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7704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PT 页数:294 大小:8.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4页
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4页
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4页
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4页
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第十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目目 录录n第一讲第一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n第二讲第二讲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n第三讲第三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任务、原则及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任务、原则及设计目标、要求目标、要求n第四讲第四讲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n第五讲第五讲 公共建筑设施用地规划设计公共建筑设施用地规划设计n第六讲第六讲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n第七讲第七讲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n第八讲第八讲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n第九讲第九讲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技术

2、经济指标n第十讲第十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一讲第一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井田制n “井田制”即将土地划分为形如“井”字的棋盘式地块,其中央为公田,四周为私田和居住聚落,在确立土地所有关系的同时也因此确立了土地所有者的居住形式如如(图(图10-110-1)。“井田制”出现在奴隶社会,是最早的居住环境的组织形式。殷周时期“一井”即为“一里”,是秦汉“闾里”的原型,“井田制”的棋盘式和向心性的划分对我国城市的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n最初的街坊最初的街坊 中国古代的城市中中国古代的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闾里”城市居住环境规划

3、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里坊碑刻图n “闾里”秦汉时对居住区的称谓,面积约为1平方里(约17公顷)。“里”曹魏邺城(图图10-210-2)的居住单位,面积约为30公顷左右。“坊”是唐长安城(图图10-310-3)最为典型的居住单位,唐长安城的人口规模达100万人,用地规模为80公顷左右,坊的面积大的为80公顷,小的也有27公顷左右。这些居住单位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有坊墙、坊门,每晚实行宵禁,坊门关闭,禁止出入。由此可以看出从“闾里”到“坊”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单位的面积越来越大,此时的居住区为了保护统治者的安全还非常封闭。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n街巷n 到北宋仁宗时,由于商业

4、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一居住性坊里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坊里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代替,宵禁被取消,夜市出现,住宅直接面向街巷,多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北宋清明上河图(图图10-410-4)上描绘即为这一时期汴梁的街巷景象。n胡同、四合院n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代表城市,虽在城市总的规划布局、道路分工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由于生产力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没有较大变化。但是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就是胡同与四合院(图图10-510-5),居住区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地段,间距约70m左右,中间一般为三进四合院相并联。2、街坊的扩大街坊的扩

5、大 顺着交通的发展,社会顺着交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大型化逐渐形成了生活的大型化逐渐形成了开放的打社会,正是由于开放的打社会,正是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变导致了街交通工具的改变导致了街坊的扩大。坊的扩大。里弄的产生里弄的产生n 所谓里弄,其一般形式即城市街道两侧分支为弄,弄两侧分支为里;一般不通机动车,日照、采光、通风较差,几乎没有绿化,空间呆板单调。上海、天津两地的里弄(图图10-610-6、图、图10-710-7)大致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里弄形式。上海城市印象里弄武汉印象3 3、扩大街坊的规划思想、扩大街坊的规划思想 上世纪上世纪4040年代,成片的大规模的一次性兴建,产生年代,成片的大规模的一

6、次性兴建,产生了指导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思想。了指导建设的规划理论和思想。4、邻里单位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 a.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里单位内部b.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c.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d.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e.e.邻里单位占地约邻里单

7、位占地约160160英亩(合英亩(合64.75hm)64.75hm)f.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活动中心5、居住小区 1956年前苏联提出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 小区要形成完整的区域社会,是以交通干道、自然的界域形成的界定的完整地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6、邻里单位、居住小区简单的扩大、综合7、居住区理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

8、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8、综合区理论 强调工作、生活更好的融合道一起,可溶性的工业、商业等和居住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居住形式。综合体建筑:马赛公寓 综合居住区:密尔顿凯恩斯n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这种组合体最早是由现代建筑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设计的马赛公寓(图图10-1210-12)中得到体现,前苏联在70年代的齐廖穆什卡新生活大楼(图图10-1310-13)可住2000人,大楼内设有远比小区更为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马赛公寓马赛公寓n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的用地内(一般为1

9、00150公顷)不明确划分居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如英国的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图图10-1110-11)对扩大小区做了很好的实践探索,在新城中的费思密德居住区是典型实例(参见规划实例参见规划实例3 3)。9、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四个条件:

10、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现代居住生活的变化现代居住生活的变化n个人的变化个人的变化n家庭的变化家庭的变化n生活空间的变化生活空间的变化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规模数量决定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不同n10 10、我国居住区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居住区未来发展趋势n(1)集约化倾向n随着能源

11、危机、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问题的加重,住宅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已由个体扩大到整个居住区,集约化居住区应运而生。它将居住区公共设施与住宅建筑联合协同规划建设,将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联合协同规划建设,将建筑综合体和住区空间环境联合协同规划建设,以获得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在有限的土地与空间内可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n(2)社区化倾向n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为市场经济体制,居住社区便成为社会结构中最稳定的基本单元。因而居住区将不仅需进一步完善其物质生活支撑系统,更需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精神生活空间场所,并体现其和谐的社区精神与认同感。n(3)生

12、态化的倾向n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态建筑、生态住宅、生态居住区的理念已开始逐步被广大居住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接受,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新闻媒体对生态居住区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生态居住区以强调居住区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为主要目标,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观实际,在居住者、发展商的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力求使居住区的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n(4)颐养化的倾向n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在发达国家早就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也在慢慢出现。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亿,占世

13、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年绝对人口数为世界第一。因此,居住区中必须设计相应的养老设施,甚至应建立起老人的颐养服务系统,如增设老年人公寓、老人俱乐部、老人看护照料中心,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以及老人室外活动休憩场所等,使其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乐园。n(5)智能化倾向n 目前,全国新建的居住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建设智能化系统,特别受到青睐的是安防装置与宽带接入网。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沿海城市等已建设了不少高水平的智能化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扩展,甚至将智能化小区扩大为社区或城市。第二讲第二讲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1、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14、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n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与其它用地两大部分。n(1)居住区用地n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类用地的总称。其中各用地的构成为:n1)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物院等;n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道路、场地和绿地等;n3)道路用地 指区内各级车行道路、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不包括宅间步行小路和公建用地内的专用道路;n4)公共绿地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

15、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n(2)其他用地n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用地以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n 四大类居住用地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结,是一个有机整体,每类用地按合理的比例统一平衡,其中“住宅用地”一般占“居住区用地”的50%以上,是居住区比重最大的用地,四大类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见(表表10-1)。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

16、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2、居住区环境的构成要素、居住区环境的构成要素n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和植物等。n人工要素包括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游憩设施等。n社会要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风尚、社会网络、居民素质、地方文化传统等。3、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n居住区的规模同城市规模一样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单元,往往需要形成一个适当的规模,而这个规模往往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n(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n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

17、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n(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n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往往需要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快速和畅通。因而城市干道所包围的用地往往是决定居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公顷左右。4、居住区的分级、居住区的分级n(1)居住区n 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

18、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规模一般是3万5万,户数1000016000户,用地规模150200公顷。n(2)居住小区n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人口规模一般为1000015000,户数30005000户。n(3)居住组团n 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5、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3 规划结构图的解释规划结构图

19、的解释一、内涵一、内涵 1.组团组团 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 绿地结构中心绿地结构中心 较大型公共设施,如小学、幼托较大型公共设施,如小学、幼托 车行道车行道 人行道人行道 主次出入口主次出入口结构结构路网路网小区中心小区中心内部关系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外部关系2.结构的分类结构的分类a.功能关系功能关系b.景观结构c.交通结构d.区位关系 7、方法步骤先外部关系后内部关系1.主次出入口2.路网3.中心区4.居住组团5.较大型设施6.主要景观8、评价1.功能关系是否合理2.景观关系搭配是否美观3.交通流向是否通畅4.形态是否合理(日照、采光、通风)第三讲第三讲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居住区规划设

20、计的成果、任务、原则及设计目标、要求任务、原则及设计目标、要求1.居住区规划的成果居住区规划的成果n(1)居住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n 图中应标明:用地方位和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道路转弯半径、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位应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与花卉等。n(2)规划结构分析图 n 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和社区构成等,以及规划基地及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联系和空间关系等。n(3)道路交通分析图n 应明确表现出各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以及各类停车

21、场、广场的位置和规模等。n(4)绿化景观系统分析图n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景观的范围、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n(5)工程规划设计图n竖向规划设计图:包括道路竖向、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定位、室外挡土工程、地面排水以及土石方量平衡等。n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包括给水、供热、污水、雨水、燃气、电力电讯等基本管线的布置。b.景观结构n(6)住宅单体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n 图中应注明各房间的功能和开间进深轴线尺寸。并应注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同类型住宅均应进行设计。n(7)各等级的道路横断面图以及主要街景立面图。n(8)整体鸟瞰图或透视图以及景观节点图。n(9)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指标。n(

22、10)基本指标:总用地面积(公顷)、居住总人口(人)、总户数(户)、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停车位(辆/百户)、住宅平均层数(层)、住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n(11)用地平衡表。主要包括四大类用地的面积及所占比例。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n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n(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n(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或户数)和用地大小;n(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n(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

23、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n(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n(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n(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n(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3.居住区规划的原则居住区规划的原则n(1)社区发展原则n 1)适宜居住n 2)识别与归属n(2)生态优化原则n(4)以人为本n(3)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n1、舒适、舒适n2、便利、便利n3、卫生、卫生n4、安全、安全n5、美观、美观第四讲第四讲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n 住宅用地

24、在居住区用地中占地比重最大,一般占到50%60%,对居住生活质量、居住区以至城市面貌、住宅产业发展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住宅用地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住宅选型、住宅合理的间距与朝向、居住区通风、居住区噪声防治、住宅群体组合方式等因素。n 住宅选型应综合考虑国家现行住宅标准,地区特点、家庭人口结构、住宅建筑层数、四节(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经济等要求,合理确定住宅的类型与户型。(1)住宅内部的功能组成及各类空间n1)住宅内部的功能组成。n2)住宅内部的各类空间n 起居室、书房n 起居室是家庭团聚、会客、娱乐消遣的地方,其空间性质属于“闹”区。一般讲,起居室是

25、一个家庭中最主要的一个房间,也是最大的一个房间,因此,起居室的面积在满足家具布置要求的同时(电视机与沙发的距离最好大于3m),还要考虑一定的活动面积。一般起居室面积在1830平方米。起居室可独立设置,也可以与餐室、书房结合布置,在居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亦可设在卧室内,但卧室面积不小于12 平方米。n 卧室n 卧室是家庭休息的场所,其数量和大小主要由一个家庭成员的数量及家具的尺寸来决定。卧室的面积一般不宜过大,尽量保持其和谐温馨的氛围,其空间性质属于“静”区,一般分为主卧室和次卧室(有些面积较大的住宅还有客房、保姆室等)。卧室设计主要考虑家具布置和必要的活动空间。主卧室的家具主要有:双人床(有时

26、需考虑婴儿床)、衣柜、床头柜、梳妆台、沙发、电视柜等,次卧室主要有单人床、衣柜等,对于兼作学习用的卧室,还需放置书架、书桌等。卧室的家具布置主要考虑床的位置,一般讲一个房间应保证有两个方向布置下床,因此,主卧室的面积不宜小于12平方米,次卧室的面积不宜小于8平方米。n餐厅、厨房n 餐厅是家庭成员吃饭的地方,其主要家具为餐桌椅、酒柜等。餐厅可合在客厅内,也可合在厨房内。独立设置的餐厅,一般其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n 厨房是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传统厨房的设备主要是炉灶、洗池和案台。这些固定设备的布置一般有单排、双排、L型和U型几种布置方式。现代家庭除了上述设备外,还有许多家用电器,如冰箱、

27、消毒柜、电烤箱和微波炉等。n 餐厅与厨房可相互结合进行布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可过远。n卫生间n 卫生间是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浴、盥洗及洗衣四种功能的活动空间,主要设置大便器、洗脸盆和浴盆(或简易淋浴)等卫生设备。卫生间要有良好的通风设计,最好采用窗直接通风,如条件限制不能直接通风、亦应设计排风口或用排风扇组织排风。卫生间内与设备连接的有给水管、排水管,还有热水管,需进行管网综合设计,使管线走向短捷合理,并应适当隐蔽,以免影响美观。卫生间的楼地面宜比其他房间低2060mm,并宜设置地漏。n楼梯间、电梯间、走廊n 楼梯间、电梯间、走廊是住宅内的交通空间,它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的行走、搬运工作外,还要满足

28、特殊情况下如:搬家、抬担架、紧急疏散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住宅对楼梯间、电梯间、走廊的尺寸都有一定的要求。n(2)、住宅的类型与户型n1)单元式住宅的类型n 梯间式n 梯间式是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梯可安排二至四户,如(图图10-20)。这种形式平面布置紧凑,公共交通面积少,户间干扰少,但安排户数受限制,多户时朝向通风难于保证。n一梯二户n一梯四户n一梯三户n走廊式n 走廊式是以楼梯通向各层廊道,由廊道进入各户。每层住户依公共走廊长度的增加而增多,此类住宅楼梯利用率高,户间联系方便,但相互之间有些干扰。n 走廊式住宅以其公共走廊的位置和长短分有长外廊、长内廊和短内廊住宅之分。n集中式(点

29、式)n 点式是数户围绕一个楼梯布置,四面临空,皆可采光、通风,分户灵活,每户有可能获得两个朝向而有转角通风,外形处理也较为自由,可丰富建筑群的艺术效果,建筑占地少,便于在小块用地上插建。但节能、经济性比条式住宅差。每层联系的户型可多可少,一般在高层住宅中采用较多。n天井式n 天井式是在单元的中部或边部开挖天井,来解决部分房间的采光、通风,但天井内的音响、视线、烟气、清洁难以保证。n2)单元式住宅的户型n过道式n 通过室内过道或前室联系各房间,其特点是组合关系简单,房间干扰小,但过道占有一定的面积,利用率不高。n穿套式n 通过房间的穿套来连接,其特点是利用房间内的活动空间兼做交通联系用,节约了交

30、通面积,但增加了房间之间的干扰。n过道与穿套结合式n 过道与穿套结合式综合了过道式和穿套式两种形式的特点,又部分克服了缺点。n复式n 这种住宅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将家具尺度与空间利用结合起来,节约空间体积。n跃层n 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n套内空间灵活分隔的形式n 套内空间的灵活分隔是指在不改变建筑结构构件和外围护构件的情况下,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重组套内空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n(3)、低层花园式住宅的类型n 低层花园式住宅有独立式、并列式和联立式3种,层数为13层。独立式花园住

31、宅拥有较大的基地,住宅四周可直接通风和采光,可布置车库;并列式住宅为两栋住宅并列建造,住宅有三面可直接通风采光,可布置车库;联立式花园住宅为一栋栋住宅相互连接建造,即城市住宅,每宅占地规模为最小每栋住宅占的面宽为6.513.5m不等。n2、住宅的间距、住宅的间距n(1)日照间距n 日照间距是保证每套住宅至少有一间居室在冬至日能获得满窗日照不少于1h的住宅之间的距离,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半数病房应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n1)日照间距考虑因素n 住宅的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其中日照间距泛指建筑的正面间距。日照间距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32、包括两方面,地理纬度和城市规模。n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纬差距在50度以上,一般情况下,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为保证日照要求,日照间距也较大;纬度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日照间距较小,就可满足日照要求。在实际设计中,一般通过控制日照间距系数来确定房屋间距,即以日照间距L和前排房屋高度H的比值来表达。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系数值为1.01.8。南方地区的系数值较小,而北方地区则偏大。nL=(H-H1)ctg n式中:令a=ctg 则L=(H-H1)an其中,L两排建筑的日照间距;H前排建筑背阳侧檐口至地面的高度;H1后排建筑底层窗台至地面的高度;太阳高度角;a日照间距系数。n 当住宅正面偏

33、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计算。nL、=bLn其中L、不同方位住宅日照间距(m);L正南向住宅标准日照间距(m);b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015度(含)1530度(含)3045度(含)4560度(含)60度折减值1.0L0.9L0.8L0.9L0.95图图10-25住宅错落布置,可利用山墙间隙提高日照水平住宅错落布置,可利用山墙间隙提高日照水平图图10-26利用点式住宅以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利用点式住宅以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图图10-27利用建筑不同的朝向可缩短日照间距利用建筑不同的朝向可缩短日照间距n(2)通风间距n 为使建筑物有合理的通风间距,通

34、常采取使建筑物与夏季主导风向成一定角度的布局形式。实验说明:当风向入射角在3060时,间距选择1:1.3H1:1.5H时通风效果比较理想。为了节约用地而又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通风效果,建议呈并列布置的建筑群,间距宜取1:1.3H1:1.5H。为居住区提高通风和防风效果常用的一些措施。n(3)消防间距n 除应满足日照、通风间距外,还应满足防火的需要。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参见。防火间距(m)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679三 级7810四 级91012n3、住宅的朝向图、住宅的朝向图10-29 绿化防止西晒绿化防止西晒n住宅的朝向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常

35、年主导风向及地形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住宅朝向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应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夏季有良好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利用地形,有效利用土地。n一般南向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建筑朝向。从建筑的受热情况来看,南向在夏季太阳照射的时间虽然比冬季长,但因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从南向窗户照射到室内的深度和时间较少,相反,冬季时南向的日照时间和深度都比夏季大,这就有利于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利用日照。从室内日照、通风等卫生要求来考虑,一般希望建筑物朝南或朝南稍偏。根据地区纬度和主导风向的不同,适当调整建筑物的朝向,常能改善房屋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如

36、上海地区,在房屋间距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南偏东或偏西15的朝向,房屋底层房间冬至日的日照时间,会比正南朝向延长一小时左右,结合该地区夏季多东南风,从日照、通风条件分析,以南偏东15左右的朝向为好。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西晒问题,若因场地条件限制,建筑布置必须朝西时,要适当设置遮阳设施或种植植物。n4、居住区噪声防治、居住区噪声防治n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干扰人的生活、工作、休息,而且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引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噪声防治已经成为居住区规划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居住区内的噪声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道路交通噪声、临近工业区的噪声,人群活动的噪声。人们防治居住区

37、内的噪声主要有以下方法。n5、住宅群体组合、住宅群体组合n(1)、住宅群体组合的基本要求n 住宅群体组合应保证住宅群体在功能、经济、美观三方面各自的要求,又使三者互相协调统一。n 功能方面:满足日照、通风、密度、朝向、间距等要求,使居住环境方便、安全、安静,便于居民联系交往,便于管理。n 经济方面:选定合适的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间、方便施工。n 美观方面:运用美学原理,创造和谐、优美、明朗、亲切、大方及富有个性的居住生活环境。n(2)、住宅群体平面组合方式(图图10-31)n1)、行列布置n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

38、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n2)、周边布置n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形成较封闭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院落中的绿化休憩场地;对于寒冷或严寒地区,可阻挡风沙以及减少院内积雪;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缺点是有一部分建筑朝向较差,施工较为复杂。n3)、点群式布置n 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n4)、混合布置n 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开敞式院落。n(5)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形式n

39、1)成组成团n 这种组合方式是由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住宅成组成团的组合,构成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其规模受建筑层数、公建配置方式、自然地形、现状条件及新村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为10002000人,较大的可达3000人左右,住宅组团可由同一类型、同一层数或不同类型、不同层数的住宅组合而成,住宅组团的划分方式可采用绿化、道路、公共建筑、河流、地形等。n2)成街成坊n 成街的组合方式就是以住宅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而成坊的组合方式就是住宅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型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

40、住地段的改建。图图10-33成街布置(德国端希居住小区)成街布置(德国端希居住小区)n3)整体式组合方式n 整体式组合方式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组合方式,如(图图10-35)。n6、居住区的节地措施、居住区的节地措施n(1)、住宅群体的节地措施n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n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住宅底层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用地。易于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小百货商店、居委会等。n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nA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服务设施,如(图图10-36)。nB在

41、住宅间距内插建底层公共建筑,如居委会、医疗站、青少年活动室、老年退休职工活动室等,如(图图10-37)。n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图图10-38)。n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图图10-39)。n5)利用高架平台、过街楼或利用地下空间,如(图图10-40)。第五讲第五讲 公共建筑设施用公共建筑设施用地规划设计地规划设计n1、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n(1)按使用性质分n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按使用性质分为8类,如(图图10-41)。n1)教育类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n2)医疗卫生类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n3)文化体育类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

42、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会所等;n4)商业服务类包括食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金、交电、服务站、自行车存放处等;n5)金融邮电类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n6)社区服务类包括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老年设施等n7)市政公用类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等;n8)行政管理及其他类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居住区内的工业、手工业等。n(2)按使用频率分n1)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n如幼托、小学、中学、文化活动站、住区会所、邮政所、卫生站、小商店等,这些服务设施都属于小区级或组团级的设施。n2

43、)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n如商场、文化活动中心、美容店、洗染店、书店等(3)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可以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设施。n2、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n 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范围的不同,经营管理及居民的使用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或者二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区级居住组团级),每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又有所不同。序号公共服务设施等级服务半径1居住区级800-10002居住小区级400-5003居住组团级150-200n3、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n 居住区

44、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用地与建筑面积的计算以“千人指标”为主,同时对照“公共服务设施应占住宅建筑面积的比重”;对于新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规划控制标准,可采用“千户指标”。n 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指标是以每千居民为单位根据公共建筑的不同性质而采用不同的计算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表表10-6)。n 千户指标,即每千户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网点的建筑面积 其中居住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类别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2065468011762102128233343638545021070教育6

45、00120010002400600120010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 60801001902080401906201240文体1002002006002030406018244060商业服务70091060094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金融邮电2030255016222234市政公用40130703003012050809102030行政管理851507020040803010020303040其它n4、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要求n(1)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结

46、构相适应。所谓配建水平是指居住(小)区中与人口规模对应,并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时投入使用的服务设施的多少。n(2)居住区配套公建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n(3)各级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所谓服务半径是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150-200米。一般情况下,确定各级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居民的使用频率和设施的规模效益。n(4)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n(5)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

47、对集中布置形成综合楼或综合体。n(6)应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方便居民使用。n(7)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征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设施效益,有利于经营管理,方便使用与减少干扰。n5、居住区、居住小区公共中心布置方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公共中心布置方式n6、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n(1)、教育类设施的规划布局n居住区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居住区级)、小学、幼儿园(居住小区级)和托儿所(组团级)。n1)幼托的布局(图图10-44)n幼托一般宜独立布置在靠近绿地、环境安静、接送方便、并能避免儿童跨越车道的地段上,规划设计

48、应保证活动室有良好的朝向。n在建筑密度较高、幼托机构规模不大时可以附设在住宅底层或联接体内,但必须注意减少对住宅的干扰,入口要与住宅出入口分开布置,并保证必要的室外活动场地。n幼托可联合或分开设置。n2)学校(中、小学)的布局n学校的布置应保证学生就近上学,小学生上学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干道和市中心等人多车杂地段。学校布置要避开噪声干扰大的地方,同时减少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影响。n(2)、商业服务类设施的规划布局n 商业服务设施的项目设置与规模确定,应与其服务的人数相对应,即“分级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在满足其服务半径的同时,宜相对集中布置,形成生活活动中心。n 居住区的商业服务

49、中心宜设置在居住区入口处,居住小区级服务中心便利居民途径使用,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主要出入口处,其建筑可设于住宅底层,或在独立地段设置,如图图-47为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常见布置位置。n(3)、文化体育类设施的规划布局n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可根据分区原则进行配置。n文化活动中心可设小型图书馆、影视厅、游戏厅、老年人活动场地、青少年活动室等,宜结合或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相对集中布置,形成生活活动中心。n文化活动站可设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等内容,宜结合或接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对立性组团也应设置文化活动站。n居民运动场、馆宜设置60100m直跑道或200m的环形跑道及简单运动

50、设施,并应与居住区的步行与绿化系统紧密联系或结合,其道路与绿地应有良好的可达性。n居民健身设施应设老人和儿童活动场地及其它简单运动设施等,宜结合绿地安排。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活动的影响;老年人活动场地应相对集中。第六讲第六讲 道路用地及停车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设施规划设计n1、居住区的交通类型与选择方式n(1)、居住区的交通方式n 按交通方式划分,交通类型有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地铁及轻轨交通。n(2)、居住区交通选择方式n 居民家庭收入逐步改善,人们对出行便捷和舒适度要求的增强,进入家庭的私人小汽车比例会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十章居住区规划设计.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