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x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职业教育法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部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总体思路,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各地各校切实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各地各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在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引导各地各校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
2、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示范性教学,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二、比赛要求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评价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一)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应
3、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二)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应执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三)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关注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
4、动,收集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为信息,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合理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质精品教材,专业(技能)课程应积极引入典型生产案例,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评价。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依托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五)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后应充分反思在教学理念、教学设
5、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在课程思政、素养教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三、比赛分组(一)中等职业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以下简称“中职组”)设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和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共3个报名组别。1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2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3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
6、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鼓励各地各校优先推荐实训教学内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成效明显的优秀作品参加本报名组的比赛。(二)高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以下简称“高职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和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共3个报名组别。1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2 .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3 .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
7、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鼓励各地各校优先推荐实训教学内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成效明显的优秀作品参加本报名组的比赛。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比赛。四、参赛作品及材料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
8、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效果好的作品参赛。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见附3-1)。五比赛办法根据报名情况分为若干评审组。各评审组均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及部分拟获奖的作品。省教育厅将综合考虑疫情等因素,统筹确定决赛评审方式,具体安排另
9、行通知。如开展现场决赛,教学团队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针对抽选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不允许参赛选手扮演学生)教学展示、回答评委提问(有关要求详见附3-1),专家依据参赛作品材料和教学团队现场表现、确定比赛成绩。六、参赛方式及要求(一)参赛队1 .中职组的比赛以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含高职院校中职部,下同)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参赛,高职组的比赛以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下同)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含高职院校中职部教师)只能参加中职组的比赛,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不含高职院校中职部教师)只能参加高职组的比赛。2 .各代表队可在省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
10、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省内受扶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帮扶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3 .获得2020年、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国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能报名参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增加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2名成员,但至少新增1名成员。4 .参赛团队由3-4人组成,团队成员应为职业院校(不含技工院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除公共基础课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每个教学团队由
11、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5 .每位教师限参加1个作品的比赛,每个作品只能参加一个报名组的比赛。参赛作品团队成员一经报名确认,无特殊原因中途不允许调整。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一经核实,取消参赛资格,并予以通报。6 .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在2020-2021学年、2021-2022学年内实际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7 .鼓励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
12、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二)参赛作品1 .为提高参赛积极性和作品质量,原则上各地市中职组必须通过市级选拔赛产生参赛作品,如未能举办市级选拔赛,须以公开选拔或专家评审推荐等形式产生本地市中职组参赛作品。各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参赛作品必须通过校级选拔赛或专家评审推荐的形式产生。同一学校同一门课程仅能推荐一个参赛作品。2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相应的学校和参赛教学团队承担。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自主可控)。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X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
13、会(以下简称“省大赛办”)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的权利。3 .所有参赛作品材料(附3-1,包括文档材料、视频材料、文件名、文件属性等),均不得出现任何包含省内地名、单位名称、学校名称(无论是否本地、本校)、教师姓名等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可用“XXX”替代。透露以上相关信息的作品,取消其参赛资格。4 .获得2020、2021年X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赛项名称以下简称“省赛”)一等奖作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不可推荐参赛。5 .获得2020年、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2022年省赛公
14、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2022年省赛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例如,甲校某专业的语文课程作品2020年、2021年获得过国赛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获得一等奖,2022年该校所有专业的语文课程作品都不能报名参赛,但该专业开设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报名参赛不受影响;乙学院的护理专业某门专业课程作品2020年、2021年获得过国赛专业(技能)课程一组比赛获得一等奖,2022年乙学院护理专业的所有专业(技能)课程作品都不能报名参赛,但该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以报名参赛。七、参赛名额省教育厅统筹考虑上一年名额、各地各校办学水平、2021年国赛获奖情况、赛项承办情况等因
15、素,统筹确定各地各校参赛队名额,具体见附3-2、3-3o从2023年开始,各地各校参赛名额将依据办学规模和水平、上一年度国赛获奖情况、赛项承办情况等进行调整。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含高职院校中职部)参赛名额纳入所在地市名额,并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统筹组织选拔推荐。八、报名及报送作品以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参赛队参赛,报名、报送作品均在X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X进行。大赛网分时段开放,具体开放时间请留意大赛网公告,报名及日常管理由“赛务系统栏进入。(一)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注册账号、报名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确定参赛作品后,组织各参赛教学
16、团队负责人(排名第一的参赛教师,限1人,非企业兼职教师)在报名系统开展报名工作。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报名系统上注册、填写报名资料并在报名系统上生成、打印参赛报名表(附3-4),按要求填写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佐证材料(附3-5)。(二)系统管理员注册账号、审核报名信息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高等职业学校、省属中职学校参赛队需安排1名参赛队联系人和1名系统管理员(二者可为同一人),负责本参赛队的管理、组织、协调以及报名和参赛等工作。系统管理员填写、盖章、扫描参赛队联系人与系统管理员信息表(附3-6),然后在网上注册填写系统管理员、联系人信息并上传参赛队联系人与系统管理员信息表(盖章扫描版),待省大赛办审
17、核通过后获得系统管理员权限,审核结果将通过注册时填写的邮箱或X等方式通知。往年注册的系统管理员信息已清空,2022年需重新注册。系统管理员于2022年7月20前在报名系统完成审核参赛作品报名信息。按要求填写比赛情况统计表(附3-7)(三)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上传报名与参赛材料报名信息经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按要求将盖章扫描版参赛报名表(附3-4)、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佐证材料(附3-5)及参赛作品文档、视频等材料上传到报名系统。具体操作步骤、方法请在报名时参阅报名系统上的系统使用手册。九、奖励办法各评审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原则上分别占本评审组有效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
18、、30%o参赛作品的专业备案、课程开设、实际教学等情况需进行资格核查,通过资格核查的参赛作品方可获奖。十、其他(一)为方便开展工作,各参赛队联系人、系统管理员需实名加入“2022年X省教学能力比赛”X群:X该群仅为各参赛队联系人、系统管理员等有关人员的工作群,不接受参赛教师加入。(二)各参赛学校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专业备案、人才培养方案网上公示、课程开设、授课班级人数、教学团队成员身份、实际授课、比赛遴选等情况;同时,认真检查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参赛作品及教学团队成员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由参赛学校负责核查、反馈。(三)对存在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
19、假师生身份参赛、基本依靠校外公司打造包装等情形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比赛成绩,暂停参赛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下一年的参赛资格。(四)省教育厅根据2022年国赛有关要求,以省赛成绩为基础,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国赛遴选。2020、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的教学团队如符合相关要求,可以申请参加国赛遴选。国赛遴选范围和具体要求等另行通知。(五)比赛不收取报名及参赛费用,参赛教师及有关人员的交通、食宿等费用由所在单位按规定负责。各参赛队、教学团队请注意查阅X省职业院校大赛网发布的信息,本方案及其附件可从大赛网查阅下载。附:3-1.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3-2.中职组常规名额分配表3-3.高职组常规名额分配表3-4.参赛报名表(样表)3-5.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佐证材料3-6.参赛队联系人与系统管理员信息表3-7.比赛情况统计表3-8.评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