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3.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画,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历经劫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验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理清说明顺序1.浏览课文找出
2、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理清说明顺序。明确:第1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第2段:介绍了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画作“梦回繁华”的主题。第3-5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可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2.细读第4段,判断第4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何妙处?明确:从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等内容可见这一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这样说明使文章犹如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规律,也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目标导学二:分析说明方法1.哪些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作者是为什么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明确:
3、画面的内容是作者介绍的重点,即第4段。“梦回繁华”的意思是指这幅画表现了作者梦回故土,怀念繁华生活的心情,“繁华”即是这幅画的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也是本文说明画作的重点和灵魂。2.细读第4段,在书上批注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明确: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再现了它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使说明更形象更清楚。3.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也接触到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为什么两文都选择了摹状貌这一方法?明确:无论是中国石拱桥造型的优美,还是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繁华,用摹状貌才能使说明更清楚,所以说明方法的选择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而且摹状貌的方法给说明语言增添了生动性。4.浏览全
4、文,在文中勾画批注,结合例句辨析,课文中还用到哪些说明方法,具体有什么作用。明确: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打比方,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3)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作比较,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
5、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4)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5)画中的“孙羊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点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目标导学三:品味说明语言1.浏览全文,细读第4段,体会本文语言风格的不同,总结语言特色。明确:本文语言既平实准确又生动典雅。例如列数据使说明更准确稳妥,使语言显得更准确、平实;打比方、引用和摹状貌
6、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引用使文章语言更有底蕴、有文气。2.重点品读第4段,勾画: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语言的典雅?明确:大量使用四字词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对于一幅中外闻名的古名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气息的典雅的语言不仅增强了文章生动性,更是与说明对象相契合。3.阅读文章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明确: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这句话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形象名片,展现了“北宋汴梁”这一特定历史的社会生活状况,极具历史价值。三、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画面中隐藏着社会危机(内容见本课文件夹),换个角度看“繁华”。四、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全文逻辑顺序开卷处第4段:空间顺序 中段 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