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德海王德海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前言前言一、概念一、概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即即辩证施治辩证施治,包括,包括辩证辩证和和论治论治两两个环节,指的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过程。个环节,指的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也是对中医理、法、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也是对中医理、法、方、药等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方、药等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辩证辩证即分析、辨认征候,也就是在即分析、辨认征候,也就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四诊”(望、(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闻、问、切)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认识疾病的部位、合分析、归纳,从而
2、认识疾病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发展趋势,并对疾病当原因、性质以及发展趋势,并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且概括出具体证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且概括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名的诊断过程。即认识证候的过程。即认识证候的过程。论治论治根据辩证所得结果,根据辩证所得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二、症、证、证候、病的概念及比较二、症、证、证候、病的概念及比较(一)、症:(一)、症:指疾病所反映出来的指疾病所反映出来的单个症单个症状或体征状或体征,是机体有了病变的客观表现,是机体有了病变的客观表现,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是疾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是疾病的病的外
3、在现象,而不是病变的本质。外在现象,而不是病变的本质。(二)、证:(二)、证:是中医学特有概念,是对疾是中医学特有概念,是对疾病过程中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性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对致病对致病因素因素与与机体反应性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对疾病当前本质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所作的结论。(三)、证候:(三)、证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征候为证的外侯。联系的症状、体征,即征候为证的外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
4、范的证,可称为称为证型证型。此外,证候还富有此外,证候还富有“火候火候”之意,即指示之意,即指示病情发展的阶段性和传变趋势。病情发展的阶段性和传变趋势。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肾阴虚证、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肾阴虚证、卫分证等,可称为卫分证等,可称为证证。而膀胱湿热、瘀阻脑络等,习惯上常称为而膀胱湿热、瘀阻脑络等,习惯上常称为征候征候。(四)、病:(四)、病:常指常指具体的病名具体的病名,是对某疾,是对某疾病病全过程的特点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如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与与规律规律(如演变趋势)所作的病理性(如演变趋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概括。如感冒、痢疾、腹泻、麻疹等。如感冒
5、、痢疾、腹泻、麻疹等。辨病:辨病: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的诊断过程。的诊断过程。病案: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三、辨证论治的过程三、辨证论治的过程四诊四诊疾病疾病征候征候治则治则方药方药症状、病情症状、病情综合、分析、判断综合、分析、判断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拟出具体治法拟出具体治法第六章第六章 诊法诊法概述概述一、诊法一、诊法临床诊察,收集病情的方法。具体是指临床诊察,收集病情的方法。具体是指医生临证,调查病史,了解病
6、情,收集医生临证,调查病史,了解病情,收集症状,检查体征,为辨别证候,判断病症状,检查体征,为辨别证候,判断病情,收集资料,提供证据的操作方法和情,收集资料,提供证据的操作方法和手段。手段。二、内容二、内容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四诊合参”。四诊之中,察口色和切脉是中(兽)医四诊之中,察口色和切脉是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诊断学的特色。望诊:望诊:察看神、色、形、态、舌象以及察看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闻诊:闻诊:通过听声音、呼吸以及嗅发出的通过听声音、呼吸以及嗅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异常气味,以辨别病
7、情。问诊: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从而了解病者的各种病态感的自觉症状,从而了解病者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切诊:切诊:通过切脉和触按机体有关部位,通过切脉和触按机体有关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体的变化情况体的变化情况三、诊法的原理三、诊法的原理 内外相互感应认识论内外相互感应认识论 局部与整体特定关系论局部与整体特定关系论四、诊法的应用四、诊法的应用 思外揣内思外揣内 见微知著见微知著 以常达变以常达变五、中医诊断的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基
8、本原则整体审察整体审察诊法合参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病证结合一、概念一、概念 就是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就是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二、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必须熟悉各部位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必须熟悉各部位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必要时还需结合动态观察必要时还需结合动态观察四诊合参四诊合参三、主要内容三、主要内容望全身望全身望局部望局部
9、察口色察口色一、望全身一、望全身精神精神形态形态皮毛皮毛动态动态(一)、望神(一)、望神1、概念:、概念:望神是通过观察机体生命活望神是通过观察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2、原理:、原理: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三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3、内容:、内容: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4、常见的几种异常常见的几种异常 得神:得神:即有神气之意,又称即有神气之意,又称“有神有神”。少神:少神:即神气不足。即神气不足。失神:失神:是神气丧失之意,又称为无神,是神气丧失之意,又称为无神,是精亏神衰
10、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假神:假神:重危时的精神暂时重危时的精神暂时“好转好转”的的现象,称为现象,称为“残灯复明残灯复明”“”“回光返照回光返照”。5、望神的注意事项望神的注意事项 重视诊察是的第一印象重视诊察是的第一印象 做到神形合参做到神形合参 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二、望局部二、望局部诊目诊目诊耳诊耳诊鼻诊鼻诊口唇诊口唇诊呼吸诊呼吸诊饮食诊饮食诊躯干诊躯干诊四肢诊四肢诊二阴诊二阴诊粪尿诊粪尿(一)、诊目(一)、诊目目为肝之窍,心之使。目为肝之
11、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故目与五脏六故目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而与心、肝、肾的关系最腑皆有联系,而与心、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为密切。脏腑在目部相关部位的主要反映表现,脏腑在目部相关部位的主要反映表现,历代医家在历代医家在灵枢灵枢基础上发展产生了基础上发展产生了“五轮学说五轮学说”。附:五轮学说附:五轮学说 血轮:两眦血络属心,用于诊心病。血轮:两眦血络属心,用于诊心病。风轮:黑睛属肝,用诊肝病。风轮:黑睛属肝,用诊肝病。气轮:白睛属肺,可候肺疾。气轮:白睛属肺,可候肺疾。水轮:瞳人属肾,可候肾病。水轮:瞳人属肾,可候肾病。肉轮:眼睑属脾,可
12、候脾病。肉轮:眼睑属脾,可候脾病。1、诊目神、诊目神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沛,视物清晰,是沛,视物清晰,是眼有神,虽病易治眼有神,虽病易治。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露,视物模糊,是露,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眼无神,病属难治。2、诊目形、诊目形眼胞浮肿但不红者,眼胞浮肿但不红者,为气虚、水肿初起之为气虚、水肿初起之证。证。眼窝下陷,眼窝下陷,为吐泻之后的伤津脱液。为吐泻之后的伤津脱液。目睑目睑:上下眼睛交合处,:上下眼睛交合处,淡白:淡白:血虚,血虚,鲜鲜红:红:属火。属火。3、诊目色、诊目
13、色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面赤目青,皆死也。(素问素问。)。)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疗,至夏愈。春面色青,目色赤,新病可疗,至夏愈。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夏面色赤,目色黄,新病可疗,至季夏愈。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季夏面色黄,目色白,新病可疗,至秋愈。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秋面色白,目色黑,新病可疗,至冬愈。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疗,至
14、春愈。冬面色黑,目色青,新病可疗,至春愈。论曰论曰 此四时王相本色见,故疗之必愈。夫此四时王相本色见,故疗之必愈。夫五脏应五行,若有病,则因其时,色见于面五脏应五行,若有病,则因其时,色见于面目,亦犹灼龟于里,吉凶之兆形于表也。目,亦犹灼龟于里,吉凶之兆形于表也。病患本色青,欲如病患本色青,欲如青玉之泽,有光润青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如者佳,面色不欲如青蓝之色。若面白青蓝之色。若面白目青,是谓乱常,目青,是谓乱常,以饮酒过多,当风,以饮酒过多,当风,邪风入肺,络于胆,邪风入肺,络于胆,胆气妄泄,故令目胆气妄泄,故令目青,虽云天救,不青,虽云天救,不可复生矣。可复生矣。病患本色赤,欲如病患
15、本色赤,欲如鸡冠之泽,有光润鸡冠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赤者佳,面色不欲赤如赭土。若面赤目如赭土。若面赤目白,忧恚思虑,心白,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不过十急求棺椁,不过十日死。日死。病患本色黄,欲如病患本色黄,欲如牛黄之泽,有光润牛黄之泽,有光润者佳,不欲黄如灶者佳,不欲黄如灶中黄土。若面青目中黄土。若面青目黄者,五日死。病黄者,五日死。病患着床,心痛气短,患着床,心痛气短,脾竭内伤。百日复脾竭内伤。百日复愈,欲起彷徨。因愈,欲起彷徨。因坐于地,其立倚床。坐于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是谓神能治此者,是谓神良。良。病患本色白,欲如病患本色白,欲如璧玉之泽,有
16、光润璧玉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如者佳,面色不欲如白垩。若面白目黑,白垩。若面白目黑,(疑当作青。)无(疑当作青。)无复生理也。此谓酣复生理也。此谓酣饮过度,荣华已去,饮过度,荣华已去,血脉空索,虽遇岐血脉空索,虽遇岐伯,无如之何。伯,无如之何。(脉经脉经无酣饮无酣饮过度句。)过度句。)病患本色黑,欲如病患本色黑,欲如重漆之泽,有光润重漆之泽,有光润者佳,面色不欲如者佳,面色不欲如炭色。若面黑目白,炭色。若面黑目白,八日死,肾气内伤八日死,肾气内伤也。(也。(脉经脉经无无“也也”字,下有字,下有“病因留积病因留积”四字,四字,以例推之,目白当以例推之,目白当作目赤。)作目赤。)病患面黄目青者
17、不病患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死,青如草滋死。病患面黄目赤者不病患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死,赤如 血死。血死。病患面黄目白者不病患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死,白如枯骨死。病患面黄目黑者不病患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死,黑如 死。病死。病患面目俱等者不死。患面目俱等者不死。(俱等,谓不改其(俱等,谓不改其常,无一部之独异常,无一部之独异也。也。(二)、诊耳(二)、诊耳耳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宗脉之所聚”。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在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在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体的反应点,而体的反应点,而尤与肾、尤与肾、胆关系密切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所以望耳可以诊察肾、胆和全身可以诊察肾、
18、胆和全身的病变。的病变。主要考虑主要考虑耳形耳形,耳的,耳的运运动状况动状况,分泌物分泌物,感觉感觉,听力听力等方面进行检查。等方面进行检查。(三)、诊鼻(三)、诊鼻鼻居面部中央,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外窍为肺之外窍,“五脏次于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中央,六腑挟其两侧”,故内经对望鼻非,故内经对望鼻非常重视,认为常重视,认为“五色独决于明堂五色独决于明堂”。望鼻。望鼻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且还可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且还可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轻重和预后。主要从鼻的主要从鼻的形态形态,分泌物分泌物,嗅觉嗅觉、张缩张
19、缩等等方面检查。方面检查。特别注意鼻镜或鼻盘上的汗珠特别注意鼻镜或鼻盘上的汗珠(四)诊口唇、齿龈与咽喉(四)诊口唇、齿龈与咽喉(五)、诊呼吸、饮食(五)、诊呼吸、饮食斑:斑:指痰病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指痰病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点状或片状。色点状或片状。疹:疹:指皮肤表面出现细小如粟粒样,高出指皮肤表面出现细小如粟粒样,高出皮面色红或淡,视之有形,摸之碍手的各皮面色红或淡,视之有形,摸之碍手的各种疼性疾病,常见的麻疹种疼性疾病,常见的麻疹 风疹,瘾疹。风疹,瘾疹。痘:痘:指皮肤起疱,形似豆粒伴有外感证候,指皮肤起疱,形似豆粒伴有外感证候,称为豆疱。有天花和水痘称为豆疱。有天花和水痘
20、 。白瘤:白瘤:是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白色小颗粒,是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白色小颗粒,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因汗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因汗出不彻底所致。出不彻底所致。(六)、诊颈项、躯干、四肢(六)、诊颈项、躯干、四肢诊呼吸:诊呼吸:肺主气,司呼吸,故呼吸异常肺主气,司呼吸,故呼吸异常往往与肺有关,常见于各种肺经疾病。往往与肺有关,常见于各种肺经疾病。同时也应注意导致气机宣降失常的各种同时也应注意导致气机宣降失常的各种致病原因所导致的呼吸的变化。致病原因所导致的呼吸的变化。饮食:饮食: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物和吞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物和吞咽、咀嚼等情况,还应注意反刍情况。咽、咀嚼等
21、情况,还应注意反刍情况。痈: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高热、疼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高热、疼痛。属阳证,为急性化脓性疾病。痛。属阳证,为急性化脓性疾病。肿:肿: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热势不甚、疼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热势不甚、疼痛较轻,溃后脓稀薄,或流清稀水浆,久痛较轻,溃后脓稀薄,或流清稀水浆,久不收口,属阴证,为下部慢性化脓性疾病。不收口,属阴证,为下部慢性化脓性疾病。疔:疔:为顶小根深,发病急速的外科疾患。为顶小根深,发病急速的外科疾患。毒:毒:为浅表的化脓性疾患,形小而圆,红为浅表的化脓性疾患,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脓渍即愈。肿热痛不甚,脓渍即愈。(七)、诊口津(七)、诊口津舌为血脉
22、丰富的肌肉组织,有赖气血的濡舌为血脉丰富的肌肉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中医认为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中医认为唾为肾唾为肾液,涎为脾液液,涎为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肾、脾胃等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三、查口色(诊舌)三、查口
23、色(诊舌)舌诊又叫望舌,早在舌诊又叫望舌,早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和和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中,就有望舌的记载。中,就有望舌的记载。诊舌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诊舌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望诊的一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一)、舌诊的原理(一)、舌诊的原理舌与脏腑的联系舌与脏腑的联系,舌属于口腔中,与消,舌属于口腔中,与消化道、呼吸道直接相通,胃气上游而产化道、呼吸道直接相通,胃气上游而产生薄苔,生薄苔,所以胃肠道出现疾病,肺系感所以胃肠道出现疾病,肺系感受外邪受外邪,无论寒邪、热邪、
24、痰饮、秽浊,无论寒邪、热邪、痰饮、秽浊都会很快反映到舌上。都会很快反映到舌上。“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开窍于口”在经络方面,在经络方面,心经的别络心经的别络“系舌本系舌本”,脾经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连舌本,散舌下”,肾经,肾经“挟舌挟舌本本”,肝经,肝经“络于舌本络于舌本”,膀胱之经筋,膀胱之经筋“结于舌下结于舌下”,三焦之经筋,三焦之经筋“系于舌系于舌本本”。(二)、舌面定位(二)、舌面定位舌尖舌尖(舌体前端):候心肺。(舌体前端):候心肺。舌中舌中(舌体中部):候脾胃。(舌体中部):候脾胃。舌边舌边(舌体两边):候肝胆。(舌体两边):候肝胆。舌根舌根(舌体后部,人字形界沟之
25、前):(舌体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候肾。候肾。(三)、舌诊的方法(三)、舌诊的方法顺序:顺序:先舌尖、再舌中舌侧、再舌根,先舌尖、再舌中舌侧、再舌根,先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先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手段:手段:刮舌法、揩舌法。刮舌法、揩舌法。(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在自然光下,伸舌应自然,饮食或药物在自然光下,伸舌应自然,饮食或药物会影响,注意口腔对舌象的影响。会影响,注意口腔对舌象的影响。(五)、舌诊项目(五)、舌诊项目望舌质和望舌苔。望舌质和望舌苔。望舌质望舌质:分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分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舌态。望舌苔望舌苔又分为望苔质和苔色。又分为望苔质和苔
26、色。(六)、正常舌象(六)、正常舌象正常舌质: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自如。自如。淡红明润:淡红明润: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红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红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大小适中:大小适中: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不胖不廋,比例合适。不胖不廋,比例合适。活动自如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柔软灵活。:伸缩自如,柔软灵活。正常舌苔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七)、舌象的生理变异(七)、舌象的生理变异 年龄因素年龄因素 体质和禀赋因素体质和禀赋因素 性别性别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27、(八)、异常口色及主病(八)、异常口色及主病 白色: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赤色:赤色:主热证,为气血趋于外。主热证,为气血趋于外。青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寒邪主寒,主痛,主风,为寒邪及疼痛之兆。及疼痛之兆。黄色:黄色:主湿,为肝胆脾湿热之候。主湿,为肝胆脾湿热之候。黑色:黑色:主寒深,热极。主寒深,热极。(九)、异常苔色及主病(九)、异常苔色及主病 色苔:色苔:主表证、寒证。主表证、寒证。黄苔:黄苔:主里证、热证。主里证、热证。灰黑苔:灰黑苔:主热、主寒湿。主热、主寒湿。第二节第二节 闻诊闻诊一、概述一、概述(一)、概念:(一)、概念:通过通过听声音听声
28、音和和嗅气味嗅气味来来诊断疾病的方法。诊断疾病的方法。(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听声音听声音包括叫声、呼吸、咳嗽、咀嚼、包括叫声、呼吸、咳嗽、咀嚼、呕吐、肠鸣等各种声响。呕吐、肠鸣等各种声响。嗅气味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二、叫声二、叫声正常为洪亮而有节律的各种叫声。正常为洪亮而有节律的各种叫声。在疾病过程中,叫声的宏微高低常有变在疾病过程中,叫声的宏微高低常有变化,与机体的阴阳平衡、正气盛衰、病化,与机体的阴阳平衡、正气盛衰、病势轻重有关。势轻重有关。一般来说:声音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一般来说:声
29、音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是阳盛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是阳盛气实,机能亢奋的表现。气实,机能亢奋的表现。声音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声音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重后轻,重后轻,多属阴证、虚证、寒证,多为多属阴证、虚证、寒证,多为禀赋不足,气血虚损所致。禀赋不足,气血虚损所致。三、呼吸三、呼吸正常为呼吸平和、均匀通畅以及气息较弱,正常为呼吸平和、均匀通畅以及气息较弱,不易听到呼吸音。不易听到呼吸音。病态呼吸常见有病态呼吸常见有喘、哮、短气、少气。喘、哮、短气、少气。喘: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症状。甚则鼻翼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症状。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
30、,不能平卧。其发病常与肺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其发病常与肺肾有关。肾有关。哮: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哮喘:哮喘:痰阻气道,气过痰声。痰阻气道,气过痰声。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短气:短气:呼吸气急而短促,短气不足以息,数呼吸气急而短促,短气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呼吸虽急而无而不相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呼吸虽急而无痰声的症状。痰声的症状。少气:少气:气微,呼吸微弱虚怯声低,气少不足气微,呼吸微弱虚怯声低,气少不
31、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属诸虚劳损证,属诸虚劳损证,多为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多为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少气与短气的区别:少气与短气的区别:“短气者,气短不能续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成形也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成形也”少气少气呼吸比较自然,是静而无声,以气少不呼吸比较自然,是静而无声,以气少不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为主要临床表现;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为主要临床表现;短短气气呼吸粗而勉强,气若有所窒,临床以呼吸呼吸粗而勉强,气若有所窒,临床以呼吸急而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急而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少气纯属虚证,少气纯属虚证,短气则有虚有实。短
32、气则有虚有实。四、咳嗽四、咳嗽有声无痰谓之有声无痰谓之咳咳有痰无声谓之有痰无声谓之嗽嗽有痰有声谓之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健康家畜不咳嗽。咳嗽为肺失肃降,肺健康家畜不咳嗽。咳嗽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的一种表现。气上逆的一种表现。注意:有痰有声的咳嗽一定不能先镇咳,注意:有痰有声的咳嗽一定不能先镇咳,应先祛痰,咳为保护性的机制。应先祛痰,咳为保护性的机制。五、呕吐五、呕吐有声无物为有声无物为干呕;干呕;有物无声为有物无声为吐;吐;有有物有声为有有物有声为呕吐。呕吐。呕、吐、干呕皆为胃气失于和降所致呕、吐、干呕皆为胃气失于和降所致六、肠鸣六、肠鸣小肠音如流水声,大肠音如远方雷声,小肠音如流水声,大肠音如
33、远方雷声,均有一定的节律。均有一定的节律。肠音增强或亢进肠音增强或亢进,甚至距患畜有一定距,甚至距患畜有一定距离即可听到,称为肠鸣如雷,多属肠中离即可听到,称为肠鸣如雷,多属肠中虚寒,见于冷痛、冷肠泄泻等证。虚寒,见于冷痛、冷肠泄泻等证。肠音减弱或寂然无声肠音减弱或寂然无声,多为胃肠滞塞不,多为胃肠滞塞不通,见于胃肠积滞、便密或结症等。通,见于胃肠积滞、便密或结症等。在疾病过程中,肠音的变化也可帮助诊在疾病过程中,肠音的变化也可帮助诊断病势的进退。断病势的进退。七、嗅气味七、嗅气味是用嗅觉来辨别家畜呼出的气体及各种是用嗅觉来辨别家畜呼出的气体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借以诊断疾病分泌物、排泄
34、物的气味,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的方法。包括口气、鼻气及痰涕、脓、口气、鼻气及痰涕、脓、粪、尿的气味。粪、尿的气味。各种病证分别归属于各种脏腑经病。各种病证分别归属于各种脏腑经病。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一般气味酸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一般气味酸腐臭秽者,腐臭秽者,多属实热多属实热,微有腥臭者,微有腥臭者,多多属虚寒属虚寒。正常人呼吸或讲话时,口中无异常气味正常人呼吸或讲话时,口中无异常气味散出,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散出,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口出酸臭气,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口出酸臭气,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
35、多属者,多属胃肠积滞胃肠积滞;口出臭秽气者,多口出臭秽气者,多属胃热属胃热;口气腐臭,或兼咳吐浓血者,口气腐臭,或兼咳吐浓血者,多为内有多为内有溃腐脓疡溃腐脓疡;若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若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为牙疳,第三节第三节 问诊问诊一、概述一、概述(一)、概念:(一)、概念:通过与畜主进行有目的通过与畜主进行有目的的交谈,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的交谈,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发病及诊疗经过;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发病及诊疗经过;饲养管
36、理及使役情况;病畜来源及疫病情况;既往病史及生殖病畜来源及疫病情况;既往病史及生殖情况;情况;三、问诊的注意事项三、问诊的注意事项1 1、注意问诊的内容、次序。、注意问诊的内容、次序。2 2、在问诊前有一个拟诊的过程。、在问诊前有一个拟诊的过程。3 3、注意循循善诱,不可暗示提问。、注意循循善诱,不可暗示提问。4 4、既要抓住重点,又要了解一般。、既要抓住重点,又要了解一般。5 5、询问通俗易懂,切记医学术语。、询问通俗易懂,切记医学术语。6 6、危证扼要询问,迅速投入抢救。、危证扼要询问,迅速投入抢救。四、问诊的顺序四、问诊的顺序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37、,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附、问现在症附、问现在症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问现在症是指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况进行详细询问。一、寒热一、寒热 二、汗二、汗一、诊寒热一、诊寒热概念:概念:诊断动物体有无寒或热的感觉。诊断动物体有无寒或热的感觉。方法:方法:询问畜主和医生检查,
38、中兽医中询问畜主和医生检查,中兽医中主要是摸口鼻耳体表四肢等部位主要是摸口鼻耳体表四肢等部位(一)、寒(一)、寒一是动物怕冷,虽不受风吹亦觉寒冷,一是动物怕冷,虽不受风吹亦觉寒冷,身虽发热亦不愿离开温暖的地方或群聚身虽发热亦不愿离开温暖的地方或群聚取暖,甚至在温暖处仍也怕冷,称为取暖,甚至在温暖处仍也怕冷,称为“恶寒恶寒”;恶寒为实寒,一般表明外感;恶寒为实寒,一般表明外感寒邪。寒邪。二是虽怕冷,在获得温暖后,怕冷即缓二是虽怕冷,在获得温暖后,怕冷即缓解,称为解,称为“畏寒畏寒”;一般表明为虚寒、;一般表明为虚寒、阳虚。阳虚。三是怕风寒,见风尤甚,但避风或得温三是怕风寒,见风尤甚,但避风或得温
39、暖则无所恶者,称为暖则无所恶者,称为“恶风恶风”。(二)、热(二)、热即发热即发热,指动物体温高出正常体温或者体,指动物体温高出正常体温或者体温正常但机体全身或某些局部有发热的主温正常但机体全身或某些局部有发热的主观感觉(对人来讲,如五心发热等)。观感觉(对人来讲,如五心发热等)。寒热的发生原因寒热的发生原因主要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两个方面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两个方面。一般的:一般的:外感:外感:寒邪致病,多见恶寒症;寒邪致病,多见恶寒症;热邪致病多见发热症。热邪致病多见发热症。内生:内生:阳盛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衰则寒。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衰则
40、寒。总之,寒为阴象,热为阳征。总之,寒为阴象,热为阳征。(三)、寒与热出现的类型与规律(三)、寒与热出现的类型与规律恶寒发热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寒热往来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指机体既恶寒又发热,两个症状同时并见,指机体既恶寒又发热,两个症状同时并见,又称又称“寒热齐作寒热齐作”。所属病证所属病证: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其: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其机理为外邪袭表伤肺,肺失宜发,卫阳不机理为外邪袭表伤肺,肺失宜发,卫阳不得宜达于表,则肌表失于温煦而恶寒;邪得宜达于表,则肌表失于温煦而恶寒;邪气外束,玄府闭塞,卫阳失于宣发内郁则气外束,玄府闭塞,卫阳失于宣发内郁则发热
41、。发热。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的重要依据。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的重要依据。一般恶寒是发热的前奏。外邪侵袭肌表,一般恶寒是发热的前奏。外邪侵袭肌表,无论是否发热,恶寒为必有之证。无论是否发热,恶寒为必有之证。(1)、特点:)、特点:恶寒而温不减,发热持续不间断,既恶寒恶寒而温不减,发热持续不间断,既恶寒而体温又明显升高。其中以恶寒之有无为而体温又明显升高。其中以恶寒之有无为判断表证与里证的关键。判断表证与里证的关键。“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有一分表证”。(2)、类型)、类型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发热轻而恶风发热轻而恶风 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感觉
42、恶寒明显,并有轻微发热,感觉恶寒明显,并有轻微发热,是外感是外感风寒的特征,主风寒表证。风寒的特征,主风寒表证。机理:机理:寒为阴邪,寒邪袭表伤阳,故恶寒明显。寒为阴邪,寒邪袭表伤阳,故恶寒明显。又因寒性凝滞,致使卫阳郁闭失宣,故又因寒性凝滞,致使卫阳郁闭失宣,故同时出现轻微发热。同时出现轻微发热。兼证:兼证:头身痛,无汗,口不渴。头身痛,无汗,口不渴。发热重恶寒轻发热重恶寒轻感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感轻微怕冷。感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感轻微怕冷。是是外感风热的特征,主风热表证。外感风热的特征,主风热表证。机理:机理:由于风热为阳邪,阳邪致病则阳盛,阳由于风热为阳邪,阳邪致病则阳盛,阳盛则热,所以发热
43、较盛。盛则热,所以发热较盛。又因风热袭表,使腠里开泄,所以同时又因风热袭表,使腠里开泄,所以同时有轻微恶寒。有轻微恶寒。兼证:兼证:汗出,口苦,咽喉痛。汗出,口苦,咽喉痛。发热轻而恶风发热轻而恶风感觉有明显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感觉有明显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称为恶风,较恶寒轻。可缓的症状,称为恶风,较恶寒轻。因因外感风邪所致,属伤风表证。外感风邪所致,属伤风表证。机理:机理:因外感风邪所致,属伤风表证。由于风因外感风邪所致,属伤风表证。由于风性开泄,腠里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所性开泄,腠里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所以发热恶风皆轻。以发热恶风皆轻。兼证:兼证:鼻塞,汗出,流清涕。鼻塞
44、,汗出,流清涕。必须注意的是:恶寒发热除与感受外必须注意的是:恶寒发热除与感受外邪的性质有关外还与邪正盛衰有关邪的性质有关外还与邪正盛衰有关邪正俱盛邪正俱盛邪轻正重邪轻正重邪盛正衰邪盛正衰恶寒发热俱重恶寒发热俱重恶寒发热俱轻恶寒发热俱轻恶寒重发热轻恶寒重发热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含义:含义:动物只觉畏寒怯冷而不发热。所属动物只觉畏寒怯冷而不发热。所属病证:病证:属里寒证。属里寒证。新病恶寒:新病恶寒:多因感受寒邪较重,阳气郁遏,多因感受寒邪较重,阳气郁遏,皮毛失其温煦所致。皮毛失其温煦所致。为里实寒证。为里实寒证。久病畏寒:久病畏寒: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多因阳气虚衰,形体失于温煦所致。
45、所致。为里虚寒证。为里虚寒证。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含义:含义:只发热无恶只发热无恶寒,甚至恶热喜凉。寒,甚至恶热喜凉。所属病证:所属病证:多属阳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盛阴虚的里热证。根据发热的轻重、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不同,时间、特点等不同,可分为可分为壮热、潮热、壮热、潮热、微热微热等三种类型。等三种类型。(1)、壮热)、壮热高热而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因风高热而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因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搏,阳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邪正相搏,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多见于外感温热多见于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证。病气分阶段,属里实热
46、证。(2)、潮热)、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多因阳明经气旺于日晡之时,加热更甚。多因阳明经气旺于日晡之时,加之胃肠热盛(之胃肠热盛(日间潮热日间潮热)或湿邪遏制,热)或湿邪遏制,热难透达,湿郁热蒸(难透达,湿郁热蒸(午后及夜间潮热午后及夜间潮热)。)。(3)、微热)、微热发热不高,或仅自觉发热者。微热大多发发热不高,或仅自觉发热者。微热大多发热时间较长,病因与病征较复杂,如阴虚热时间较长,病因与病征较复杂,如阴虚潮热多为长期微热;气虚清阳被郁,亦可潮热多为长期微热;气虚清阳被郁,亦可导致长期微热,称为气虚发热;情志不舒,导致长期微热,
47、称为气虚发热;情志不舒,气郁化火,亦可表现为时有微热,称为郁气郁化火,亦可表现为时有微热,称为郁热。热。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含义含义:恶寒和发热交错进行。是邪正相争,:恶寒和发热交错进行。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为半表半里的特征,互为进退的病理表现,为半表半里的特征,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所属病证:所属病证: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寒热往来,发无定时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可见于伤寒少阳病,主半表半间规律,可见于伤寒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证。里证。其病理机制为:其病理机制为:外感病邪达半表
48、半里阶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替寒,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作。(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即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一日即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一日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发作一次,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并兼头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痛剧烈、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其病理机制为:其病理机制为: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藏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于半表半里之间,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寒战与高
49、热交替出现,休作有争则热,故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时。诊寒热小结诊寒热小结恶寒发热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外感表证外感表证里寒证里寒证里热证里热证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二、诊汗二、诊汗(一)、诊汗之有无(一)、诊汗之有无(二)、特殊汗出(二)、特殊汗出(一)、诊汗之有无(一)、诊汗之有无 表证有汗:表证有汗: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风表虚证,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风热袭表,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风热袭表,腠理疏松,故见汗出。腠理疏松,故见汗出。表证无汗:表证无汗:多属外感寒邪
50、所致的伤多属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因寒性收引,腠理致密,玄寒表实证。因寒性收引,腠理致密,玄府闭塞,因而无汗。府闭塞,因而无汗。(一)、诊汗之有无(一)、诊汗之有无 里热汗出:里热汗出:若外邪入里,成为里热若外邪入里,成为里热证,或因其它原因导致里热炽盛,阳气证,或因其它原因导致里热炽盛,阳气过亢,迫使津液外出,则见汗多。过亢,迫使津液外出,则见汗多。里证无汗:里证无汗:当发热时而不出汗,见当发热时而不出汗,见于久病里证患者,常因阳气不足,蒸化于久病里证患者,常因阳气不足,蒸化无力,或为津血亏耗,生化乏源所致。无力,或为津血亏耗,生化乏源所致。(二)、特殊汗出(二)、特殊汗出 自汗自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