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8928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宋南昌 主任中医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穴位贴敷疗法n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穴位贴敷疗法n一、基本操作方法n(一)、辨证选穴用药n 1、腧穴选择及配伍:n 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n 2)选择阿是

2、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n 3)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 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n 4)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n 5)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穴位贴敷疗法n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n(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n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

3、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穴位贴敷疗法(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n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

4、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n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穴位贴敷疗法n(二)贴敷方法n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

5、,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n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n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穴位贴敷疗法n(三)贴敷时间n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毫针刺法n毫针介绍n毫针构造 它系金属制作而成,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还有用银质、金质制作的针。毫针包括针尖、

6、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n毫针规格 有0.5寸(15毫米)至4.5寸(115毫米)9种长度和26号(直径0.45毫米)至33号(直径0.26毫米)8种粗细之分。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和长短1-3寸(25-75毫米)者最为常用.毫针刺法n毫针的检查 针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前,需进行毫针的检查。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其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痛苦。n毫针的保藏 除了一次性应用的毫针外,每一

7、患者反复使用的针具都应注意保养。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毫针刺法n(二)针刺练习n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进针操作的力度。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n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n 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n 手法练习 主要在棉团上进行。n 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在自己身上练习,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毫针刺法n(三)针刺准备 n1毫针的选择 多选不锈钢所制针具。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

8、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n2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毫针刺法n(1)针具器械消毒 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na、高压蒸气灭菌法nb、药液浸泡消毒法:针具选75%酒精浸泡30-60分钟;亦可用器械消毒液,如“84”消毒液浸泡。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nc、煮沸消毒法 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可达消毒目的。n(2)医者手指消毒 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干净,再用75%酒精

9、棉球擦拭。n(3)针刺部位消毒 用75%酒精消毒,或选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n(4)治疗室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晾晒。治疗室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毫针刺法n3体位的选择 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患者感到疲劳,往往易发晕针。n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n仰卧位 适合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n侧卧位 适合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n俯卧位

10、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 穴。n仰靠坐位 适合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n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n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毫针刺法n(四)进针法n1进针手法 进针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n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n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点,以利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毫针刺法n 具体的进

11、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n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n双手进针法n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毫针刺法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毫针刺法n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毫针刺法n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n针管

12、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造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毫针刺法n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和深夜,是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n(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度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na、直刺:呈90垂直刺入适于人体大部分腧穴nb、斜刺:呈45左右倾斜刺入。适用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13、nc、平刺:即横刺、沿皮刺。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腧穴等。毫针刺法n(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na、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nb、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nc、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nd、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处的腧穴宜深刺。n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对天突、风府、哑门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部位的腧穴,尤应注意掌握好针刺角

14、度和深度。毫针刺法n(五)行针法n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n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它主要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n()提插法它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升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n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

15、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毫针刺法n()捻转法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n辅助手法它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n()循法循法

16、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经络,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n()弹法针刺后在留针时,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毫针刺法n()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n()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称摇法。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

17、二是卧侧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n()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n()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称震颤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毫针刺法n(六)出针法n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n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

18、,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n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当针退出后,要仔细察看针孔是否出血,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还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毫针刺法n(七)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n针刺治疗虽然比较安全,但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临床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异常情况。常见者有以下几种:n1.晕针 晕针是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n(1)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

19、,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n(2)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毫针刺法n(3)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取急救措施。n(4)预防 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

20、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毫针刺法n2.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n(1)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n(2)现象

21、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n(3)处理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转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n(4)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毫针刺法n3.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n(1)原因 医

22、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n(2)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n(3)处理 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n(4)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

23、,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毫针刺法n4.断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n(1)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n(2)现象 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n(3)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改变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

24、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两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n(4)预防 为了防止折针,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过强地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地处理,不可强行硬拔。毫针刺法n5.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n(1)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

25、刺伤血管所致。n(2)现象 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n(3)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n(4)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n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止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n(一)推拿介质的种类和作用n 1.推拿介质的种类:常用的推拿介质有:药水如葱姜

26、水,用葱白和生姜捣碎取汁(或将葱姜用酒精浸泡)。能加强温热发散作用,小儿推拿时常用,尤其对虚寒症。粉剂,如滑石粉,夏季应用较多,因该时易出汗,在运用手法时,易造成皮肤破损,局部敷以滑石粉,可保护患者和医者的皮肤。油剂,如麻油,运用擦法时常涂上少许麻油,可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药膏,如冬青膏(将冬青绿油(水杨酸甲脂)与凡士林混合称冬青膏)。用擦法或按揉法时常用此膏,可加强透热效果。药酒其它如松节油、舒筋活络药水、红花油均可应用。一般无毒性的植物油均可因地制宜选用。n 2.推拿介质的作用:(1)便于操作,增强手法作用;(2)利用药物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3)有润滑作用,保护皮肤。n(二)推拿的适应

27、症和禁忌症n 1.推拿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可适于骨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等的多种疾病。尤其是骨伤疾病,如退行性脊椎病变、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n2.推拿的禁忌症n (1)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丹毒、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等。n (2)某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等。n (3)有出血倾向、血液病或出血症,如便血,尿血,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n (4)烫伤与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等。n (5)肿瘤的局部。n (6)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肿瘤等。n (7)严重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或体质过于虚弱者。n (8)孕妇腰骶及腹部。n (9)精神病者,不能配合者

28、。n(三)常用推拿手法n 1.揉法:分掌揉和指揉两种。以鱼际、手掌、手指罗纹面和肘、小臂尺侧等部位着力,吸附于一定部位和穴位上,以轻柔缓和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推动,并带动皮下组织。要求压力均匀适度,揉动和缓协调,不得滑动和摩擦,120160次/分钟。临床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脘腹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肠胃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n2.推法:有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种。以手指、掌、肘部着力,紧贴皮肤,做缓慢的直线运动。要求用力均匀,始终如一,重而不滞,轻而不浮。临床应用: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高肌

29、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n3.滚法:以小鱼际掌背侧至第三掌指关节部着力,用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部屈伸,外旋的连续不断的动作。要求压力均匀柔和,滚动时贴紧体面,动作协调、连续,120160次/分钟。临床应用:滚法压力大,接触面也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对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病患常用本法治疗。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n4.按法: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以手指和掌着力,逐渐用力,按压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要求按压的方向垂直向下,用力由轻渐重,平稳而持续不断,使

30、压力渗透。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临床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n5.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以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用劲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临床应用: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n 6.点法:有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

31、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有屈拇指,用拇指指内关节桡侧点压体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内关节点压体表。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临床作用: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常用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对脘腹挛痛、腰腿痛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n 7.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又称拍打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n 8.摇法:使关节作被动的环绕活动,称摇法。因施术部位的不同而名称、操作各异。n (1)颈项部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拖住下颌,左右环转摇动。n (2)肩关节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拖住肘部,作环转摇动。n (3)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髋膝屈曲。医者一手拖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做髋关节环转摇动。n (4)踝关节摇法:一手拖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拇指部,作踝关节环转摇动。n 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需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临床应用: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对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