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说理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以上选文出自_,是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的一部书,共20篇。2解释加点的字。(1)不亦说乎说:_(2)吾日三省吾身省
2、:_(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4)三军可夺帅夺:_3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学而时习之(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
4、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曲肱而枕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D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7下面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远大追求。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努力。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第章强调的是学习和做事要有兴趣,要乐此不疲。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结合课文谈谈孔子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什么?
5、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什么?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以顺为正者( )(3)与民由之( )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不得志,独行其道。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
6、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孟子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B“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7、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4“食不饱,力不足”中的“食”字读音与下面选项不一致的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B设酒杀鸡作食C身上衣裳口中食D食之不能尽其材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本文通篇运用(1)_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2)_:并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_。”16对文中画线语句诵读语气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第句虽以陈述收尾,但是写的是千里马遭遇埋没的情形,要读出惋惜、痛心的语气。B第句是反诘句,写出了千里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读出愤怒谴责的语气。C第句是食马者对于千里马的客观判断,要读出坚定而自信的语
8、气。D第句是自问自答,要读出作者痛切之感和嘲讽的语气。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A省略句B判断句C被动句18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可爱者甚蕃(多)濯清涟而不妖(洗)亭亭净植(种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圧重)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9、ABCD19怎样理解作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中通外直(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2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2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
10、文章告诉我们: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均要境界高远,要追求理想,保持节操。B文中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美好理想。C文章语言富有特色,优美、简洁,“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话。D文中“莲,花之君子也”,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
12、月十五日。23岳阳楼记作者_,字_,谥号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百废具兴( )(2)连月不开( )(3)樯倾楫摧( )(4)沙鸥翔集( )25翻译下列句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
13、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27文章结尾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弗食,不知其旨也B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清C一食或尽粟
14、一石/或王命急宣D其真无马邪/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0作者在结尾提出了“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静以修身( )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 )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
15、,非志无以成学。(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
16、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2)必敬必戒戒:_(3)与民由之由:_(4)贫贱不能移移:_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37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
17、”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0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
19、中的意思。(1)委而去之( )(2) 亲戚畔之(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B文章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C文章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
20、气强烈,气势非凡,具有说服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甲】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关尹子教射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列子: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
21、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关尹子:官名,此处是以官代名,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作关令尹,名字叫作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子:你。中:射中,打中。守:掌握(规律),回勿失不要忘记。存亡:结果。4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 殆:_(2)弗知也弗:_(3)故圣人不查存亡故:_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为国与身亦皆如之B学而不思则罔而察其所以然C仁在其中矣列子学射,中矣D退而习之知之矣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48甲文用简短的话告诉了我们诸多学习的方法和
22、态度:思考乙文,你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到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49请阅读经典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乙工之侨为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
23、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选自郁离子)注释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乐等事。期(j)年:一周年。宕冥:幽深昏暗。(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面“文言词句”中的加点词。文言现象文言词句解释方法词类活用匣而埋诸士A课内迁移策(用马鞭驱赶)之不以其道古今异义抱以适市B查阅词典到去。恰好。刚才。通假字希世之珍也C指出通假才美不外见(同“现”)
24、(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4)文言文中的虚词承担着表情达意的功能。请结合文本内容,揣摩下面句中“也”字蕴含的情感。其真不知马也!悲哉世也!(5)甲乙两文在论事说理的技巧上有共通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5、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5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_(2)非学无以广才广:_(3)淫慢则不能励精淫:_(4)险躁则不能治性险:_5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5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之行A友人惭,下车引之。(
26、陈太丘与友期行)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4根据内容理解填空。(1)从体裁上看,【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写给家人的_;从内容上看,它们劝勉的对象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写给_的,【乙】文是曾国藩写给弟弟的。(2)【甲】文强调修身养德的方法是“_”与“_”,【乙】文作者告诫弟弟不要“_”“_”。(每空各填原文一个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27、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何易于尝为益昌令,会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被流放。55
2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行 天 下 之 大 道(2)天 子 诏 何 敢 拒5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往之女家(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何易于尝为益昌令(4)对曰5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观察使素贤之。58阅读【甲】【乙】两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并说说【乙】文中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9、。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释】世祚(zu):指国运。玄:深奥。政:只,仅仅。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险躁则不能治性( )遂成枯落( )诵易一部( )向梦见伏羲( )6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61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
30、从哪个方面“诫子”的?62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蒙呓诵文”之精神的是哪几句话?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
31、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丙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日:“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
32、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节选自史记)注释: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6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C已而之细柳军往之女家D使人称谢盎遂不谢64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绛 侯 为 丞 相 朝 罢 趋 出 意 得 甚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
33、袁盎明绛侯无罪。66请结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运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与孔子世家赞【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34、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6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2)不能去云去:_6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69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35、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故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7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_(2)非学无
36、以广才广:_(3)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4)亦以焦躁故尔亦:_7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7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7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37、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
38、: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7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B险躁则不能治性学而不思则罔C意与日去此即日习于傲矣D君子之行尔与诸弟戒之7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奢”“傲”二字者。7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77用原文语句回答【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
39、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40、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7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_(2)杂然相许许:_(3)甚矣,汝之不惠!惠:_7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B行拂乱其所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年且九十天子且至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汝心之固8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81甲文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圣贤的共同特点是什么?82乙文中的愚公在挖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