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根据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意见(陕教工2019131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商洛学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
3、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三、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
4、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落实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严格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选聘制度,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等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发挥老专家、
5、名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勇挑重担,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课。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人事处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责任单位:教务处、二级学院(部)(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
6、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责任单位: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二级学院(部)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
7、力度。责任单位:科技处、教务处、团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二级学院(部)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责任单位:科技处、教务处、团委、二级学院(部)(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
8、委、二级学院(部)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西部、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双百工程”“暑期三下乡”“援疆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部)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开齐开足体育课,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
9、,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责任单位:教务处、团委、体育教学研究部、艺术学院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责任单位: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二级学院(部)(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创新形式,
10、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部)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大力传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商洛学院精神。挖掘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开展“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述人生”等活动,激发师生爱党
11、、爱国、爱校情怀。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启动校史馆立项建设,提升图书馆、档案室、红色资料室、发展成就展厅等一批教育场馆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水平。坚持规范升国旗、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一院一品”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部)12.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力争早日建成“陕西省文明校园”。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
12、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后勤保障处、二级学院(部)(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一抖一手”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大学生在线、陕西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各类网络平台的共建工作。建设数字图书馆,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信息中心、图书馆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
13、批“两微一端”网络育人精品项目。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责任单位:团委、学工部、宣传部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责任单位:宣传部、信息中心(六)大力促
14、进心理育人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在班级、宿舍内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责任单位:学生处、健康管理学院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
15、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5”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责任单位:学生处、健康管理学院(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一章八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
16、制度约束。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学生处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申诉委员会、校长信箱和学校领导接待日等组织和渠道的作用,实行问责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诉求。培育一批校级“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以良好的管理行为和作风影
17、响和培养学生。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障处、保卫处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三个深入”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校院两级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校领导、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责任单位: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
18、,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责任单位:人事处、工会、二级学院(部)(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校园,完善“一卡通”信息服务功能,更好服务于育人工作。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在后勤、图书馆、安全保卫等服务工作中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
19、,推广“微笑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一批校级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校级“服务育人示范岗”。责任单位:人事处、学生处、信息中心、后勤保障处、保卫处、图书馆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校友论坛、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
20、育人优势。责任单位:校友总会办公室、离退休职工工作处、二级学院(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21、,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责任单位:学生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25.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
22、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组织部、工会、团委、二级学院(部)26.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着力培育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创新团队、学科平台,培育名家、名师,为打造思政“金课”,提升育人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科技处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
23、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校“三全育人”工作。2.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责任单位(第一单位为牵头单位)要围绕十个育人体系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各相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落实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辅导员沙龙、教学管理沙龙、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
24、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4.强化工作考核。认真落实陕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试行)要求,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管理育人示范岗”“服务育人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
25、谈会及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26、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二、基本
27、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2.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梳理挖掘各群体、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握特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3.坚持创新发展、务实高效。深入推进十大育人专项工作,注重学校社会配合,网上网下融合,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
28、径,始终保持三全育人工作生机和活力。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真正落到育人效果上,加快实现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的建设目标。4.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合力。进一步深化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全员参与;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形成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格局。三、基本要求1.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引领改革,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
29、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
30、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四、主要任务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自觉树立育人意识,夯实责任,以德为先,将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将育人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1.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学校成立三
31、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委员和有关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校层面聚焦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学院层面主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2.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落实
32、机制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三全育人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简称十大育人体系),构建校院两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3.创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任务分解方案
33、,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4.加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力度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
3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编制;专业技术职称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5.改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模式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
35、效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三全育人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修订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五、主要内容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
36、主体作用。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
37、;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挖掘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育才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育才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落实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
38、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育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完善对教师教案设计中育人内容的规范、引导、评价机制。制定课堂教学管理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推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制度。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方式方法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育人思想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
39、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奖励、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学院每年定期在学生中开设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40、。3.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发挥学校社会品牌的示范作用,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调查活动中,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实践实训中心、城市社区、校地合作点、定点扶贫村、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教学实践,拓展完善协同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志愿
41、服务西部计划、短学期实践、政府各类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内容,在学年内或寒暑假推行劳动月、劳动周制度;做好学生在定点实习基地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军事训练实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
42、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落实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4.深入促进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传统节假日、暑期、重要节点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
43、神,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现场教学活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创新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举办读书月、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法学、新闻学、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成果,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加强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深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
44、,开展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等活动;发挥党史校史知识竞赛的普及教育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开展阳光体育、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按照一院一品建设思路,推进院系以优秀文化活动为抓手,培育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师生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打造一批具有西财大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强化师生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
45、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以学校新媒体中心为平台,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积极建设数字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开展优秀网络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名篇、名栏、名师,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加强新闻网、主题性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利用各学院建立的官方微信平台及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育人工作融媒体矩阵群,打造共享模式下的网络教育生态圈;优化成果评价,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体系,适时推进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并将其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46、;充分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培养网络力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按照
47、1:4000的师生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立校级专家队伍,加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组织好3.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品牌活动,初步形成了心理宣传季的一院一品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
48、针对性;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持续开展管理部门联系师生党支部活动,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学校党委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