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挖空训练子路、曾皙(x)、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 )吾一日长(zhn)( )乎尔,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shn)(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夫子哂(shn)( )之。“求!尔何如?”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2、),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 )焉。”“点!尔何如?”鼓瑟希( ),铿(kn)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 )春者,春服既成,冠(un)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风( )乎舞雩(y)( ),咏( )而归。”夫子喟(ku)( )然叹曰:“吾与( )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 )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 )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
3、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答案】子路、曾皙(x)、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 )吾一日长(zhn)( )乎尔,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以(因为) 长(年长) 毋(不要) 以(同“已”,止)居(平日、平时)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shn)(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夫子哂(shn)( )之。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千乘(shn)(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摄(
4、夹处)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 为(治) 比及(等到)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 “求!尔何如?”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 )焉。”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 如(或者)如(至于) 俟(等待) 能(胜任、能做到)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
5、持赞礼的司仪官) 哂(微笑) “点!尔何如?”鼓瑟希( ),铿(kn)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 )春者,春服既成,冠(un)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风( )乎舞雩(y)( ),咏( )而归。”希(同“稀”,稀疏) 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 何伤(何妨) 莫(同“暮”) 冠者(成年人) 风(吹风) 舞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咏(唱歌) 夫子喟(ku)( )然叹曰:“吾与( )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6、“夫子( )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 )求则非邦( )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喟(叹息) 与(赞成) 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邦(国) 安见(怎见得)二、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7、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三、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四、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7
8、、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五、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六、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2、如(1)如或知尔:假如(
9、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七、一词多义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3、如(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4.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八、文化常识1.孔子,名丘 ,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10、,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2.论语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四书: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3.六艺:(1)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2)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义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4.名:长辈对晚辈说话/晚辈自称姓名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对平辈或尊辈 称字 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
11、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乘: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骖乘居右),共七十二人。春秋时期,万乘为大国,千乘为中等国家,百乘为小国。 万乘也指天子、皇帝。(一人一马为骑,二马为骈,三马为骖,四马为驷/乘。)6.师旅:军队;五人为伍,(五伍)为行,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一万两千五百人)为军。7.饥馑/凶年/歉岁:泛指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8.(1)宗庙制度: 宗庙制度,简称庙制。是指儒家为已故祖先建立灵魂依归之所设立的次序和祭祀制度。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其次序是:始祖居中
12、,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2)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3)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私谥是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由其亲友、门人等为之议立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就是由南朝宋时的诗人颜延之私定的(4)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
13、。汉武帝即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改变年号,称为改元。9.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会,诸侯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后来两君相见也叫会。同,众诸侯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春季朝见天子曰朝,秋季曰觐(jn)。10.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盥gun:洗(手、脸)11.相:在祭祀或盟会时主持礼赞和司仪的人,主持礼赞的有分为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礼赞,称为大相,士主持礼赞,称为小相。12.莫春: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农历年分十二月份,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春季三月,农历一月为孟春,农历二月为仲春,农历三月为季春/暮春
14、。13.冠者/弱冠/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未成年男子。1.2齐桓晋文之事:一、挖空训练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则王(wn)( )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 )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h)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将以衅(xn)钟( )。王曰:舍( )之!吾不忍其觳觫(h s)( ),若无罪而就( )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
15、:何可废也?以羊易( )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 )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 )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n)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w)( )知之?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 )乃仁术( )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 ),曰:“诗云:他人有心,予
16、忖度(cn du)( )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 )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 )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y)( )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7、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 )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du)(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 )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 )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 )不足于口与?
18、轻暖( )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 )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n b)( )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 )土地,朝秦楚,莅( )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犹缘( )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 )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 )有其一。以一服八,
19、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h)( )亦反其本( )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hn)(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请尝试( )之。”曰:“无恒产( )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 )邪侈(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 )之,是罔民( )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 )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
20、)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 )救死而恐不赡( ),奚( )暇治( )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 )帛矣;鸡、豚、狗、彘(zh)( )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教,申( )之以孝悌(t)( )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能够、可以)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21、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不得已),则王(wn)(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h)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到哪里去?之,往)?对曰:将以衅(x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王曰:舍(释放)之!吾不忍其觳觫(h s)(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22、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的确)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n)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w)(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乃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也。”王说(同“悦”,高兴),
23、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cn du)(揣测)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禀报)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而不见舆薪(整车的柴火)。则王许(认可)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偏偏、却)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表示被动)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怎么、
24、用什么)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y)(告诉)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敬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于寡妻(正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du)(丈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
25、(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王兴甲兵,危士臣(危害将士),构怨(结怨)于诸侯,然后快(痛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指绚丽的颜色。采,同“彩”)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n b)(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开辟)土地,朝秦楚,莅(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攀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
26、是其甚与?” 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h)(同“盍”,何不)亦反其本(指仁政王道)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hn)(不明事理
27、,糊涂),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聪慧),请尝试(试行)之。”曰:“无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恒心者,惟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处罚)之,是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养活)妻子,乐岁(丰年)终身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容易)。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28、此惟(只是)救死而恐不赡(足),奚(何)暇治(讲求)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穿)帛矣;鸡、豚、狗、彘(zh)(猪)之畜,无失其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教,申(申诫,告诫)之以孝悌(t)(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之义,颁(同“斑”)白者不负戴(用头顶着物件)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 翻译画线句 (1)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行王道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29、(2)我不是吝啬自己的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3)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二、知识梳理一、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2、以小易大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幼(2):形
30、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权,然后知轻重 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13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 ;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
31、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闻:使动,使听到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 何4、牛何之(牛之何) 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 之6、舆薪
32、之不见 不见舆薪7、何以异 以何异8、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主谓倒装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树之以桑三、一词多义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行军用兵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动词,往)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
33、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吴广素爱人(爱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5)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四、古今异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地区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五、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
34、,作榜样)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申诉)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六、文化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
35、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1.3庖丁解牛:一、挖空训练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x然向( )然,奏( )刀騞hu然,莫不中( )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郤x( ),
36、导( )大窾kun( ),因( )其固( )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 )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 )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善( )刀而( )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庖丁为(替,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所字结构,接触的地方
37、),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砉x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hu然,莫不中(合乎)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节奏)。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同“盍”,怎么)至此乎?”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用)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击)大郤x(同“隙”,空隙),导(引导)大窾kun(空隙),因(顺着)其固(本来的)然,技经肯綮(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8、。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因此)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虽然这样),每至于族(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迅速裂开)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地。提刀而(表修饰)立,为之四顾(看),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揩拭)刀而(表承接)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二、知识梳理一、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砉然向然 向通“响”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
39、样3、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4、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通“枝”,支脉5、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擦拭)(二)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 (古义:牛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2、因其固然 (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 今义:连词)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 今义:使人为难)5、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举止行动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三)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状,每年,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
40、形作名,厚度)4、视为之止 (动作名,目光)(四)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3、如土委地 (省略句)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5、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会1、会天大雨 (动词,恰逢)2、会盟而谋弱秦 (动词,集会)3、乃中经首之会 (名词,节奏)善1、善哉 (应答词,好的)2、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与友好)3、积善成德 (形作名,善行)4、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动,喜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动词,擅长,善于)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动,做好)7、善刀而藏之 (动词,修治(擦拭)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名词,琵琶师)族1、族庖月更刀 (形容词,一般的)2、每至于族 (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士大夫之族 (名词,指一类人)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名词,家族)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名作动,灭族)委1、 如土委地 (动词,卸落)2、 曷不委心任去留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