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 2.掌握这篇驳论文章的反驳方法及语言特色。3.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精神。4.理解文章阐述的“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道理。本文选自本文选自王临川集王临川集。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字介甫,晚,晚年年号号半山半山,临川人临川人(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世称王荆公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世称王安石变法。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列宁称他是“中国十
2、一世纪的改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家,他是,他是唐宋八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家之一,他在,他在诗、词、散文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成就,他主张为文应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有补于世”,“以适用为以适用为本本”。(中国有。(中国有“诗言志诗言志”传统)传统)他的著作有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作家作品文体辨析 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题多为“报报书书”、“与与书书”、
3、“上上书书”、“答答书书”等等,如:等等,如:报任安书报任安书(司马迁)、(司马迁)、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吴均)、上枢上枢密韩太尉书密韩太尉书(苏辙)、(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典范之作“答答”即即“答复、回复答复、回复”之意。之意。“谏议谏议”则指的是则指的是“谏议大谏议大夫夫”这个官职,所以,这个官职,所以,“答答司马谏议书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光的信”来理解。来理解。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
4、任命王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
5、坚定不移地推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行新法的决心。诵读课文,注意字词诵读课文,注意字词 guchngjshpnn rnxxdwdu强强聒聒 重重念念 冀冀君实或见君实或见恕恕也也辟辟邪说邪说 难难 壬壬人人 不不恤恤国事国事 胥胥怨者民也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 会会晤晤 度度义而后动义而后动 再三考虑。再三考虑。批驳批驳法则,计划。法则,计划。揣度,估量,考虑。揣度,估量,考虑。整体感知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 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施新法的弊端,逐
6、一驳斥。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失大夫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失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守思想的不满。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课文串讲:某某启:昨日蒙教。启:昨日蒙教。窃窃以为与君实游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每不合,所不合,所操之操之术术多异故也,多异故也,某某:古人在信稿上用:古人在信稿上用“某某”,代替自己,代替自己的名。的名。窃:窃:我私下,私自,谦词。我私下,私自,谦词。每:每:往往,常常。往往,常常
7、。术: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课文串讲: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欲虽欲强聒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一自辨;重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反复不宜卤莽,不宜卤莽,故今故今具道所以具道所以,冀君实或,冀君实或见恕见恕也。也。强聒强聒(gugu):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语声嘈杂。重:重:又。又。反复:反复:
8、指书信往来。指书信往来。具道所以:具道所以: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见恕:见恕:原谅我。原谅我。课文串讲: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您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简慢无礼,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盖盖儒者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以为侵官侵官、生事、生事、征利征利、拒谏,、拒谏,以致以致天天下怨谤也。下怨谤也
9、。儒者:儒者:这里指读书人。这里指读书人。侵官: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侵犯官员的职权。征利:征利:与民争利。与民争利。以致:以致:因而招致。因而招致。课文串讲: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修之于朝廷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举先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王之政
10、,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辟邪说,邪说,难壬人难壬人,不为拒谏。不为拒谏。修之于朝廷: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在朝廷上讨论修改。举:举:施行,推行。施行,推行。辟:辟:驳斥,抨击。驳斥,抨击。难:难:责难。责难。壬人: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课文串讲: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
11、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怨诽之多,则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固前知其如此也。人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恤国事、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汹汹然?固前知:固前知:本来事先就知道。本来事先就知道。恤:恤:忧虑,顾念。忧虑,顾念。汹汹然: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大吵大闹的样子。课文串讲: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
12、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之迁,盘庚之迁,胥胥怨民也,非怨民也,非特特朝廷士大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度度(dudu)义而后动,)义而后动,是是而不见悔故也。而不见悔故也。胥:胥:皆。皆。特:特:仅仅。仅仅。度:度:计划。计划。度度(dudu):估计,考虑。估计,考虑。是:是:认定做得对。认定做得对。课文串讲:
13、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守守前所为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知。膏泽斯民: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施恩泽给这些人民。事事:事事:做事。前一做事。前一“事事”字是动词,后字是动词,后一一“事事”字是名词。字是名词。守:守:墨守。墨守。知
14、:知:领教。领教。无由无由会晤,会晤,不任区区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向往之至。无由:无由:没有机会。没有机会。不任:不任:不胜。不胜。区区:区区:谦辞,用于自称。谦辞,用于自称。课文串讲: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1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
15、致天下怨谤也。谤也。”(“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2 2、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司马光:司马光:王安石:王安石:侵官侵官 生事生事 征利征利 拒谏拒谏天下天下怨谤怨谤难壬人难壬人辟邪说辟邪说为天下理财为天下理财以兴利除弊以兴利除弊举先王之政举先王之政授之于有司授之于有司修之于朝廷修之于朝廷受命于人主受命于人主前知其如此前知其如此怨诽之多,怨诽之多,3、作者重点批驳对
16、方的什么观点?、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致谤)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毫不枝蔓。4 4、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场变法?提示:提示:(1 1)人)人“习于苟且习于苟且”(2 2)士大夫)士大夫“不恤国事不恤国事”“同同俗自媚于众俗自媚于众”(3)上)上“欲变此欲变此”5 5、实施变法时,出
17、现了怎样的情形?、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1 1)天下天下“怨谤怨谤”;众众“汹汹然汹汹然”。(2 2)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造成的。追问:追问:“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 6、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么?7 7、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些语
18、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提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提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提示: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提示: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8 8、你觉得天下人、你觉得天下人“怨谤怨谤”“”“汹汹然汹汹然”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9 9、文章第三段作者引用、
19、文章第三段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作者引用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盘庚迁都”的历史的历史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心决不动摇。1010、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揭露了士大夫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不恤国事、专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的丑恶嘴脸。丑恶嘴脸。文章主题文章主题 本文是本文是书信体驳论文书信体驳论文。王安石的说理文。王安石的说理文见识见识高超、论辩犀利高超、论辩犀利。全文全文立论的论点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
20、事、征利、拒谏、致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马司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驳斥马司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俗语所动的决心决心。写作特点写作特点第一,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第一,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第二,论证方法多样第二,论证方法多样。
21、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1)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2)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3)擅用反语,如)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