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税务版税务版第一章概述n 学习目标与内容要点n 税收工作自始至终与会计工作密不分,学习并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是税务人员做好税收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n 本部分简要介绍会计的含义、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成、会计与税收的关系和会计基础知识内容,对全书内容作总体概述。通过一份纳税人报送给税务机关的财务会计报告实例了,突出说明税务人员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从税务读懂财务报告的重要性。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一、会计的含义n.会计的含义n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n 对会计的理解角度:n()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n()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n()会计是
2、一种管理工具。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会计信息使用者制造业会计资金活动资金存在或运用形态从债权人处借入资金由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资金在使用中的耗费资金在销售中的收回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会计对象n 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一个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n 资金运动:n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运用、退出三个阶段,具体分为筹资和投资(理财)、购买和支出、销售和收款、利润计算和分配等环节。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会计的产生n“会计”出现于西周、主要指对收支活动的记录、计算、考察和监督。n“零星算为之计,总合算这之会”n 会计既要进行的个别
3、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会计的职能n 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n 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反映)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一)会计核算职能n 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n 核算职能特四个特点:n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
4、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n 3.会计核算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n 4.会计核算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二)会计的监督职能。n 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n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n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n 会计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职能、参与经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
5、等派生职能。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二、会计法规n 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n 会计法规体系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四部分组成。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会计法律n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n(1)201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2019年修订,2000年7月1日实施;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共七章52条n(2)注册会计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2.会
6、计行政法规n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n 国务院 某些方面会计关系n(1)总会计师条例国务院特别规定了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并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在单位行政领导中,不得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职。1990年12月31日发布并实施n(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年6月21日发布,2019年1月1日实施。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3.会计部门规章n 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部门财政部制定的以部长令签发的会计法律规范。n(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n(2)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n(3)会计人员从
7、业资格管理办法n(4)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以文件形式印发的会计法律规范。n 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会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会计法规体系结构会计法规体系结构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小知识n 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层次组成:n 一是法律,由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8、员会通过,并由国家主席签发;n 二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由国务院总理签发;n 三是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签发;n 四是规范性文件,是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印发。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小知识n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与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处理办法。n 企业的会计制度通常包括会计科目体系、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适用会计政策、纳税申报处理等主要内容。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税收征收法第二十条和税收征收
9、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n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n 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n 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或者所得。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1.会计准则n 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技术标准。n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n 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即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n 报告是确认、计量的结果,是连接企业和投资人等会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
10、桥梁。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会计准则的重要性:n 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n 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降低资金成本、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n 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社会规范乃至强制性规范泊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等 的重要手段,是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利益的重要保障。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1)企业会计准则n 2019年2月15日,财政部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19年1月1日起境内所有企业范围内施行。n 首先
11、在上市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力争于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 项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应有指南构成,分为三个层次:n 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n 第二层次为具体准则;n 第三层次为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含解释)。n 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具体的基础,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并为尚未有具体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依据。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具体准则规范了企业
12、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n 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包括每个准则的应用指南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准则解释是对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业务作出的处理意见。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每个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主要是对每个具体准则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出解释性规定。n 附录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以具体准则中确认、计量原则及其解释为依据所作的规定,其中对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专用科目作了特别注明。n 这部分规定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即在不违反准则及
13、其应用指南的前提下,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涉税链接:n 2019年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980号),明确了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后,其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出现的新的差异和纳税调整方法。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2)小企业会计准则n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n 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
14、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n 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n(一)股票和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n(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n(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n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
15、关规定。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 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n 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2.会计制度n 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n 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制定、具有一定强制性,其
16、中会计核算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n 现行有效的企业会计制度,可分为行业会计制度和综合会计制度两大类。n随着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及施行,会计制度逐步取消。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1.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n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是对纳税人所占有的社会商品或价值的无偿征收。n 会计是对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记录与计算,税收是对经营成果的一种无偿分配。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3.会计与税收的关系:n(1)会计是税收的基
17、础,会计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结果,是税收征管的依据;会计账簿报表系统,为税款征收提供了翔实的会计信息,另外,会计的一些方法也被税法借鉴引用。n(2)税收从法律与制度层面促进会计发展,并影响会计信息的提供。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法规时,需要通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税负水平。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3.会计与税收的关系:n(3)税务机关在具体征收税款、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时,以纳税人的会计记录为依据,根据其所反映的经营情况,对纳税人报送的纳税数据进行审核、评估,以保证国家税款应收尽收。n会计信息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依据,离开了会计,税款征收与稽查工作将难以进行。第一节
18、会计与税收n 由于会计与税收目标不同,税收法规与会计法规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针对同一项业务的处理,按照会计标准计算的结果与按照税法标准计算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n 这两种结果都是正确的,在不同的目标下应遵从不同的结果。n 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n 税法优先规定仅限于计算企业所税税的范围,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规规定执行。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四、会计基础知识概述n 1.企业发生各项经济业务后,首先要取得原始凭证,根据会计信息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对原始凭证中的数
19、据进行加工、整理,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会计数据传递程序,将记账凭证所记载的会计数据登记到会计账簿中去,并在会计账簿中对各账户的总账或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时行归依、计算,最后再将账户记录的信息整理,编制成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与税收n 2.企业会计数据的生成、传递过程中,会涉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记账基础、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程序和财产清查等基础知识。n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n(1)会计核算环境的建立n(2)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n(3)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的选择n(4)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第一节会计与税收第一节会计与税收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财务会计报告是集中反映企业财务
20、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资料,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产品”。n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两个部分。n 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丙部分构成。n 财务报表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一、主要财务报表n 1.资产负债表(见P1516)n 2.利润表(见P1617)n 3.现金流量表(见P1718)n 二、财务报表附注(见P1820)n 三、税务人员必须读懂财务会计报告n 税务人员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必须具备从税收的角度解读这些信息的能力,从中获得重要的征税依据,从而既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又维护国家
21、税收利益。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1.资产负债表分析n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n 左边反映的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n 右边反映的是公司的不同权利人对这些资源的要求。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1).通过分析资产结构,以及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可以为一系列涉税问题找到依据。n 存货的成本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而固定资产的成本需要通过折旧形式分期分摊,不能一次性扣除。n(2).通过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结合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可以判断支付给权益人的支出属于什么性质。n 如果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其合理部分,如果是支付给投资者,
22、则不能税前扣除。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2.利润表的分析n 利润表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公司的经营成果,即收入减去费用,加上利得减去损失后的余额。n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n(1)税务人员在阅读利润表时,要根据税种不同进行分析,不同的收入会涉及不同的税种。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确定为营业收入,转让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净收入和利得确定为营业外收入。n 销售货物收入要征收增值税;n 提供劳务收入既可能征增值税也可能征营业税;n 不动产的处置收入则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畴;n 而所有的收入,不论任何来源都属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
23、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2)对利润表中费用的损失项目进行分析时,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判断,n 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的扣除限额以营业收入作为基数;n 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列支的有些损失不符合税法规定不能税前扣除。n(3)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利润表信息,可以完成纳税评估、预警分析等相应的税收管理工作。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n 现金流量表 是反映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信息的报表。这里的现金不仅指公司的库存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n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活动,以及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从而有助于分析公司支付能力,进而把
24、握公司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实例n 税法在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同时也兼顾纳税必要资金原则。n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租金收入、利息收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就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而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确认收入的实现时间。第二章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学习目标与内容要点n 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根据国家会计法规的规定,在四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本企业在当期发生的,能以货币反映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计算和记录。这样才能保证所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n 税务人员只有
25、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含义,才能够理解纳税人申报的数据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提供的,从而判断所取得的纳税数据是否完整和正确。n 本部分包含两项内容,分别是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八项要求。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会计基本假设(或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n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n 一、会计主体的含义n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n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第一节 会计基
26、本假设n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n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范围n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区分开来。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n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本身可能就是法律主体,也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n 例如,一个企业本身是一个法人单位,企业内部又不实行单独核算,那么会计主体即是法律主体;如果一个企业的各个车间实行单独核算,车间又没有法人资格,那么车
27、间作为会计主体,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如果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它们是不同的法律主体,母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主体即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涉税链接n纳税人与会计主体不一定等同: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主体应该是纳税人,如法人企业;n但在特定情况下,会计主体不一定是纳税人,纳税人也不一定是会计主体,如每只证券投资基金是会计主体但不是纳税而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就不是会计主体。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二、持续经营的含义n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n 在持
28、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在实际中,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即企业 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此,需要企业定期对其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n 企业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涉税链接n我国现行的每一个具体税种均是以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假设为前提的。n当企业不能持续经营而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时,税法针对这种特
29、殊情况,也有相应的特殊规定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三、会计分期的含义n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n 会计分期分为:年度、中期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有了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选择,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n 涉税链接:n 我国现行的每一个具体乘积均规定了相应的纳税期
30、限。企业所税按纳税年计算,分月或都季度预缴,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都1个季度。n 有些税种的纳税期限与会计分期重叠,有些则不重叠。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四、货币计量的含义n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包含两种含义:n 1.在诸多计量单位中,假设货币是经济活动计量是最好的单位。n 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一是货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二是货币价值保持不变。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n 2.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应当是稳定的,这样
31、才能使不同时点的资产价值具有可比性,才能使不同时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行比较,计算其经营成果。n 会计核算只能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n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某种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该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n 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制会计报表时,也要折算为人民币反映。n 涉税链接:n 我国现行的每一具体税种均规定了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以人民计量。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
32、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1.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n 2.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n 3.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一、可靠性n 可靠性要
33、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n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n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
34、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n 3.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可靠性虽然体现了真实性、可验证性的要求,也是税法规定计算税款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但是并不能因此直接将满足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作为计算税金的依据。n 受到税收法定原则的修正,有些客观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并不被税法认可。n 税法在遵循可靠性的同时还要求合理性,税法规定,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在对于满足客观性要求的会计信息,在进行涉税分析时还要结
35、合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合理性要求,如果只符合可靠性而违背了税法规定的合理性要求,也不会被税法所接受。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n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n 在承担纳税义务计算税金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非常重要。许多业务的发生可能会存在跨期,这些跨期业务所涉及的纳税义务,其形成的时间并不一定与业务进展的节奏相一致,也不一定与会计确认损益的时间相吻合,这就要求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该考虑这些特殊情况和税法的特定要求,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在解决涉税问题时的相关性,为正确计算应交税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