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57560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4.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1 1、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1)高速公路与各类城市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高速公路与各类城市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交叉;(2)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主干路、铁路交叉时,必)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主干路、铁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须采用立体交叉;(4)大城市机场与一般道路相交时,可采用立体交叉。大城市机场与一般道路相交时,可采用立体交叉。2 2、根据交通量的需要、根据交通量的需要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路与主干路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当进入路口的

2、现况交通量超过相交,当进入路口的现况交通量超过40004000 6000 6000(辆(辆/小时)(当量小客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小时)(当量小客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时,可设置立体交叉。3 3、考虑地形条件、考虑地形条件 结合跨河桥的两端,扩建桥梁的边孔,修建主干滨河路的立结合跨河桥的两端,扩建桥梁的边孔,修建主干滨河路的立体交叉。体交叉。4 4 道路与铁路的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采用立体交叉道路与铁路的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采用立体交叉 (1 1)当地形条件困难,采用平面

3、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当地形条件困难,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时;(2 2)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与铁路交叉,在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超过间内,经常发生一次封闭时间超过1515minmin。二、立体交叉的组成 1 1 跨线构造物跨线构造物 是指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和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2 2 正线正线 它是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车行道。3 3 匝道匝道 它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4 4 出口与入口出口与入口 由正线驶出进入匝道的道口为出口;由匝道

4、驶入正线的道口为入口。5 5 变速车道变速车道 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在正线右侧的出入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在正线右侧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出口端为减速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出口端为减速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立体交叉的范围一般是指车道,入口端为加速车道。立体交叉的范围一般是指各相交道路出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包含的正各相交道路出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包含的正线与匝道的全部区域。线与匝道的全部区域。减速车道加速车道右转匝道入口集散车道跨线桥正线入口左转匝道出口绿化正线 第二节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使用条件立体交叉的类型和使用条件 立体交叉按相交道

5、路结构物形式划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两类:1.1.上跨式上跨式 这种立交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处。2.2.下穿式下穿式 这种立交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用于市区较为理想。按交通功能可划分为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两类:(一)分离式立交(一)分离式立交图 9-2 分 离 式 立 交 这种类型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这种类型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只适用于高速路与次要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只适用于高速路与次要道路之间的交

6、叉道路之间的交叉。(二)互通式立交(二)互通式立交 这种立交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互通式立交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和环形立交。1.1.部分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部分互通式立交的代表形式主要有:菱形立交和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1)菱形立交:如图93所示图 9-3 菱 形 立 交a)主b)主a)为三路立交b)为四路立交图 9-4 部 分 苜 蓿 叶 式 立 交b)a)主 线主 线c)(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2.完全互通式立交完全

7、互通式立交其代表形式有: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1)喇叭形立交 如图95 图 9-5 喇 叭 形 立 交A式B式(2)苜蓿叶式立交 如图96所示图中a)为标准形b)为带集散车道形图 9-6 苜 蓿 叶 式 立 交a)b)(3)子叶式立交 如图97所示图 9-7 子 叶 式 立 交只需一座构造物,造型美观,造价较低。(4)Y形立交 a)为定向Y形b)为半定向Y形,右下图为三层式(5)X形交叉 如图99所示3.3.环形立交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如图910所示 其中 a)为三路环形立交b)为四路环形立交c)为多路环形立交b)a)c)图 9

8、-10 环 形 立 交第三节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设计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设计一、立交的选型一、立交的选型 (一)立体交叉形式的选型原则(一)立体交叉形式的选型原则 1选型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规划,设选型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和远景交通规划,设计小时交通流量、流向等多方面因素。计小时交通流量、流向等多方面因素。2选型必须与当地条件相适应,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地选型必须与当地条件相适应,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地区规划,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区规划,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地范围,周围建及设施分布状况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布置匝道。及设施分布状况等条件,

9、因地制宜地布置匝道。3选型要注意远近期结合,全面考虑。即要考虑近期交通选型要注意远近期结合,全面考虑。即要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的需要。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的需要。4.选型和匝道布设要注意分清主次,首先应满足主要选型和匝道布设要注意分清主次,首先应满足主要道路的交通要求,然后考虑次要道路,处理好相交道道路的交通要求,然后考虑次要道路,处理好相交道路的关系。选型要与路线、构造物设计、总体布局及路的关系。选型要与路线、构造物设计、总体布局及环境相配合。环境相配合。5立体交叉匝道口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互相干扰、造立体交叉匝道口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互相干扰

10、、造成交通阻塞、影响正常运行时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成交通阻塞、影响正常运行时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立体交叉。行的立体交叉。6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比较后确定。效益的比较后确定。(二)(二)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和要点1 1、初定立交的基本形式、初定立交的基本形式 首先选择立交的总体布局,如上跨式或下穿式,首先选择立交的总体布局,如上跨式或下穿式,完全互通式或部分互通式,二层式、三层式或四层式,完全互通式或部分互通式,二层式、三层式或四层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或混行,是否考虑行人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11、分行或混行,是否考虑行人交通,是否收费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立交的基本形式。是否收费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立交的基本形式。项项目目立交立交 形式形式计算行车速(计算行车速(km/hkm/h)交叉口交叉口总通行总通行能力能力占地占地面积面积(公(公顷)顷)相交道路等级及交叉口情况相交道路等级及交叉口情况直行直行左转左转右右转转定向形立定向形立交交80-80-10010070-8070-80 70-70-808013000-13000-15000150008.5-8.5-12.512.51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高速公路相互交叉;2 2、高速公路与市郊快速路相、高速公路与市郊快速路相交。交。

12、苜蓿叶式苜蓿叶式立交立交60-8060-80 30-4030-40 30-30-40409000-9000-13000130007.0-7.0-9.09.01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高速公路相互交叉;2 2、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路相交;路相交;3 3、用地允许的市区主要交叉、用地允许的市区主要交叉口。口。部分苜蓿部分苜蓿叶式立交叶式立交30-8030-80 25-3525-35 30-30-40406000-6000-800080003.5-3.5-5.05.01 1、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主干路相交;路相交;2 2、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苜蓿

13、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菱形立交菱形立交30-8030-80 25-3525-35 25-25-35355000-5000-700070002.5-2.5-3.53.5 1 1、高速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高速公路与次要公路相交;2 2、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三、四层三、四层式环行立式环行立交交60-8060-8025-3525-3525-25-35357000-7000-10000100004.0-4.0-4.54.51 1、快速路相互交叉;、快速路相互交叉;2 2、市区交叉口;、市区交叉口;3 3、高等级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高等级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喇叭形立喇叭形立交交60-

14、8060-8030-4030-4030-30-40406000-6000-800080003.5-3.5-4.54.51 1、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相交;、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相交;2 2、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3 3、用地允许的市区交叉口。、用地允许的市区交叉口。三路三路环行环行立交立交60-8060-8025-3525-3525-25-35355000-5000-700070002.5-2.5-3.03.01 1、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2 2、市区、市区T T形、形、Y Y形交叉口;形交叉口;三路子叶三路子叶式立交式立交60-8060-8025-3525-35

15、25-25-35355000-5000-700070003.0-3.0-4.04.01 1、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高等级公路相互交叉;2 2、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苜蓿叶式立交的前期工程。三路三路定向定向形立交形立交80-80-10010070-8070-8070-70-80808000-8000-11000110006.0-6.0-7.07.01 1、高速公路相互交叉;、高速公路相互交叉;2 2、地形适宜的双向分离式道路、地形适宜的双向分离式道路相交。相交。对公路立交在确定基本形式时,应根据各方面的对公路立交在确定基本形式时,应根据各方面的交通量,结合地形、地物、当地交通条件综合考虑而交

16、通量,结合地形、地物、当地交通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注意以下几点:定,并注意以下几点:(1 1)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大,相交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直行和转弯交通量均大,相交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较高并要求用较高的速度集散时,可采用定向式或半较高并要求用较高的速度集散时,可采用定向式或半定向式立交。定向式立交。(2 2)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且转弯交通量不大时,可)相交道路等级相差较大,且转弯交通量不大时,可用菱形、部分苜蓿叶形或喇叭形。用菱形、部分苜蓿叶形或喇叭形。(3 3)不设收费站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交时,可用苜)不设收费站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交时,可用苜蓿叶式。但其规模和用地较大,且应设置集散

17、车道以蓿叶式。但其规模和用地较大,且应设置集散车道以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4 4)苜蓿叶式的环圈式匝道以单车道为宜。若交通量苜蓿叶式的环圈式匝道以单车道为宜。若交通量接近或大于单车道通行能力,则应采用半定向或定向接近或大于单车道通行能力,则应采用半定向或定向匝道。匝道。2 2、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立交的几何形状及结构对行车速度、运行时间、立交的几何形状及结构对行车速度、运行时间、行车视距、视野范围、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等影响较行车视距、视野范围、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等影响较大。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研究,对立交的大。在基本形式的基础上,

18、通过仔细研究,对立交的总体结构进行安排,并合理布置匝道。总体结构进行安排,并合理布置匝道。3 3、立交方案的比较、立交方案的比较有时要有几个立交方案可供选择,要经过多方案有时要有几个立交方案可供选择,要经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选择出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适的技术、经济比较,以选择出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适合现场条件、工程量小、投资省的最佳立交方案。合现场条件、工程量小、投资省的最佳立交方案。最优立交方案最优立交方案占占地地面面积积匝匝道道长长度度路路面面面面积积桥桥梁梁长长度度路路基基土土石石方方工工程程平平曲曲线线半半径径竖竖曲曲线线半半径径纵纵面面坡坡度度及及坡坡长长拆拆迁迁数数量量建建筑筑

19、高高度度线线形形质质量量投投资资回回收收期期内内部部收收益益率率工工程程造造价价交交通通功功能能冲冲突突系系数数交交织织系系数数行行程程时时间间行行程程速速度度燃燃油油消消耗耗安安全全系系数数通通行行能能力力饱饱和和度度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功能指标功能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环境指标管理指标管理指标整体性能整体性能绿绿 化化 系系 统统社社 会会 反反 映映对原对原社区分割程度社区分割程度与周围景观协调与开发与周围景观协调与开发沿线设施布置合理性沿线设施布置合理性收收 费费 站站 个个 数数 收收 费费 车车 道道 数数 立立 交交 复复 杂杂 性性施施 工工 难难 易易 度度分分 期期 建适

20、应性建适应性效益成本效益成本比比(三)立交的间距(三)立交的间距 l 确定互通式立交间距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确定互通式立交间距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素:l 1 1 能均匀地分散交通能均匀地分散交通l 2 2 能满足交织路段长度的要求能满足交织路段长度的要求l 3 3 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的需要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的需要l 4 4 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城市道路上互通式立交的间距一般比公路小,且与正线计算行车速度有关,如下所示:正线计算行车速(km/h)最小间距(km)80 1.0 60 0.9 40 0.8(一)设计资料(一)设计资料在立体交叉设计之前,应收集下列所需设

21、计资料:自然资料 测绘立交范围内的1:5001:2000地形图,详细标注建筑物的建筑线、种类、层高、地上及地下各种杆柱和管线;调查并收集用地发展规划,水文、地质、土壤、气候条件资料;收集附近的国家控制点和水准点等。2 交通资料 收集各转弯及直行交通量,交通组成;推算远景交通量;绘制交通量流量及流向图;调查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等。3 道路资料 调查相交道路的等级、平纵面线形、横断面形式及尺寸;相交角度、控制坐标和标高;路面类型及厚度等。4 排水资料 收集立交所在区域的排水规划及现状;各管渠位置、埋深和尺寸。5 文书资料 收集设计任务书及有关文件等。6 其它资料 调查取土、弃土和材料的来源;施工单位

22、、季节、工期和交通组织与安全。(二)设计步骤(二)设计步骤1 初拟设计方案 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条件,在地形图上或其上覆盖的透明纸上勾绘出各种可能的立交方案。2 确定比较方案 对初拟方案进行分析,应考虑线形是否顺适,技术指标能否满足,各层间能否跨越,拆迁是否合理等,从中选出24个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比较。3 确定推荐方案 在地形图上按比例绘出各比较方案,完成初步平纵设计和概略工程量计算,做出各方案的比较表,全面比较后确定推荐方案,一般12个。4 确定采用方案 对推荐方案视需要做出模型或透视图,征询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定出采用方案。5 详细测量 对采用方案实地放线并详细测量,进一步收集技术设计所需的全部

23、资料。6 技术设计 完成全部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以上14步为初步设计阶段,56步为施工图设计阶段。(三)、匝道的基本形式(三)、匝道的基本形式 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右转匝道右转匝道平 行 式反 向 曲 线斜 线单(复)曲 线图 9-1 3 右 转 匝 道 示 意 图 2 左转匝道左转匝道 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匝道又可分为以下几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匝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种基本形式。(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

24、式)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可降低营运费用;没有反向迂回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可降低营运费用;没有反向迂回运行,自然顺畅;可适应较高车速。运行,自然顺畅;可适应较高车速。图9-1 4 定向式左转匝道(左出左进)(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按车辆由相按车辆由相交道路的进出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交道路的进出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左出右进式左出右进式图9-15 左出右进式右出左进式右出左进式 图9-1 6 右出左进式图9-1 7 右出右进式右出右进式右出右进式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间接式(又称环圈式)环圈式匝道为苜蓿叶式和喇叭式立交的标准组成部分。环圈式匝道为苜

25、蓿叶式和喇叭式立交的标准组成部分。图中图中a)为常用的基本形式,当苜蓿叶式立交设有集散为常用的基本形式,当苜蓿叶式立交设有集散道路时,可用其余三种形式。道路时,可用其余三种形式。a)b)c)d)图 9-1 8 环 圈 式 左 转 匝 道城市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城市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相交道相交道路计算路计算行车速行车速度度(km/h)主线计算行车速度主线计算行车速度(km/h)相交道相交道路计算路计算行车速行车速度度(km/h)主线计算行车速度主线计算行车速度12080605040120806050408060405040/50/403035253020/6050404535403

26、0/40/302030202520(四四)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匝道计算行车速度一般为相应路段计算行车速度的匝道计算行车速度一般为相应路段计算行车速度的0.50.6倍倍 (五五)匝道的平面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匝道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五五)匝道的纵断面匝道的纵断面 1.匝道横断面匝道横断面 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城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城市道路不设)组成

27、,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市道路不设)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匝道横断面布置形式如图隔带。匝道横断面布置形式如图925所示。所示。(六六)匝道横断面及加宽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2.2.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 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应根据圆曲线半径按下表所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应根据圆曲线半径按下表所示数值采用。示数值采用。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圆圆曲曲线线半半径径(m)单向单单向单车道匝车道匝道道7258772 248 5842 4836 4232 3629 3227 2925 2723 2521223 315 21/单向双单向双车道或车道或双向双双

28、向双车道匝车道匝道道4743 4739 4336 3933 3631.3329 3127 2926 2725 2624225 523 2422 2321 2215 21加宽值(加宽值(m)00.250.50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3.253.75 (七七)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1.超高值超高值 匝道上的圆曲线应根据规定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匝道上的圆曲线应根据规定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值按表选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所列值时,可不设超值按表选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表所列值时,可不设超高。高。2.2.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 匝道上超

29、高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匝道上超高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的位置以及超高渐变率等因素确定。超面类型、旋转轴的位置以及超高渐变率等因素确定。超高过渡段计算公式与正线相同。高过渡段计算公式与正线相同。匝道圆曲线的超高匝道圆曲线的超高匝道计算行车速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度(km/h)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m)80280以下以下28033033038038045045054054067067087087012401240以上以上60140以下以下140180180220220270270330330420420560560800800以上以上5090以下以下901201

30、20160160200200240240310310410410590590以上以上4050以下以下5070709090130130160160210210280280400400以上以上3540以下以下40505060609090110110140140220220280280以上以上30/30以下以下30404060608080110110150150220220以上以上超高(超高(%)9108978675645432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m)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530路拱坡度(路拱坡度(%)1.5250015001000

31、6005003502.0350020001300800650500 3.3.超高设置方式超高设置方式 超高设置方式与正线相同,即采用以行车道中心超高设置方式与正线相同,即采用以行车道中心旋转或以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两种。超高过渡段设置方旋转或以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两种。超高过渡段设置方法视匝道平面线形而定,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法视匝道平面线形而定,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旋线的全长内进行;对低等级道路的匝道,当无缓和曲旋线的全长内进行;对低等级道路的匝道,当无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1/31/2设在圆曲线上,其设在圆曲线上,其余设在直线上;两园

32、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余设在直线上;两园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圆弧内。半分别置于两圆弧内。(八八)匝道的视距匝道的视距 1 停车视距停车视距 单向单车道匝道主要满足停车视距;单向双车道单向单车道匝道主要满足停车视距;单向双车道可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需考虑超车视距;双向双车可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需考虑超车视距;双向双车道一般应设中间隔离设施,也不存在会车和超车问题,道一般应设中间隔离设施,也不存在会车和超车问题,所以,匝道全长只需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匝道停车所以,匝道全长只需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匝道停车视距如表视距如表912,积雪冰冻地区应大于括号内数值。,积雪冰冻地

33、区应大于括号内数值。2 识别视距识别视距 分流点之前正线上的识别视距应大于分流点之前正线上的识别视距应大于1.25倍的正线倍的正线停车视距,有条件时宜按表停车视距,有条件时宜按表913所列数值选用。所列数值选用。匝道停车视距匝道停车视距匝道计算行车速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度(km/h)806050403530停车视距停车视距(m)110(135)75(100)65(70)453530识别视距识别视距 正线计算行正线计算行车速度车速度(km/h)120100806040识别视距识别视距(m)350460290380230300170240130180第五节第五节 端部设计端部设计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

34、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两端的道口与中间部分匝道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匝道。从主线出入的道口都应是自由流畅式的,而次线上的道口有时则是信号控制式的。1 1、匝道端部出、匝道端部出口设计要点口设计要点(1)(1)立交枢纽匝道的出立交枢纽匝道的出口,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右侧。除口,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右侧。除特殊情况或在相交次要道路且其出特殊情况或在相交次要道路且其出口交通量较小的条件下口交通量较小的条件下才可设置在次要道路左侧。才可设置在次要道路左侧。(2)出人口端部位置应明显及易于识别。出人口端部位置应明显及易于识别。1)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前,困难地段

35、)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前,困难地段可把变速车道大部设置在跨线桥前。当设置在跨线桥后时,则可把变速车道大部设置在跨线桥前。当设置在跨线桥后时,则距跨线桥距离宜大于距跨线桥距离宜大于150m。2)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凸形竖曲线上坡道上。当设置)一般情况宜将出口设置在凸形竖曲线上坡道上。当设置在凸形竖曲线下坡道处,应将凸形竖曲线设置得长些,以增大在凸形竖曲线下坡道处,应将凸形竖曲线设置得长些,以增大视距,使驾驶员能看清出口端部变速车道渐变段的起点和匝道视距,使驾驶员能看清出口端部变速车道渐变段的起点和匝道 上曲线的方向。上曲线的方向。3 3)入口端部宜没在主线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

36、辆利用下)入口端部宜没在主线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并在入口端点应保持充分的视距,以便匝道上汇流坡加速,并在入口端点应保持充分的视距,以便匝道上汇流车辆能调整车速汇入主线车流间隙中。车辆能调整车速汇入主线车流间隙中。4)4)驶出匝道出口端部,在减速车道终点,应设置一条缓和曲驶出匝道出口端部,在减速车道终点,应设置一条缓和曲线,使分流点处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并使曲率变化适应行线,使分流点处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并使曲率变化适应行驶速度的变化,如图驶速度的变化,如图615615示。分流点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示。分流点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规定如表数规定如表616616列值。列值。(3)一级

37、立交主线与驶出匝道的出口分流点处,当需给误行一级立交主线与驶出匝道的出口分流点处,当需给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行车道边缘宜加宽一定份量值,并车辆提供返回余地时,行车道边缘宜加宽一定份量值,并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面的边缘。偏量值及鼻端半径下用圆弧连接主线和匝道路面的边缘。偏量值及鼻端半径下面表。高架结构段可不设偏移加宽。面表。高架结构段可不设偏移加宽。楔形端端部后的过渡楔形端端部后的过渡长度长度Zl、Z2根据下面的表的渐变率计算。根据下面的表的渐变率计算。匝道出入口之间最小净距数值除按表匝道出入口之间最小净距数值除按表617采用外,还应采用外,还应考虑以下各项:考虑以下各项:1)干道的驶出或

38、驶入紧挨着的情况)干道的驶出或驶入紧挨着的情况(图图616b)应考虑变应考虑变速道长度及标志之间距离,根据所需距离最长的条件取用。速道长度及标志之间距离,根据所需距离最长的条件取用。(4)立交范围内相邻匝道出入口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立交范围内相邻匝道出入口之间的最小净距见表617 2)驶入的前面有驶出的情况)驶入的前面有驶出的情况(图图616d)应根据交织的应根据交织的交通量计算其交织所需长度,并取其长者来决定距离交通量计算其交织所需长度,并取其长者来决定距离采用值。采用值。2单车道出入口单车道出入口 单车道出入口分单车道直接式出入口单车道出入口分单车道直接式出入口(图图617、图、图619)

39、和单车道平行式出入口和单车道平行式出入口(图图618、图、图620)二类。二类。3多车道出入口多车道出入口 多车道出人口除和单车道出入口一样根据形式分两类外,多车道出人口除和单车道出入口一样根据形式分两类外,更重要的是以功能分类。一种是按出入口进行设计,适应于更重要的是以功能分类。一种是按出入口进行设计,适应于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出入口设计;另一种按主要岔口分流合流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出入口设计;另一种按主要岔口分流合流进行设计,适应于高等级道路起、讫点处立交枢纽的定向匝进行设计,适应于高等级道路起、讫点处立交枢纽的定向匝道出人口设计。道出人口设计。(1)按出入口形式设计按出入口形式设计 双车道直接式

40、出入口,布置形式和单车道一样,第二条双车道直接式出入口,布置形式和单车道一样,第二条变速车通加在第一条变速车道右侧,按经验内侧车道加速段变速车通加在第一条变速车道右侧,按经验内侧车道加速段长是单车道规定位的长是单车道规定位的80(图图621、图、图622)。双车道平行式出入口,布置形式和单车道一样,第二双车道平行式出入口,布置形式和单车道一样,第二条车道加在第一条车道右侧,右侧变速车道较左侧第一条车道加在第一条车道右侧,右侧变速车道较左侧第一车道短一渐变段长度车道短一渐变段长度(图图623、图、图6-24)。(2)按增设辅助车道的双车道出入口设计按增设辅助车道的双车道出入口设计 一般位于立交枢

41、纽的定向匝道,当出入口交通量很大一般位于立交枢纽的定向匝道,当出入口交通量很大 时,双车道出入口必须在下行方向按车道数平衡、基本车时,双车道出入口必须在下行方向按车道数平衡、基本车 道数连续这两条原则,增设辅助车道道数连续这两条原则,增设辅助车道(见图见图625图图628)。(3)按按“主要岔口主要岔口”分流、合流形式设计分流、合流形式设计 枢纽型立交处,为能在与主线车速基本相同行驶条件枢纽型立交处,为能在与主线车速基本相同行驶条件下实现大交通量的分、合流和路线的转换,道路分岔端部下实现大交通量的分、合流和路线的转换,道路分岔端部须按须按“分岔分岔”力式保证主线基本车道数连续和主线车道数力式保

42、证主线基本车道数连续和主线车道数的平行,必要时增设辅助车道。典型的双车道岔口分流、的平行,必要时增设辅助车道。典型的双车道岔口分流、合流端部设计见图合流端部设计见图6-29。其中,相对较次要分岔流向应靠。其中,相对较次要分岔流向应靠右侧进出。右侧进出。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在起讫点处一般分成两条定向多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在起讫点处一般分成两条定向多车道,与类似高等级道路相衔接。大交通量的分、合流或车道,与类似高等级道路相衔接。大交通量的分、合流或路线间交通流转换期间车速基本保持不变。多车道岔口分路线间交通流转换期间车速基本保持不变。多车道岔口分流、合流端部可按图流、合流端部可按图630所示方式对

43、主线进行分岔。所示方式对主线进行分岔。特大型互通式立交枢纽的特大型互通式立交枢纽的“主要岔口主要岔口”除了按车道数平衡除了按车道数平衡原则进行设计外,还应按树枝状分岔,以每两个流向分别进原则进行设计外,还应按树枝状分岔,以每两个流向分别进行分流、合流设计行分流、合流设计(图图6-31)。二、二、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包括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变速车道包括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1 变速

44、车道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变速车道的形式(如下图所示)一般分为直接式与平行一般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式两种。(1)平行式)平行式 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其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呈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加速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变段与正线连接。(2)直接式)直接式 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不设平

45、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形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并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并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双车道的变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减速车道长度渐变段加速车道长度渐变段图 9-28 变速车道的形式c)直接式减速车道)平行式减速车道c)直接式加速车道)平行式加速车道2 变速车道的横断面变速车道的横断面变速车道横断面的组成与单车道匝道基本相同,是变速车道横断面的组成与单

46、车道匝道基本相同,是由行车道、路肩和路缘带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宽度如图由行车道、路肩和路缘带组成的,各组成部分宽度如图929所示。城市道路可不设右路肩,但应保留路缘带。所示。城市道路可不设右路肩,但应保留路缘带。图 9-29 变速车道的宽度(m)路缘带车行道 3.50路 缘 带正 线硬路肩土路肩2.25(1.25)右路肩 3.25(2.25)0.256.75(5.75)变速车道一个车道宽渐变段加速车道长La)直接式b)平行式渐变段加速车道长L图 9-30 变速车道的平面2、变速车道的长度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段长度之和,

47、如图之和,如图930所示。所示。(1)加、减速车道长度 aVVL262221 式中:式中:V1正线平均行驶速度正线平均行驶速度(km/h);V2匝道平均行驶速度匝道平均行驶速度(km/h);a汽车平均加(减)速度汽车平均加(减)速度(m/s2),加速时加速时a=0.81.2 m/s2;减速时减速时a=23 m/s2。平坡时加、减速车道长度可按表平坡时加、减速车道长度可按表916查用,并根据查用,并根据 正线正线纵坡度大小,按表纵坡度大小,按表917系数修正。系数修正。(2)渐变段)渐变段 平行式变速车道渐变段的长度不应小于平行式变速车道渐变段的长度不应小于 表表916所列数值。直接式变速车道渐

48、变段按外边缘渐所列数值。直接式变速车道渐变段按外边缘渐 变率变率控制,出口端和入口端渐变率规定如表控制,出口端和入口端渐变率规定如表916。(m)正线计算行车速度(正线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6040减速车道长度(减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单车道10090807030双车道双车道15013011090/加速车道长度(加速车道长度(m)单车道单车道20018016012050双车道双车道300260220160/平行式渐变段长度平行式渐变段长度(M)单车道单车道7060504540 直接式直接式渐变式渐变式出口出口单车道单车道1/251/201/15双车道双车道入口入口单车道单车道

49、1/401/301/20双车道双车道 变速车道长度及渐变率变速车道长度及渐变率 表表9-16 正 线 平 均 坡 度正 线 平 均 坡 度(%)i=22 i=33 i=44 i=6正 线 平 均 坡 度正 线 平 均 坡 度(%)i=22 i=33 i=44 i=6下坡减速车道修下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正系数1.001.101.201.30上坡减速车道修上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正系数1.001.201.301.40坡道上变速车道长度修正系数坡道上变速车道长度修正系数 表表9-17三、三、辅助车道辅助车道1 基本车道数基本车道数是指一条车道或其某一区段内,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是指一条车道或其某一区段内,根

50、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在高速公路、一力的要求所必需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持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持一定的基本车道数。同时在正线与匝道的分、合流处必须定的基本车道数。同时在正线与匝道的分、合流处必须保持车道数的平衡,二者之间是通过辅助车道来协调的。保持车道数的平衡,二者之间是通过辅助车道来协调的。2 车道平衡原则车道平衡原则正线的车流量必然会因分、合流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正线的车流量必然会因分、合流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分流减少,合流增大。为适应这种车流量的变化,在分、分流减少,合流增大。为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五章立体交叉设计1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