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壹白洋淀传统苇编编织贰白洋淀传统苇编工艺叁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肆安新面塑伍白洋淀雁翎队壹白洋淀传统苇编编织苇编苇编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多葭苇,芦苇也称“芦”或“苇”淀中俗称苇子。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织蔗、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明、清时代,苇蔗在白洋淀已有相当发展。安州志记有“除织蔗一条生路、别无活计”。苇蔗畅销全国各地,苇蔗的花样不断增多,篮、小吊篮、大慢篮、螃蟹篮、王八篮,捕虾用的大高篓、小憋篓等,是白洋淀人民的主要生产工具,也
2、是白洋淀人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苇编编织苇编编织贰白洋淀传统苇编工艺苇编工艺苇编工艺苇编工艺画是用白洋淀芦苇制作的传统工艺画,画面本色天然,色泽淡雅朴素,制作考究精美,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白洋淀芦苇工艺画发明于明朝初年,后经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探索、改进,现在已形成了具有浓郁白洋淀特色的民间工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工艺画材料选用白洋淀6月萌芽后的新苇经高温碳化后,采取熨平、抽瓤、拼接、粘合等十几道工序及多种艺术手法精心制作而成。这种工艺还借鉴了中国画意境幽深的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白洋淀水乡风情。因其取材独特,百年不腐,被誉为绿色艺术品。苇编工艺画苇编工艺画叁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白洋淀传统造船技
3、艺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民国时期,白洋淀已形成了“东兴”“永顺”“两益公”等八大造船作坊,成为闻名遐迩的造船基地。但正当白洋淀百业待兴、人民期盼安居乐业之时,日本侵略军侵占华北,白洋淀英雄儿女们奋起抗日。造船工匠们用千年技艺为“雁翎队”建造抗日船、爱国船。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造船技艺也留下了永垂青史的爱国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洋淀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诗书耕读过生活,勤劳致富奔小康,淀上人家,村村有船,家家有冰爬犁。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白洋淀传统造船技艺清朝康熙皇帝先后40余次到白洋淀巡幸,乾隆皇帝也4次驾临。为驻跸需要,先后在白洋淀的赵北口、郭里口、端村和圈头四个地方营建了四处行宫
4、。白洋淀的造船工匠,就成了为皇帝行宫建造龙舟画舫的御用工匠。其中圈头行宫南有御林军驻地,东北角有望围楼,北有“息舟坊”,也就是帝王舟楫停靠之地。一门古老的技艺,镌刻着白洋淀千年船文化印记,寄托了一代又一代工匠的理想,承载着白洋淀舟楫航运的希望。肆安新面塑安新面塑安新面塑白洋淀面塑艺人自古心灵手巧,几百年来代代相传至今,一般为民俗丧礼作祭品,逢年过节为儿童作面人、鸟类、兽类等作品。白洋淀人一年四季生活在水上,白洋淀的荷花、芦苇、水草、鱼类、鸟类、鸳鸯等成为白洋淀面塑工艺品上的素材,人们将自己美好情感倾注于面点之中。白洋淀面塑艺术情感细腻,寓意吉祥,题材主要有鱼、虾、蟹、水鸟、蝴蝶、花草、船帆、龙
5、、凤,人物如十八罗汉、三国名将、八仙过海、水浒传、岳飞传和各种剧照春嫂闯堂、逼婚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及二龙戏珠、公鸡戏牡丹、孔雀、老鹰等,作品样样逼真。白洋淀面塑白洋淀面塑伍白洋淀雁翎队白洋淀雁翎队白洋淀雁翎队白洋淀还孕育出浓厚的革命文化,这里走出了一批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全面抗战爆发后,安新、容城等地建立了多支地方革命武装,抗击侵华日军。蜚声遐迩的白洋淀“雁翎队”便是其一,因其队员枪插雁翎,船行排成“人”形,似大雁飞翔而得名。白洋淀河道纵横、航运发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勇的“雁翎队”队员就是白洋淀地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充分利用了熟悉环境的优势,以打猎的长枪为武器,以芦苇为屏障,如幽灵般出没在芦苇荡中伏击日伪军,打击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支援了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至今仍在白洋淀地区流传。感谢欣赏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