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T的故事谁都知道,TT是表示圆周率,是计算圆的面积、周长或圆柱、圆椎体积时,必须用的一个数值,等于3.1415926,可是,谁能知道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呢?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在江南的镇江做官,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和天文学。一天,他又在书房里静心学习数学,他的面前摆着一本书,叫九章算术。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讲数学的书,内容十分丰富,祖冲之看到这本书上,在计算面积和体积时,都把圆周率的值取做3。“把圆周率取做3,计算出来的面积和体积误差不是太大了吗?”祖冲之不由得这样想。他接着看下去,后面是刘徽做的一些解释,刘徽比祖冲之早二、三百年,也是我国的一位大数学家。刘徽说:应当把圆周率的
2、值取做3.14,这样一来,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就提高了“能不能把圆周率的精确度再提高一步呢?”祖冲之一边看书,一边想。那时候,许多读书人都很保守,认为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是不能改,也不能变的,谁要是怀疑这些东西,那就是大逆不道。但是,祖冲之不这样想。他觉得,研究学问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老束缚在前人的结论上不敢多走一步,他决心在刘徽的基础上,把圆周率计算得更精确,使求出来的面积和体积更准确。决心是下了,做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候是公元五世纪,计算工具很落后,算盘还没有发明出来,阿拉伯数码当时也没有传到我们中国。当然也没有现在的笔算To那怎么做加减乘除呢?是用一些几寸长的小竹棍做计算工具,把这些小竹
3、棍摆成不同形式,代表不同的数字,例如:1、2、3、4、5、6、7、8、9这九个数字,就分别摆成下面的形状, II Hi 仙 Mill Illi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用这些“算筹”来计算是非常麻烦的。祖冲之是怎么求圆周率的呢?他先画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然后作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它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为了得到圆的周长,以便把圆周率计算得更精确,祖冲之一直算到正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这是多么浩大的计算量啊!但是,祖冲之非常有毅力,他没有被这繁杂的计算所吓倒,白天办完了公事,一到晚上,他就急忙走到书房里,点起蜡烛,把“算筹”
4、摆到桌子上,聚精会神地开始了他的计算,常常是一算就到半夜,这样一天又一天,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他本来就清瘦的面颊更加消瘦了,他那宽阔的前额更加突出了,但是,他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不管多么辛苦,多么劳累,他总是不停地计算,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充满信心的微笑,这样算呀,算呀,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艰苦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祖冲之算出了这个直径为1丈的圆的周长,是在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秒7忽和3丈1尺4寸1分5厘9毫2秒6忽之间,那么,圆周率也就介于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了小数点后面六位准确数字的圆周率,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代阿拉伯数学家穆罕默德.本木
5、兹曾经说过,圆周率取31/7是最合适的,“只有上帝才知道比它更好的了。”31/7=3.142这里,只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可见31/7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近似值。祖冲之不是上帝,细算出了精确得多的圆周率,他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去世后一百年,到公元六世纪,印度数学家阿里亚布哈塔,才算到了小数点后的三位准确数字。祖冲之的这个世介纪录,保持了一千年,到了公元十五世纪,才被撒马尔汗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阿尔卡西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十六位。又过了一百多年,到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卢尔多夫,把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三十五位,卢东多夫花了很大的心血来计算圆
6、周率,得到了这样精确的数值,他感到非常骄傲,他临死的时候,在遗嘱里,要他的后代,把这个圆周率刻在他的墓碑上,他的后人照办了,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圆周率。3.1415926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到一七三六年,大数学家欧拉为了方便起见,用希腊字母TT来表示圆周率。从此,TT就成了圆周率的代名词。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算出精确得多的TT的数值,到了二十世纪,有的人在电子计算机上算到了小数点后两千多位的TT的值,不过,这样长的TT的值,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比方说,知道了地球的直径,要算赤道的周长,只要让TT取到小数点后九位,就可使赤道周长精确到一厘米,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足够的了。一般来说,TT的值取到小数点后四位,也就是11=3.1416,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