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2433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PPT 页数:445 大小:1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5页
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5页
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5页
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5页
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城市管理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第一节 城市管理思想溯源 一、理想城市:城市管理思想滥觞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 乌托邦系谱 英国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19世纪末西班牙人S.Y.马塔提出了“带形城市”西特、艾纳尔、柯布西埃、伊沙里宁二、雅典宪章:向现代管理思想过渡的里程碑 第一,雅典宪章 是站在市民的都市生活活动的立场来讨论都市计划的原理原则 第二,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活动的形态,同时,都市计划者亦以工业文明的尺度来考量都市计划的尺度 第三,雅典宪章 对都市计划的出发点,主张以居住为原点,以此来考察居住环境与其设施、居住与工作、居住与休闲之间的区位及联络的尺度三、管理科学:

2、现代城市管理思想流派 管理方法学派 管理经验学派 行为学派 社会学派 决策学派 数量学派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基础理论 一、城市规划理论 二、城市生态理论 生态位原理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食物链(网)原理 环境承载能力原理三、城市更新理论 拆除重建(Redevelopment)整旧复新(Rehabitation)保存维护(Conservation)以形体规划(Physical Design)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大规模、激进式更新的“二战”前期至西方后工业化前夕的非理性阶段 在“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以强调功能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社区规划,多元参与为主要特征和方式的

3、后工业化时期的理性阶段四、城市治理理论 第一,该理论认为社会管理的权力中心是多元的,可以是公共机构(政府),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还可以是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组织 第二,治理理论主张社会管理不是传统的以控制和命令手段为主的,实行简单的、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管理,而是一种上下互动的地域空间管理五、城市营销理论 如社会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组织营销、关系营销、体育营销、品牌营销、旅游营销、政治营销 地区经济发展(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地区竞争力(Place Competitiveness)、城市规划(Urban

4、 Planning)以及城市管理(Urban Management)等方面的新理论第三节 城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政府再造 西奥多怀特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合著的 改革政府 二、包容性城市 所谓“包容性城市”,是指城市中的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均得以参与城市所能提供的生产性机会。三、善治理论 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 公共机构能够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 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 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四、新城市主义 尊重自然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尊重社会与个人建设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 保持“多样性”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节约资源实现城市生态系统

5、的可持续发展五、科学管理 国外较早的管理理论认为:城市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生态4大要素 现代城市管理科学还包括三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即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学化 在一些现代大城市管理中呈现的信息化、法制化、系统化的特征和趋势第二章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第一节 城市管理系统结构与政策工具 一、城市管理的多维视角(1)城市经济亚系统(2)城市社会亚系统(3)城市环境亚系统(4)城市空间亚系统二、城市管理的主体结构三、城市管理的政策工具 1.市场性的手段2.行政性手段3.参与性手段第二节 城市管理过程 一、城市管理职能 城市管理职能是城市各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根据管理学的理论,管理职能可以分为计划

6、、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谓协调,也就是通过疏通信息、化解矛盾冲突,使事物能够和谐、平衡、平稳而有序地发展。协调的本质是引导和控制事物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均衡发展,是管理的真谛所在二、科学管理 1.系统管理 2.人本管理 3.动态管理三、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1)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2)应用信息论方法,将城市管理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3)应用控制论方法,将城市管理过程视为可控过程(4)注重城市管理的细化(5)注重综合应用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四、城市管理艺术 第一,面对复杂的城市系统,政府要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力有不逮、作用有限。第二,面对芸芸众生,政

7、府要有治无类,一视同仁,大而化之。第三,政府管理要讲求策略。第三节 城市管理绩效评价 一、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绩效标准 1.有理性、低代价的经济增长 2.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3.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二、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1.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 2.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观指标体系 3.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感观指标体系(二)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特殊指标(1)逆指标群。即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例如:降尘量、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人口密度、每万人群众上访批次、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非正常死亡事故比率等。(2

8、)风险性指标群。即受突发性因素影响大、具有较大风险的指标。(3)限制性指标群。即受地域面积和人口等限制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指标。(4)动态目标指标群。即根据城市当年制定的达标要求来履行,而每年呈动态变化的指标。(三)城市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计量问题三、城市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首先,要科学、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即一个能充分反映各方面情况的绩效评价机构。其次,要合理确定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办法。另外,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绩效的奖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三章 竞争力:城市管理的新课题第一节 竞争世界中的城市管理 一、城市竞争力的实质 城市竞争力的特征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9、系统性 动态性 相对性二、城市管理就是城市竞争力管理 城市竞争本质上是对稀缺资源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城市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城市管理是城市运转的动力,是巩固深化城市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城市载体功能的重要保证。现代城市管理是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管理。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的全面进步及对外的影响。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力管理 从21世纪开始,全球城镇人口数量已超过农村人口数量。据预测,到2015年,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将达到84%,发展中国家平均城市化率将达到57%。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21世纪又被称为“城市世纪”,城

10、市的实力代表着国家的实力,城市竞争力也反映着国家的竞争力。城市竞争力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把城市竞争力表述为: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二)Michael Porter的城市竞争力模型第二节 竞争力城市管理的理论框架 一、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一)Douglas Webster的城市竞争力模型(三)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四)IUD的城市竞争力模型二、基于竞争力的城市管理的理论框架(1)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2)强调突出城市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作用;(3)发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参与到城市管理过程中来;(4)注重决策的科学性,推崇管理创新;(5)把以数字化为主的现代化管理置于重要

11、地位;(6)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7)实行科学城市管理体制,坚持规范且高效能的城市管理;(8)将集约化、均衡化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管理的重要理论主体 一、地方分权与管理能力理论地方分权有以下4个优点。(1)地方分权的组织更灵活它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作出反应。(2)地方分权的组织更有效率它们更接近客户,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因为了解实际情况,他们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3)地方分权的组织更容易实施创新通常好的革新想法是由职员而非高层管理人员提出的。(4)地方分权的组织更易建立信任感工作人员被授予一定的决定权,这也体现出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二、人本管理理论 正如联合国人

12、居署 伊斯坦布尔宣言(1996)中所强调的:“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19992000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迈进21世纪 中指出:“发展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所有人的生活带来持续的改善。人均收入和消费是这一目标的一部分;同时,其他一些目标减轻贫困、扩展医疗卫生的覆盖面以及提高教育水平也很重要。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一种全面的发展方式。”三、自治性与新公共管理理论(1)以消费者为导向提供服务,增加了服务供应者对其消费者所负有的责任。(2)消费者导向可以消除腐败。(3)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服务提供方式可以刺激创新。如果公共事务的资金来源于消费者而

13、不是政府机构的话,那么,公共事务部门就会研究如何通过创新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4)由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服务供给能更好地使服务供需保持一致,这样,就使城市的运 行效率大大提高。第四章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第一节 战略与城市战略规划 一、城市发展战略释义“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军事领域,原意是指对战争的全局变化进行指导的计划、谋略和策略。19世纪,“战略”一词开始扩展到政治领域。战略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环境与机会;三是资源与竞争优势。1.城市发展战略首先是一种计划 2.城市发展战略也是一种计谋 3.城市发展战略还是一种模式 4.城市发展战略更是一种定位 5.城市发展战略是一

14、种远景展望二、战略规划的整合功能三、战略规划的生产力 战略规划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战略规划的作用还体现在,城市在科学、教育、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再就业、卫生保健以及人口控制等各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题,都有赖于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指导。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美好愿景的科学描绘,它能起到鼓舞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良好作用第二节 规划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要以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于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求重视人居环境的美化。其次,要求

15、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同时,要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使城市生活富有人情味。二、居民参与的理念 居民参与是衡量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居民参与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居民参与是搞好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三、持续发展的理念 首先,城市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能体现城市实力和社会财富。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后,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四、系统协调的理念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系统协调观点。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有计划的城市变迁。五、因地制宜的理念

16、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强调因地制宜,其中的“地”,除了指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指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历史基础、经济水平、城市文化、民族传统等;“宜”则指顺应上述差异和特色的适当的战略部署和行动对策。第三节 城市战略规划制订的要项 一、SWOT分析(1)城市战略规划总是立足于城市内外部资源及其组合特征。(2)城市战略规划是以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作为条件的。(3)城市的职能与性质决定着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4)城市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结构安排。(5)城市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程度。二、战略目标的确立 首先,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与城市的宏观战略目标是相衔

17、接的。其次,城市战略体系是分层次的,是一个战略目标系统。另外,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是由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来表述的。三、作业说明四、战略规划要点 1.战略重点 2.战略步骤 3.战略措施第四节 战略规划的执行与控制 一、目标管理二、组织体制 一是加快城市行政立法进程。通过建立健全法规,规范城市内各权利主体的活动。二是努力构建城市居民参与平台,使居民的参与冲动能够有机会释放出来。三是建立一支专业的城市工作者队伍。将城市工作者及相关的城市专业工作纳入正规的职业范围,促进城市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城市基层管理。三、动态调整 在调整城市结构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

18、和动态系统。城市和城市外部的联系是千丝万缕而又经常变动的。它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关系,随着城市外部经常进行的物质、能源、信息交换而不断发展演变。这种演变一般表现为“结构分解结构无序结构有序”这样一个交叉循环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第五章 城市优势与综合竞争力第一节 城市优势 1.密度经济 2.规模经济 3.协同经济 4.拓展经济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与优势重组 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城市资源、整合能力与城市优势 每个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竞争优势与所拥有的资源有密切关系。简单来说,城市核心竞争力就是对城市资源进行利用、转换的整合能力。我们看到,许多城市具有相似的资源但发展状况迥异。其

19、关键就在于,城市具有不同的资源整合能力。三、城市竞争优势的持续 首先,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直接取决于城市内部关键资源的扩大和升级。其次,城市优势的巩固和持续还取决于影响竞争的要素组合的质量。另外,城市优势的持续还需要连续地创新和自我提升。四、城市优势的区域重组 城市优势的区域重组不仅仅是城市竞争及区域经济联系的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城市竞争的结果。城市优势区域重组的方式可以通过城市灵动联盟的途径来实现。第三节 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战略 一、战略基点与取向第一,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在成为全球生产链重要球节的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本地区发展的领导者。第二,跨国公司一直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20、量,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和直接投资使得城市的空间极化效应更趋明显。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现代交通、通信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为技术在较大地域空间内的扩散创造了条件。二、关键性因素 1.开放度 2.整合能力 3.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 4.创新环境 5.城市治理结构 6.网络经济 7.品牌效应 8.城市联盟三、战略路径选择 1.以大都市圈战略提升城市资源配置能力 2.以产业集群战略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3.以软环境战略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 4.以人才战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5.以品牌战略谋求城市的差别化优势 6.以创新战略提升城市的持续性竞争优势第六章 城市定位第一节 城市定位及

21、其价值 一、城市定位的战略要素 1.城市空间 2.城市特色 3.城市功能 4.城市产业 5.城市文化 6.城市规模 7.城市精神二、城市定位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连续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认同性原则三、城市定位的价值 1.定位创造差异性 2.定位创造竞争优势 2.定位创造竞争优势第二节 城市定位模式、方法与程式 一、城市定位模式 1.自然地理定位模式 2.历史文化定位模式 3.城市功能定位模式 4.区域层次定位模式 5.特殊活动定位模式二、城市定位方法(一)策略定位方法 1.比附定位法 2.优势定位法 3.领先定位法 4.利益定位法 5.生活方式定位法 6.重新定位法(二)定量定位

22、方法三、城市定位程式首先,确定城市所具有的潜在竞争优势,通过市场调查研究与分析,确定城市在产品、服务、技术、成本、政策、形象等方面与竞争者相区别的竞争优势;然后,从上一步确定的若干竞争优势中选择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作为城市的定位优势;最后,向目标市场展示竞争优势,遵循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并使该竞争优势成为城市品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城市定位的核心是STP战略,即市场细分(Segment)、择目标受众(Targeting)和具体定位(Positioning)。第三节 城市定位战略的实施 一、城市定位的市民认知 1.城市定位大讨论 2.借助媒体进行宣传

23、3.城市定位方案展示 4.组织专题性的活动二、城市定位的识别系统三、城市定位的推广 从策略层面上考虑,城市定位推广可采用组合式推广、差异化推广和持续性推广三种推广策略。从推广方式上考虑,常用的城市定位推广方式包括广告推广、网络推广、公关推广、人员推广、事件推广等。第七章 城市品牌战略与城市形象第一节 城市品牌的价值 一、城市品牌的特征与功能 城市品牌具备4大特征 1、城市品牌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名称 2、城市品牌是一种象征 3、城市品牌是一个品牌体系 4、城市品牌是城市的一种资源和无形资产城市品牌基本功能 标志功能 象征功能 认知功能二、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 首先,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情趣、

24、文化品位和生活素质的同时,还大大有助于强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塑造城市文明风气、影响城市生活方式 其次,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 再次,城市文化增强了城市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三、城市品牌与城市引力 首先,它能够全面展现城市特点,增强城市魅力 其次,它能够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吸引各种要素集聚 再次,良好的城市品牌也会增加人气,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第二节 城市品牌识别 一、城市品牌识别系统(一)理念识别(二)行为识别(三)视觉视别视觉识别中最重要的是城市符号、城市色彩以及它们的组合1、城市符号是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是城市文化归属的第一要素2、城市色彩是城市形态的第一反映载

25、体3、在城市品牌视觉识别方面,香港品牌识别系统堪称典范二、多元化的城市品牌形象识别 消费产品意义上的城市品牌 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城市品牌 文化存在意义上的城市品牌 符号意义上的城市品牌三、城市品牌识别系统的有效性 成功的城市品牌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述 S=PDAV(7.1)式中:S表示成功的城市品牌;P表示城市核心价值;D表示与众不同的品牌识别系统;AV表示附加价值。第三节 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 一、城市品牌定位二、城市品牌决策城市品牌选择至少涉及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主副品牌二是联合品牌(Co-brand)城市品牌4种类型:高精神性-高功能性高精神性-低功能性低精神性-高功能性低精神性-低功能

26、性三、城市品牌传播 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传播营销工具的整合与协同至关重要 在进行城市品牌传播与城市形象推广时,应注意统一性与个性化的协调城市品牌主题口号的传播第八章 城市治理结构的新框架第一节 城市治理结构 一、城市治理与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内容的三个层面 治理结构 治理工具 治理能力二、城市治理结构的本质 首先,城市治理结构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次,城市治理本身是指一个体系结构 再次,城市治理结构是一种城市治理机制三、城市治理结构变革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民营化 中国城市治理结构的变革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城市治理的三维框架 一、一个新的制度框架:三种角色的互动关系 公共服

27、务提供者与生产者的关系 公共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共服务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公共服务产业链中的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二、三个角色关系的良性互动:改革的新思维(一)决策者-提供者(二)消费者-提供者(三)决策者-消费者三、提供者与生产者分离的 革命性意义 提供的组织过程基本与消费、融资、安排服务的生产与监督有关 提供与生产的区分,使得城市公共服务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提供与生产,是整个城市治理结构概念的核心第三节 城市治理的制度安排(一)多样化的行为者(二)基于契约的制度安排(三)冲突解决机制制度安排的4种基本类型 政府计划型制度安排 半市场型制度安排 政府出售型

28、制度安排 民间协作型制度安排第九章 城市治理模式及其再造第一节 城市治理模式 一、西方城市治理的典型模式 1.企业化模式 2.服务型政府模式 3.共同参与模式 4.社团模式 5.支持增长模式 6.福利模式二、西方城市治理模式的 特点与局限性六种城市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企业化模式忽略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服务型政府模式没有彻底摆脱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模式 共同参与模式主张“让管理者管理”社团模式的主要问题是财政 支持增长模式主要问题是城市治理过于依赖私人资本作为税收的基础 福利模式是6个模式中包容性最小的模式第二节 城市治理模式的借鉴:契约治理 一、契约治理:城市治理的核心所在“契约-服务”体制 契

29、约:一种治理机制 替代性契约是通过竞争作用于契约安排的 互补性契约是一种相互提供履行保护的契约安排二、契约治理范式下的城市治理结构三、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契约安排第一个选择是政府可以通过自己的公共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第二个选择是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政府除了组织自己的生产单位之外还有一个选择,即通过与公司签约来提供公共服务第三个选择是政府建立服务的标准,让居民或家庭户来决定有关公司应该为其提供什么服务第四个选择是政府向家庭或居民签发凭单,允许他们从任何授权供给者那里购买服务第五个可能性是政府当局与另一个政府单位签约第六个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就是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提供一项服务的某些要素,但是依靠其

30、他生产单位或私人企业来安排该项服务的其他要素四、城市契约治理模式的实现条件 退出机制的存在是契约履行的必要条件 产权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培育 契约人之间拥有的资源(信息、技术、时间等)必须有一个互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不仅仅是替代性的第三节 中国城市治理模式 变革与转型 一、现行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型 1.一元行政管理模式 2.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型 城市管理模式转型的初始目标:一是“政府再造”二是城市政府职能由“划桨”转向负有“掌舵”之责 三是使城市政府接近市民,增强政府的回应性二、“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 的局限性 首先,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 其次,“大社会”多元化的主体格局还未真正建立 再次,城

31、市治理的能力有待提高三、城市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变革 1.法治政府 首先,法治政府是“有限、有为”的政府 其次,法治政府是透明廉洁的政府 再次,法治政府还应该是诚信负责的政府2.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对现行的“经济建设型政府”的一种“扬弃”“服务型政府”反映了政府治理的本质内容 服务型政府还强调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全方位变革 在政府职能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人性化特征,以人为本,为保障公民权利提供制度上的保障3.有效政府 首先,有效政府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效率 其次,有效政府应该具有很高的配置效率 再次,有效政府应该有适当的制度激励基础,即制度效率第十章 公私合作:城市公共事业治理机制第一节 公共领

32、域的社会结构 一、公共领域的划分公益与私益、强制与志愿的程度变化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二、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特征三、社会结构中三种组织的功能差异公共事业组织性质及对比第二节 城市公共事业治理:第三种制度安排 一、城市治理的替代与互补机制二、公与私之间:城市公共事业 治理边界 组织性质 产品特征 需求类型三维标准组合及治理边界的确定三、城市公共事业治理的流程与内容第三节 PPP模式:城市公共事业 治理机制及其运作 一、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模式基本特征:(1)各合作者有对共同或兼容目标的追求,共同负责提供基础设施或服务(2)要求合作关系能实现互惠互利(3)共同投入资源,共享权力(4)强

33、调风险共担和最优分配,以及为纳税人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二、城市公共事业治理中PPP 模式的应用 运营维护协议(Operations and Maintenace Contract)租赁-建设-经营(Lease-Build-Operate)建设-转让-经营(Build-Transfer-Operate)建设-拥有-经营(Build-Own-Operate)建设-经营-转让(Built-Operating-Transfer)购买-建设-经营(Buy-Build-Operate)三、城市公共事业治理中运用PPP 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是否选择PPP及选择哪种PPP因当地政府的体制、政策和法规的不同而有所

34、不同 PPP模式适用于公共事业服务项目的很多环节,也可以适用于一个环节;可以应用于全程,也可分段应用 采用PPP模式时,必须满足相关条件 PPP模式成功的关键还取决于有效的监管构架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制定第一节 城市公共决策体系 一、城市公共决策类型 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型决策和战术型决策 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依据决策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二、城市公共决策系统 1.城市公共决策信息系统2.城市公共决策组织系统 界定

35、决策问题 确立决策目标 设计决策方案 选择决策方案3.城市公共决策监控系统 外部监控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构、社会团体、大众传媒和公众 内部监控机构包括上级政府机关、行政监察机构和内审部门 作用: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三、城市公共决策程序第二节 城市公共决策的工具 一、名义小组 要求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思想默写在一张卡片上,并且不准讨论 名义小组的领导者向每一位成员征求意见并做好记录 对每一个意见进行讨论。名义小组的领导者首先要求成员阐明其列出的意见,然后对每个意见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二、支付矩阵三、决策树建设游泳馆决策结果分析四、德

36、尔菲法 使用德尔菲法的基本思想是,专家可能会思考他们以前从未想过的办法,同时,他们也受益于其他权威提出的观点。在应用此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专家组的匿名状态,以避免从众效应或群体被一两个固执己见的成员支配。五、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参会者解放思想,促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新思想的创造性风暴。头脑风暴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进行质疑,以发现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三节 城市公共决策体制的优化一、我国现行城市决策体制的弊端

37、政府行政决策包揽大量的应该由企业、社会来作出的决策,党与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决策的主体,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城市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小决策系统中枢机构不健全。主体之间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决策与执行也不分,常常出现自己制定规则,然后自己执行的情况,难以有效控制违背公共利益的决策,且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还不完善信息、咨询机构设置比较薄弱监控机构作用不到位决策程序的法制化程度低二、城市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一)公共决策民主化 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 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二)公共决策科学化 1.

38、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 2.遵循科学的公共决策原则 3.提高公共决策参与者的素质与能力(三)公共决策法制化 1.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2.决策程序法制化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第四节 城市政策的制定 一、政策制定与决策 问题产生 议程建立 问题解决 政策执行 政策结果、评估和反馈二、城市政策的主要手段续表三、反应性政策与公共决策回应机制 政府回应机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政府决策承诺制 政务公开与决策公示制 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政府决策复决权制度 政府决策法规回应制度 政府决策责任制度第十二章 城市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第一节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一、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1.产业关联

39、度基准 2.社会效益基准 3.比较优势基准 4.技术进步基准 5.产业发展潜力基准二、城市主导产业评价的指标体系(一)产业关联指标2.感应度系数(二)社会效益指标 就业吸纳率用公式表示为 Tij=Xij/Yij(12.3)式中:Tij 为第j地区第i产业的就业吸纳率;Xij 为第j地区第i产业的年平均就业人数;Yij 为第j地区第i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三)比较优势指标 1.区位熵2.比较劳动生产率(四)技术进步指标 1.技术进步贡献率计算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数学方程式:Y=A+K+L式中:Y、K、L分别表示产出、资金和劳动的年增长速度;、分别表示资金和劳动的产出弹性;而A则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该式表

40、明,产出的增长是由生产要素资金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则表示为 E a=A/Y100%(12.7)在进行实际计算时,关键是产出、资金、劳动量、价格方式的确定,以及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的确定等。2.技术扩散带动系数 技术扩散带动系数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TSi=Ea Gi Gi=Fj+Ei 式中:G i 为产业关联度;F j 和E i 分别表示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技术扩散带动系数TS i 越大,表明该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实现技术进步的能力越强。(五)发展潜力指标 1.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为 ei=Pi/Pi/N/N 式中:P i、P i

41、、N、N 分别表示城市或区域第i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额。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 i 数值越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愈多,产业的发展潜力愈大。2.产业的增长速度三、基于AHP的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1.建立结构模型 2.权重确定 3.综合评分第二节 信息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一、产业变革与传统产业改造(一)城市产业变革的基本特征 1.IT产业链与工业产业的区别 2.经济中心门槛降低 3.柔性专精的生产方式 4.主导型产业与依附型产业 5.产业服务化(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2.高新技术正从深层次上改变着产业结构 3.新制度催生新技术、创造

42、新产业,造就新经济 4.知识型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三)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抢先融入世界产业转移改造大潮,率先享受产业升级的好处。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城市传统产业,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二、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趋势(一)产业融合:产业模式的重大变革(二)产业融合与产业的新发展 首先,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 其次,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传统服务及其产业的创新 再次,产业融合可有效突破产业边界的桎梏,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三)跨越产业边界,寻找新的

43、产业机会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 产业结构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的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它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人的创造性 文化创意是在一定的文化沉淀的基础上的人的创造性与智慧的结晶,它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渗透性和辐射力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 发展模式选择 1.特殊资源型发展模式 2.自发生成型发展模式 3.政策催生型发展模式 4.战略规划型发展模式 5.产业介入型发展模式 6.环境引力型发展模式第十三章 城市建

44、设项目融资管理第一节 城市建设项目的特点 与融资过程 一、城市建设项目的特点 1.服务职能的公共性 2.建设进度的超前性 3.投资收益的间接性和长期性 4.项目管理的系统性二、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 2.成本效益原则 3.风险控制原则三、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程序四、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 首先,最明显的是财政方面 其次,再分配性 再次,配置性第二节 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 一、政府主导的融资二、市场化融资方式(一)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二)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融资(三)TOT(Transfer

45、-Operation-Transfer)融资(四)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融资 独立运作型 建设转让型 综合运营型第三节 市政债券、融资租赁与银行间市场 一、市政债券(一)城市建设项目开发与民间资本介入的领域(二)市政债券:寻求运用民间资金 的新型融资机制 债券发行主体问题 偿债与担保问题 资金的使用方向问题 发行规模问题 市政债券市场问题 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三)城市建设项目融资与民间资本的有效运用 项目投资必须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建立健全项目融资中开发利润的分配机制 设计证券商品时,应确保其商品性二、融资租赁(一)融资租赁的含义与功能融资租赁具有银行贷款

46、及其他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和功能 一是具有投资增长功能 二是具有加速商品流通功能 三是具有加强社会资产管理的功能 四是具有推进技术改造的功能 五是具有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的功能(二)金融租赁的方式(1)直接租赁(2)售后回租(3)转租赁(4)杠杆租赁(三)融资租赁介入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1)城市大交通。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和机场、铁路、公路、码头等立体交通。(2)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医院、学校、路灯节能、“七通一平”旅游设施。(3)厂房、住宅和办公用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通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整体性建设。(4)能源开发。主要包括水电、火电、核电及太阳能等新能源

47、。(5)通信。主要包括交换机和网络等。三、银行间市场 银行间市场,是指资质优、信誉好、评级高的企业,以某一银行作为承销商,面向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等融资工具,获得资金融通的一种新的资金筹措模式 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偿还能力上。一般而言,政府融资平台通过两种方式偿还债务:一是财政资金,二是项目运营实际收入。第十四章 城市发展的软环境资源管理第一节 城市软环境资源的价值 一、软环境与软环境资源的内涵理解软环境资源几个特征:第一,软环境资源总是借助于有形的资源而存在,它物化于有形资源之中,使得有形资源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软环境资源的价值和效益具有较大的弹性,它的作用

48、方式不易直观地衡量;第三,软环境资源的获取必须要有相应的投入,但其收益却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二、软环境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 软环境作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代表了一个明显的优势 考察软环境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考虑现有的所有准则的适用性与软环境的价值三、软环境资源开发:寻求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软环境对现代城市的运转来说是必需的 将软环境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不能想当然,软环境要变成现实生产力,城市必须形成一个高层次的文化与创新环境 基于文化创新环境之上的软环境创造具有文化属性的价值,它要求有一个精益求精的体制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深厚的文化背景来维持其存在 把软环境转换成一种城市发

49、展的资源,需要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第二节 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一、城市产业配套环境的提升 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专业化产业区 其次,要以产业链为主导,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以产业区为依托,巩固提升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与之配套的辅助性专业化部门、协作配套部门和服务性部门 再次,要按照产业链形成规律确定产业分工及布局,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导向,分类指导推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二、城市商务环境的整体改善Brusco&Tyebjee(1982)曾列出一个成功地区所应具备的12个商务环境因素(1)风险投资的易获得性;(2)经验丰富

50、的企业家队伍;(3)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市场;(4)供应商比较接近;(5)顾客(客商)和新市场接近;(6)比较令人满意的政府政策;(7)拥有良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与企业接近;(8)土地利用方便且比较令人满意;(9)交通方便;(10)拥有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知识的人群;(11)辅助支持服务业的存在;(12)有吸引力的居住条件。三、城市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 政府职能全面转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使政府从过去的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 在政府行政规则上,应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在政府行政服务上,要在政府机关内大力倡导以诚信为本的理念,切实强化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用诚信理念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配套课件-城市管理学.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