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七律 长征教学目标: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 月 日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解题1导入: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
2、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板书课题: 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2复习听写词语:逶迤 磅礴泥丸岷山。3理解诗句中重难点词语: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哪句话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3、千山只等闲。理解着句诗。只等闲:平平凡凡的小事。三、品读课文1.品“万水千山”体会“远征难”。(等闲小事有哪些?读着读者,你仿佛都看到了那些画面了.)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万水千山: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困难多,艰险多。A、那么红军战士们渡过了哪些河呢?请你在诗中找出来。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谁来读一读写水的诗句。B、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过哪些山呢?找出:五岭、乌蒙、岷山。谁再来读一读写山的诗句。2这一路长征,红军可谓是跋山涉水,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这就是长征的整个路线图。(出示
4、长征路线图)。A.“腾细浪”、“走泥丸”(1) 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感受(2) 看图。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引导: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战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生合作读)(3) 学生练读,男女合作读,再齐读。B.“暖”与“寒”说感受读。过渡:还能从诗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红军的勇敢?(1)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
5、解“暖”(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红军的“不怕”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一样吗?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组朗读)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这一暖一寒再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读;这一寒一暖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红军把困难视为“等闲”的乐观精神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悟“更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理解“更喜”联系前面诗句,细细琢磨。(翻越了五岭和乌蒙,渡过了金沙江,夺下泸定桥,这一切他们都曾乐观的面对,虽然如今面对的大雪山终年积雪,绵延千里,但他们依然乐观;不放在眼里。翻越了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谁不高兴呢?)(2)小结:红军是英勇的,红军是乐观的,难怪毛泽东会那样豪情万丈地赞道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对长征做个总结。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3.拓展延伸,交流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长征诗词,说说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板书设计: 远征难25七律长征只等闲英勇乐观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