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德鲁克管理课堂 文档编号:331307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9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书的层次 欲穷白日黄河,更上层楼。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一层:读书有欲第一层:读书有欲“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算命先生如是说。读书也是这个理。不喜好读书的不去说它,“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反对读书,而是说读书不要太书呆子气。读书人有两类可师可友:一类平时不太读书,但问题一来,知道到哪里找书,知道找什么书,知道怎么用书,这种人善读书,相信书的力量,求知欲来自问题。学其灵性!一类人好学不倦,孜孜以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满肚墨水尤嫌不足,恨不得把天下书变为成竹在胸,爱书成癖,求知欲来自自觉。学其习性!古人有“面壁书橱如北面王”之说,常到栖息谷如能多少感受一点“王气”,也不枉了 第二层:知书识路第

2、二层:知书识路“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读什么书才最有效,也要有那么一点真功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找到一个好的环境,或者有那么几个引以为“同志”的师友,可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和准确性。没到栖息谷前,偶对管理感兴趣时,信步到书店,乍一看,管理类的书真是多啊,恨不得每本书都扛回去。在家园读了一两个月的贴,知道了不是每一本或每一种书都需要读,三四个月后知道有太多的书不值得读,半年下来知道了有哪些门类,再接下来,就是逐步了解到各门类的代表著作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再到书店,抱回来的书针对性和系统性是一年前的我不能比的。没怎么见过大海的人,见

3、着一片水域就称其为“海子”,这也是有的。如果和一帮曾远航的海员混在一起,即便没到过海边,对海洋的博大精深的认识也会深刻得多。第三层:览书成术第三层:览书成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不仅是为了到达你的目的地。“走捷径用的时间少,走弯路去的地方多。”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赠言。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到达一个目的地只靠走路未免就太累,看古装电视剧时我常感叹古人不易,要去一次京城或到一次边塞真的太难了。现代人飞机、火车什么的,就是坐长途汽车也不知比古人方便到哪儿去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小学生读书是学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中学生读书是念书,一句一段地念自己的底蕴;大学生读书是读书,一本一本地读出知识、能力、

4、素养;大学毕业后,虽然也有不乏研读专著的时候,但我认为90%以上的书是以览为主。前人有跑马看花、走马观花、下马栽花之论,现代人可能要有坐飞机俯视风景的本事,我不是倡导不认真的读书观,该认真琢磨的时候是一定要静下心气反复研读专著的,但不能否认“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是现代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否则的话,何谈效率、何谈博学?览书成术,重在一个“览”字,成术了也就有了一种崭新的本事。第四层:比书长才第四层:比书长才少年时读爱迪生传,知道了爱迪生年少时曾有顺着书架读书的故事,未解其中味,以为读书就得有这么一种疯狂劲,也有过象今天追星一族追随的意思,不知家人中是否也曾有人如此犯傻过。后来读到过一本数学科普

5、读物从一到无穷大,说古人不知数字之前,对数的大小有一个聪明的比较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两个数展开来,一对一地进行比较,实际上这个办法在现在的理论数学中仍有应用,如对无穷大的判别。我的理解是,好书就是一个无穷大的数,一对一地比一比往往可以优劣立断。我读武侠小说极少,但读过。有这么一种感觉,最先出场的人物,不管作者如何着墨,初以为是很厉害的角,越到后来才越发现这些人其实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读书也往往如此,头脑一片空白的时候,抓住一本书就以为是好书,及至后来,才发现好书多了去了。老残游记里一段黑妞与白妞的描述应该知者甚众了,黑妞的好处说得出来,白妞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不比何以知之?比书是一种习惯,读

6、书之初,务求搜罗能求到之书,以每小时十余本的速度淘汰掉大部分,然后择其可观者比较着读。以后见到类似的书,必与胸中所识忆的比较一番。虽然费事,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已长了见识和比较的才能。书不是数,有时不便直接比出高下,但比不出高下之时往往是认识多维化的开端。再说,读书如果仅为了增长新知毕竟是初级层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比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五层:阅书养性第五层:阅书养性现代人生活节奏明快,也容易产生心浮气躁的毛病。报纸读标题,电视换频道,用词赶时髦,吃饭麦当劳。这可以说是通俗的写照。搁到读书上,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偏偏读书是个养性子的活,一段时间,有感于自己读书不多,

7、曾对“斯巴达”精神、“苦行僧”生活、“修炼”等等词推崇备至。最有意思的经历是大学待分配时,为了作好被分到艰苦环境时的打算,居然突出奇想去买了一本基米多维奇的高等数学习题集,当然不是妄想当什么数学家,只是希望能在艰深的题海中找到一种寄托和精神。后来知道了“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书是万万不能只这么读的,性情也不能只是这么去练达,所谓“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读书何尝不是如此?书读到一定份上,就感觉其实读书的诀窍在于能“进得来,出得去”,能够“眼高手低”。所谓“进得来,出得去”,无非是捧

8、起书来最多硬读数十行必能被吸引住,而不是看上两三页就昏昏欲睡,抛开书本必有心得,而不是拘其所言。再进一步就是有心得的书必定再读,再读必另有所获,屡有所获的书必定常读,常读常新。至于“眼高手低”,则是眼界要高,出手要勤,其实这又何止是读书呢?平生有两段读书经历最堪回味,一次是十余年前到油田出差三个多月,白天休息,晚上上班,有的是时间,就着手边唯有的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反复读了几十遍,连带着练字练文章,抄书、模仿、习练文笔,累计的纸字不比原书少。再一次就是进了家园的门后,一年多来,见、览、读及潜心琢磨的书籍资料自己也说不清。第六层:鉴书见能 做学生的岁月,我酷爱古小说,至今三国水浒仍是爱不释手,

9、不时会从书架最方便的位置取下来读上一两回。曾有一段时间,最欣赏的人物就是那种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的英雄。读书要做到“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应该也是类似的功夫。现在看来,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等等固然豪杰,但真正的英雄当属那些能把这些豪杰之士“识得出、聚得拢、摆得平、用得上”的家伙子们。所谓“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也。读书也应该是这样吧?能硬啃下几本难读之书当然是水平,能做到“识得出、聚得拢、摆得平、用得上”,更应该是读书的上乘本事。鉴书见能,说的就是这个理。鉴书和比书不同,比书是以书为主,相互较量中显深浅。鉴书是以我为主,品评识用见真章。鉴书的能耐,依我看要害在鉴定、鉴赏和

10、借鉴三个带鉴的词上。我不喜欢把我的观点带上文字游戏的色彩,可能用下面这种一针见血式的描述更有说服力一些。考古学家鉴定文物,那是一种真正的鉴定。读书读到苦处,也可能是读书读到乐处,就如同一个考古学家手捧一件文物,远端近详,追溯相关记载,判断历史风格,必要时来点什么放射性测定之类的,这种经验式的概略推论和结构化的硬性指标相结合,正是我们鉴定式读书的基本功。第六层:鉴书见能 投机商鉴赏艺术品,那是一种值得学习的鉴赏。鉴书如果学艺术家怎么鉴赏艺术品,结果可能是误入岐途,艺术家偏重于感性和激情,商人则不然。投机商鉴赏艺术品,应该是在艺术和价值之间架起了桥梁,同时明显的取向是在价值方面。鉴赏而不是欣赏,因

11、为读书人读书往往容易欣赏太过,过犹不及,结果落得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柄。第六层:鉴书见能借鉴这一条,我想我这个比方可能有些欠妥,我想说要象考试舞弊那样去“借鉴”。虽然我从心底瞧不起考试舞弊这类的人和事,也可以以良心和人格保证我从没做过考试舞弊这档子事,但不会下蛋难道就没吃过鸡蛋?我想谁都知道考试舞弊无非三招:一是抄夹带或索性抄书;二是照抄别人的答案;三是对答案。其余的什么冒名顶替、改换答卷、贿赂监考等不在此之列。如果抛开舞弊的人品和道德因素,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这三种形式其实是在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寻求或者求证正确答案所能做到的,最简单、最直接、最具有效率、也最具有吸引力的省劲方式。试想一下

12、,考试舞弊的家伙们,有谁会心有旁骛地翻看些不沾边的玩意?谁会把些自认为都是错误的东西搬上试卷?这时的“借鉴”,于心理于结果,都是最最务实的。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随时面对各种问题的开卷考试,读书然后再去答题肯定不是考试舞弊,只是这场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再就是有的问题可能没有哪本书会有现存答案,不过我们最好还是相信书中肯定会有解答线索,怎么最快最好地在书堆找到并证实答案,就是这篇“鉴书见能”所要探索的要旨。第七层:批书学问第七层:批书学问 听说,前人上私塾,念书不念得摇头晃脑那是不能算作念书的,读书人如果象我们今天这样或览或读也不能称之为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在当时应该很普通也很普遍。二十

13、多年前可能是口袋里子儿不多的原因,我喜欢往古旧书店跑,也曾淘到几本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破书,记得有的书上几乎全本都是被密密麻麻的蝇关小楷批注给挤满了,这给我的印象很深,很多时候批注比原书更精彩。后来知道批书的妙处,也曾咬牙买下了金圣叹批注版水浒、毛宗岗批注版三国之类的。再后来,也曾有过读什么书都在书边写满想法和心得的时候。真怀念那些有闲的岁月,现在书读不过来了,批注的事做得少多了,但留有笔迹的书我是肯定不会轻易处理掉的。第七层:批书学问第七层:批书学问最简单的批书是在书上为字词做上标音或解释,我认识一个现在是博士的小伙,他曾在小学时为了把西游记给读下来不惜为每一个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上音;我也曾见

14、过有的老者买到现今世面上屡见不鲜、错漏百出的盗版书后,逐行逐段地把错字和狗屁不通的句子给改正过来。这种事我肯定做不到,否则的话,我的外语水平在学习几十年后也不至于还是现在这么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当然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做法,但我钦佩这种精神。比较常见的批书是一种杂想式的批注,可以是注释,可以是考证,可以是心得,也可以是随感。我批书不是太多,但也有些书是我认真读过想过的,有的书上的批感,几年十几年后读感觉特别亲热和诧异,有时想这是我写下的吗?用句时尚点的话说是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了,有的书上批注了好几回,读读每次的随感,确实有自己在不断进步的自豪感受。其实在家园里,地平线的每日一贴有很多就是这种批注性

15、质的感受,只是地兄随手便把这种感受理顺、升华并成文了,而在书上批注的话或许是更随意更自由也更灵活些。第七层:批书学问第七层:批书学问批书更进一步则是带着经历、体验和理论去大胆怀疑、小心考证,也就是说成了一种理性的评论、批评或批判,对于经典著作和权威理论尤其需要有这么一种思维的能力。虽然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不是搞理论研究的,用不着去创新一套新的理论体系或考究真理是否成立,但批评是进步的台阶,更何况我们也有我们的实际需求,常有的是应用的选择和判别对我们的适用程度。其实,批书不应该是形式的东西,批书学问的重心落在一个“问”字上,养成读书时求问的习惯无疑会提高读书收效的效益。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真正能够被

16、我们认真批上一回的书占我们读书总量估计很难超过百分之二三,否则读书也就成了一件很苦而且少有人能为的苦差使了,但就这百分之二三的批书,如果我们有心的话,足以培养我们学问的本领,在我们阅读其他大量书籍的时候,尽管我们没有动笔,其实我们也可以眼到心到,去批书,去学问。第八层:讲书便忆第八层:讲书便忆“春无限,花千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也可别解为读书人的写照。“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也可理解为读书和遗忘始终成着正比,这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痛。面壁十年图破壁,雨下夜落花多少?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岁数的长者,似乎都有为自己记忆力烦恼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假如设想一下我们的记忆好得没有遗忘

17、,会是一种什么情形?我想就如同现在我的硬盘里一样,仅家园的下载资料就可以万计,若干个G的内容可以与下载前一般不差,不相干的、不协调的、还有甚至是矛盾的东西肯定相互依存,怎么去使用这些资料当然是一个大问题,甚至于不止一个家人感叹把这些资料分类分好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第八层:讲书便忆第八层:讲书便忆 看来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记忆,我们要的是综合、要的是判断、要的是概括、要的是披沙淘金。记忆力只是其中一个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一个侧面而已。我的个人观点不知是否有人同意,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或者在概念仅停留在几个或几十个的时候,记忆力在学习力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一旦到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学习高级

18、阶段,或者概念、体系、理论到了记不胜记的时候,再去片面强调记忆的作用就明显不合适了。第八层:讲书便忆第八层:讲书便忆 我的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起过他的经验之谈:要上好一小时的课,至少得要准备四个小时,而要准备这四个小时至少要读二十个小时的书。我开始听了不以为然,我争辨说刚毕业的学生也能上讲台的。他顿了顿,对我认真地说,前提是要讲好课,有很多名师你听了他们讲课就会感觉不同,可能他们终其一生也就只讲一两门课程,他们要讲的内容是刻在头脑里的,绝不比写一两本新著轻松。我默然,由此也就有了讲书便忆的想法。第八层:讲书便忆第八层:讲书便忆 横着放,竖着摆,揉成一团面,拉成一根线,详要详到毫微必现,略得略

19、到一叶成林,实在的要水落石出,虚掩的要井底观天。讲授是在缺乏应用的不利条件下对书本能做到的最大综合,要想得到、说得出,条理分明,引人入胜,自然得狠下一番功夫,也因此收获自然有所不同。我讲课的机会不多,仅有的十余次大约也是企业内训性质。应该没有资格谈什么讲书便忆之类的道理。但的确给别人讲书时,感觉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那种感觉不是多读几遍书本就能得到的。上大学时,教我们的数学老师开课前给我们两句让我们记忆一辈子的教诲:“要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读薄的意思就是要领会、综合、融会贯通,并且牢记于心;读厚则是用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能讲书的人,应该是能帮别人把书读薄,然后再把书读

20、厚的,认真做到这一点,记忆就不应再是问题。第九层:诵书怡情第九层:诵书怡情 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有道理,但我们还有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仅仅只有泛读,读后的收效可能不会太高更不会太快。譬如一个足球运动员每天自顾自地花上四五个小时去练习射门,进步自然会比那些不怎么做练习的球员要快要好,但这种重复式的练习有可能是80%在重复错误动作或者在实战中不实用。更有效的方式是在重复中取得灵性,如果有一位或者多位教练不时地作出安排和指点,特别是在实战之后能有针对性的分析,做适应性的调整,那么进步就会非常明显。不管是腿脚还是头脑,能烂熟于心固然可以熟能生巧,但我们还必须注意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另

21、一个侧面,古人同样给我们很好地总结了,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第九层:诵书怡情第九层:诵书怡情这么写下来可能会引起一个误解,就是把诵仅理解为背诵了。我理解“诵”字至少有暗诵、朗诵和背诵三种。先说暗诵,我想不从字面上去解释,举个例说,我对古文的理解自我感觉还可以,而且还可以写点有古文味道的文章,在我的中小学时期确实没怎么学过古文,后来也没有专门的学习,至今也背不全几篇古文章,分析原因我归功于我爱好书法,没在书法上练出什么大名堂倒是抄了不少的古文,抄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暗诵。朗诵我倒是略微有所爱好的,不过仅限于欣赏而基本没什么习练,就如我是球迷但基本上不踢足球一样,家里领导

22、还没有升级到位之前,还有小孩不具备读书能力的时候,倒是在优雅的文章和美好的童话中曾找到过一些悠扬顿挫的感觉,这些年口齿不如以前伶俐文笔也没有以前快捷不知是否与朗诵太少有关。说到背诵,我在家园转载了一篇文章(注意是转载)(http:/ 是什么“诵”不是大问题,那只是方法而已,方法往往是好掌握的。我感觉诵的精髓其实是先求得一种放松的心态,进一步在舒缓、平静和重复中去追求悟性、灵感和升华,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用怡情二字来搭配诵书的理由。能用来诵的书章片页自然应该是精品,能做到诵书怡情的人也应该是精英。坦率地说,我做不到,但聊以自慰的是,我能理解到。第十层:用书悟道第十层:用书悟道上大学时曾读居里夫人传,

23、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不能忘却:“我们生来是注定要做某种事情的,.”如同读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样,能令人心潮澎湃不已。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不敢引用这种话了,只能变通地说说:我们读书是注定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无论如何,问题必须解决。但是读书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说做成什么事吗?恐怕未必然。我得重复一下前面我曾提到过的观点,相信书是要相信书里有我们解决问题的线索,但除非是太简单太机械的问题,否则很难从书中直接找到现成和完整的答案。电脑时代的人们习惯于用模板、案例和范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我们做得太多。如果我们是处在一筹莫展的境地,读些有用的书自然能使我们入门,知道怎么做、做什

24、么、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更快、更强、更好呢?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中给我们的思路之一就是完成一项任务并不难,难的是最大潜力地提高工效、最有效地发挥劳动生产力。我们读书学习是提高的的第一步,能学有所用是进步的第二步,应该还有一步的,就象一个长跑运动员在一般性训练甚至比赛时,除了奔终点线而去以外,应该还有别的重要的目的:当务之急是要跑在别人前面,长远之需是战胜自己、努力使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快。第十层:用书悟道第十层:用书悟道 最蹩脚的工程师要强于最灵巧的蜜蜂,是因为工程师在做房子之前有一张图纸。我们在用书的时候,实际是在解决问题前利用古往今来人类的智慧,在脑海中构造了一个“图纸

25、”,这张图纸是否合用,或者说别人在书中把核心的真理的内容表述清楚、完整、准确没有?我们在理解、认识、判断上有没有产生较大的偏差?环境条件是否能允许我们用类似的方案解决问题?图纸中有没有值得改进的bug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在用书之前,我们读到的书给我们大多是太多的肯定,我们接受书中的思想往往也是肯定的成份居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判断、调整和提高。这其中,“悟”或者说“悟性”是至关重要的。第十层:用书悟道第十层:用书悟道“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引用伟人的语录好象已经很多年不时兴了,如果我们不是以政治学习的态度,而是以领会真理的热

26、忱去认真领悟一下的话,应该说会很有收获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更要在应用上下功夫,应用也不仅是就事论事地用,更是检验真理、调整思路、不断学习的过程。知易得难!怎么做到“用书悟道”?我想大致就是要“大胆”使用、“舍得”思考、“用心”领悟、“善于”总结这四个步骤。这不是靠说靠写,而是要靠做靠实践的。写到这里,可能本身就有言多的嫌疑,就此打住。第十一层:专书精进第十一层:专书精进 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流传甚广,经历了多少年多少朝代后依然被人传为美谈,以至于后人总结有两类读书人最厉害,一类当然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学者,另一类就是读书不多但真正把书读通读透的专家。都说是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

27、读书也应该是“功夫在书外”。我们都知道的,学诗除了技巧之外,还需要格调、境界、品味、灵性。读书呢?除了获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得善于联想、善于总结、善于综合、善于升华。读书读到专精之处,不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思考,消化过程中思想的再创造,反复学习时的思维互动,还有习惯上的积极综合。要做到这些,不仅要有精读,更要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建立自己的经典,也就是说要有几本或者几篇精品,作为自己理论的依靠、比照的依据、思路的源泉、综合的归宿。第十一层:专书精进第十一层:专书精进好书经得起反复推敲,也需要经常阅读。虽然是隔行如隔山,但确实三百六十行中,根本性的东西是相通的。一个行当中做精的人,在别

28、的门类里也往往能更有悟性,关键不是行当内的知识,而是专业或者说职业的素养和精神。因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读书的根本素质,专业棋手与业余棋手的差距有多大,职业人与一般人的差距就有多大。据说专业棋手是必经“打谱”这个阶段而且必须保持为终生习惯的,高手打的谱自然应该是经典,但我们并没有听说有绝对的经典,只是在这种学习、重复、对比和创造中训练了一种有益的思维习惯。自出洞来无敌手,这是一本象棋棋谱名,我的理解,我拿到这本书未必能看得懂,勉力读上两三回甚至八九回也未必能在棋艺上有所长进,即便我把这本棋谱背熟了然于心依然不能与高手对局,但如果我是职业棋手呢?可能就会有本质的不同,我绝不会指望对手下出棋谱上的

29、棋,但对手的每一步我都能看出意图,对手的失误我能很好地抓住,自己的应对,“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尽力不给对手以机会。一局已定,无论胜负,我都会回到棋谱上,寻其理、悟得失、识变化、创新招,如此下来,书已不仅是书,谱也不仅是谱,纵使别人有更好的棋谱,能识能习能用能悟者能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自出洞来无敌手,不惟有书,不仅在人,书人合一,人可以把死书用活,书可以让普通人也成为经典。笑谈了,其实围棋我不会下,象棋水平也很差的,只是借这个比,说这个理。第十二层:融书铸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 回顾一下庄子的庖丁解牛故事,很有意思。梁文惠王惊叹庖丁的宰牛技巧,庖丁回答的耐人寻味:“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30、。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读书的人,都知道透过读书,可以学习知识与技术,能提高理论与技能,不过还有比这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能与实践很好结合的规律。有三样东西阻碍我们达到读书的最高层次,这三样依次是:“牛”、“书”、“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 庖丁的牛,也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无非牛者”,为了问题的解决而去读书,固然无可非议,“活学活用”、“立杆见影”之类的学习方法固然有效,但是有限。庖丁解牛,非止一日,我们读书生

31、活、安身立命、工作进步等等也并非在于一时,昨天今天明天的“牛”有什么相关联系,怎么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进一步到“目中无牛”,需要依乎天理,寻得固然,求其道也。第十二层:融书铸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 这么一来,读书就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美丽的耐人寻味的过程。如果你的老板在会上说:昨晚他读了什么什么书,感触颇深,我们就得按这本书上说的办.你千万不能太当真,老板是不是孤陋寡闻不好说,但毕竟那只是书上的东西,一晚上的感触不是领悟,只按一本书去做方案办事是会害人的。换回我们,应该也是一样的。书能给我们很多,但从来不是直接了当立马会现地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除去

32、其庸俗的一面,不是没有道理,但有谁能读完书后立马得到来着?书读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明白,书就是书,非要再解释的话,书是提高素养和能耐的原材料。第十二层:融书铸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 书一定要和“我”相结合,就如同名剑必须属于英雄一样。读书务求历经“有我”和“忘我”两个过程,我说不好,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论述说事: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第十二层:融书铸剑第十二层:融书铸剑 庖丁还有说辞

3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干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我们读书,同一本书在不同人手里,结果会差别很大。就是上面说的:是砍骨头、还是割肉,或者是游刃有余?读书从广义上讲,是认识、吸收、升华、综合的完整过程,“综合”这个词可能我们见得太多,容易不以为然,我就用了“融书铸剑”这么一种说法,无非是想说,要聚书本之精华,融会贯通,存乎一心、运用自如,以至能游刃有余。【后记】终于把这个读书的层次系列给写完了,写到最后,怎么有种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感觉,我想主要还是自己远远没能达到最高的层次与境界,勉强说开去,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意思到了,想给咱家园原创争点辉,不过看来难。抛出砖去,想引得玉来,各位多批评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商业、管理、HR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企管资料-读书的层次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德鲁克管理课堂)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