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斯(今伊朗):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5年时,西汉武帝刘彻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波斯(今伊朗)等国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两汉时期:一、两汉时期:阿拉伯:唐代中阿交流主要沿水旱两路往来,水路由波斯湾到马尔纳湾,经孟加拉湾抵马六甲海峡至我国南海达广州、泉州、杭州,再转至长安;陆路则经波斯、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最后到达唐都长安。1、传入阿拉伯的药物最重要的有大黄、麝香、樟脑、乌头、桂皮等等。2、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笔记。3、当时佛教徒必须精通五明学方能算是高僧大德,才能有到中国请学的资格。五明学里有一种是医方明。4、公元8世纪前,中国的炼丹术就曾多次传入阿拉伯各地,并经阿拉伯传往西欧各国,
2、为世界制药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四、宋金元时期:四、宋金元时期:高丽:宋史记载:朱神宗元年,高丽王徽患病,派遣使者到宋朝请医生,翰林医官去高丽,并且带去医药百余种。宋徽宗崇宁二年,宋朝按照高丽的请求,派人到高丽设教,教育高丽人学习医术。公元1118年,宋朝又派遣大批的翰林医官到高丽传播医学,分科教授医术。吐蕃:宋徽宗政和年间,吐蕃因部落疫病流行,遣使向宋朝求药,宋朝赐予其白龙脑、犀角、牛黄、安息香、白紫石英等药品,共计七十余种。阿拉伯:1.宋代自开宝元年开始设置舶市,开宝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其中就包括药物的互市。根据宋会要的记载,当时参加互市的药品,品种繁多,其中有三百余种经过市舶司,
3、由阿拉伯人运往西方亚、欧、非的很多国家。2.元代,蒙古军攻陷巴格达,建立伊儿汗王朝。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即唐苏克拉玛)这部丛书包括四部中国医著的译本,第一部是王叔和脉诀的全译本,后面三部书分别介绍了经络针灸、本草、疾病防治与养生等内容。3.阿维森纳不朽的名著医典1)药物:医典第二部中,阿维森纳明确指出有17味草药从中国进口。2)中医学“药食同源”的观点:医典中还记载了许多饮食和药物,如肉汁、驴奶、葫芦、蛋黄、葡萄酒、芍药、大蒜、莴苣、水蛭、牛黄、蝎毒、莨菪、附子、蛇毒、硫磺等。阿氏认为:药用食物偏于营养,而食用药物偏重药用;他并把药物从性质平和,到效用明显,直至性偏有毒划分为4个等级。唐代孙
4、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序论”中说:“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保养,勿妄用药,药势偏有所助,令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又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3)中医的脉学:医典第一部书“脉论”中共记载了19种脉象,包括有长脉、短脉、和脉、宽脉、细脉、高脉、伏脉、糙脉、大脉、小脉、数脉、迟脉、续脉、结脉、滑脉、涩脉、实脉、虚脉和平脉。医典中记述的48种脉象中,有35种与中医脉象相同。4)中国医学知识:糖尿病患者尿有甜味、高热病人有循衣摸床的征象、麻疹、用水蛭吸毒等治疗方法。4.阿拉伯药学家拜塔尔(11971248)所著的药用植物大全中,首次收载了大黄、姜、新疆源柏等中药。5.元蒙
5、时期,中国药物和针灸疗法,也广泛地传入阿拉伯及其邻近国家,并深受好评。6.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记载,在马拉巴有大批的中国船只,装载着大宗中国产的药材,同其他货物一起,被阿拉伯人运往亚丁港,再转运到亚历山大里亚等地。书中还具体记载了姜、胡椒、大黄、麝香、肉桂等药材传入阿拉伯诸国。柬埔寨:元代 周处的真腊(郡东埔寨)风土记中记载有:“其地向不出金银,以唐人金银为第一,五色轻缣次之,其次如真州(今仪征)之锡铅,温州之漆盘,泉州之青瓷器,及水银、银朱、硫黄、焰硝、檀香、白芷、麻布、雨伞、铁锅、铜盘、桐油”。可见中国与柬埔寨之间商品货物、医药学术来往之频繁。意大利及欧洲: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回国后,将所闻所
6、见述成一部游记,其中谈了不少中医药的情况,间接地对中国医药向欧洲作了一次介绍,但是,其影响却相当强烈,欧洲人喜欢读他的游记,读了他写的书就知道了中国医药的种种功效,并进一步广为应用起来。在游记里,谈到生姜、茶叶、高良姜、肉桂、麝香等。马可波罗游记还记述了其自身在苏杭亲历的名医、医术等。五、明清时期:五、明清时期:明朝最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当属郑和下西洋。郑和曾先后七次下南洋和西洋,足迹到达欧、亚、非三洲,把大量的中国药物带出去,并将海外的奇花异草等带回中国,丰富了中国本草的内容。日本:1、日本医学界“中兴之祖”的曲直濑道三,竹田昌庆等,2、日本江户时代,中药成为中国输入日本的大宗货物。
7、公元1711年,输入日本的中药总量为778860余斤,而到1804年,则达到999218斤,并且药物品种也很齐全。3、公元1607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使日本药物学开始发展起来。朝鲜:1、经常派医生到中国学习,公元1445年,朝鲜组织医学专家,历时3年,编辑完成了365卷的医方类聚一书,就是朝鲜医生崔顺立和中国医生交流经验的记录。2、公元1613年,朝鲜李朝众多名医编辑刊行了25卷本的东医宝鉴辑录了中国医书83种是中国医药学在海外传播、发展的重要成果。俄国: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俄国留学生到北京,清朝安排留学生住宿在国子监,并设置翻译,便利其学习。俄国曾派人学习种痘、防痘
8、的方法,也曾派人学习接骨术。当时,中国药品输入俄国的主要是大黄。法国:1、17世纪,针灸已传入法国,法国人戴莫让的中国针灸医学研宄1825年法国人白尔尼欧博士讲述他本人和巴黎大学教授克鲁杰博士用针灸治病的经过。2、19世纪初,针灸就已经在法国得到广泛应用,法国出现了相关研究机构,国际学术活动也得以相继开展。3、冬虫夏草药用价值颇高:巴多明神父在致法兰西科学院的书信中对冬虫夏草的药用功效做了说明,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兴趣,并在1726年撰写了关于在中国被称作冬虫夏草的植物的评论 进行了专门介绍和研究。4、阿胶:耶稣会士巴多明在书信中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人认为这种药物有多种疗效,声称它能润肺化
9、痰,促进肺叶活动,化解气闷并使上气不接下气地人呼吸自如 它还能补血 健全肠道功能 保胎 通气驱热 止血利尿等等我不敢保证它确有如此神奇疗效,不过我知道空腹服用这种药物对治疗肺病有利,实践多次证明了这一点:患肺病的几位传教士依中国医生建议服用此药后感觉很好。”欧洲:1、17世纪,波兰籍耶稣会士卜弥格开始系统研究脉学,1652年撰写中国概述一书,论及中国脉学,方豪先生认为该书译自王叔和的脉诀,后来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医师长格勒耶刊行,即为中医示例。2、1659年,卜弥格将本草纲目的植物部分译成拉丁文,称为中国植物志,并介绍了部分中医本草药物。还有许多中国医药学书籍,被西方人相继翻译、出版发行,如中国植
10、物志、中国医学和脉理、本草和脉学、中国的脉学等。英国:1、英国名医弗洛伊尔受卜弥格致力于脉学研究,在伦敦出版二卷本的 医生之脉钟,并据此发明了切脉计数脉搏的表。他对中国脉学赞扬道:“我将首先证明中国人确实在脉学上具有伟大的知识,在把脉艺术的基础上,他们建构了行医的做法。”综上所述,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兴盛综上所述,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在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在明清时期,中期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明清时期,中期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进一步趋于沉寂。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进一步趋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