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课件全套),教育部审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RJ,6 敬业与乐业,1.明确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清论证的层次结构。 3.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学习目标,三百六十行,新课导入,行行出状元,官员,演员,医 生,教师,律师,军人,【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走近作者,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
2、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背景介绍,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文体知识,演讲的主要特点: 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态势语言(演),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 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旁骛 解剖 亵渎 强聒 骈进 佝偻 教诲 禅师 容赦 承蜩,w,pu,xi d,gu,pin,gu lu,hu,chn,sh
3、,tio,字词积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 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 道理极容易明白 ( )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 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 ),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强聒不舍,言行相顾,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理清文章思路和论证过程。,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的问题:,有业之必要。(25),论述要敬业。(67),论述要乐业。(8),3.全文的基
4、本结构:,提出问题(1),分析问题(28),解决问题(9),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勉励大家敬业乐业,总 分 总,敬 业 乐 业,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细读感悟,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
5、到事外(即“敬业”)。,(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在投入中享受快乐,什么是“乐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者在第8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紧接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3)作者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分四点说明“凡职业
6、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4)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
7、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写法归纳,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词短句多,长句少,便于表达。 口语多,明白如话,一听就懂。 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加以解释,化深为浅。 多用设问、反问,引用名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的警句。,本文除了条理清楚以外,
8、运用了很充实的论据:,事实论据:有在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名著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 道理论据:主要是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1.业有什
9、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2.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设问句:,反问句:,1.“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2.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3.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堂小结,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
10、好士兵。”,随堂练习,写篇辩论稿,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 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 3.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学习目标,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
11、”之称。,新课导入,【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走近作者,【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写作背景,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眼花缭乱】
12、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字词积累,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第二部分(24)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第三部分(5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2.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非人道主义行为。,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
13、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细读感悟,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作者认为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作者认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
14、史地位。,巴黎圣母院,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作者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作者将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并围绕该比喻展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劫掠圆明园事件的强盗行径。,作者在揭示联军劫掠行径部分并未直接用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语言,但是却达到了强烈谴责的效果,你认为达到该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加强了谴责效果。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一句,英法联军
15、劫掠行径的本质是丑陋的,但是却表现得如此“风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运用反语的修辞,表现了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陋,强化了谴责效果。,1.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思考探究,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16、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3.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有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圆明园,板书设计,总评:“世界奇迹”,分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17、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亚洲文明杰作,充满赞美之情,赞美“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讽刺侵略者强盗行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做法的谴责。,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随堂练习,8 论教养,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18、,走近作者,【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恪(k)守】严格遵守。,【箴(zhn)言】劝诫的话。,【彬彬(bn)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 样子。,字词积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现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良好的教养。,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
19、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第1段与第3段分别有什么作用?,细读感悟,第1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3段的作用:,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总说与分说的关系,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2)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3)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4)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
20、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
21、不攻自破了。,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阅读第四部分,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画线词语的作用。,品味语言,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
22、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课堂小结,论教养,板书设计,1.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3.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4.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随堂练习,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3、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9 精神的三间小屋,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目标,物质or精神,新课导入,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走近作者,字词积累,自惭形秽 广袤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坍塌,h
24、u,mo,y,q,r,tn,yu,hu,【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
25、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细读16段,思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细读感悟,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作者认为应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6、细读717段,思考: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了,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有事业心,选择自己适合和爱好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理解“否则,鸠占鹊巢不得安宁”的内涵。,“鹊”指的是 “鸠”指的是 “鸠占鹊巢”:,“事业”,“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
27、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细读18
2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1.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品味语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如“如果想重温祥和从天窗洒入”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语言富有哲理性。,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2.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
29、简要分析。,“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充满爱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课堂小结,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精神的三间小屋,板书设计,爱和恨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撑起精神世界大厦,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 好的事业,自身
30、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努力向上的小屋),自强不息,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乾,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自强不息】 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 也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歌德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海伦凯勒,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卡莱尔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东汉班固汉书,(1)采访准备 (2)实施采访 (3)撰写采访稿 (4)展示交流,采访身边自强不息的人,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不可一曝十寒 不可知难而退 不可见利而进,确定演讲主题,凡事当做则做 须坚韧强毅 须不屈不挠,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话题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组建演讲团队,开展演讲活动,参赛选手抽取参赛序号 主持人介绍参赛评委 主持人宣读演讲比赛规则 按序号进行精彩演讲 点评、颁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