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五首之野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默写。2.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品析名言。 3.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了解律诗特点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
2、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常见的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默写。2.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品析名言。3.结合诗句内容,体会诗人彷徨无依、孤独抑郁的情感。二、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
3、五卷。 2.背景介绍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三、初步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3.熟记字意。4.理解句意。四、对比阅读,相似的句子,不一样的感情。1.首联:感悟不同的“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逢入京使中我们都知道是诗人岑参离开长安多日,只觉得长路漫漫,不由得思念家乡掩面抽泣,泪水沾湿了双袖。而野望中的王绩是站在家门口的东皋又是一种怎样的望呢?2.颈联:不一样的景野
4、望的颈联和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提出来一个问题:都是写景色的,两首诗中你又能读出来怎样不同的情怀呢?PPT出示了两首律诗的颈联。颔联、尾联:同样的对比教学,不一样的思考。3.颔联:殊途同归,不一样的情出示: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王绩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王维两句诗中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4.尾联:一样的故乡,不相识的孤独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王绩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思考:都是在家乡,都是不相识,我们都知道贺知章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不相识是正常的,可是王绩离开家乡的时候是成人之后出去做官的,而且没多上时间又回到家乡的,为什么也不相识了呢?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升华,点明主旨 1.王绩的三仕三隐2.野望主旨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六、作业布置1.背默本首诗。2.本课金榜习题中相关题目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