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子规 主讲:尹加福 做事先做人、做人学古人目 录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弟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学文第一章 入则孝 “入”指在家,“孝”指善待父母。弟子规从“孝”入手,可以说是抓住了做人的根本。孝道概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就个体而言,孝道乃是做人的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哪有个体生命的存在?父母创下的家产家业,是子女生存与发展的起点;父母积累的人生经验,更是子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对于享受了前人恩惠的后人来说,对前人报之以孝道,难道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吗?就整体而言,人类是文化的动物,而文化的延续靠的是一代又
2、一代人的传承。就此而言,中国的孝道本质上是人类为了延续文化的自觉选择。世界四大文明,唯我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v译文v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故事孟宗融雪v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生病,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热泪融化了雪,地上露出了嫩绿的竹笋
3、。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v译文v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故事孟母断布v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v译文v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
4、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故事黄香温席v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v译文v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故事聂政孝母v聂政是
5、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就死在外地了。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v译文v不要因为是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故事刘备教子v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前,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
6、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v译文v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故事陶母退鱼v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7、“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v备注:侃(kan)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v译文v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故事郯子扮鹿v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孝子,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经过一段时
8、期的治疗,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v备注:郯(tan)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v译文v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道德行为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故事董卓累亲 v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朝臣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的恶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牵连,连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依法处死。实在是可
9、悲啊!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v译文v父母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就更加难能可贵。故事王祥化冰v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大冬天的,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了河边,河上已经结冰了。为了能捉到活鱼,王祥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捕鱼。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他不知有多高兴.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v译文v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10、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故事元觉谏父v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v译文v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故
11、事子骞求父v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继母的虐待。有一年冬天,闵子骞兄弟俩随父亲外出。一路上,闵子骞一个劲地喊冷,弟弟却直说热。父亲见子骞穿的棉衣比小儿子的还要厚,以为子骞撒谎,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棉衣抽破了,露出了散乱的芦花,父亲明白了真相,要把继母赶走。闵子骞哀求父亲说:“现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会孤单。”父亲最终打消了赶走继母的念头。v备注:闵(min).骞(qian).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v译文v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故事文帝尝药v汉朝时,汉文帝虽然贵为皇帝,却很孝顺自己母亲。每天不管公
12、务多忙,他都要去母亲房间请安。有一次,文帝的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母亲床前,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而且每天母亲吃药时,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汉文帝侍奉母亲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v译文v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宜。故事蔡邕爱母v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邕,小时候非常孝顺母亲。母亲得病长卧不起,蔡邕心中非常难过,总是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而且为母亲洗马桶不厌其烦。看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蔡邕无心学习了,连衣服也不换洗
13、,整天坐在母亲床前,直到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埋葬母亲之后,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一起做事的仆人见此情境,莫不潸然涕泣。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旁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v备注:邕(yong).潸(shan)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v译文v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v备注:祭祀(ji.si)故事董永葬父v湖北有一个城市叫孝感。这个城市的名字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古时候,有个叫董永的人,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也不幸去世了,由于家里穷,董永连埋葬父亲的费用也凑不出来。为了埋葬父亲,他只
14、好把自己典押给有钱人家当佣工。董永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她偷偷来到人间,帮助董永还清了债务,还做了他的妻子。后来人们便把仙女下凡的地方称作了“孝感”。第二章 出则弟v“出”,指走出家门乃至走上社会。“弟”同“悌”,本意指的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兄姐要关爱弟妹,弟妹要敬重兄姐。而儒家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这里的要求,也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在社会上处理上下级和同事朋友关系的规范。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v译文v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故事孔融让梨v孔融是东汉时人,他有六个兄弟,数他最小,据说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
15、。有一天,父亲请他们兄弟几个吃梨,哥哥们都一下子拥到了桌子边,只有孔融静静地在一旁等着。父亲让孔融先挑,孔融走到筐边,拿了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说:“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我最小,当然吃小的。”父亲连连点头称赞。长大后,孔融仍然保持谦让的高尚品德,成了深爱百姓爱戴的好官。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v译文v如果彼此都把财物看得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如果说话的时候都能够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忿恨就会自然消除。故事卜式友弟v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人,他家有两兄弟。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
16、,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过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头,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这时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于是卜式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v译文v不论用餐、就坐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故事信陵敬老v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
17、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为他出谋划策。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v译文v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叫的人不在,自己就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故事杜环代养v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不知下落,她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杜环得知后,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她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并没有接走他的母亲。而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这位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
18、一样。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v译文v称呼长辈,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故事吕成改非v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不愁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从此痛改前非,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v备注:晏(yan)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v译文v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快步迎上前
19、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一时还没有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故事张良敬老v汉代开国谋士张良,年轻时非常尊敬长辈。有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散步,一位白发老人坐在桥头上,见张良走过来,故意把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拣上来。”张良有点生气,但见老汉年纪大,就照办了。但老汉并没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脚伸过来,张良默默地给老人家穿上鞋子,老人笑了。原来,他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后来他把神奇的兵书传授了张良。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v译文v遇到长辈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要等长辈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故事玄奘听书v唐朝人陈玄奘八岁的时候,
20、父亲给他讲孝经:“曾子听老师讲书,总是恭恭敬敬地站着,老师叫他坐着听,他说站着听是对老师的尊敬。”父亲抬头看玄奘,他已离开座位站着了。父亲叫他坐下听讲,他说:“曾子听老师讲书还站着,我听父亲讲书怎么敢坐着听呢?”父亲称赞儿子学以致用,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果然陈玄奘二十八岁时,从京城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取经,成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学者。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v译文v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故事释之敬长v张释之是汉朝著名的大臣,他非常尊重长辈。有一次,朝廷举行朝会,许多达官贵人都前来参加,场面十分热闹。这时有位叫王生的老人对张释之说:“我袜
21、子的带子松开了,给我绑紧吧。”张释之二话没说,很坦然地跪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恭恭敬敬地给这位老人绑好袜子。张释之身为高官,能具有礼贤下士,敬老尊贤的美德,群臣无不称赞,从此他的威信就更高了。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v译文v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故事田文启父v孟尝君田文出生时就不讨父亲田婴喜欢,因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当时的迷信说法是:他将会长得高过大门,会克父母,决不能养活他。田文五岁那年,他恳求母亲带他去见父亲,见了父亲,田文走上前磕了头,然后说:“父亲,人是活的,门是死的,孩儿将来如果长得高过家里的大门,只要将大门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吗
22、?”父亲大喜过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后来田文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战国历史上有影响的著名人物。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v译文v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故事张苍尊老v张苍是汉朝的丞相,他是一个非常尊敬长辈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陵的许多照顾。后来张苍当官后,为了感谢王陵,常常像对待父亲一样照顾他。王陵死后,他的老母还健在。虽然当时张苍已是丞相,公务很忙,但他总是抽空去照顾王陵的母亲,甚至亲自伺候王母吃饭。张苍贵为丞相,能这样谨慎地照顾长辈,足见中华民族尊老美德的源远流长。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
23、,如事兄。v译文v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故事妈祖林默v北宋时,福建有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她的父亲、哥哥都是船夫。有一次出海,父亲和哥哥的船遇到了海难,经过林默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但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于是经常冒着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由于操劳过度,年仅28岁,林默就过早地去世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林默,便在沿海地方专门修建了祠堂,并尊称她为“海神妈祖”。第三章 谨v“谨”是要求我们行为上要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有分寸,切不可
24、放逸无度。“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慎乃是人生的护身符。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v译文v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故事温公警枕v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v译文v早
25、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养成。v备注:盥(guan).辄(zhe)故事安石养虱v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但他的仪表实在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v译文v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子要系紧。
26、故事子路系缨v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系好缨带从容而死。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v译文v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v备注:秽(hui)故事九龄整洁v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
27、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路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无论张九龄在哪里,那里的气氛都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v译文v穿的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分,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故事嵇绍重仪v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齐王也
28、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v备注:嵇(ji)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v译文v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故事宗悫发愤v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
29、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自己的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真是了不起。备注:悫(que).虞(yu)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v译文v年少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故事钟会自辩v三国的时候,魏国的太傅钟繇有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叫钟毓,一个叫钟会。一天,钟繇见哥俩在玩喝酒的游戏,他装着没见着不吱声。只见钟毓先起身施礼,然后举杯一饮而尽;而钟会举起杯一饮而尽,并不曾行礼。后来钟繇问儿子:“喝酒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之一,所以要施礼再喝酒。”钟繇又问:“喝酒为什么不施礼?”钟会回答
30、说:“偷酒喝不合乎礼,再施礼就是自欺欺人。”钟繇听了不禁笑起来,不能不点头称是。备注:繇(yao).毓(yu)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v译文v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时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故事卢绚风度v唐玄宗有一次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v备注:绚(xuan)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31、v译文v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走路时,不要招招摇摇。v备注:阈(yu).跛(bo).箕(ji).髀(bi)故事力士脱靴v李白有一次在宫中喝醉了,竟然伸出了脚,让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但这件事让他耿耿于怀。终于有一首李白送给杨贵妃的诗,被他抓住了把柄,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故意侮辱杨贵妃,杨贵妃信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后来,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李白哪里会想到,酒后的不拘小节竟会引来如此后果。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v译文v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
32、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事宁喜失慎v春秋时,卫献公想回国恢复王位,他便去请当时掌握卫国朝政的贵族宁喜帮忙。宁喜得知此事时正在下棋,他想也没想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叔文子知道此事后说:“帮助一个国君复位是一件大事,而宁喜全家是九代当朝高官的家族,他对待重立君王的事却这么不慎重。”果然,卫献公登位后不思回报,反而因为宁喜是前朝重臣,而把他全族诛杀了。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v译文v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有人的房间时,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故事杨震四知v杨震是东汉时的名士,人称“关西
33、孔子”。他做官后,十分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贿赂。有一次,杨震过山东时,他的学生王密正在这里做县令。夜里,王密带着十斤黄金来见杨震,他坚决不要。王密说:“半夜里是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的。”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十分惭愧,只好告退。从此,人们都知道杨震是一个清廉无私的人了。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v译文v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故事文靖数豆v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为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
34、一些黑豆和黄豆。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v译文v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故事管宁割席v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
35、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心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v备注:歆(xin)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v译文v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请问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v备注:孰(shu)故事程门立雪v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老
36、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从此,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典故。v备注:頣(yi).颢(hao)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v译文v当里面有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故事三顾茅庐v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了;第二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访友去了。当第三次前去时,张飞很不高兴地说:“大哥别去了,让我用绳子把他绑来。”刘备责备张飞无礼。随后,他再去拜访诸葛亮。刘备见诸葛亮在睡觉,便站在一边等候。诸葛亮醒了后,见刘备这么有诚意,便答应了刘
37、备的请求,辅助刘备打天下。从此,给后人留下“三顾茅庐”的佳话。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v译文v想要使用别人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故事查道自律v宋朝学者查道,有一天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的亲戚。中午时分,他和仆人都饿了,路上一时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又没带午饭,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查道把送人的礼物当成人家的东西,不随便处理,那么借用别人的东西时,就更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了。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38、借不难。v译文v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这样你在别人心目中有了信誉,如果以后再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故事宋濂还书v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第四章 信v“信”是指人言而有信,信用是人生成功阶梯的第一步。孔子说:“人而无信
39、,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就无法在社会上站立,更谈不上生存发展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v译文v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v备注:奚(xi)故事商鞅立木v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
40、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v译文v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只会让人家讨厌你。v备注:佞(ning)故事子瑜慎言v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大臣,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众人都向孙权求情,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孙权问:“为什么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不说话?”诸葛瑾说:“我与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现在殷模不思进取,辜负了您,还求什么宽恕呢?”短短几句话,就让孙权感到,殷模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即使有过错也应该原谅,于是就赦免了殷模。奸
41、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v译文v虚伪狡诈、阿谀奉承、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这些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故事服子戒浮v战国时期的服子,在言谈举止方面特别讲究礼貌。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朋友。那家人非常客气,邀请了许多朋友陪他一起游玩。有一位客人想趁机向服子请教问题。服子直率地说:“你有几个不足之处。”客人一楞,说:“请讲。”服子说:“第一,你有一种轻浮的表现。第二,交谈中你不称我为老师,是不够尊敬我。第三,我们初次见面,交情很浅,而你谈得很深,太随便了。”几句话把那位客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v译文v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
42、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故事不疑止谣v直不疑是西汉时期南阳人,为人好学,不图名利,是位忠厚的长者。后来,直不疑被朝廷任命为高官,有些图谋不轨的人嫉妒他,就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虽好,但品行不端,与他的嫂子有不正当的关系。”许多人听说后,都这样传开了。这话传到直不疑耳边了。直不疑说:“他们真是一派胡言,我根本就没有哥哥,哪来的嫂子呢?”后来,谣传就不攻自破了。可见,遇到事情,如果没有根据,就不要轻易地乱讲,也不要轻信。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v译文v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故事父子卖梨v古时候,有一对勤劳
43、的父子到集市上卖梨。很快就有一个人看中了他们的梨,双方谈好了价钱后,那个人就回去取钱了。这时,又来了一个商人,看到这对父子的梨新鲜,个大,立即要出高价买下,儿子动摇了,父亲对儿子说:“说话要算数,怎么能因为有利可图而放弃信用呢?”后来,第一个买主来了,他们父子把梨卖给了他。这对父子信守诺言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v译文v说话的时候,吐字要缓慢而清楚。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故事裴秀优雅v裴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从小就知道勤奋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裴秀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所以家中常常有客人来访。家中每次宴请客人时,母亲总是有意
44、让他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裴秀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接待过程中,裴秀总是言语虔诚,举目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懂礼,也都很喜欢他。由于裴秀养成了优雅的谈吐,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v译文v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故事仲舒苦读 v董仲舒是汉朝著名的学者,为了能够潜心学习,他整天钻在书房里,什么事情也不过问,吃的,穿的也不像别人那么讲究。据说在他家的旁边有一个菜园,然而,由于学习过于刻苦,董仲舒三年之中竟没有踏进过那个菜园一步。所以后人说他“三年不
45、窥园”。经过不懈的努力,董仲舒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v译文v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故事经师人师v东汉末年,有位叫郭泰的文人,他学问高深,为人谦和。有个叫魏照的人,不仅常来听他讲课,还把行李搬来,整天和他住在一起。郭泰很奇怪他听完课为什么不回家。魏照说:“经师易得,人师难寻啊!我天天和您在一起,是要模仿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教会自己做人。”郭泰很感动,于是尽心竭力地教他,使魏照很快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人。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
46、无加警。v译文v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故事三省吾身v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叫曾参。他是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总是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多次反省:我这一天做了什么事情,那些事做得有意义?做错事情了吗?给人做事尽心尽力了吗?要学习的东西都掌握了吗?正是由于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使得曾参成了一个爱人尊敬的人。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v译文v做人最要紧的是自身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如果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故事不耻下问v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
47、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走到一个路口时,看见一个孩子正在路上玩垒城池的游戏。孔子叫那个小孩子让路,而孩子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道理,便一连提出了四十多个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人生的问题,小孩都能对答如流。孔子便诚恳地拜小孩为师了。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v译文v如果是吃的、穿的不如人家,就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故事阮咸乐处v阮咸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年轻时他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但他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
48、,把箱子中的衣物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物不会被虫子咬。这一天,富人都把自家的贵重衣物晾出来,相互炫耀攀比。阮咸也把自己的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结果引来许多人的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的关键在他的德性和学识。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v译文v如果听到别人说到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那些有损德性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故事忠言逆耳v秦末,刘邦率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进入秦宫后,刘邦见宫殿高大雄伟,美女珠宝不计其数,心中无比羡慕,想全部据为已有。大将樊哙劝刘邦最好不要这样做,刘邦很不高
49、兴。谋士张良对刘邦说:“秦王之所以不得人心,失去天下,原因就在于他穷奢无度。现在您刚入秦宫就想像秦王那样享乐,岂不坏了大事?樊哙的话可是忠言啊!”刘邦听后深为感动,采纳了樊哙的意见。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v译文v如果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那么,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来亲近你。故事宋璟斥佞v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宋璟,以刚正不阿著称。有一天,有人推荐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文章真是不错,宋璟边读边赞叹。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了巴结宋璟,在文章
50、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不能启用。”v备注:璟(jing)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v译文v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做“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做“恶”。故事曹操割发v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军去打仗。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许毁坏麦田,否则杀无赦。队伍行进在田间路上时,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说着,他拔出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曹操严于律己的品格,表现出了他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