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教学4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过程概述41、教学的概念42、教学的特点43、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辨析44、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45、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56、教学的基本任务57、教学过程的概念58、教学过程的理论的发展59、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510、教学过程的矛盾611、教学过程的本质612、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13、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614、为什么说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715、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客观必然性716、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717、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718、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71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820、传授/接受教学的优缺点821、问题/探究教学的优缺点问题/探究教学的优点:8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81、教学原则的概念82、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8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使用要求是什么?94、教学方法的概念105、简述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及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因11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17、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12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29、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3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13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132、班级授课
3、制的概念13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3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35、什么是设计教学法?136、设计教学的一般程序147、什么是文纳特卡制?148、什么是道尔顿制?149、道尔顿制的优缺点1410、什么是分组教学?1411、分组教学的分类1412、分组教学的优缺点1413、什么是特朗普制?1414、什么是贝尔兰卡斯特制?1415、什么是同步学习?1516、什么是小组学习?1517、什么是个别学习?1518、教室座位排列的方式1519、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发展趋势)15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5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52、备课的定义163、备课的分类
4、164、备课的意义165、简述常见的课的类型及结构176、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常见方法17第五节教学评价171、教学评价的概念172、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173、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74、诊断性评价的功能185、形成性评价的功能186、总结性评价的功能187、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188、当今教学评价的现存问题189、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1910、当今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改革对策1911、教师在实践多元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912、教师在实践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913、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评价的激励功能,可以采用哪些方法?19第六节教学模式与
5、教学策略191、教学模式的概念192、教学模式的种类193、常见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94、什么是范例教学205、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206、什么是抛锚式教学?207、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208、什么是探究性教学?209、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程序2010、探究性教学的优缺点2011、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注意什么?2012、什么是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013、什么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2114、什么是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2115、合作教学法的主要内容2116、什么是程序教学模式?2117、简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2118、我国国内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哪些?2119、教学策略的概念2120、教
6、学策略的特征2121、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哪些21教学第一节教学及教学过程概述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教学的特点(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活动(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通过传授和学习教学内容来进行的(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辨析(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2)教学与
7、智育的辨析。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3)教学与上课的辨析。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4)教学与自学的辨析。教学与自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学生的自学有两种,必须加以区分。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
8、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4、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学在传承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具体如下:(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
9、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5、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首先,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其次,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面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再次,教师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主。最后,历史经验也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
10、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6、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3)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7、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8、教学过程的理论的发展(1)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
11、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3)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4)夸美纽斯提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先去运用他们的感觉,然后去运用记忆,再去运用理解,最后才去运用判断”。(5)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席勒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6)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9、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教学内
12、容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客体,是由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手段是指师生间传递信息的技术媒体和工具,它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期准确、快速传授和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10、教学过程的矛盾(1)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发展智能、个性及掌握知识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首先,这一矛盾是教学过程其他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其次,这一矛盾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教学活动。最后,这一矛盾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程度。(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13、矛盾。(3)教师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的运用之间的矛盾。11、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是以认识活动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2、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13、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
14、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该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要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三)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
15、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形式教育论,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教授;另一种是实质教育论,只向学生传授与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
16、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学生的认识发展必须借助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作用14、为什么说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1)人类的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2)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15、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客观必然性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教学区别于其他认识或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客观必然性在于:(1)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
17、,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是一定教学目的的实现者;(2)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系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3)就学生而言,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成长时期,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和方法,以及学习结果所获得的知识、思想、能力等,不是先天的,也不是自发的,只有借助教师的教,才能使他们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发展。即使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归根结底也是要靠教师的积极调动和正确引导而决定的。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16、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
18、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17、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18、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19、(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1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实现内化应用知识,培养技能信息反馈,评价知识(2)问题/探究教学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20、传授/接受教学的优缺点传授/接受教学的优点:(1)重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接受,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个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它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严谨周密的思考力,简捷有效地掌
20、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获得相应的发展。传授/接受教学的缺点:(1)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2)常常因缺乏教学民主、不善于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3)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也往往容易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学得艰苦、死板。(4)常常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课堂活动的少、做的少,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和学生的死记硬背。(5)注重面向集体也常常忽视个别指导,不易使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使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较好的发展。21、问题/探究教学的优缺点问题/探究教学的优点:(1)注重引导学
21、生对问题的探究,以此来发现、建构新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2)能够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艰难,体验获取与建构新知的乐趣和严格要求,尝到克服困难与达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使他们获得的知识更丰富、具体、实用,形成的能力更切实、有效,而且使他们注重掌握、改进研究的方法,有意识地养成大胆怀疑、小心验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良好道德品质。问题/探究教学的缺点:(1)通过探究进行教学,工作量大,费时过多,而学生获得的知识相对较少,亦不够系统。(2)若运用探究过多,便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及任务的完成,要在较短时期内便捷地掌握大量系统知识则更不现
22、实。(3)探究教学的要求比较高,若无较高水平的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缺乏充足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的配合,则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难以充分发挥,就容易使探究走向自发与盲目,影响探究的方向、深度和教学的质量。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1)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2)教学原则产生于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3)教学原则的提出受教育目的的制约。(4)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5)教学原则的确立要适应社会的发展。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与
23、使用要求是什么?(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
24、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使他们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的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运用感知规律,加强直观教学效果。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
25、结合起来。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发扬教育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具有愉快的学习情绪。(5)循序渐进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
26、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6)巩固性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7)因材施教原则基本涵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此原
27、则的要求: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法。(8)量力性原则基本涵义: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时代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4、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5、简述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
28、本区别及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因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
29、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注意启发诱导。第二,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第三,讲究语言艺术。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做好提问准备。第二、要善于启发诱导。第三、
30、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讨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做
31、好演示前的准备。第二、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与要求,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第三、讲究演示的方法。参观法。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第二、参观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第三、参观后及时总结。(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精心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第二、及时指导学生的练习。第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
32、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基本要求是:第一、做好实验的准备。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指导。第三、做好实验小结。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第一、做好实习的准备。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指导。第三、做好实习总结。(4)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为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其特点是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33、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7、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优点: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讲授课适用多种学科的教学,也可以适用教材或听众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其中某些内容。集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教师通过内容丰富,且具有说服力的讲授,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临摹教师的动机,采纳教师的价值标准。缺点:讲授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讲授法作为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不能直接体验教师讲授的知识。讲授法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所讲的具体
34、内容,这对于较长时间讲课来说尤其明显。8、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9、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强调教与学并重,并由以教的方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的方法为重心的趋向。(2)以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基础和前提,既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4)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由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5)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电化教学。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1
35、、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是与现代化大工业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学生以“班”为单位。(2)教学以“时”为单位。(3)以“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4)以“课”为最小单位。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
36、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什么是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提出,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学习
37、目的和内容,摒弃教科书,学生在每一单元活动中通过自行设计、自己执行,学习实际的知识和技能。6、设计教学的一般程序决定目的(包括引起动机);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或验证。7、什么是文纳特卡制?文纳特卡制是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立。其特点是提倡个别化教学,学校社会化,发展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意识。他把课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修课,包括本国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等。检查学生对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果用各种形式的诊断测验来进行,如果学生通过了测验,就可自行学习下一单元的新教材,而不受其他学生学习进度的影响。第二部分课程是团体活动,包括讨论、集会、劳动、戏剧演出、音乐、美术、体育运动、开办学校商店、编辑出版
38、刊物等。通过这些活动,能使儿童表现自己的各种才能,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意识”,这是教育的最大功能之所在。8、什么是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9、道尔顿制的优缺点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确定学习进度,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缺点:要依赖学生高度的自觉性;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作用,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难以确保教学内容
39、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任务不受课时限制,尤其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10、什么是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11、分组教学的分类目前,美、英、法、德等国家实行的分组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分组,即取消按年龄编班,改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另一类是内部分组,即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12、分组教学的优缺点优点: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
40、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倾向,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13、什么是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是管理起来比较麻烦。14、什么是贝尔兰卡斯特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由教师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组织形式是在需要大规模培养学生且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导生“现买
41、现卖”很难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15、什么是同步学习?同步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其特点是:(1)所有学生的活动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指示之类的直接手段,以及学习课题、使用的教材、演示、问题讨论等间接手段。(2)共同的教学对象、共同的目标设定、直接的共同活动,形成了教师与班级集体之间紧密的、恒定的关系。16、什么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也叫“小班制”学习,是把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信息,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其特点是:(1)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2)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尤其是成
42、绩居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主动的学习,大幅度减少了同步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分化现象。(3)小组学习由于是学生共同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借此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17、什么是个别学习?个别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个别学习源于同步学习又回归同步学习,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18、教室座位排列的方式座位排列的方式一般有秧田形、马蹄形(新月形)、方形、圆形或模块形。秧田形对知识性教学尤其是集体讲授来讲,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效果较好;但它却限制了师生的互动范围和互动方式。马蹄形(新月形)的容易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但也容易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时候还会受
43、到班级人数和教室空间的限制。方形或圆形适用于小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形成互动竞争的气氛;但同样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增多,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行为的监控和反馈。模块形座位排列则主要用于小组活动和个别学习。19、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发展趋势)(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第四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备课基本要求是:(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查阅参考资料备学生备教法(2)
44、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8)课堂气氛热烈(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基本要求是:(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完成的时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应作适当启发;(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并且在作业批改后注意讲评。(四)课外辅导提高课外辅导的质量的要求是:(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
45、材施教;(2)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5)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基本要求是:(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2、备课的定义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
46、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3、备课的分类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4、备课的意义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5、简述常见的课的类型及结构(1)类型单一课是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2)结构单一课的结构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培养技能的课(练习课、实验课)。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测验课或考试课)。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