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婧2010010507171第1页,共91页。一、内容介绍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三、理论渊源及演化四、研究现状五、个人观点2第2页,共91页。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这标志着苏联解体。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世界历史上终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执政长达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3第3页,共91页。苏联苏联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政权建立巩固、过渡巩固、过渡建设、发展建设、发展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解
2、体4第4页,共91页。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重大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苏联剧变的原因也是错综杂,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解体的原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苏联的解体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5第5页,共91页。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改革失败6第6页,共91页。苏联的改革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解体解体时间:时间:19561964年年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
3、误做法时间:时间:19861990年年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背景: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苏联后果: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苏联解体解体“八一九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掌权事件后,叶利钦掌权1991年底,苏联解体年底,苏联解体7第7页,共91页。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解体的思想根源。8第8页,共91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陆续开始了改革,掀
4、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改革是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内外压力下,苏联推行了一条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错误的改革路线,完全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从而葬送了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获得新生的大好形式,导致了苏联的剧变与解体。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端,陆续开始了改革,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提出了要更新“长期被简单化”和“阉割”社会主义的口号,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成就。9第9页,共91页。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提出了要更新
5、“长期被简单化”和“阉割”社会主义的口号,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成就,并提出要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改变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取消了苏联共产党法定的领导地位。在体制上引进西方国家的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要求实行私有化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并提出要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改变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取消了苏联共产党法定的领导地位。在体制上引进西方国家的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经济方面要求实行私有化和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10第10页,共91页。“新思维 的核心论点是两条:一是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高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利益。把全人类的
6、利益同无产阶级的利益对立起来。他把在核武器条件下,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具体政策扩大到两个阶级、两种制度斗争的领域,作为处理一切国家关系的指导思想,实质上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牺牲无产阶级的利益,迁就帝国主义的要求。11第11页,共91页。二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把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人道描绘成超阶级的、抽象的人类共同价值,并以此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把西方的价值标准加到社会主义制度中去,从而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新思维”的要害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12第12页,共91页。“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
7、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二)体制僵化13第13页,共91页。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14第14页,共91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
8、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15第15页,共91页。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16第16页,共91页。(三)经济战略的急于冒进造成经济结构比例的失调 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失调,抑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社会长期存在三种矛盾:一是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尽
9、快发展;17第17页,共91页。二是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三是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18第18页,共91页。这三大矛盾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时期就出现了,经过后来的发展更加激化和严重了,尤其是本该属于经济结构调节范围的政策加入了政治因素,反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贫困,对社会主义建设失去信心。19第19页,共91页。(四)高福利政策拖垮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苏联就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福利水平;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由于政府无法再实行广泛的恐怖统治,
10、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失去号召力、社会不满情趣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只有“花钱买稳定”,用高福利来收买人心,换取老百姓的政治服从。20第20页,共91页。但是这种福利政策没有从当时的经济水平出发,由于长期经济低效率的发展,无力支撑这种高福利政策。于是,商品的短缺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停滞,最终拖垮了社会主义。21第21页,共91页。(一)政党腐败,脱离群众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二、执政党自身原因
11、22第22页,共91页。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23第23页,共91页。(二)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偏差 苏联亡党亡国20年,其问题主要是苏共党内的矛盾,党内意识形态的斗争就一直没停过,指导思想一旦发生偏差,行动方面就肯定全乱了。三次改革致使指导思想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24第24页,共91页。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改乱了,他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错误理论,在纲领中取消了无产
12、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没有沿着扩大党内外民主、引进市场机制的方向前进,而是急躁冒进,在过度集权的框架中找出路。25第25页,共91页。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改僵了,他在执政期间注重“求稳”对苏联模式修修补补,只谈完善,不谈改革。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26第26页,共91页。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改死了,他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改革变成了“改向”,党员的指导思想变了,虽然一方面还讲着“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包括党的奋斗目标、阶级性质、组织原则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27第27页,共91页。(三)苏共领导者的失职直至
13、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28第28页,共91页。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29第29页,共91页。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30第30页,共9
14、1页。三、意识形态方面 以前学者多侧重于对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事物或是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等角度去找原因,而很少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分析,而目前学术界将侧重点倾向于对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尤其今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人们更多池关注文化领域的发展,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也迎合了这一趋势。31第31页,共91页。(一)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放弃苏联改革选择的“人道的、民主的”目标,放弃了社会主义价值,引发重大策略失误,最终导致解体。32第32页,共91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科技革命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社会财富显著增加,而苏联在高度集中的模式长期的发展下积累了很多弊病,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15、同资本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对以往宣传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再信任。33第33页,共91页。戈尔巴乔夫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改革,但是过于解读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而对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放弃使改革逐渐背离方向。改革过去侧重于政治领域,而没有看到民众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34第34页,共91页。(二)文化软实力的坍塌 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硬实力十分薄弱,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苏维埃体制和最初的和平外交政策,使苏联在软实力方面获得很大发展,也在此基础上提升了硬实力。35第35页,共91页。但是随着苏联发展到后期,经济建设上建成了先进的农业国、工业国,意识形态方面却逐渐放弃了软实力,特别是个
16、人崇拜、丧失凝聚力的意识形态,错误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僵化的国家体制,使苏联逐渐走向衰亡。在苏联硬实力突飞猛进之时,其软实力却一路衰落。36第36页,共91页。而当苏联软实力彻底衰落的时候,其硬实力也迅速走向崩溃。文化软实力的坍塌,使执政党面临合法性危机。文化软实力的坍塌,使意识形态的防线彻底崩溃。37第37页,共91页。(三)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教条性苏共的意识形态教育呈现两面性,一方面是政策、法规等理论上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与宣传;另一方面,苏共的意识形态教育高调,却与其实际作用自相矛盾。由于苏共政权的强力撮合,这种两面性长期存在,到晚期的时候苏共领导层内一片混乱,意识形态教育失去了强大
17、的支撑,出现了信仰危机。38第38页,共91页。领导者虽然一直主张对国民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但只是机械式的,教条式的理解。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弊端以及各方面政策和认识的错误,国家的经济日益严峻。39第39页,共91页。物资供应长期不足,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下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上在干部的选拔和任命上长期以委派方式,缺乏民主,干部终身制等,使人民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不认可和接受,理论只是少数领袖自我欣赏的文案。40第40页,共91页。四、民族问题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
18、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41第41页,共91页。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和屠杀。42第42页,共91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
19、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43第43页,共91页。五、国际因素(一)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44第44页,共91页。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
20、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45第45页,共91页。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46第46页,共91页。(二)军备竞赛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47第47页,共91页。苏
21、联的解体,是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48第48页,共91页。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改革,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践表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停滞意味着落后。49第49页,共91页。但改革不是转向,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绝对不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否定。50第50页,共91页。第二、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指改革旧的、不符合当今
22、实际的政治经济体制,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51第51页,共91页。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而不能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那样,今天搞经济硬着陆,明天搞政治多元化,结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一片混乱。52第52页,共91页。第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坚定地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3第53页,
23、共91页。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全面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54第54页,共91页。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执政的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度警惕各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保证党的思想理论上的纯洁性,加强对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和战斗力。55第55页,共91页。第四、共产党应注意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苏联解体充分说明,必须纯洁党的组织,防止党的分裂和蜕变,关键在于要坚持党的组织
24、纪律和民主集中制,警惕在党的领导核心中出现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和政治投机家、个人野心家。56第56页,共91页。因此,共产党应注意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特别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班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国家永不变色。57第57页,共91页。第五、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实际,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是斯大林时期就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苏联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没有比斯大林后期的认识水平高出多少。不解放思想,面向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和创造新的理论,是无法推行改革的。58第58页,共91页。这
25、种僵化与教条的“苏联模式”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进而导致信仰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我们应该把共产党建设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才不会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59第59页,共91页。第六、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在20世纪,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不发达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而发达国家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一个要赢得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的优势的迫切任务。60第60页,共91页。因此,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26、上来,切实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61第61页,共91页。第七、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作为多民族国家的苏联,多年来违背列宁的民族政策,歧视少数民族,搞大俄罗斯主义,扩大了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深了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多元化”,为民族矛盾的总爆发提供了条件。戈尔巴乔夫在民族分立主义进攻面前的退让,终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2第62页,共91页。第八、社会主义必须对“西化”、“分化”保持高度警觉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制度一经出现,就成了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的主要对象。二
27、战后,他们对付社会主义的的手法就以“和平演变”为主。63第63页,共91页。苏联的悲剧告诉我们:在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来自西方大国的双重挑战:一是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图谋的现实威胁;二是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优势的巨大压力。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只有头脑清醒,对策得当,才能赢得主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64第64页,共91页。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五年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垮台是74年,苏共则存在了88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真正理解好苏联解体的原因,认真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65第65页,
28、共91页。首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苏联是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一些西方人士趁机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肆攻击,甚至否定;面对此种情况,国内有些人不能明辨是非,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怀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苏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是由于苏共在很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66第66页,共91页。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这一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期间要经历无数次的反复。苏联解体不能阻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67第67页,共91页。正如
29、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68第68页,共91页。最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与在中国的蓬勃兴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很重要
30、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69第69页,共91页。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核心,中国共产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党能够更好地领一导人民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70第70页,共91页。自从前苏联解体之后,国内外对前苏联的改革及其解体的原因的研究几乎一直没有中断。从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来看,当然是以学术论文为主,特别是国内,学术专著的出版主要集中在1992到1994年之间。71第71页,共91页。1992年到1994年(意识形态之争)在国内有“姓社姓资”之争在国际上有“
31、马克思主义的破产”与“前苏联模式的失败”之争 1996年至现在虽然也不能完全避开意识形态的影响,但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其客观性、理性的思考无疑是在不断地得到加强。72第72页,共91页。国外1.“前苏联垮台不是上帝青睐美国,而是里根政府奉行的政策所致,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73第73页,共91页。2.英国牛津大学的阿布朗教授认为,在共产国家中,关键政治人物的观念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口号推动了社会上的反共声浪,对苏联与苏共历史的攻击推波助澜,还要求苏共自行放弃领导地位参加
32、竞选,这些都给苏联的政治、社会结构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74第74页,共91页。3.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部主任列昂阿伦在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78月号发表题为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的文章,指出苏联解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都是结构性的,都不能充分解释解体是如何发生的。75第75页,共91页。在他看来,苏联官方意识形态的公信力迅速减弱推动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正是人们对苏联政权表现的看法和评价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后,苏联经济的实际恶化才作为结果产生了。对国家过去和现在的无情的道德审视在短短几年内掏空了强大的苏联国家,剥夺了它的合法性,使之成为空壳而轰然倒下。76第76页,共91页。国内
33、1、中国的镜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胡显达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实则就是苏联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承担了其资源和国力所无法承担起来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过重的军事负担、过度的战略扩张与经济的畸形发展,民生的停滞不前,把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联盟的巨无霸拖向了自我解体的不归路。77第77页,共91页。教训不追求过多的世界霸权,不承担过多的国际义务,不进行过多的战略扩张,要把主要的资源,国内的也好,国外的也好,以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主要用于解决自己国内的民生问题,把让自己的人民过上更加人道、更加富足的生活作为安邦固本的第一要务来抓,这才是在不同社会制度文明的和平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这就是
34、前苏联的解体所留给我们中国的一个最值得记取的教训。78第78页,共91页。2.苏联解体的原因再思索以民族问题为视角阐静怡 苏联解体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民族问题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苏联的民族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联邦制度本身的缺陷、民族政策的执行偏失以及民族间的冲突与对抗等方面。当所有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聚合在苏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内的时候,无疑会对联盟的解体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79第79页,共91页。3.“人本”、“民本”的缺失与启示苏联解体原因再思考.李昱 原因:苏联联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发生了蜕变,原因不在于其生产力的落后七十余年的建设,苏联逐步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与关国
35、争霸的世界第二超级大国。但当苏联濒临解体之际,却鲜有人来维护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苏联长期存在的“人本”、“民本”的缺失。80第80页,共91页。教训:中国应吸取苏联“人本”、“民本”的缺失的教训,坚持以人为本,推行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政策,发展民族文化,反对民族分裂等等人是一切的最终尺度,在新的发展阶段,在各种矛盾的凸显之中,中国只有切实做到“人本”、“民本”,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使中国走向伟大的繁荣复兴。81第81页,共91页。4.邓小平对苏联解体造成的消极影响的回应:邓小平指出:“世界
36、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82第82页,共91页。5.2000年12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一话中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与人心向背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东欧剧变
37、、苏联解体,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在台湾失去政权,以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的下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选举中失败等等,尽管各自的原因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83第83页,共91页。江泽民强调:“现在有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己经垮掉了,丧失了政权,教训十分深刻。如果我们不警惕,不警觉,让那些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相违背的错误思想和腐败行为蔓延开来,那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84第84页,共91页。“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
38、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85第85页,共91页。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86第86页,共91页。从50年代初期起,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加重,但是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87第87页,共91页。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即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实行资产阶级“公开
39、性”、“民主化”,否定党的领袖、党的历史,造成了全党的思想混乱,很多党员感到迷茫。88第88页,共91页。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形同虚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党风恶化,严重脱离群众。苏联解体前,几百万党员退党,大难临头时,很多党员无所适从,或不知不觉站在了错误路线一边。89第89页,共91页。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使得苏共党丧失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最导致了苏联的解体。90第90页,共91页。所以,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共产党的青春活力,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共产党才能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胜利进行,共产主义目标才能最终实现。91第91页,共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