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65612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 页数:19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矫正社会工作第一章第一章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随着人类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了随着人类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工作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刑罚执行活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刑罚执行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矫正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三、矫正社会工作四、矫正社会工作分类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一、矫正一、矫正医学范畴中矫正的含义 矫正,也称矫治,原始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重新

2、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过程。司法范畴中的矫正的含义 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的过程。一、矫正一、矫正矫正制度和措施的功能 为了改变犯罪的思想和行为,矫正制度和矫正措施综合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惩罚 2)隔绝 3)威慑 4)改造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1.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 刑罚是人类应对犯罪现象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犯罪现象形式多样,类型繁多,程度轻重不一,由此也形成了刑罚方法的多样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们的刑罚观念相适应,形成了以某种刑罚方法为主、

3、其他刑罚方法为辅的刑事制裁体系。以这种刑事制裁体系为依据,大体上可以把人类刑罚制度的发展法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肉刑为主的阶段,以监禁刑为主的阶段,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渡阶段。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2.社区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以监禁刑为主体的刑事制裁体系的存在具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也存在很多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禁刑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第二,监禁刑使被监禁人身心受到损害。第三,负性互动影响监禁矫正的效果。第四,监禁使被监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断。第五,监禁矫正成本过高。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监禁矫正的这些局限日

4、益显现,一种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逐步形成,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成为刑罚执行制度中的主导制度。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够替代监禁矫正成为人类历史上刑罚执行制度中的一种主导的刑罚制度,就在于社区矫正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监禁矫正的弊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一,社区矫正有利于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第二,社区矫正促进了社区的稳定。第三,社区矫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三、矫正社会工作三、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

5、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犯罪(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四、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四、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1.司法判决前的矫正社会工作(1)正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2.监禁处遇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调动犯罪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想积极的方向转化,已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具体工作内容:1)个案辅导;2)团

6、体治疗;3)联系社会;4)职业辅导;5)评估报告。四、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四、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3.社区中的矫正社会工作 (1)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2)刑释人员的社会工作: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援助。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1.观护观护:又称观护制度,是指对于成年人或少年犯罪人,运用科学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调查其犯罪前所有的资料,经过法院慎重选择,允许其仍居住在社区中,使其遵守一定的条件,于一起期间内,由法院任用的观护人实施辅导监督,以达到社会防卫和个别处遇的目的。2.改造改造:又称教育改造,是我国监狱法学中特定

7、的法律用语。广义的罪犯改造是指我国监狱对罪犯实施的全部惩罚与改造劳动;狭义的教育改造,是指我国监狱法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罪犯强制实施的旨在使罪犯心理和行为得到矫正和重塑的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活动。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3.更生保护更生保护:是指对于出狱犯人、曾受过某种司法处分的犯罪者以及其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适当的保护与辅导,矫正其不健康人格,帮助其克服生活困难,使之顺利适应社会的一种制度。4.社区处遇社区处遇:又称“非机构式的处遇”。即不将犯罪者纳入监狱等拘禁围墙之内,而让犯罪者仍然在自由社会中生活,并接受专业工作人员的辅导与训练,至其完全适应社会规

8、范为止。第二节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展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1.“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斯的业绩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 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工作制度由此得以建立。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1887年制定了初犯法;1907年通过了感化犯人法;1925年制订了刑事裁判法。2.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1947年和1

9、949年,日本分别制订了恩赦法和犯罪者预防更生法。3.中国港台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1)20世纪30年代,感化制度从英国引入香港;1938年在监狱署下增设感化部;1948年成立社会局;1950年,香港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2)台湾1962年公布少年事件处理法;1981年起在各地方法院检查处配置观护人。第三节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用一、针对犯罪的功能与作用二、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一、针对犯罪的功能与作用一、针对犯罪的功能与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矫正社会工作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监管、矫正和服务三个方面。主要包括监管、矫正和服务三个方面

10、。1.监管功能2.矫正功能3.服务功能二、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二、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营造有利于犯罪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2.促进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第二章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 矫正社会工作的生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矫正社会工作的生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它与人类对犯罪原因的探究、人类刑罚观念和的现象,它与人类对犯罪原因的探究、人类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探究历程探究历程一、古代社会的“冒犯神意”说二、刑事古

11、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三、犯罪人类学派的“天生犯罪”论四、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多因素”论一、古代社会的一、古代社会的“冒犯神意冒犯神意”说说在古代社会,人们在探究犯罪原因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犯罪与神灵的关系上,往往把犯罪与“逆天道”、“叛神意”,特别是“中恶魔”相联系。这种“冒犯神意”的犯罪原因解释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二、刑事古典学派的二、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论论在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洛克、卢梭、伏尔泰等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解放个性”等学说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对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的探讨,开启了一个被后人称作“刑事古典

12、学派”或“古典犯罪学派”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贝卡利亚,于1764年发表论犯罪与刑罚为创立标志。三、犯罪人类学派的三、犯罪人类学派的“天生犯罪天生犯罪”论论龙勃罗梭利用当军医和监狱医生的便利条件,对千名监狱罪犯和非犯罪人进行了死后检查和人类学研究。他认为,犯罪人是自然存在的,他们是低于正常人的一种人类进化形式,有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龙勃罗梭把罪犯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偶然犯罪人、激情犯罪人等四种类型,他的研究的基础性观点是:真正的犯罪人或者生来犯罪人实施了大部分犯罪行为。四、犯罪社会学派的四、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多因素犯罪多因素”论论意大利学者菲利提出著名的犯罪原因

13、三因素论(犯罪三元论),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犯罪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在批评龙勃罗梭和菲利关于犯罪原因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因素论(犯罪二元论),即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罚制度的历史变迁一、古代社会“复仇主义”刑法观念和刑罚措施二、“报应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三、“功利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古代社会一、古代社会“复仇主义复仇主义”刑罚刑罚观念和刑罚措施观念和刑罚措施1.“冒犯神意”说指导下的“驱魔”法 在古代氏族社会中,犯罪的原因被认为是出于行为者冒犯神的意志的邪恶念头,是由于

14、邪恶幽灵引起的,是由于中了恶魔的结果,把罪犯称为“恶魔鬼怪”,是一个鬼怪似地与正常人不同的人,因此必须受到神的制裁。对犯罪人的处理往往是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以驱赶邪魔拯救灵魂。一、古代社会一、古代社会“复仇主义复仇主义”刑罚刑罚观念和刑罚措施观念和刑罚措施3.“君命神授”名义下的峻法酷刑 国家产生以后,君主被认为受神的委托有惩罚罪犯的权利。古代国家的法典往往从维护“神意”出发,具有强烈的复仇色彩。法律公开确认复仇是判刑的罚则,且认为被害人或其亲属有执行刑罚的权力。2.源于氏族组织一体性的复仇义务 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刑罚的最初萌芽,即血族复仇。这时追诉和处罚的权利主要掌握在私人即受害人及其

15、族人手中,其依据是狭隘的氏族利益。二、二、“报应主义报应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报应主义,又称报应刑主义,强调刑罚的施加在与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人理常情,犯罪时一种恶,对于罪犯之恶,应以刑罚应之。报应主义或报应刑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成果,其产生完成了刑罚史上由私力复仇到法律报复的突变,标志着野蛮的私力救济让位于文明的国家制裁。张小虎在刑法的基本观念一书中的三种理论:1)神意报应 2)道德报应 3)法律报应三、三、“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功利主义刑法理论是又一种探讨刑罚正当性的理论。报应主义认为刑罚是为了惩罚罪犯的存在,刑罚的正当性,在与犯

16、罪的不正当性。功利主义则认为,刑罚的价值在于其满足国家追求一定功利效果的积极意义,这种功利效果就是犯罪预防,预防犯罪才是刑罚存在的正当性根据。张小虎在刑法的基本观念一书中对预防犯罪的描述。1)一般预防;2)特殊预防。第三节第三节 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和非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监禁化的发展趋势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二、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1.关于重刑弊端的讨论 第一,违背了罪行适应的基本原则;第二,削弱人们对刑法的尊重感;第三,不利于罪犯改过自新;第四,增加了不必要的司法成本;第五,妨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2.关

17、于死刑存废的讨论(三个方面争论)1)在死刑是否公正的问题上,死刑保留论者从“报应论”出发,强调报应的“等价性”,即犯罪者失去的利益应小于所侵害的利益,以此论证“杀人偿命”的合理性。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2.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三个方面争论)1)在死刑是否公正的问题上,死刑保留论者从“报应论”出发,强调报应的“等价性”,即犯罪者失去的利益应小于所侵害的利益,以此论证“杀人偿命”的合理性。2)在预防犯罪方面,死刑保留论者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们衡量利弊得失时的本能反应和选择,因此,死刑对可能犯罪之人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3)在死刑是否人道的问题上,死刑废除论者认为,在人

18、的所有权利中,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因为一方面生命是人生生存的唯一标志,另一方面生命是其他一切权利的载体,生命权没有了,其他的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3.关于短期自由刑存废的讨论 1872年第一届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起,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对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基本达成了一下几方面的共识。第一,短期自由刑的刑罚功能发挥不明显。第二,短期自由刑容易产生标签化的负面作用。第三,短期自由刑服刑者回归社会困难。第四,短期自由刑容易产生罪犯间交叉感染。二、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二、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西方犯罪学理论和刑罚政

19、策出现了一种非刑罚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非刑罚化、非监禁化是指不用传统监禁的刑罚方法而用费监禁刑的方法来感化改造罪犯。(1)通过非犯罪化以实现非刑罚化。(2)采取起诉便宜主义。(3)广泛适用缓刑。(4)实行保安处分制度。(5)将案件移交社会法庭审理。(6)减刑、假释制度。(7)其他非刑罚化、非监禁刑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从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来看,不同的社会发展时从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来看,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形成了各具代表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如期,形成了各具代表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如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至年代至5050年代的精神分析观点下的心理社会分析模

20、式年代的精神分析观点下的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和认知行为模式;和认知行为模式;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至年代至7070年代的人本主义观年代的人本主义观点下的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点下的危机介入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至年代至今的生态和增能观点下的社会网络干预模式、基变社会今的生态和增能观点下的社会网络干预模式、基变社会工作模式、增强全能模式等等。工作模式、增强全能模式等等。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认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诞生于19世纪末期

21、,它植根于多元决定论之中,与传统社会工作实务关系最为密切。1.基本假设:1)要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必须了解个人与整体形态中的所有人的互动;2)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为一个系统,系统内成员彼此的交互反应和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连锁反应;3)个人行为反应来自他对环境之知觉、认知和内在心理感受;4)个人出生时即具有独特的本能驱力和攻击性,并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之行为方式,因此,人格与个人社会生活功能息息相关;5)个人对环境的认知是个人对环境的期望与事实两部分的整合;6)人之所以会发生适应问题,是来自社会适应失败;7)如果矫正服务对象的人格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那么他的自我是可以改变和成长的。一、心理社会治疗模

22、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2.治疗目标:第一,减低矫正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第二,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第三,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适应技巧和“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第四,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等。3.实施原则:第一,服务计划应随着对矫正服务对象了解程度的不同,以及“人在情境中”(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两大因素)的改变而不断修正;第二,提供社会心理服务应以个别化为原则;第三,问题研判焦点是放在矫正服务对象目前与过去生活功能表现与生活环境互动关系方面;第四,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第五,矫正服务对象要参与问题的研判和处置计划;第六,直接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改变

23、自己来影响环境。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4.主要治疗技术:1)直接治疗技术:A.支持性的技术;B.直接影响的技术;C.探讨、描述与宣泄的技术;D.反映性讨论的技术。2)间接治疗技术:主要针对矫正服务对象的环境作改善或修正。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由行为治疗模式发展而来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成为行为治疗的重要技术。1.基本假设:认知行为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矫正服务对象不良认知和行为的治疗模式。2.治疗目标:1)改变错误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非理性的想法;2)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

24、强问题解决和对策抉择的能力;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3.社工的角色和任务:社工在运用认知行为模式进行矫正治疗服务时,通常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第一,澄清内在沟通;第二,解释认知行为的运作模式;第三,指定家庭作业;第四,强调体验学习;第五,使用逆向操作;第六,运用动态的思考及反思。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4.介入策略:第一,辨认失能或扭曲的思考方式和想法,以及该想法如何导致负面的情绪和失调的行为;第二,自我监控负面的思考方式或自我对话;第三,探索负面思考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第四,尝试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和不扭曲的思考方式类型;第

25、五,检验个人重新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因应行为及环境调适上的有效性。第二节第二节 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法法一、任务中心模式二、现实治疗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Reid与Epstein在美国所提倡、发展而成的一种矫正服务对象工作方法。1.基本假设2.基本特质和原则 1)经验取向;2)整合性;3)焦点;4)系统与脉络;5)短期性;6)合作的关系。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3.焦点:1)问题解决的焦点必须放在矫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上,即焦点是矫正服务对象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和最能够去解决的问题,

26、而非机构所认为的最重要的问题。2)为了保护矫正服务对象免于一直处于开放的、无止境的问题处置过程中和关系过度涉入,工作者和矫正服务对象必须对问题进行切割。解决问题过程中,实际行动应该是部分的、有焦点的,要一个一个解决,必须把力量集中在可达成之目标上。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4.问题类别:1)人际冲突;2)社会关系的不协调;3)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4)角色执行困难;5)决定的问题;6)反应性情绪压力;7)资源不足的问题;8)其他未分类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5.介入策略:1)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澄清问题,清楚地定义问题;2)拟定契约,双方对其达成共识,以作为工作过程的

27、导引;3)具体分析问题,减少矫正服务对象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4)帮助矫正服务对象选择任务,予以承诺,同时激发矫正服务对象采取行动;5)与矫正服务对象回顾工作过程,给予回馈,作为矫正服务对象发展新任务的参考;6)党资源匮乏时,社工可适当作为矫正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7)协助矫正服务对象决定需求,并将其修改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社工在矫正服务对象的行动中提供有矫正作用的回馈,修正将妨碍问题解决的信念;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6.介入程序:1)问题探索;2)确认问题;3)订立契约;4)任务规划与执行;5)结束阶段一、任务中心模式一、任务中心模式7.实施技巧:包括系统性架构和反应性架构 1)系

28、统性架构:探索矫正服务对象问题、确认标的问题、任务行程、设定时间限度、实践任务、有效结束 2)反应性架构:提供矫正服务对象回馈、鼓励矫正服务对象自我表达、让矫正服务对象感到被接纳、使矫正服务对象了解并运用社会工作者的助力。具体实务技巧:探索;结构化;增强知觉;鼓励和指导。二、现实治疗模式二、现实治疗模式现实疗法是帮助矫正服务对象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在生活中作出新的选择。它建立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和思想负责。1.理论依据:现实治疗模式主要建基于控制理论。2.治疗目标和特征:治疗目标和现实治疗法的特征。3.社会工作者的功能:1)为治疗树立结构与界限;2)以关怀和尊

29、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3)强调那些能引导对方走向成功的自身优点与潜能;4)积极探讨当事人目前的行为,驳斥其为不负责的 无效行为找借口;5)促使对方去评估实际可满足的欲望;6)指导当事人撰写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7)协助当事人找寻满足其需求的的途径,并且即使对方感到灰心也不轻易放弃。二、现实治疗模式二、现实治疗模式4.治疗关系:1)现实治疗法强调社工将其关爱、接纳、温暖传递给矫正服务对象,双方共同参与治疗过程,这样有助于矫正服务对象发展成功的认同感,并且避免矫正服务对象走入极端。2)现实治疗法强调治疗者与矫正服务对象共同发展计划,并使之实现。3)承诺是现实治疗法的基石。在矫正服务对

30、象已经决定行动计划后,治疗者应协助其列下诺言、履行计划。4)现实治疗法不允许治疗者对矫正服务对象的不负责任行为找借口,矫正服务对象也必须完全面对事实并对其行为负责。二、现实治疗模式二、现实治疗模式5.现实治疗法的专业技术 现实治疗法特别强调矫正服务对象力量和潜能的发挥,为帮助矫正服务对象成功获得治疗,治疗者应该采取如下专业技术:第一,与矫正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第二,使用幽默感;第三,面质矫正服务对象,并且不允许其找借口;第四,协助矫正服务对象制定特殊之行动计划;第五,担任示范与教师之角色;第六,制定限制,并组织治疗情境;第七,采取口头震撼协议,或以挑战方法面质矫正服务对象非现实之行为。第三节

31、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干预模式一、生态系统理论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主要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该理论把人类成长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做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1.基本假设:1)一个人与其所在环境互动、和其他人发生关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2)基因及其他生物因素经常被视为是个人与环境交流的结果;3)人置身于其中的情境是一个联合的交流系

32、统,人类与环境在此系统中 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性的关系;4)相互适应度是一种个人与环境间互惠性历程的结果;5)个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人类为了生存而竞争,因此发展的关键取决于环境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6)要理解个人,必须将其置于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在的情境之中;7)个人的人格是个人和环境经常交流的长期发展成果;8)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可以正向改变的;9)所谓的问题指的是生活中的问题,要了解个人的问题应将个人置于其所生活的整体空间中来理解;10)为了协助矫正服务对象,社工人员应随时准备干预案主所在生活空间的各个层面。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2.主要理论观点:第一,生命周期、时间与空间;第二,人

33、际关联与角色;第三,胜任能力与调适;第四,生活中的问题。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3.实践原则 第一,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是环境资源的不足或障碍,个人与环境是不可分离的;第二,个人或家庭所经历的问题与困境时多项要素互动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第三,干预时要善用个人的生活体验及其非正式的支持网络作为切入点;第四,干预时要关注生态系统中关键部分系统改变就能影响或连带改变其他系统的原则;第五,干预时要注意问题产生的原因既然非单一因素,那么干预的解决之道也应该是多元的。一、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4.介入策略:生态系统理论的干预介入策略强调整合式的实务观点,注重干预阶段的发展,认为

34、不同阶段的发展决定了社工干预的结构及方法。第一,进入系统;第二,绘制生态图;第三,生态评估;第四,创造改变的观点;第五,协调与沟通;第六,再评量;第七,评估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的目的即在于强化人的社会资源以增强个人的社会整合度并且协助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基本假设:1)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依赖他人的协助;2)人类咋生命发展历程中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3)人类在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伴随而来的问题,其中包括个人的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4)社会支持网络属于外在资源,可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类;5)尽管社会网络业可能对个

35、人造成负面的影响,但一般而言,人类要通过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感到自身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建构社会整合感;6)经历压力事件时,社会支持网络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7)社会网络中的人可以提供个人压力因应的方法,或是直接参与压力因应的过程,这有助于个人的问题解决;8)一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需要专业人员协助以增进网络范围的支持功能。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2.主要理论观点 社会网络可以纯粹指人与人之间所构成的关系网,也包括结构与支持的内涵。因此,社会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维持其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讯息。从“社会”的层面来看,社会支持

36、隐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连结,可区分三个层面: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伴侣。(三个层面的关系)从“支持”层面看,Lin将社会支持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两类。Lazarsfeld和Merton提出人际互动的相似性原则。Granovetter提出人际联结的强度概念可有互动时间多寡、对彼此的情绪强度、亲密度和相互援助表现出来。Lofland提出个人与重要他人联结的七种类型和人际联结的四种模式。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发展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3.介入目标与功能 1)介入目标:社工协助矫正服务对象重建过去的联结,或是建立新的联结,并使关系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

37、支持的功能。2)功能:Biegel,Shore和Gordon指出社区支持体系可发挥三个层面的功能,即预防、治疗和复健。4.介入过程:从评量矫正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程度开始,然后就其优点与缺失拟定服务计划,这方面可能是整体服务的一部分。5.社工角色第四章第四章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学基础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出发规定人的本质;从人的

38、社会关系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从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动能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自身,而人的本质则在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矫正社会工作在本质上就是要促使矫正对象完全地占有自己的这些距离,或者说,矫正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人的这些本质,这使他们与社会相脱离,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正常的生活,矫正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促使矫正对象实现与社会的联结,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第二节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理念及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理念及价值伦理价值伦理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介

39、入理念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是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的基础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理念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理念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增强人的社会功能,个人社会功能的水平有赖于他应付人生需要和满足环境需要的能力。人的一生有很多需要,环境是其身处其中的人生情景。人生任务的完成和需要的实现,与环境处境紧密相连,个人要完成的任务常常是环境的要求,需要也需在特定的处境中去实现。从这种观点来看,个人在社会中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环境的关系。矫正社会工作者要了解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在环境中的资源。人与环境的构成状态是所有社会工作介入行动的焦点。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是矫正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价值

40、伦理是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的基础介入的基础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尊严和价值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是接纳而非批判。这一价值理念在矫正社会工作中尤为重要。为使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在矫正社会工作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实践,需要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及由此而产生的工作原则。1)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与守则2)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理念及其价值伦理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的运用一、平等一、平等在矫正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观念对待矫正对象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互动方面

41、。二、尊重二、尊重尊重矫正对象在矫正社会工作的开展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矫正对象的接纳和尊重矫正对象的自决权。第五章第五章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借助专业方法和技巧,来实现服务的最终目标。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借助专业方法和技巧,来实现服务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部分。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来说,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部分。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包括针对个人、群体、社区开展工作所必须运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包括针对个人、群体、社区开展工作所必须运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组社会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间接方法主

42、要包括行政管理和研、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间接方法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研究等。究等。第一节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工作中的运用 个案社会工作是针对个人及其家庭而开展的专个案社会工作是针对个人及其家庭而开展的专业方法,是业方法,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使用的工作取向、价值专业社会工作者使用的工作取向、价值观体系和实务的类型,它将心理社会、行为和系统概观体系和实务的类型,它将心理社会、行为和系统概念转化成技巧,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帮助个念转化成技巧,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内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经济问人和家庭解决内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

43、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题和环境问题”。一、个案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一、个案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第一,个案社会工作必须回应矫正服务对象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案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方法,深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取向价值观的影响;第三,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理论和实务技巧的整合;第四,个案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是核心动力;第五,个案社会工作的改变目标可能包括个人和环境多方面的需求或者问题。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个案服务:个案基本情况、专业判断、矫正服务计划目标、理论依据、介入过程。2.家庭服务:1)支持型家庭及社工介入;2)沟通方式失当型家庭及社工介入;3)关系紧张型家庭及社工介入

44、。第二节第二节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工作中的运用 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小组的形式(两人或更多小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小组的形式(两人或更多的人)开展服务的工作方式。的人)开展服务的工作方式。一、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一、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小组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活动,小组目标是小组发展的重要方向。小组目标和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事先计划好的,由此提出了小组计划的程序设计理念。小组工作是一个产生动力的过程。小组的改变表现在小组组员、小组本身、环境三个方面。二、小组工作程序设计二、小组工作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的类型:社会问题取向和个人需求取向2.影响程序设计的主要因素:1)机构的

45、宗旨;2)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3)资源条件;4)理论基础;5)矫正服务对象的参与。3.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1)组员的需要;2)活动的过程;3)组员的关系。4.小组程序的主要功能:1)评估的功能;2)协助表达;3)激发互动;4)提升个人素质;5)学习知识和技能;6)促进环境改变。5.程序设计的主要步骤:1)评估需要;2)确定目的和目标;3)制定小组活动方案;4)评估。三、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三、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案例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工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作中的运用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

46、法。它通过组织社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去厘定社区需它通过组织社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去厘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素质;在参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素质;在参与过程中,让居民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与过程中,让居民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居民的社会参与及影响决策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居民的社会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居民的潜能,培养社区领袖才能,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居民的潜能,培养社区领袖才能,以达致更公平、公义、民主及和谐的社会。以达致更公平、公义、民主及和谐的社会。一、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一、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社区工作的对

47、象是社区,既包括社区居民,也包括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区关系。社区工作是一个组织的过程、发动居民的过程、集体行动的过程。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动力。社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二、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二、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1.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 第一,社区历史;第二,自然环境和设施;第三,居民;第四,社区组织;第五,社区权力关系。2.建立社区关系 第一,建立关系的过程;第二,建立关系的方式。二、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二、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3.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 第一,动员社区资源;第二,组织各类活动;第三,开展帮困解难工作。三、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三、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案

48、例分析第六章第六章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必须遵矫正社会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这一程序也包括建立专业关系、资料循科学的程序。这一程序也包括建立专业关系、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诊断、计划与介入、评估与跟进等收集与分析、问题诊断、计划与介入、评估与跟进等五个环节。五个环节。第一节第一节 建立专业关系建立专业关系 一、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 二、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三、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四、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 一、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一、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1.矫正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 1)矫正工作的目标;

49、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3)矫正对象的需求、问题和期望;4)矫正对象的角色意识;5)矫正情景的性质和复杂性。2.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资源整合者;2)使能者;3)调停者;4)教育者;5)倡导者;6)管理者。一、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一、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3.矫正对象角色的影响因素 1)对矫正工作的目标的认知;2)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3)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4)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5)矫正情景。4.矫正对象的角色 1)既有现实角色;2)社会赋予角色;3)自我期望角色。二、专业关系及其特点二、专业关系及其特点矫正社会工作是矫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以相

50、互认同、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专业助人关系。这种专业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标性以服务对象为本非平等性控制性代表性三、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三、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使矫正对象进入矫正过程,并对矫正效果形成直接影响,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尽一切努力,建立专业关系。1.明确建立专业关系是一个过程;2.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3.初步评估矫正对象的问题和需求;4.促使矫正对象进去角色;5.与矫正支持系统建立关系。四、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四、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感同身受订立目标制造氛围积极主动第二节第二节 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一、矫正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矫正社会工作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