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载哲学思想The Philosophy of Zhangzai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讲授提纲l 张载其人其说l气论:“太虚即气”与“一物两体”l性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l知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l人论:“乾父坤母”与“民胞物与”张载墓张载其人其说l 张载,字子厚,生于公元1020年(宋真宗天禧四年),死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陕西眉县人。l 官至“同知太常礼院”,在眉县横渠镇讲学,后人称为张横渠。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当时张载一派的学说被人称为“关学”。张载墓张载其人其说l张载的主要哲学著作是正蒙、易说,还有讲学记录经
2、学理窟、语录等,明代人编为张子全书。明代万历41年木刻张子全书印版一.气论l1、太虚即气(宇宙本体论)l2、一物两体(朴素辩证法)一.气论 1.太虚即气l“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和)l“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乾称)一.气论 1.太虚即气 l“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同上)l“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其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同上)一.气论 1.太虚即气 l“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一、气论 2.一物两体l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l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
3、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参两)一、气论 2.一物两体l“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参两)l“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太和)一、气论 2.一物两体l“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太和)二.性论l1、气与性l2、天地之性l3、气质之性l4、变化气质 二.性论l1、气与性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太虚二.性论l2、天地之性(“太虚之气”的清纯本性)“性于人无不善”诚明。二.性论l3、气质之性(“阴阳二气”的清浊
4、本性)“形而后有气质之性”诚明。二.性论l4、变化气质l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诚明。l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经学理窟)三.知论l1、性与知觉l2、见闻之知l3、德性之知三.知论l1、性与知觉l“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太和)三.知论l2、见闻之知l“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太和)l“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语录上)三.知论l2、见闻之知l“人谓己有知,由耳目有受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大心三.知论l3、德性之知l“今淫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所以欲其尽心也。”(语录下)三.知论l3、德性之知l“德性所知”,又称“天德良知”,是一种
5、“不萌于见闻”之知。四.人论:乾称又名西铭l“乾称父,坤称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四.人论:乾称又名西铭l“乾称父,坤称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
6、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四.人论:乾称又名西铭l 天是人的父亲,地是人的母亲,人是藐小的,和万物一样生存于天地之间。阴阳二气构成了人的身体,“太虚”之气规定了人之善的本性。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天下万物都是我的伙伴。君主是天地的长子,大臣是君主的管家人。圣人是最能体现天地之德的人,而贤者也是得其二气之秀的人。而天下残疾孤苦、无处申告的人,都是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如果一个人处在富贵的环境,安乐享福,这是天地对他的关怀;如果一个人处在贫贱的环境,困苦忧愁,这是天地对他的锻炼和成全。活着,我顺从地服务;死了,我宁静的休息。四.人论:乾称又名西铭揭示了怎样的理想人格与道德境界?五.思考l 谈谈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l 论述张载的“一物两体”思想。l 张载的人性论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