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2.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3.感受文中朴实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中的行文线索。体会文中的父子深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二、 教学新课(一)、走进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散文代表
2、作是背影、荷塘月色。(二)、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任务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交卸( Xi ) 狼藉( J ) 簌簌( s)游逛( gung) 妥帖( tuti) 踌躇( chuch)奔丧(sng) 颓唐( tu ) 琐屑( xi )惦记( din ) 迂腐( y ) 蹒跚( pnshn)拭( sh) 栅栏( zhln)不禁( jn ) 搀 ( chn )解释词语: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变卖典质 :(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赋闲:丢了工作,在家闲住,即失业。勾留:逗留、羁留、耽搁;短时间停留。踌躇:犹豫
3、。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三)整体感知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3.作者为什么一看到父亲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4.背影、眼泪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分析流泪的原因和饱含的感情。 明确:1.背影2.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3.因为从父亲的背影里,儿子感悟到父亲对我的爱子之情。 也看到了父亲老年处境的艰难,谋生的艰辛,所以忍不住流下眼泪。4.
4、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刻画背影)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别背影)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再现背影)(四)小组合作探究1.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橘”与“吉”同音,因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买橘子,代表着他对儿子“一路平安”的良好祝愿。 2.课文几次提到了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表达了什么中心?四写背影。最感动的是望父买橘的背影。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3.
5、分别指出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车站送别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父子告别烘托父亲爱子之情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文章结尾4.本文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写了回家奔丧、车站送行、别后思念这几件事。“买橘子”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5.作者为什么详写“买橘子”这件事?在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亲失业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父亲依然将已经20岁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致,不顾身体的原因,不辞劳苦地买几个橘子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何等的父爱呀!也正是这件事情深深打动了儿子,所以作者详写这件事。 6. 作者是怎样详写“买橘子”这件事的?分析描写的作用。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加以刻画。描写人物
6、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此外还有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深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一次 惦记背影二次 刻画背影三次 惜别背影四次 再现背影第二课时(一)探究问题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语言描写:(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
7、走动!” 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爱子深情溢于言中。(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5)“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3.文中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4.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广阔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
8、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3)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二)品味语言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1)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西”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父亲失业,
9、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子里一片狼藉。评论:“满院狼藉的东西”七个字,极其简练,表现家庭遭到变故后的凄凉景象,以至“簌簌地流下眼泪”。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临卸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里比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却强抑心中巨大的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之深,情之切。4.“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惨淡”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 惨淡就是凄惨暗淡,不景气的意思。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1)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2)借钱办丧事; (3)丧母
10、和失业。 5.“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含义。 在儿子临走前,又为儿子做了件事,感到很满足,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放心了。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觉得踏实、满足,连劳累、灾祸都忘了。 6.理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对儿子的挂念,关心。爱得仔细,爱到永远。 7.“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引用父亲的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不自己叙述? 明确: 表现父亲老境之“颓唐”。 比自己叙述更真切可信。 父亲的信有文言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也让人感到真切可信。 8.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
11、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9.“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三)能力拓展请欣赏父子深情的图片(四)讨论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
12、思念之泪;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感动得多次流泪? 普通,但又不普通。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3.也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 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为了爱,自己甘愿吃苦,这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 4.有人说: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所以,“我”的言行可以理解。三、 板书设计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