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学年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作文 得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树树皆秋色,。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万里送行舟。 (4),壮心不已。 (5), , 。实是欲界之仙都。 (6)黄鹤楼中直抒胸臆,吊古伤今,感叹人生,道出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悄(qio)然 翘(qio)首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B.溃(ku)退 镌(jun)刻 摒息敛声 殚精竭虑 C.绯(fi)红 诘(ji
2、)责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D.粗糙(co) 崎(q)岖 为富不仁 和颜悦色 3.根据语境作答。(4分) 尽管我很喜欢鸟类,但我无法近距离观察它们。每当我从鸟群附近经过,无论它们在树上,还是在地面,我都不能停下来,不能盯着它们看,我只能侧耳听听它们( )的声音。否则,它们会马上警觉,马上做出反应,终止议论或觅食,( ),迅即飞离。 我的发现,对我,只是生活的一个普通认识;对鸟,鸟的反应,则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经验。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叽叽喳喳 兴高采烈 一哄而起 战战兢兢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3、简爱是个孤女,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她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B.水经注详细记载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书”是一种应用文体,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 D.唐代是诗的时代,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叠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王绩、崔颢、王维、李白、刘祯都是唐代诗人。 二 阅读(47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4、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
5、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2月
6、版,有删改) 注释: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沸:泉水涌出的样子。靡:冲荡。縠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5.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出 溪 虽 涉 人 事 而 幽 光 在 目 屡 月 不 能 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2)予尝游焉 ( ) (3)深穷其源( )(4)辄失脚落 (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潭三面石崖 猿鸣三声泪沾裳 B.观玩久之春冬之时 C.招予复至溪上 每至晴初霜旦 D.出潭东行 巴东三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清荣
7、峻茂,良多趣味。 (2)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江中所见。或波光粼粼,清波回旋;或水平如镜,倒影入潭,动静相杂,相映成趣。 B.乙文记游青碧溪,写潭,写水,写泉,写石,写崖。作者游兴所至,就在右崖上推杯换盏,不知不觉,都喝醉了。 C.“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从潭底小石头的形、色、光三方面,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D.作者驻足点苍山,探源青碧溪,沉醉于云南大理的山山水水。“縠纹璧影,印心染神”,表明自己欣赏山水的同时,精神也得到净化。 (二)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
8、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首句字面写“问边”,实际写自己奔赴边关、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B.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圆”与“直”二字用语逼真,极具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尾联借一个叫萧关的侦察兵报告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不能见到都护的惆怅心
9、情。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9分) 离早餐还有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我在房间里轻轻地走来走去,思忖着促成我眼前这番计划的奇事。我回忆着我所经历的内心感觉,我能回想起它以及那种难以言说的奇怪滋味。我回想着我听到的声音,再次像以前那样徒劳地问,它究竟从何而来。这声音似乎来自我内心而不是外部世界。我自问,难道这不过是一种神经质的印象一种幻觉?我既无法设想,也不能相信。它更像是神灵的启示。这种情感的惊人震感来势猛似地震,摇撼了保罗和西拉所在的监镜的地基,它打开了心灵的牢门,松开了锁链把心灵从沉睡中唤醒,它呆呆地颤栗着,倾听着。随后一个尖叫声震动了三次,冲击着我受惊的耳朵,沉入我震颤的心田
10、,穿透了我心灵。心灵既不害怕,也没有震惊,而是欢喜雀跃,仿佛因为有幸不受沉重的躯体支配,做了一次成功的努力而十分高兴似的。 “不要很多天,”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后说,“我会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昨晚他的声已经召唤过我。信函问询已证明毫无结果要代之以亲自探访。” 11.选文中“他”是,“我”听到的三次尖叫声是。(2分) 12.联系整本书的情节,说说“我”离开“他”的原因是什么?“我”去探访“他”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13.“她”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她感情波澜的几个重要节点,分析她的形象。(3分) (四)阅读课内现代文,回答问题。(6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
11、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
12、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
13、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3.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大意?(2分) 14.文章主体部分写解放军渡江可分为三层,请用双斜线在文中画出。(2分) 15.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2分) (五)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13分)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橙 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
14、;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
15、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
16、,我们欣然同意了。 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
17、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6阅读选文,仿照范例概括文章内容。(4分)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初中语文老师: 高中语文老师: 17选文第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2分) 18品析语言(4分) (1)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从修辞的角度) (2)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9三位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各是什么?带给我怎样的影响?(3分) 三 作文(53分,含3分卷面分) 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