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266466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知识点】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作用: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但并非任何思维都起促进作用。并且任何思维都不起决定作用。二、思维的含义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三、思维的方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

2、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四、思维的差异1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2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五、思维的特征特征表现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

3、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六、思维与实践: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七、思维的基本形态1内容标准形态思维的方向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

4、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2.特征(1)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关系: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

5、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点】把握逻辑要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

6、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关系: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形式逻辑(1)推理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2)论证与论辩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

7、“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错误: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8、”。(5)实质: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

9、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4)条件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

10、必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4)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5)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4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1)地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形成: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人们通过

11、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知识点】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二、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三、科学思维的特征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

12、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四、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捍卫真理: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

13、维。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把握规律: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体。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推动创新: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2)思想政治意义实践成功: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政治站位: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

14、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助力复兴: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培育新人: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知识点】准确把握概念一、概念的含义1属性(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

15、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1)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

16、相容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的分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以下几种: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关系的分类: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

17、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三、明确内涵的方法1方法: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2定义(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这里的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

18、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4)要求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逻辑错误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四、明确外延的方法1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2划分(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

19、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2)规则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逻辑错误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五、内涵和外延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

20、能固定不变。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知识点】正确运用判断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3)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1)判

21、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2判断的类型(1)分类标准: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2)判断类型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含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分类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三、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特点: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

22、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3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4种类标准类型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单称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5.要求(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与“量”都准确无误。四、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

23、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3要求: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五、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构成: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性质

24、: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2)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种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性质: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

25、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要求: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3)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联系: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

26、就是条件联系。假言判断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结构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种类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性质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

27、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关键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六、判断的作用判断由概念构成,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点】掌握演绎推理方法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1形成判断的途径(1)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2)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2推理(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2)构成: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3)类型标准

28、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分类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联系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3.形式逻辑研究推理的特点: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

29、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1含义: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2条件(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2)推理结构正确。3实质: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4意义: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1)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

30、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1)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2)情形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3)规则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3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的作用:正确地运用这种推

31、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四、三段论推理1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结构(1)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2)三段论可以有很多形式结构。在许许多多的形式结构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3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

32、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4要求:我们只有熟知三段论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五、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性质(1)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

33、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2)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说,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六、选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类型: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1)相容的选言推理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

34、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七、假言推理及其方法1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类型: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

35、,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假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由于必要

36、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假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

37、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相应地,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不符合上述推理结构的都是错误的。3作用: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4要求: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思维实践而认识到的。违背演绎推理的规则,就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知识点】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归纳推理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

38、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类型(1)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2)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3特点(1)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2)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

39、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4方法(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

40、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对象a有因果联系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二、类比推理1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

41、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3类比推理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2)类比不同于比喻。类比和比喻虽然都以比较为基础,但是,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4特点: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

42、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方面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5要求: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6方法标准类型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7.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

43、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8类比推理的作用(1)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2)在日常的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价值1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但是,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2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知识点】把握辩证分合一、辩证思维1形而上学思维:如果完全切断事物及

44、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2辩证思维(1)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发展: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3特征(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含义: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

45、如何解决问题。作用: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4辩证思维的方式: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5

46、辩证思维与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6作用:学会辩证思维,我们就能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辩证思维会使我们充满智慧。二、分析与综合的含义1分析(1)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2)方法实践的需要不同,人们进行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3)优点: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4)缺点: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2综合(1)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必备知识点梳理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