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编辑小学生道德培养的几种途径品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品质,即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例如,一个孩子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还经常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文具借给或送给同学使用,还常常为邻居、学校、班级做些好事,我们就说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另一个孩子考试作弊还沾沾自喜,明明是自己损坏了公物却装聋作哑,人们就说他缺乏真正的品德,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通常,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就是有道德的行为;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当然,道德行为并不等于品德,只有当这种行为不是一次偶然的举动,而是一贯的表现时,才称得上品德。因此,品德是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稳定的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
2、体身上的表现。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式四个基本成分。孩子一上小学,身份便有了变化,从顽童变成了小学生。以游戏玩耍为主的学前生活结束了,有规律的、严格的、系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开始了。这种变化必定带来孩子身心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情况和特点。从品德发展来看,在学前阶段品质发展的基础上,小学生的品德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品德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
3、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目前,有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不高,超前、过高、或不按教育规律进行德育,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无法承受;有的教师脱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只求形式、不讲内函。致使学生无法接受,达不到内化的效果,也就取不到培养学生
4、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精品文档可编辑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
5、,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
6、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母亲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
7、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
8、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精品文档可编辑六、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冲突,增加其混乱性,从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
9、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面对当今社会要尽可能地优化当今的德育环境,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协调,使小学生成为新世纪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家长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单独留家就读或实行隔代管理,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单亲子女的增多,给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难度。为培育合格建设人才,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教育。 当然,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途径还很多,作为新世纪的德育工作者,应在新形势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径,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全格人才而奋斗。 .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