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人力资源生产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口再生产的主要内容,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了解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生活消费、教育和人力资源生产的关系。基本内容与要点基本内容与要点 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人力资源实体生产中心内容: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再生产,影响人中心内容: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再生产,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力资源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一)人口基本范畴 所谓人口,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特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是基于人类生命体之上的一种社会存在,它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
2、细胞,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口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力资源是人口的核心和关键。二、人口再生产二、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过程 1人口再生产的含义 人口的再生产,是指人口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更替,维持自身。从总体上看,人口是在不同个体的逐渐替代中实现更新产维持自身的。这种更新的结果,是新一代人口的出生、成长,替换、补充老一代人口的衰老、死亡,从而实现总体的再生产。2人口再生产过程 人口再生产过程包括以下环节,结婚、离婚、生育、出生、死亡。(二)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因素 人口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客体。人类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
3、,人口再生产也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社会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人口政策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三)人口再生产指标 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率等人口自然变动指标。广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它与人口自然变动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的变动情况。人口迁移分为国内、国际二种。三、人口问题三、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的性质 所谓人口问题,指的是人口发展过程中的非良性状态,它表现为自身的非良性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人口问题的核心与实质,是经济问题。(二)人口问题的内容 下面分析几种主要的人口问题。1人口
4、数量问题 人口数量问题,包括人口过剩与人口不足,这是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说的人口问题在于此,尤其是指人口过剩问题。2人口质量问题 如同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口质量的内容也较广泛,包括体质、文化两大方面。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卫生保健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因素等。谈到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就是指人口的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的缺陷。人口质量差问题是许多国家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3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过程,它与城市作为大工业中心的发展相联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城市化形成人口问题,一般说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
5、速度过快,形成城市人口的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局面,超过城市的合理容量,造成就业、住宅、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使得农村经济凋敝。4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它是指人口平均年龄的增长的过程。人口老化问题,是人口平均年龄增长到达某种限度,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使得成年人口的负担较重,人力资源的减少,人口数量锐减的前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老年社会问题。人口老化问题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长期的、难于逆转的,比人口过剩问题难于应付和解决。5人口过程的不稳定问题 人口过程不稳定,指的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即人口数量大幅度变化,在一个历史过程中时大时小
6、,人口增长率忽高忽低。人口过程的不稳定,一般是由人口外部的原因引起。第二节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形成人力资源的形成中心内容: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源再生产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 人力资源形成除自身物质条件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物质条件。外部基本物质条件的三个方面:(一)生活消费 生活消费,是人们购买和使用的用于满足自身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以及劳务。(二)教育 教育,是一定的主体对于人这种客体赋予知识、技能以及思想理念的活动。(三)时间 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接受教育形成劳动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
7、时间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一)时间对人力资源形成的作用时间作为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有二重含义:第一,人从出生到具备从事社会劳动所必需的体质的人体自然生长期。这段时间同时也需要付出人口生活投资(即生活费用)。第二,人从儿童期开始接受教育到具备从事社会劳动所必需的智力、知识、技能的受教育期。这个时期同时也需要付出教育费用。(二)劳动者的时间运用结构1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则可以使自身的消耗更快地恢复,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恢复、维持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8、2非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占据人的自然时间的2/3,包括不同的内容,对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三、人力资源再生产三、人力资源再生产(一)人力资源再生产原理 第一,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第二,人力资源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取得平衡。第三,人力资源生产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第四,影响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因素。(二)人力资源再生产内容1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 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育、训练、劳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学等途径实现的。这直接构成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形成。2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 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主要是通过劳动者生活消费、恢
9、复体力实现的。从一般意义上说,这是现有人力资源的养护问题,从广义的人力资源再生产角度看,可以认为这对人力资源的形成起一定作用。3存量人力资源的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 存量人力资源的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主要是通过新成长劳动力以及其他未就业的劳动适龄人口进入社会劳动领域(以及替换下一部分超龄劳动力)实现的。这是人力资源总体的部分更新和扩大问题。这(三)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 从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的角度,可以分为简单的、扩大的、缩小三种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 中心内容:生活消费支出,生活消费的作用,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的来源 消费可以分为社会公共消费、集体消费和个人消费三部
10、分。这里阐述的是指针对于人力资源的个人消费。一、消费支出一、消费支出(一)消费资料的类别1消费资料的划分 从在人力资源再生产中的功能角度看,消费资料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三类。(1)生存资料为人体生命保存、延续所必需,这是人力资源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2)发展资料用于发展人的能力、个性,它是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和其劳动能力提高的主要源泉,在人力资源形成方面的作用巨大、非常积极。(3)享受资料是生存费料与发展资料之外,为提高消费水平而使用的生活资料,它的弹性极大。2各类消费资料的关系(二)消费支出的类别 从人的现实消费角度看,消费资料可以分为商品指出和服务项目支出两类:1商品支出
11、消费者个人的商品支出的类别:(1)食品(其中包含粮食、肉禽蛋、菜、烟酒茶、瓜果、其他食品和饮食业开支等类别);(2)衣着;(3)家庭设备及用品;(4)医疗保健用品;(5)交通和通讯工具;(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7)居住。2服务项目支出消费者个人的服务项目支出的类别:(1)电讯费;(2)邮费;(3)交通费;(4)洗理美容费;(5)文娱费;(6)学杂保育费;(7)修理及其它服务费;(8)医疗保健服务费。二、消费水平二、消费水平 (一)消费数量 生活消费的数量可以从消费总量和按人口平均消费量两个方面衡量。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人口总量不同、劳动强度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因而对若干国家
12、或地区的消费总量的比较,经济意义就不很大。(二)消费结构 由于不同消费资料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某种替代关系,研究消费结构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于消费水平的研究分析中,经常运用“恩格尔定律”。三、消费的来源三、消费的来源 个人生活消费的来源途径:(一)工薪收入 工薪收入即人力资源将自身的劳动成果与使用单位付与的薪酬相交换。这种途径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比重很大,它主要表现为企业、事业、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等用人单位发放给各类工作人员的各种工资、薪金或薪酬以及相关的福利津贴等等。(二)经营收入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除了被他人雇用、获取工薪收入外,还有许多人投资创业当老板,经营自己的事业,
13、从而获得较为高额的经营收入。(三)自身劳动产品 这种途径实际上即生活消费(部分的或全部)的自给自足。在农业社会,这是一种常见的途径,现代社会其比重和作用显然是不大的。(四)社会再分配 社会再分配是按照某些特殊原则进行的,如财政补贴、社会救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这一途径是对于人力资源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性来源。(五)其他来源 例如资本收入、海外汇款、馈赠收入等。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中心内容:教育基本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中心内容:教育基本分析,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育 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人力资源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其次,它
14、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主要生产手段。此外,从教育提高人们职业适应性的角度,也可以说它生产了一种“通用”性人力资源。在教育对于人力资源形成作用的问题上,核心是职业技术教育。我们这里首先阐述教育的一般作用,进而分析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一、教育基本分析一、教育基本分析(一)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人类传授知识与经验、开发能力,从而使自身获得更好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于社会、对于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功能:1生产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功能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一般把生产力分为三要素或二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者即人力资源,教育是对“人”这一要素进行生产的最基
15、本条件和最重要途径。2传授人类知识的社会文化功能 教育,使得人类的精神财富得以扩散、得以保存、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动物的一个标志,就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传授。3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认识功能 教育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自身智力的发展,作用于积累的知识,进行理论思维,产生科学理论,进而生成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扩大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4培养社会管理者的社会组织功能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社会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一部人从事以社会为对象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专门管理,例如交通管理、环境管理;一部分是全社会的总体管理。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
16、功能 教育使人们掌握了知识技能,发展了智力和多种能力,丰富和强化了人们的高尚情趣,培养了人们的良好性格,提高了人们自我认识的程度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二)教育的类别(二)教育的类别 教育,就其在生产人力资源的功能角度,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与专项教育两大类。基础教育即普通教育,它从事的是一般性的文化教育,体现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以及以残疾人为对象的特殊教育方面。专项教育即生产某一类别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它从事的是各种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性技能方面的教育,这是普通教育的继续和目的。专项教育又可以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二、职业技能教育二、职业技能教育(一)职业技能教育基本分析(一)职业技
17、能教育基本分析职业技能教育也称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其功能是使人们掌握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职业操作技能,使其从可能的劳动力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职业技能教育是生产实用性技能人力资源的主要部门。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最根本的要素,具有推动物质资源的主体能动力量,是取得国民经济效益的主要源泉。(二)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二)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 就业前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校之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是教学比较正规,注重理论,教学效果比较好,因而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三)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三)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 知识陈旧
18、率加速,从微观地角度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新设备、更新技术、更新产品来适应市场,从而得到发展,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的状况不断加以改善,才能较好地运用物力资源,更加积极地发挥生产能力。1新员工教育对新到某一个企业就业的人员,进行其单位经济活动方向、生产的具体目标、主要工艺流程、所在岗位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训练,使之能够较快地适应本岗位的工作。2在职人员养护教育通过对在职人员周期性职业技术教育,使其适应发生变化的劳动岗位。3在职人员提高教育 通过对在职人员的提高性教育,使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得以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这一单位的人力资源质量,并能较快地培养各类人才,对于一个经济单位的发展具有战
19、略性的意义。二、专业教育二、专业教育 (一)基本分析(一)基本分析 专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之上,根据社会知识与学科的不同类别划分的教育。专业教育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三个层次,广义的高等院校即指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大中专院校。大学以上又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三个等级。一般所说的“大学”是指大学本科的层次。(二)我国的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二)我国的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专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教育投入不足。在一定意义上,专业人才是“靠钱堆起来的”。在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都投入了大量资金。(2)产出效率不高。(3)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落后,培养的学生
20、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4)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四、企业的员工教育四、企业的员工教育 就业后职业技术教育,很大部分是由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及其部门举办,在我国近似地称为“职工教育”,或者“职工培训”。从企业的角度看,职业技术教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员工教育对新到某一个企业就业的人员,进行其单位经济活动方向、生产的具体目标、主要工艺流程、所在岗位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训练,使之能够较快地适应本岗位的工作。2在职人员养护教育通过对在职人员周期性职业技术教育,使其适应发生变化的劳动岗位。3在职人员提高教育 通过对在职人员的提高性教育,使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水平得以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这一单位的人力资源质量,并能较快地培养各类人才,对于一个经济单位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