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028610 上传时间:2024-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

2、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节选自古文观止屈原列传)【注释】左徒:楚国的官,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害:嫉妒。属(zh):撰写。伐:夸耀。内:接纳,收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任楚国左徒,懂得政治安定和治理混乱的道理。B屈原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被疏远。C在怀王是否赴秦这件事情上,子兰与屈原意见不同。

3、D怀王逃到赵国不被接纳,他竟然死在秦国并葬于秦。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唐河店妪传(节选)宋王禹偁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

4、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注释妪:年老的妇女。虏:对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辽(契丹)兵。绠缶:绠,汲水的绳子;缶,贮水的罐子。系绠弓杪:把绳子系在弓梢上。彘首:猪头,这里指敌人的首级。备塞:防守边关。4下列对“常山吏民观而壮之”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辽兵来时,老妇人独自一人留在店中B老妇人从容地替辽兵打水,称他为王C老妇人机智勇敢杀掉敌人,夺其战马D老妇人带着敌人的首级去州府处邀功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会一虏至(2)跨马诣郡(3)马之介甲具焉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绠

5、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8结合原文内容,赏析老妇人形象。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下面小题。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

6、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周亚夫军细柳军:驻军,驻扎B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C既出军门既:已经D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大约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公将鼓之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不足为外人道也D请以军礼见皆以美于徐公11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放松缰绳,让马慢慢行走。B汉文帝

7、亲自劳军,到了细柳营,能够长驱直入。C文中的汉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深明大义、识人善用的贤明君主。D选文用大量的笔墨直接描写周亚夫,来表现他的军纪严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论,仲淹晏如也。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既卒,四方闻者,皆为叹息。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

8、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易衣而出:只有一件衣服比较体面,谁外出谁穿上。形容家境非常贫困。循:同“巡”,巡视。未报:没有答复,这里指皇帝没有回应范仲淹的请求。振:救济。砦(zhi):营寨。1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泛爱乐善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心中乐之。(小石潭记)(1)乐:仲淹晏如也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晏:晴朗。安宁,安逸。晚。(古代汉语词典)(2)晏: 既卒根据字源推断词义:“既”的甲骨文左边像一个。玄食器,右边像一个跪坐的人,人张开大嘴背向食村器,表示吃完东西了。(3)既:13下列对成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葛怀敏败

9、/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执经讲解,亡所倦。(2)帝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1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在本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迷解带写诚,厚

10、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遗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科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湖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横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注 魏武帝:曹操。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吴会:吴国。宿:平素,素来。16解释下

11、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躬耕于野躬: (2)江南悉平悉: (3)及备殂没殂没: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B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C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D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19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1)文段中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三件事: 、 、西取益州并成功治理。(2)刘备认为诸葛亮“有殊量”,孙权眼里诸葛亮“奇雅”。请你结合选文和出师表,简要概括诸葛亮的形象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12、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13、”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注陇西:郡名。今甘肃省东部地区。成纪:县名,在今甘肃省

14、秦安县北。良家子:指出身正当,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用:因为。中贵人:宫中皇帝亲信的宦官。亡:同“无”,没有。陈:同“阵”,摆列阵势。射阔狭:比赛射箭远近。20下列对文中相关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引”为形声字。从弓。|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B“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中“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C“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形旁,采用“”作声旁。“吾去大军数十里”中的“去”就是“离去”“离开”之意。D“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麾下”即将旗之下,文章中可引申为部下。21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

15、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23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李广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顺治三年,贝勒博

16、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吏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

17、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余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

18、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儿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对他劝降,最终都没有投降。B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C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D

19、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投降,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2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2)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

20、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注释】承摄:继承掌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黄武:年号。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进达:举荐人才。2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21、正确的一项是()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C权遂舍之 遂:于是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左右:身边的人,近臣2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休到,大破之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吾欲之南海D彼竭我盈,故克之29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30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

22、翻译成现代汉语。(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第 9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1A 2D 3(1)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2)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以出号令”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的结果;“应对诸侯”是“出则接遇宾客”的目的。故断句为: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故选A。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有误,“并葬于秦”错误,怀王的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故选D。3本题考查

23、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为:制定;莫:没有。(2)可:可以,能够;信:信任。【点睛】参考译文: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国君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夺过来修改,屈原不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

24、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了屈原。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说:“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4C 5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6(1)会:正好,恰逢。 (2)诣:往,到去。 (3)具:齐备。 7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大了力气又不够,请王自

25、己打水吧。 8老妇人胆量过人:辽兵常常出入店中,她却“ 独止店上”;老妇人机智勇敢:设计将辽兵推入井中,割其首级,跨马去州府报告。【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常山郡的官吏百姓都称赞她勇敢。结合“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可知,常山郡官吏百姓称赞老妇人勇敢是因为她机智勇敢杀掉敌人,夺其战马,故选C。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妪尚尔(一个老妇人尚且能这样)/其人可知也(那些边土的士兵就更不难

26、想象了)。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会一虏至: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会,正好,恰逢。(2)跨马诣郡: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诣,往,到去。(3)马之介甲具焉:马的身上铠甲都齐备了。具,齐备。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绠,井绳。及,到达。妪,年老的妇人,这里是自称。取,获取。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结合“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可知,明知道辽兵常常出入店中,老妇人却“独止店上”,看出老妇人胆量过人。(2)结合“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

27、虏堕井,跨马诣郡”可知,老妇人设计将辽兵推入井中,割其首级,跨马去州府报告,看出老妇人机智勇敢。【点睛】:文言文译文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并不害怕。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大了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在弓尾上,俯下身子到井边打水。老妇人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

28、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都齐备了,马鞍后面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官吏百姓都称赞她勇敢。噫,国家防御边塞,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大概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熟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个老妇人尚且能这样,那些边土的士兵就更不难想象了。9D 10B 11C【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D“约”是命令的意思。句意:将军规定,在军营之内不允许驱马驰骋。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之”,动词,到/助词,无意义;B.“使”,都是动词,派遣;C.“为”,动词,做/介词,向;D.“以”,介词,用/动词,认为。故选B。11本题学生理解文章内

29、容的能力。A“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放松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细柳营,是“按辔徐行”,拉着缰绳让马慢慢行走;B“到了细柳营,能够长驱直入”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是“直驰入”,即“长驱直入”;而到细柳军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D“直接描写周亚夫”分析错误。文中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只有一句语言描写,“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作者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和严明军纪上,通过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

30、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

31、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12(1)乐于、以为乐(2)安宁,安逸(3)已经/之后 13D 14(1)(范仲淹)拿着经书给他们讲解,没有倦怠。(2)皇帝就派

32、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两地,所到之处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15参考示例: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怀主要体现在:他能提携后辈,不知疲倦地给他们讲解经书;乐善好施,用自己的俸禄去帮助后辈,以致家境贫困,却安然自若;敢于为了受灾百姓而进言,并成功劝说皇帝派遣自己去赈灾;在延州营寨频频失守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自请领兵出征。【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1)“心中乐之”的意思是心中把这处景致当做乐趣。“乐”是对感到快乐的意思。据此推断,“泛爱乐善”的意思是范仲淹把博爱善行当做自己的乐趣。所以,“乐”的意思是以为乐。(2)“仲淹晏如也”句意为:范仲淹却非常安逸。晏:安宁,安逸。故选。(3)“既卒”

33、句意为:死了以后。既:之后。1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仲淹率领六千军队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其中,“葛怀敏败于定川”和“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是叙述两件事情。“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三个分句都是描述范仲淹的行为,构成承接关系分句。故断句为:葛怀敏败于定川/仲淹率众六千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故选D。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

34、词语有:(1)执:拿;讲:讲解;亡:同“无”,没有。(2)乃:于是,就;安:安抚;至:到;振:救济。1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可知,他不知疲倦地给他们讲解经书,对求教的人关怀备至,是其无私的表现;依据“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论,仲淹晏如也”可知,范仲淹用自己的俸禄去帮助后辈,以致家境贫困的他们都能安然自若的生活,这表现了他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依据“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可知,他敢于为受灾百姓而进言,

35、并成功劝说皇帝派遣自己去赈灾,可见其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依据“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可知,他在延州营寨频频失守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自请领兵出征。可见其奉献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体现。【点睛】参考译文:范仲淹广泛地通晓六经,尤擅长周易,好学的人多跟随他学习并探讨问题,范仲淹为他们拿着经书讲解,没有疲倦的时候。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曾经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四方来的游学之士买饮食。游学的人甚至达到出来时已经换了衣服的程度(即形容范仲淹爱才,对待来投的游学之士照顾优厚),范仲淹却非常安逸。那年发生了蝗灾和

36、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在闲暇时请求上言说:“皇宫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就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的百姓,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康定元年,元昊谋反),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仲淹率领六千军队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在朝堂执政,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先天下而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天下人本来就知道,也相信他的坚毅品德和远大志向。16 亲自 全,都。 死(去世) 17D 18

37、(1)于是三次到草庐去拜访诸葛亮。(2)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19(1)出使东吴,与孙权结盟。(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大破曹军,平定江南。(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2)要点:伟岸的相貌、超群的才智、不求闻达的淡泊、飞扬流畅的文采、感恩图报的忠心、杰出的军事才能、深谙治国之道、颇具政治远见、谨守诺言、恪尽职守等等。(写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乡野亲自耕种。躬:亲自;(2)句意:整个江南都平定了。悉:全,都;(3)句意:等

38、到刘备去世后。殂没:死(去世)。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道不拾遗”“强不侵弱”为并列关系,是“风化肃然”的表现;故断为: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乃:于是;顾:拜访;(2)既:已经;以为:把作为,在此译为“任命为

39、”。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1)根据“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综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可知,在魏武帝南征荆州,刘备孤立无援时,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结盟;根据“即遗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可知,帮助刘备大破曹军,平定江南;“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则写的是诸葛亮帮助西取益州并成功治理。据此概括即可。(2)根据本文“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可知,诸葛亮有伟岸的相貌、超群的才智;根据本文“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可知,诸葛亮是淡泊名利之人;根据本文“亮时年二十七,

40、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即遗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可知,在魏武帝南征荆州,刘备孤立无援时,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结盟;可见诸葛亮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文辞畅达;可见诸葛亮是有文采的人;根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等语句可知,诸葛亮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而“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先帝扶持

41、刘禅,忠于自己的职分,带兵北伐;可见诸葛亮有感恩图报的忠心,是谨守诺言、恪尽职守之人;根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语句可知,诸葛亮认识到贤臣的重要性,能够选贤任能;可见诸葛亮是深谙治国之道,颇具政治远见的人。【点睛】参考译文: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有着英雄的气量,其身高八尺,容貌壮伟,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奇才。汉末动乱之际,他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在乡野亲自耕种,而不希求闻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

42、亮是稀世有之才,于是三次到草庐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深感刘备有雄姿伟态,冠压众人,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拿整个荆州献降,刘备失去依靠,士兵又少,没有立身之地。当时诸葛亮二十七岁,借机献上妙计,亲自出使孙权,到吴国都会求援。孙权既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刘派来的诸葛亮儒雅奇伟,而对他十分敬重,当即派遣三万士兵去援助刘备。刘备有了这三万士兵,便和魏武帝展开交战,大败曹军,乘胜追击,整个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攻取西面的益州。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刘备称帝以后,(又)任命诸葛亮做丞相,总管尚书事务。等到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

43、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20D 21C 22(1)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用这种办法让敌人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坚定地相信他们的猜想)。”(2)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23(1)

44、热爱国家,抗击匈奴。李广以良家子身份抗击匈奴,保家卫国。(2)善长骑射,本领高强。李广凭借骑射本领担任汉中郎。(3)勇武冷静,足智多谋。李广射杀匈奴射雕手、计退匈奴兵。(4)廉洁自律,爱兵如子。李广凡事身先士卒,对士兵宽缓不苛,士兵们都爱戴他,甘愿为他效力。(第三点必须写到,其余三点可以任写一点)【分析】20本题考查对字词结构和含义的理解。A.“引”为会意字;B.这两个句子中的“以”分别意为:用,凭借;因为;C.“吾去大军数十里”中的“去”意为“距离”;故选D。2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

45、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广之将兵”后断句,因为“之”的用法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句话是一个整体;“乏绝之处”后断句,因为“之处”解释为“的地方”,是一个整体,句子不能断开;“见水”后断句,“水”是“见”的宾语;“士卒不尽饮”后断句,这句话是主谓结构;“广不近水”后断句,这句话同样是主谓结构;“士卒不尽食”后断句,它与“广不尝食”与上面两句“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分别是相同的句子结构。本题再根据句意来辅助句读。句意是: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

46、口饭也不尝。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1)彼,他们;虏,对敌人的蔑称;以,认为;走,跑;今,现在;皆,都;解鞍,解下马鞍;以,用来;示,表示;坚,使动用法,使坚定;意,想法。(2)是,这;会,正赶上;终,始终;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击,进攻。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1段“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分析,在匈奴大举入侵时,李广以良家子身份抗击匈奴,保家卫国,说明他热爱国家,抗击匈奴。根据第1段“用善骑射,杀首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