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314424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1. 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孟子2. 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察举制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

2、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A. 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B. 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 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4.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A. 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B. 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5. 1987年,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 林则徐虎门销烟B. 陈化成吴淞抗英C. 左宗棠收复新

3、疆D. 左宝贵平壤御敌6.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A. 彭德怀淞沪会战B. 谢晋元台儿庄战役C. 张自忠枣宜会战D. 李宗仁平型关大捷7.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以下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法正确的是()A.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C.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面貌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8.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

4、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A. 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 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D.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B.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C.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D.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10. 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区()A. 古代埃及B. 两河流域C. 古代印度D. 古代希腊11

5、.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下列选项与这一时代相符的是()A. 巴尔扎克的小说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B. 莎士比亚的神曲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C. 哥伦布向东横渡太平洋,“发现”新大陆美洲D.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12. 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以下发明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B. 斯蒂芬森的火车C. 卡尔本茨的汽车D. 莱特兄弟的飞机13.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

6、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A. 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B.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 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14. 活动探究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疆域变迁民族认同】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7、秦朝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活动二:【民族认同多元一体】 材料二:(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草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2) 根据材料二,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活动三:【多元一体巩

8、固发展】 材料四: 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A _ 。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B _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 完成表格,在A、B两处填上适当内容。根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

9、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两种)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4) 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15. 材料分析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是,实力后来居上的德国其殖民地只有英国的。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 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

10、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 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材料四:(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

11、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英、德矛盾不断加剧,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2) 材料二中“转折点开始出现”源于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结束,你认为胜利的原因有哪些?(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 从材料四中任选一幅图片,简述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16. 综合分析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各个阶层为此不懈探索,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

12、,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改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材料三: 历史事件对应结果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道路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编自人民教育出

13、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你怎样看待李鸿章“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说法?(2) 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就所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需包含两个历史事件,适当展开,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选:B。本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

14、“有教无类”。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孔子的相关知识。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故选:C。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科举制的相关知识。3.【答案】D【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故选:D。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4.【答案】C【解析】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6、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所到达的地区、意义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5.【答案】A【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国际禁毒日”的设立与虎门销烟有关。 故选:A。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

17、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6.【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故排除AB选项。平型关大捷是林彪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D。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爱国将领。识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

18、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和爱国将领。识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的相关知识,并将战役和爱国将领一一对应。7.【答案】D【解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故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没能改变我国农业落后面貌,故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性质,土地仍然属于国家公有,故D项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8.【答案】B【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

19、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开始走向正常化。故这则公告发布之后,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故B符合题意。同时可排除CD;A是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影响。 故选:B。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正常化的标志。9.【答案】A【解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选项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

20、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观点。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观点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观点的相关史实。10.【答案】C【解析】题目中“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雕塑。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C。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古印度文

21、明的相关知识。11.【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出现于14-16世纪,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排除A;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排除B;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美洲,排除C。 故选:D。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2.【答案】A【解析】如果不是可以得到改良蒸汽机的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完全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纺织品生产速度后便逐渐消失。能论证这个观点的发明是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经过改进后,能同时纺出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斯蒂芬森的火车使

22、用蒸汽机作动力,排除;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在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到1925年,取得一定的成效。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制

23、度受到冲击,为使美国渡过危机而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其他各国政府提供了借鉴和经验。题干这两次改革都是在本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从国情出发,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选项A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选项B不是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排除;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

2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14.【答案】【小题1】文成公主【小题2】驻藏大臣【小题3】【小题4】【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可知,唐朝的繁荣得益于民族融合,唐朝在北魏均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施均田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为中华民

25、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根据表格可知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有: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综合上述信息可知,我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理解是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26、、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故答案为: (1)秦朝完成统一结束了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均田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任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3)文成公主;驻藏大臣;方式: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

27、、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本题考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和影响。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掌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和影响。15.【答案】【小题1】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协约集团和三国同盟集团。【小题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小题3】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地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小题4】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

28、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两次世界大战都带来了灾难,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16.【答案】【小题1】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小题2】戊戍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题3】观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为挽救中国命运都进行了抗争,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能挽救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掌握近代中国的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中考专区 > 历年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