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从知识角度看,认识厘米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起始。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直观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具有初步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对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基于以上考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将各个知识点巧妙地置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活动中形象而深刻地建立概念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创设了当下受孩子们欢迎的“熊大和光头强”的故事。虽然这
2、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引领下,经历了“猜测验证反思”的过程,也能直观体会到“标准不同,度量的结果也不同”,由此产生统一标准的需求,引出“长度单位”。二、认识1厘米,建立表象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小棒捏一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和空间想象相结合,将尺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1厘米的长度物化为具象的可操作的直观物体。(1)借助1厘米长的小棒环节中,组织学生通过“多次比划主动验证积极调整”,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2)然后再运用表象寻找“身边的1厘米”,既巩固了对1厘米的认识,又使学
3、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在寻求共性的过程中得出本质特征,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三、动手实践,学会测量以“蟋蟀运动会”的情境为主线,把度量整厘米的长度、度量大约几厘米和画几厘米长的线段的教学串联起来,使整个教学体现整体性。(1)用尺量长度是重要的操作技能,放手让学生实际测量,之后进行辨析和矫正,强化正确的方法,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显得比较自然。(2)接着,将两条非整厘米长的线段放在一起呈现,便于学生概括出“大约”有多长。(3)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与量长度的方法密切联系,所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画一画,然后再着重交流画法。此处,还安排同桌用量长度的方法来互相检查,是否画得准确。运动会过关比赛的形式富有趣味,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度量长度的需求,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认识新知、建构新知。(4)“猜一猜”的环节其实是对书本“想象做做”第6题的变式,通过“猜想解释验证”,从而概括出“非0刻度量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得知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一些肤浅的理解和想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