声时大时小,即指声音的强弱,故这里的忽大忽小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鼓声、锣声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 (1)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2)音色与物质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9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
20、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答案】乙;4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 1; 甲温度计上液柱最高处在 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 0,为 4所以甲温度计显示的是白天的气温; 乙温度计液柱最高处在 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 0,为4乙温度计显示的是晚上的气温 故答案为:乙;4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20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夏天 (填“室外”或“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窗玻璃表面 (
21、填“降低”或“升高”)温度液化成小水珠。 【答案】室外;降低 【解析】【解答】夏天,使用冷空调,室内的温度比室外低,窗玻璃的温度比室外低,室外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窗玻璃外表面降低温度液化成小水珠。 【分析】不管夏天还是冬天,窗玻璃上的小水珠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1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是 60,若入射角增大 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到 。 【答案】增大;140 【解析】【解答】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60,因此入射角是 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 60;反射角和入射角始终相等,当入射角增大 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
22、10,此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 60+10=7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之和,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到70+70=140 【分析】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进行判断。 22奥运会的圣火采集器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经凹面镜 后会聚,使置于凹面镜 上的火炬被点燃 【答案】反射;焦点 【解析】【解答】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会聚在焦点上,焦点上的温度极高,将火炬点燃 【分析】凹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会聚点温度最高,最亮。 23中学生小明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师告诉他可能患上了 (填“近视”或“远视”)眼病,需
23、要佩戴 透镜矫正 【答案】近视;凹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而看不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分析】掌握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24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 【答案】会聚;靠近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要想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知,物距应变小,所以镜头应靠近鲜花。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物体靠
24、近凸透镜时,所成实像变大。 2510g 冰温度从5升高到 0,质量 ,熔化成水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解答】冰从5升高到 0,温度变了,但质量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还是10 g,冰熔化为水,状态变了,但质量是不变的当继续熔化成水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它的质量是不变的,密度由 0.9g/cm3变为 1.0g/cm3,根据公式 ,当物质的质量不变时,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分析】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密度发生改变时,由公式=判断体积改变。 26甲乙两种物质,他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甲、乙) ,甲
25、的密度是 g/cm3。 【答案】甲;1 【解析】【解答】由图像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所以由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由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 4m3时,它的质量为 4103kg,所以甲的密度 【分析】明确 m-v 图像中质量和密度关系,并且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不变,直线越倾斜,密度越小。 27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 。成虚像的是图 。 A B C 【答案】B;C 【解析】【解答】图 B 中,物距大于 2 倍焦距,像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 图 C 中,物距小于焦距
26、,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明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倒立实像。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等大倒立实像。 (3)物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实像。 (4)物距小于 1倍焦距,成同侧放大正立虚像。 (5)物距等于 1 倍焦距,则无法成像。 四、实验题四、实验题 28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为了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乙装置中水浴法加热的作用是 ; (3)如图丙所示,AB 段处于 状态;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
27、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5)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 【答案】(1)热胀冷缩 (2)乙;使冰受热均匀 (3)固体 (4)0;6 (5)不变;吸 【解析】【解答】 (1)由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实验时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3)由图丙可知,BC 段是熔化过程,AB 段是冰熔化之前,处于固态。 (4)由图丙可知,BC 段为冰的熔化过程,熔化的温度是
28、0,熔化经历的时间为 10min-4min=6min (5)由图丙可知,BC 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分析】 (1)实验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水浴法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均匀受热,并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 (4)图像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熔点,水平线的起点和终点时间差为熔化时间; (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2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高为 7cm。如图所示,在
29、竖直的玻璃板前 10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焰高 2cm。 (1)最好选用 (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2)选取 A、B 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3)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 A 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 1.7m 的人,站在镜前 5m 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30、变小”或“不变”) 。 【答案】(1)茶色 (2)像与物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3)不能;虚 (4)5;不变 【解析】【解答】 (1)无色透眀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择茶色玻璃板。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用完全相同的蜡烛 B 代替蜡烛 A 和蜡烛 A 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3)光屏能承接的像是实像,不能承接的是虚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所以在蜡烛 B 的位置放光
31、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 (4)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 5m,像离镜也应是 5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所以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分析】 (1)无色透明玻璃透光性强,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 (2)为了证明像物大小相同,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所用到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总是等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总是等于物到平面
32、镜的距离。 30小李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陶瓷片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陶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陶瓷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陶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陶瓷片的体积: 第一步: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陶瓷片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陶瓷片; 第二步:先往量筒装入 40mL 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陶瓷片的体积为 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陶瓷片的密度 = kg/m3; (4)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原
33、因是所测 偏大。 【答案】(1)32 (2)16 (3) (4)偏小;体积 【解析】【解答】 (1)由图甲可知,陶瓷片的质量 m=20g+10g+2g=32g (2)由图丙可知,图中量筒的分度值为 1cm3,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24cm3,瓷片的体积V=40cm3-24cm3=16cm3 (3)陶瓷片的密度 (4)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一部分水,使得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会偏大,则测量陶瓷片的体积偏大,由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大,密度测量值会偏小。 【分析】 (1)托盘天平的读数方法:砝码的质量数+游码的质量数; (2)陶瓷片体积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采用间接测量方法进行,即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
34、的水,把陶瓷片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陶瓷片。 往量筒装入适量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 。用量筒中水的总体积减去剩余的体积,即为瓷片的体积。 (3)已知质量和体积,由公式=计算出陶瓷的密度大小。 (4)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一部分水,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判断。 五、简答题五、简答题 31蝴蝶在花丛中飞行,它的翅膀不停地振动,我们却听不到声音,而蜜蜂飞行时我们却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答案】人耳听觉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在 350Hz 左右,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 5Hz
35、 左右,低于 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解析】【分析】 (1) 人耳听觉频率在 20Hz20000Hz ; (2)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在350Hz 左右 ; 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 5Hz 左右 。 3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那么干冰在此有什么作用?白雾是如何形成的 ? 【答案】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解析】【分析】 (1)干冰在升华时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2)白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 六、计算题六、计
36、算题 3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米/秒)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2)在长 884 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 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 15) 【答案】(1)解:声速跟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大,液体比气体大。 (2
37、)解:解:依题意得 5200 米/秒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为 5200 米/秒,查表可知该金属管是铁管。 【解析】【分析】 (1) 声速跟温度、介质种类有关 . (2)先利用 v=,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即可. 34小可要测量如图所示的酸奶的密度,先用杯子装满酸奶,然后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已知水的密度为。求: 测量步骤 测满杯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充满杯后,测水、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g 测量数据 238 169 229 (1
38、)喝掉的酸奶质量是多少?倒入杯中纯净水的质量是多少? (2)杯中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喝掉的酸奶体积是多少? (3)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解:由步骤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m奶=m1-m2=238g-169g=69g 由步骤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m水=m3-m2=229g-169g=60g 答:喝掉的酸奶质量是 69g;倒入杯中纯净水的质量是 60g; (2)解:杯中纯净水的体积 喝掉酸奶的体积 V奶=V水=60cm3 答:杯中纯净水的体积是 60cm3,喝掉的酸奶体积是 60cm3; (3)解:酸奶的密度 答:酸奶的密度是 1.15103kg/m3。 【解析】【分析】 (1) 喝掉的酸奶质量 = 满杯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 - 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 。 杯中纯净水的质量 = 水、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 剩余酸奶和杯子的总质量 。 (2)已知纯净水的质量和密度,由体积公式 V= 求出 杯中纯净水的体积 ; 根据喝掉酸奶的体积 V奶=V水求出喝掉酸奶的体积。 (3)已知酸奶的质量和体积,由公式=求出酸奶的密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