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石壕吏课时安排一课时备课时间4.23授课时间4.25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字词。3.品析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字词教务处批阅教学难点品析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 时 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复备)一、导入新课(新课之前播放一段大唐的历史片段)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
2、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安史之乱下的百姓生活。(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2、写作背景(播放视频资料)。石壕吏写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
3、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出征时的哭声。杜甫将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3、 读准字音壕(hao) 吏(li) 逾(yu) 戍(shu) 衰(shuai) 妪(yu)咽(ye)4、把握节奏(播放朗读视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
4、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三、整体感知 基础积累1、理解重点字词2、疏通文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文: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老翁吓得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差役的叫嚷多么暴怒!老妇哭得又是多么悲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译文: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别了。四、合作
6、交流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人物:老翁、老妇、官吏 事件:官吏抓壮丁。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3、最终抓到人没有?老妇被抓走,五河阳军中做饭3、老妇和官吏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分析官吏和老妇的形象官吏:凶狠、残暴 老妇:勇敢、坚强、有担当,有责任意识5、老妇苦在何处?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丧子之苦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困窘之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之苦
7、6、能力训练老妇的致词是不是一口气说完的?补充完整对话。吏:你家的男人哪里去了?快交出来!(汝家有男丁否?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吏: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尚有他人否?)老妪:室中更无人。吏: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在哭吗?(内室有何人)老妪:惟有乳下孙。吏:孩子总有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内室只一孙?)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吏:都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上有令,每户必出一人,如何?)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6、结尾处:“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如何理解?作者亲见老妇被抓走,留
8、老头在家时的孤苦以及对这个家庭深受战争迫害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的沉重心情。7、杜甫在哪里?何为没被抓?明确:联系当时战争的形势,前方战事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急需兵源,杜甫不可能不支持朝廷的正义战争,因为朝廷的平叛一旦失利,就会有更多像老夫人一样的家庭遭遇不幸。因此,虽然诗人同情老妇人一家的不幸,但在国家的大不幸面前,诗人能够选择的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 总结:一面关心国家的命运,一面同情百姓的遭遇。他的脉搏和着国家的命运一起跳动,他的心灵和百姓息息相通。这就是诗圣的情怀忧国忧民。他的诗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么真实、那么朴素,这就是诗圣之所以为诗圣的原因了。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民间疾苦,
9、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诗圣一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永远装在我们的心中。五、概括全诗的主题这首诗是书写民间疾苦的叙事诗。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批判了封建统治的残酷,表露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六、布置作业 发挥合理想象,将石壕吏改写或续写成白话文故事。字数 600 字左右。温馨提示: 改写:增添细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还可以添加自然环境描写 续写:交代各个人物命运:老妇何时回家?战争何时结束?另一子能否活着回来?儿媳孙子的命运如何?以后官吏还会来吗?下次该如何板书设计石
10、壕吏官吏:呼 怒(凶狠 残暴)对比 老妇:啼 苦(可怜、勇敢、有担当)教学反思本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几段视频资料,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文言文教学我主要抓了基础内容,从重点字词入手,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学生朗读和理解情况来看,还有些基础掌握不扎实。由于这堂课内容相对较多,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还是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学生,没有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还有让学生发言的机会给的还是少一些,今后在教学质量一定要注意,课堂就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来。还有对于学生的评价有些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以后也需注意,时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