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评价 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1.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发: 畎 亩: 举: 士: 市: 苦: 劳: 饿: 空乏: 拂: 动: 忍: 曾: 恒过: 衡: 征: 发: 喻: 入: 拂: 出: 3. 翻译原文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第一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为什么列举这么多例子?7.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说明一个什么道理?8.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你的人才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