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护理辨证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项目一 八纲辨证任务一 辨六淫证候任务二 辨情志证候项目二 病因辨证任务一 辨气血病证候任务二 辨津液病证候任务三 辨阴阳虚损证候项目三 病性辨证任务一 六经辨证任务二 卫气营血辨证任务三 三焦辨证项目五 外感病辨证项目四 脏腑辨证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任务二 辨肺病证候任务三 辨脾病证候任务四 辨肝病证候任务五 辨肾病证候任务六 辨腑病证候任务七 辨脏腑兼病证候1 识记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方法的 临床应用;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气病证、血病证、津液病证的概念及常见证的辨证要点;常见脏腑病证的辨证要点。2
2、理解各致病因素的临床特点、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3 根据临床资料,综合运用不同辨证方法,提出中医护理诊断、外感病辨证方法。学习目标案例导入 患者,男,19岁,学生。就诊日期:2014年6月17日。自述:昨天下午下课后,操场踢球,出汗较多,用冷水冲澡,当晚表现鼻塞、流清涕,夜间怕冷,发热,浑身酸痛。体检体温39,舌淡红,薄白苔,脉浮紧。目前不怕冷,只发热,咳嗽,吐黄痰,口渴,喜冷饮,出汗多。要求:1 患者刻下是何热型?临床诊断意义如何?2 用八纲辨证诊断为何证?3 用脏腑辨证诊断为何证?4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说明病证发生了何变化?第八章 辨证辨证,是一种思维方法。是根据临床资料,辨别患者当前所处阶
3、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盛衰所做概括性命名的思维过程。辨证是中医护理诊断的特色。中医护理诊断中涉及病、证、症3个不同的概念,应明确概念和其相互关系,正确诊断为护理实施提供依据。辨证第八章 辨证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性命名。疾病诊断,又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病种作出判断,提出病名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在护理评估中获取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是疾病的表现,是辨证、辨病的依据。对于主要症,尤其是危及生命健康的急
4、、危、重症,必须明确诊断,积极救护。是本章重点介绍的内容。辨证以症为依据,综合定性,整体性强,灵活多变,反映了中医辨证的整体性、复杂性、原则性、灵活性等特点,也说明了辨证的科学性。掌握辨证的方法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技能,对临床各科均有广泛的指导意义。ABCD病证症辨证项目一 八纲辨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即是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理论,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疾病当前病位的深浅、病性的寒热虚实以及病变的趋势与轻重,从而判断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护治原则:在表发
5、汗解表,入里方可治里。1 表证 是指六淫、疫毒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犯机体,正气(卫气)与之抗争于肌表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2 里证 与表证相对而言,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深入于里,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病情一般较重。附:半表半里证:是指邪正相搏,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起病急、病程长,既非表证,亦非里证,乃邪犯少阳所致。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二、寒热辨证护治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1 寒证 是指机体感受阴寒邪气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具有一组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或久病阳虚所致。2 热证 是指感受阳热邪气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具有一组
6、热象的症状和体征的证候。多因外感暑热、过食辛辣、久病阴伤或五志化火所致。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三、虚实辨证护治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1 虚证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不足的、衰退的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2 实证 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有余的、亢奋的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任务一 八纲基本证候四、阴阳辨证阴阳两纲可统领其他六纲,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1 阴证以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为主的里证、寒证、虚证,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可归属为阴证。2 阳证以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为主的表证、热证、实证,症状表现于外的、
7、向上的、容易发现的;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均可归属为阳证。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证候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转化、证候错杂、证候真假4个方面。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证候相兼 八纲证候中,两纲以上的证候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在表、在里,病性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对立的证候同时出现,即为证候相兼。常见的证候相兼有: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表实证、里寒证、里热证、里虚证、
8、里实证、虚寒证、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1相兼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转化:证候的本质与现象均发生转化。2(1)表里转化 表证不解,内传而成里证,里证形成表证已不存在,证候性质发生转化。(2)寒热转化 寒证化热:邪盛而正气充盛,邪气从阳化热,如外感风寒之邪,机体阳气不衰,可化为里热证。热证转寒:邪热伤正,耗损阳气,正不胜邪,如高热病人大汗不止,阳从汗泄,转为虚寒证。(3)虚实转化 实证转虚:实证失治、误治,大汗、大吐、大泻,耗损津液,如实证病人因失治,日久不愈,出现津气耗损的虚证。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错杂:八纲证候中相互
9、对立的证候,在疾病某一阶段同时出现,即为证候错杂。3(1)表里同病 寒热虚实性质相同,如表里俱虚、表里俱实、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2)寒热错杂 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其中表里寒热错杂常见表实寒里实热证,多为内有实热,复感寒邪。(3)虚实夹杂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实证与虚证同时存在。虚实错杂有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两种情况。任务二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证候真假:1 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热深厥深,其证治原则同实热证。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虚阳浮越,其证治原则为回阳救逆。2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是指疾病的本质为实证,但出现了似虚证的假象。其证治原则同里实证。真虚假实
10、,是指疾病的本质为虚证,但出现了实证的假象。其证治原则同里虚证。4 真 假八纲中常见的证候真假有寒热真假和虚实真假。项目二 病因辨证任务一 辨六淫证候任务二 辨情志证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项目二 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是指通过对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辨别、判断疾病当前证候的病因所在,又称为审证求因。疾病的原发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患病。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任务一 辨六淫证候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
11、6种外来的致病邪气。其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常常相互影响或转化。任务一 辨六淫证候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风证,是指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的一类病证,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及痒、麻、动、抽等证候特点。寒证,是指因感受寒邪引起的一类病证。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易伤阳气,阻碍气血运行。暑证,是指夏季感受暑邪所致的一类病证。湿证,是指感受湿邪所致的一类病证。湿性重着粘滞,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病变常缠绵留着,
12、不易速去。燥证,是指感受燥邪,耗伤人体津液所致的一类病证,多见于秋季,或气候干燥少雨之地。火证,是指火热病邪所致的一类病证。任务二 辨情志证候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情志致病特点:一是由耳目所闻,直接影响脏腑气机,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二是与个人性格、生活环境有关,如性格急躁者,易被怒伤。而性格孤僻者,常被忧思所伤。三是不同的情志变化,所影响的内脏也不同。情志证候的护治原则皆以情志调护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护理。任务二 辨情志证候 喜伤证候 怒伤证候思伤证候 忧悲证候惊恐证过度喜乐,导致神气失常的情志
13、证候。暴怒或过于愤怒,导致肝气横逆、阳气上亢的情志证候。思虑过度,心、脾等脏腑气机紊乱的情志证候。过分忧虑悲伤,导致心、肺等脏腑气机紊乱的情志证候。经受过度惊吓,使气机消沉的情志证候。项目三 病性辨证任务一 辨气血病证候任务二 辨津液病证候任务三 辨阴阳虚损证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项目三 病性辨证 病性,是指病理改变的性质,也就是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病性辨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的辨证方法。任务一 辨气血病证候 1 气虚证指元气不足,其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2
14、气陷证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下陷,或内脏下垂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一般是指中焦脾胃气陷,临床往往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3 气滞证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气郁证”、“气结证”。4 气逆证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升发太过为多见。气病类证1任务一 辨气血病证候 1血虚证血液亏少,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而表现的虚弱证候。2血瘀证瘀血内阻,血液运行不畅或阻滞不通,而致相应脏腑、经脉功能紊乱所致的证候。血病类证2任务一 辨气血病证候气血同病类证3 由于气和血的关系密切,病理变化时也互相影响。主要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
15、、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是气与血病的相加证。气不摄血证是由于气虚而导致出血,且出血多、色淡、质稀。护治原则当补气摄血。气随血脱证则是在大出血时阳气也随之散越,出现的危重证候,护治原则当回阳救逆。任务二 辨津液病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痰证是指由痰浊停聚或流窜所表现的证候。痰随气机运行全身,无处不到,阻滞气机,影响脏腑功能,表现复杂。饮证是指饮邪停聚于胃肠、心肺、胸胁等处所导致的证候。水液停聚证,是指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所引起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凡外感六淫、内伤脏腑皆可导致本证发生。津液亏虚证是指体内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等失却滋润、濡养、充盈所表现的证候,
16、又称伤津、津亏。任务三 辨阴阳虚损证候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养,推动、气化等作用减退,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阴虚证是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未能及时补充,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未能及时补充,以身灼烦渴、唇焦面赤、脉数疾、汗出如油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项目四 脏腑辨证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任务二 辨肺病证候任务三 辨脾病证候任务四 辨肝病证候任务五 辨肾病证候任务六 辨腑病证候任务七 辨脏腑兼病证候全
17、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项目四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指导下,应用中医藏象学说理论,将护理评估所收集的资料,在八纲辨证思维指导下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辨明病变所在的脏腑及其病因、病性、病机乃至病势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以及脏腑兼病辨证。脏腑辨证的具体步骤:第一,根据脏腑生理功能推导出生理功能异常所表现的症状,并以此作为定位症;第二,以虚实为纲归类该脏腑的常见证;第三,以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要素分析该证审证要点。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心病定位症 心位于胸中,主血脉,主神志。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失常和精神意识思维改变等方面。以心悸、胸闷痛、
18、失眠、烦躁、精神不振或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以心悸为主要定位症状。1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心病常见证 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耗;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瘀滞、气郁等引起。以虚实分类,常见虚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心血虚、心阴虚;实证有心火亢盛、瘀阻脑络;虚实夹杂证有心脉痹阻。2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 心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1 心气虚证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心之本脏及肌体失于充养所表现的证候。2 心阳虚证由于心阳虚衰,温运失司,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3 心阳暴脱证指心阳极度衰竭,致虚阳浮越、阴阳离决的危重
19、证候。4 心血虚证指心血不足、血脉不充,无以濡养心之本脏及机体所表现的证候。任务一 辨心病证候 心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5 心阴虚证指心阴亏虚、心失滋养、虚热内扰心神所表现的证候。6 心火亢盛证指心火炽盛、内扰心神、迫血妄行、上炎口舌、热邪下移所表现的证候。7 心脉痹阻证指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因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阻痹心脉所表现的证候。属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证。8 瘀阻脑络证指由于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以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候。任务二 辨肺病证候肺病定位症 肺位于胸中,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肺的病变,主要为气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腠理不固及水液代谢方面的障碍。以咳嗽、喘促、咯痰、
20、胸痛、鼻塞流涕,或水肿为主要表现,其中以咳、喘、痰为主要定位症状。1任务二 辨肺病证候肺病常见证 肺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久病咳喘,或他脏久病累及于肺,多致肺气虚和肺阴虚,或见肺之气阴两虚。肺病实证多因风、寒、热、燥等邪气侵犯,或由痰饮聚肺而成。以虚实分类,虚证有肺气虚、肺阴虚;实证有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热壅肺等证。2任务二 辨肺病证候肺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1 肺气虚证指肺气亏虚、宣降功能失调、宗气化生不足所表现的证候。2 肺阴虚证指肺的阴液不足,肺失滋润,清肃失职并伴有虚热内生的证候。3 风寒束肺证指风寒侵袭肺系、肺卫失宣所形成的表实寒证候。4 风热犯肺证是风热之邪侵犯肌表、肺
21、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5 燥邪犯肺证是感受燥邪之气、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所表现的证候。每可兼寒热表证,但因有偏寒、偏热不同,所以有温燥、凉燥之分。6 痰热壅肺证指由于痰热交结,壅于肺、肺失清肃所表现的实热证候。任务三 辨脾病证候 脾病定位症 脾位于中焦,主运化,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以纳少、腹胀或痛、便溏为主要定位症状。胃位于胃脘部,主受纳、腐熟食物,喜润恶燥,以降为和。辨证可从胃脘部有无不适、进食前后、胃气上逆有无等诊察。1任务三 辨脾病证候脾病常见证 脾病的证候有
22、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等证。常见虚证有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实证有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2任务三 辨脾病证候脾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1脾气虚证指由于脾失健运、气血亏虚、肌体失养所表现的证候。脾的虚证,均是本证的进一步发展。2脾虚气陷证指因脾气虚衰、中阳升举无力而出现的以气机下陷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或称中气下陷证。3脾不统血证指由于脾气虚弱、统血功能失司,而致血溢脉外,形成以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候。4脾阳虚证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
23、、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5寒湿困脾证是由于寒湿内盛,困遏脾阳,致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6湿热蕴脾证指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任务四 辨肝病证候肝病定位症 肝位于右胁,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其调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等功能的失常。以精神抑郁、急躁易怒、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肝失疏泄的见症为主要定位症状。胆依附于肝,病证常相互影响。1任务四 辨肝病证候肝病常见证 肝病的证候可以概括为虚实两类,而以实证
24、为多见。实证,多由情志所伤或寒邪、火邪、湿热之邪内犯肝脏所致。虚证,多由久病、失血或它脏所累及。以虚实分类,常见虚证有肝血虚、肝阴虚;实证有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寒滞肝脉等证。以肝失疏泄系列证能反映肝病特点,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火炽盛;火盛伤阴,肝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阳亢无制,肝风内动。2任务四 辨肝病证候肝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1肝血虚证指营血亏虚,使肝藏血不足、肌体失养而表现的证候。2肝阴虚证指由于肝的阴液不足,头目、筋脉等失于滋润,虚火内扰为主要表现的证候。3肝郁气滞证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或称肝气郁结证。4肝火炽盛证指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表现
25、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5肝阳上亢证指由于肝阴虚、阳失阴制、肝阳升发太过为主要表现的证候。6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内风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密切。7寒滞肝脉证指寒邪凝滞肝脉、气机阻遏、肝经失于温养所表现的证候。任务五 辨肾病证候肾病定位症 肾位于腰部,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病主要反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减退和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异常等方面,以腰膝酸软或痛、耳鸣耳聋、齿摇发脱、阳痿遗精、精少、女子经少、闭经、不孕、水肿、呼多吸少、二便异常为主要表现,其中以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为主要定位症状。1任务五 辨肾病证候肾病
26、常见证 肾病多虚证,其证多因禀赋不足,或幼年精气未充,或老年精气亏损,或房事不节所导致肾的阴、阳、精、气亏损为常见。常见虚证有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等证。2任务五 辨肾病证候1肾阳虚证指由于肾之真阳亏虚、温煦无力、全身功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2肾阴虚证指由于肾脏阴液不足、虚火内生所表现的证候。3肾精不足证指由于肾精亏损,导致以发育、生殖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证候。4肾气不固证指由于肾气亏虚、固摄封藏无权而表现的证候。肾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任务六 辨腑病证候 腑病定位症 六腑以通为用,与脏相表里,其功能异常所表现的症状即可视为定位症。如小便改变、大便异常、饮食异常,多为腑病常见症。1任务六 辨
27、腑病证候腑病常见证 腑病多实证,少虚证。常见实证有小肠实热证、大肠湿热证、胃热证、胃寒证、食滞胃脘证、胆郁痰扰证、膀胱湿热证等;虚证有胃气虚、胃阴虚等。2任务六 辨腑病证候腑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1小肠实热证心火下移小肠所表现的以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与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2肠燥津亏证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症的证候。3肠热腑实证指邪热入里、内结肠道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4大肠湿热证湿热侵犯肠道,表现以泄泻为主的证候。5胃气虚证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6胃阴虚证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所表现的症状。7胃热炽盛证由于邪热在胃,致胃的
28、受纳腐熟功能异常所表现的证候。任务六 辨腑病证候腑病常见证审证要点38 寒滞胃肠证阴寒之邪凝滞胃腑,使胃的功能受阻所表现的证候。9 食滞胃肠证饮食停滞胃脘,致不能腐熟消化所表现的证候。10 胃肠气滞证胃肠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11 胆郁痰扰证指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致的证候。12 膀胱湿热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任务七 辨脏腑兼病证候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为脏腑兼病。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兼病较为常见,如肝与胆等。具有生克乘侮关系的兼病常见,如脾与肾等。相同的病因、病性容易形成脏腑兼证,如肺脾气虚等。应当明确的是
29、,脏腑兼证不等于两个以上脏器证候简单相加,而是在病理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肝与胆的疏泄、脾与胃的升降相因、纳运结合等。因此,辨证时应注意辨析脏腑之间有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才能明确各证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证施治。任务七 辨脏腑兼病证候1心肾不交证指心肾阴阳水炎既济的关系失调出现的证候。常见心肾阴虚和心阴虚与肾阳虚的兼证。2心肾阳虚证指心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全身功能活动低下所表现的证候。3心肺气虚证指心肺气虚,表现以心悸、咳喘为主症的证候。4心脾两虚证指心血不足、脾虚气弱所表现的证候。5心肝血虚证指心肝两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以心神及脏腑组织官窍失于濡养为主的证候。6脾肺气虚证指脾肺两
30、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的虚弱的证候。7肺肾阴虚证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虚热证候。任务七 辨脏腑兼病证候8 肝火犯肺证指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肃降所表现的证候。9 肝胆湿热证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以致气机阻滞、肝胆疏泄不畅所表现的证候。10 肝胃不和证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表现以脘胁胀痛为主症的证候。11 肝郁脾虚证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12 肝肾阴虚证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13 脾肾阳虚证指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症的虚寒证候。项目五 外感病辨证任务一 六经辨证任务二 卫气营血辨证任务三 三焦辨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
31、系列教材任务一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以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六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三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任务一 六经辨证证候要点11 太阳病证指邪自外入或病由内发,致使太阳经脉及其所属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临床证候。2阳明病证指太阳
32、病未愈,病邪逐渐入里,内传阳明或本经自病而引起邪热炽盛、伤津成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3少阳病证指人体受外邪侵袭,邪正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4太阴病证指邪犯太阴、脾胃功能衰弱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5少阴病证指少阴心肾阳虚、虚寒内盛所表现出的全身性虚弱的一类临床证候。6厥阴病证指病至厥阴、机体阴阳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所表现出的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临床证候。任务一 六经辨证六经病的传变21 合病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出现相应的证候,而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太阳经病证和阳明经证同时出现,称“太阳阳明合病”。三阳经同病的为“三阳合病”。2并病凡一经之病,治不彻底,或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
33、经证候,称为并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少阳病未愈,进一步发展而又涉及阳明,称“少阳阳明并病”。3传经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播由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称为传经。4直中凡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三阴证候的为直中。任务二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任务二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病证的概念11 卫分证指温热病邪初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温热病的初期阶段。2气分
34、证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表现为正盛邪实、阳热亢盛的里实热证。多见于温热病的发展阶段。3营分证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4血分证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证候,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深重的极期阶段或后期阶段。任务二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证的传变21 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2逆传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温热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
35、上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过程。体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秩序,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任务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创立的用于诊治外感湿温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吴鞠通根据内经三焦部位的划分,结合湿温病传变规律,将外感湿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证候,概括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和下焦病证三类不同证候类型,作为施治的依据。任务三 三焦辨证 三焦病证的概念11 上焦病证指湿温之邪侵袭肺卫及陷入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湿温病的初起阶段。2 中焦病证指湿温之邪侵袭脾胃,邪从燥化,或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3 下焦病证指湿温之邪传入下焦,劫灼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同温病的末期阶段。任务三 三焦辨证三焦病证的传变231 顺传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2 逆传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传变取决于病邪性质和正气强弱。阴虚体质,正气偏盛,或邪气偏盛,则病多从燥化,为阳明燥化证,入下焦则为肝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