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35119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第二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第二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涵义:基本涵义:1.人地关系是客观存在人地关系是客观存在2.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3.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人地关系理论是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对地理环境的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对地理环境的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理

2、论,并且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的理论,并且每种理论都企图说明人地关系的客观规律,所以成每种理论都企图说明人地关系的客观规律,所以成为人地关系论。为人地关系论。一、人地关系理论回顾1.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核心: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起着绝对核心: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起着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缺点:夸大环境的决定力量,无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缺点:夸大环境的决定力量,无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可能论(人地相关论、或然论)可能论(人地相关论、或然论)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

3、家白兰士及其学生归纳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及其学生归纳 核心:这一理论认为环境只提供可能,如何利用则决定核心:这一理论认为环境只提供可能,如何利用则决定与人的选择能力,强调人与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与人的选择能力,强调人与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相同的环境可以有同的生活方式。而是主动的,相同的环境可以有同的生活方式。优点:认为人地关系是相对的优点:认为人地关系是相对的 缺点:过分强调缺点:过分强调“人人”的选择能力的选择能力3.适应论(调整论)适应论(调整论)代表人物:英国罗士培代表人物:英国罗士培核心: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包含两方面:一是人核心: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包含两方面:一是人

4、群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二是区域之间的关群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二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即区域内任何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系,即区域内任何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优点:该理论已经有了优点:该理论已经有了”协调协调“人地关系的思人地关系的思想想缺点:人是被动的,强调适应忽视改造环境缺点:人是被动的,强调适应忽视改造环境4.生态论生态论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核心:强调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核心:强调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缺点:不完整不系统缺点:不完整不系统5.文化景观论文化景观论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核心:解释人文景观是人物地理

5、学的研究核心核心:解释人文景观是人物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缺点:研究对象局限性太大缺点:研究对象局限性太大6.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核心:强调人地关系的社会属性,并把它绝对化,核心:强调人地关系的社会属性,并把它绝对化,否定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大作用的自然属性否定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重大作用的自然属性。缺点:以人为中心缺点:以人为中心7.环境感知论环境感知论核心:研究各种文化集团尤其是决策人的环境感知核心:研究各种文化集团尤其是决策人的环境感知就是一种重要的人地关系。就是一种重要的人地关系。缺点:很片面缺点:很片面 综上,传统的人地关系论中,出现了两个极端,综上,传统的人

6、地关系论中,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环境是人的中心;二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一是环境是人的中心;二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都没有真正反映出都没有真正反映出“人地关系人地关系”。8.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核心: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核心: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缺点:人与自然的影响是双向的缺点:人与自然的影响是双向的9.“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观核心: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核心: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二、人地关系理论发展 20世纪以来,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的出现,世纪以来,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的出现,如生态破坏、全球变暖、人口剧增;人地关系处于剧如生态破坏、全球变暖、人口剧增;人地关系处于剧烈的对抗中,对此

7、,国际学术界存在两种大相径庭的烈的对抗中,对此,国际学术界存在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看法:悲观论:悲观论:乐观论:乐观论:虽然两者观点不同,但是都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虽然两者观点不同,但是都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力量日益增强,同时人类更依赖于自然。力量日益增强,同时人类更依赖于自然。人地协调论产生 协调(协调(harmony)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内部各种)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意志时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意志时 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的特点。协调不是调和

8、,不能取消事物的差异性和他们之间的矛协调不是调和,不能取消事物的差异性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协调是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盾斗争。协调是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人地协调论的涵义1.地对地的协调地对地的协调2.人对地的协调人对地的协调3.人对人的协调人对人的协调协调的目的:协调的目的:是人地关系的各组成要素形成有序的组合,并达是人地关系的各组成要素形成有序的组合,并达到一种理想组合,即优良状态。到一种理想组合,即优良状态。协调的重要领域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

9、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指人(人类活动)和地(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指人(人类活动)和地(地理环境)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的系统。的系统。系统服从一下规律:系统服从一下规律:1.系统内各因素相互作用系统内各因素相互作用2.系统中对立统一的双方是息息相关的,不可独立存在。系统中对立统一的双方是息息相关的,不可独立存在。3.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以无限制发展,其生存繁荣不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以无限制发展,其生存繁荣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能以过分损害另一

10、方为代价。一、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人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即社会的人。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即社会的人。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双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双重身份:生产者、消费者双重身份:生产者、消费者 人类只是人地系统中的一员,没有任何理由人类只是人地系统中的一员,没有任何理由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上。使自己的活动凌驾于整个人地系统上。“地地”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各要素有规律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

11、自然各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合的自然环境。地球表面的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地球表面的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物圈l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一、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地”的属性数量有限性数量有限性1.自然资源有限;自然资源有限;2.利用技术有限;利用技术有限;3.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4.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有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有限地域上的差异性地域上的差异性1.自然环境差异;自然环境差异;2.人文经济差异人文经济差异制约性

12、和可变性制约性和可变性 人类从环境索取或向环境输出,环境都会按照自人类从环境索取或向环境输出,环境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反应,因而动态变化。己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反应,因而动态变化。有限的稳定性有限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中任何一步不平衡都会危及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中任何一步不平衡都会危及系统的稳定性。的稳定性。l层次性和复杂性层次性和复杂性小的子系统小的子系统 大系统大系统 巨系统巨系统构成成分复杂: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构成成分复杂: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l整体性整体性 地理环境虽有地理环境虽有“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和和“人为环境人为环境”两部分两部分,但是它们组成地理环

13、境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它们组成地理环境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地”的属性二、人地矛盾的内涵人地矛盾: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与地理环人地矛盾: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与地理环境在空间以及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关系上的对立统一。境在空间以及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关系上的对立统一。对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对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R,其表面积,其表面积S是一定的,其区域表是一定的,其区域表面上层大气与地表面下层土、水和岩石组成的三维空间体积面上层大气与地表面下层土、水和岩石组成的三维空间体积是一定的,即:是一定的,即:人十地人十地 人十地人十地 人指人生存和活动所占有的

14、面积;地表示自然环境元素人指人生存和活动所占有的面积;地表示自然环境元素占据的面积;人表示人所占据的三维空间体积;地则表占据的面积;人表示人所占据的三维空间体积;地则表示自然元素所占据的三维空间的体积。对具体的区域,其示自然元素所占据的三维空间的体积。对具体的区域,其和都是定数,如人增长,地必然减少;人增大,地和都是定数,如人增长,地必然减少;人增大,地减少。减少。人地矛盾表现在两方面:人地矛盾表现在两方面:1.空间上人与自然要素对区域空间占有的矛盾空间上人与自然要素对区域空间占有的矛盾2.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流比例和交流

15、频率等方面。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三、人地系统的结构演变和调控 人是生物圈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群体,在自身进人是生物圈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群体,在自身进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环境。历史上人类创造了多种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环境。历史上人类创造了多种文明模式,而这些模式都是从对自然的某种适应为基文明模式,而这些模式都是从对自然的某种适应为基础的。所谓适应就是人类为谋求在自然中生存发展采础的。所谓适应就是人类为谋求在自然中生存发展采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以及对自然变化的响应。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一直到今以及对自然变化的响应。人类开始使用工

16、具一直到今天,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天,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采集狩猎社会、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p22。人地系统调控的人地系统调控的中心目标中心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图是协调人地关系(图1.2),人地协调应遵循动态协调、综合协调、长远协),人地协调应遵循动态协调、综合协调、长远协调、全球协调、科学协调和主导协调的原则。调、全球协调、科学协调和主导协调的原则。重点重点是是研究人地系统的优化:保证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可研究人地系统的优化:保证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可容忍度,使人与地能够持续共存。容忍度,使人与地能够持续共存。总的目标总的目标是探求人是探求人地系

17、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的整体行为与调整地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的整体行为与调整机理,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机理,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和协同互补等去认识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和协同互补等去认识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寻求全球的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寻求全球的、全国的、和区域的人地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全国的、和区域的人地系统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理。及有效调控的机理。四、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的实践特征 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在实践领域的表现是人们规划生现代经济条件下,人

18、地关系在实践领域的表现是人们规划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也为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是人文活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也为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是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和方法创新与发展的新的实践基础。地理学科理论和方法创新与发展的新的实践基础。1.现代经济条件现代经济条件 现代经济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经济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关系国际化经济关系国际化 2)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竞争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竞争 3)经济因素的集中度在提高)经济因素的集中度在提高2.人地关系的新实践特征1)人地关系的网络化)人地关系的网络化2)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3)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

19、制性在降低)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4)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5)区位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区位因素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五、人地关系的新课题1.人地关系中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概念下的课题1)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2)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3)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的研究的研究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一主题提醒我们在进行道德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一主题提醒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更应具有人性的关怀教育时,更应具有人性的关怀道德关怀。道德关怀道德关怀。道德关怀就是从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

20、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就是从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考查,从人的问题及其境遇中寻找道德判社会的关系的考查,从人的问题及其境遇中寻找道德判断的依据,从道德层面上实现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断的依据,从道德层面上实现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幸福以及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从而使人实人的幸福以及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从而使人实现道德认知、约束道德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向往道德现道德认知、约束道德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向往道德自由。自由。生生 态态 足足 迹迹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也称也称“生态占用生态占用”,在,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21、规划与资源生态学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教授里斯(WillianE.Rees)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提出。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2、比如说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

23、严重。越严重。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就可以知道人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探讨人类持续然资本的承载量。生态足迹的意义在于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

24、进而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进而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地球生态报告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使用了了“生态足迹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大脚黑名单”。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荣登榜首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

25、顷,是全球平均水平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公顷)的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中国排名第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即大自然即大自然能够给予的消耗量能够给予的消耗量)仅为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

26、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公顷。”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观。观。亚太区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 2006年年4月月19日公布的日公布的亚太区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财富报告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显示,亚太区人民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而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类所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两倍,而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类所需的地球资源比该地区

27、生态系统可提供的资源量高出需的地球资源比该地区生态系统可提供的资源量高出1.7倍。自倍。自1961年到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超出了原来的一倍。亚洲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区域,其整体生态足迹对全球影响深远,但人口最多的区域,其整体生态足迹对全球影响深远,但欧洲欧洲人和人和北美洲北美洲人的平均足迹仍比亚洲人高人的平均足迹仍比亚洲人高3倍到倍到7倍。倍。在过去的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比较稳定。年里,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比较稳定。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1)空间的网络化:研究资源、技术、人口、发展的空间)空间的网络化:研究资源、技术、人口、发展的空间关系的新模式关系的新模式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 区域环境变化区域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方式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人地关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