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特点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和预期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三)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1.就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核心)2.就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的构成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内容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
2、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四、教育目的的分类(一)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之分(二)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之分(三)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之分(四)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五)从教育目的存在的方式看,有实然的教育目的和应然的教育目的之分五、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
3、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导向作用(导向功能)2.激励作用(激励功能)3.评价作用(评价功能)4.调控作用(调控功能)六、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全面、充分、和谐而自由的发展,还包括道德的发展。2.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
4、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根源。4.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5.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方法。七、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康德、马斯洛、萨特、奈勒、马利坦、洛克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高于一切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又称迪尔凯姆)、巴格莱、凯兴斯泰纳、纳托普、孔德2.“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内在目的论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教育本身的目的或者说“活动里面的目的”外在目的论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从外面强加给
5、教育活动的目的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不需为生活做准备4.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5.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论(1)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2)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3)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957年毛泽东提出并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1986年中华人民
6、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首次提出“素质教育”一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把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长远的教育方针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这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国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三)“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四)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五)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
7、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二)全面
8、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一、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三)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
9、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四)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二、素质教育的意义(一)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1.教育价值观不同2
10、.教育内容不同3.教育方法不同4.教育评价不同三、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二)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三)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改革内部管理体制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3.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四、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二)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七)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