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统率统率证明证明第3页,共29页。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 3 3阅读第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阅读第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会分析一个材料为什么可以证明观点,是做好材料和观点分析题的基础,其他类型的题大多是从这个形式演变的。第4页,共29页。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鲁迅和瞿秋白腥风血雨中的同舟共济。面对国民党的悬赏追捕,同样处于危难中的鲁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家中避难;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侮蔑和诋毁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时,是瞿秋白站出来给予鲁迅杂文以极高的评价。仅仅凭借当初翻译进步文学作品时的书信
2、往来,便让之前未曾谋面的两人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肝胆相照,引为同志。还有什么比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友情来得更深厚?君子之交淡如水训练运用训练运用“标划标划”法来细读文本,构思答案。法来细读文本,构思答案。第5页,共29页。答案示例1:鲁迅和瞿秋白以前未曾谋面,平日相交只是书信往来,两人的交往看似平淡,但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表现出君子间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答案示例答案示例2 2:“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形形式似式似“淡淡”,实则志同道合实则志同道合,友情深厚。鲁迅
3、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友情深厚。鲁迅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所以,这个例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第6页,共29页。第7页,共29页。第8页,共29页。第9页,共29页。(1)找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对应点。(2)概括材料时,选择材料中与观点核心词照应的语句,摘抄组合。(3)理清过程,准确应答。解答方法解答方法第10页,共29页。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
4、语等。第11页,共29页。基本能力1.论点论点2.论据的概括(论据的概括(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谁在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3.3.分析材料关键词和观点分析材料关键词和观点关键词一一对应关键词一一对应关系。关系。第12页,共29页。常见的论据类中考题型:1、理解论据的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2、概括事实论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谁在什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3、选择论据。4、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5、分析论据选择和使用特点。第13页,共29页。第14页,共29页。学会为别人鼓掌学会为
5、别人鼓掌例例1:下面三则材料,:下面三则材料,哪一个哪一个适合证明第适合证明第段的观点,段的观点,为什么为什么?材料一材料一 廉颇廉颇出于出于嫉妒嫉妒之心,处处与蔺相如作对,多次羞辱他,但蔺相如从不计较。最终之心,处处与蔺相如作对,多次羞辱他,但蔺相如从不计较。最终廉颇认识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到自己的小肚鸡肠,他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睦相处,共同辅佐君小肚鸡肠,他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睦相处,共同辅佐君王,留下了王,留下了“将相和将相和”的美谈。的美谈。材料二材料二 庞涓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妒孙膑之才,设阴计孙膑之才,设阴计使孙膑受刖刑使孙
6、膑受刖刑(用尖刀剜剔膝(用尖刀剜剔膝盖骨)及黥面(用黑墨在脸上刺字)。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盖骨)及黥面(用黑墨在脸上刺字)。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庞涓终于落得个终于落得个兵兵败身亡败身亡的下场。的下场。材料三材料三 公孙阏公孙阏是春秋时期的美男是春秋时期的美男 子,深得庄公宠幸。自从与颍考叔同掌兵权后,就对颍考叔子,深得庄公宠幸。自从与颍考叔同掌兵权后,就对颍考叔由妒生忌,由忌生恨由妒生忌,由忌生恨。后来在攻打许城的战斗中,颍考叔做了先锋官,公孙阏更是妒忌。后来在攻打许城的战斗中,颍考叔做了先锋官,公孙阏更是妒忌,以致于在颍考叔将要登城时,暗放冷箭,以致于在颍考叔将要登城时,
7、暗放冷箭,射死了颍考叔射死了颍考叔。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心态不太正常心态不太正常时,如果时,如果不能不能及时及时调整调整,不仅,不仅害人害人,也,也会会害己害己 第15页,共29页。答案:答案:材料二;材料二;因为材料二中庞涓心态不健康因为材料二中庞涓心态不健康,妒忌孙膑,既让孙膑受受刖刑及黥面,最终自己,妒忌孙膑,既让孙膑受受刖刑及黥面,最终自己也兵败身亡,也兵败身亡,恰好证明了第段的观点:一个人心恰好证明了第段的观点:一个人心态不太正常时,不仅害人,也会害己。态不太正常时,不仅害人,也会害己。第16页,共29页。例2: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
8、: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
9、、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第17页,共29页。答:材料一。(1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2分)第18页,共29页。【事例一】唐代的柳宗元,被贬永州。他寄情山水,沉醉于清幽秀美的自然环境中,借以摆脱官场的纷扰,排遣心中的失意之情。【事例二】魏晋名士嵇康,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深恶痛疾,拒不做官。他追求摆脱约束、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宁愿选择在洛阳城外做一名快乐的打铁匠。例例3:下面哪则事例可以替换第:下面哪则事例可以替换第段中段中“陶渊明陶渊明”的事例?为的事例?为什么?什么?材料的替换材料的替换第
10、19页,共29页。在我理解,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古时起,就有许多人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生活的层层重压,在这样一个远离名与利的世界里,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东晋的陶渊明,放弃了能给予他名与利的官场,毅然“归园田”,这在世俗人眼中,似乎是一个愚笨的决定,但这种远离名利困扰、洒脱的生活带给他的快乐,却是那样的无穷无尽。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答案示例:事例二。因为嵇康拒绝官场,做打铁匠,追求自由生活的快乐,有力地证明了“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共3分。“选对材料”1分,“说明理由”2分)第20页,共29页。第21页,共29页。补写解
11、答方法补写解答方法(1)细审题干,看要求补充的是什么(观点、事实材料、名人名言、阐释性文字)(2)要突出材料与观点的对应点。(3)看段落间的联系,补充时有时也可仿写其它段落中的语句。第22页,共29页。第23页,共29页。例1:学科说明P46(三)4、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答: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第24页,共29页。例2:学科说明P114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5、有人认为,第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答:示例一: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时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
12、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第25页,共29页。例3:高效复习P92例3 问题: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答:不好,本段的两个事例分别从国外和国内的事件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删去一个后不能充分地论证中心论点。第26页,共29页。例4:高效复习P92例4 问题:选文第二段在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有什么特点?答:本段的两个事例从国外和国内不同的事件引发的风波两个方面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紧迫性。第27页,共29页。技巧归纳:选择:1、典型 2、数量 3、角度 使用:详略得当,由点到面时代国别群体正反面丰富论证更全面、充分正反对比,突出、鲜明。第28页,共29页。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4、理解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成果5.所有制形式单一,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6.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7.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8.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第29页,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