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 1.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会的影响;2 2.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义。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明朝建立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佃农出身的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2.废宰相制度“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
2、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胡惟庸(?胡惟庸(?13801380),安徽定远人。),安徽定远人。13551355年投奔朱元璋。年投奔朱元璋。1370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庸是极大威胁,13801380年,以年,以“擅权枉法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
3、3万余人,史称万余人,史称“胡狱胡狱”。胡惟庸被杀后,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废丞相原因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 的教训;2.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矛盾激化3.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3.3.影响影响:1 1、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 2、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
4、集于皇帝一身,、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专制皇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权发展到高峰3 3、加加重皇帝重皇帝政务负担政务负担,精力不够精力不够,影响行政办事效率影响行政办事效率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207件、件、411411件事,以致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密勿论思不可无人”。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问题:问题: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
5、哪些改革?哪些改革?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多,难以应付。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3.设内阁设内阁1、原因:、原因:2 2、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2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正式设立内阁制。(1 1)明太祖设)明太祖
6、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作为,作为侍从顾问侍从顾问协助章奏,并协助章奏,并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3 3)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复意见,称为“票拟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批红红”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O票拟也称票旨,票拟也称票旨,是内阁大臣草拟是内阁大臣草拟各种奏疏的处理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书贴在奏章上,供皇
7、帝参考使用供皇帝参考使用“奏章先由大学士看过,拿小签条写出意见,送入宫中,称奏章先由大学士看过,拿小签条写出意见,送入宫中,称作作票拟票拟。皇帝看过后撕下签条,用红笔抄批,成为正式。皇帝看过后撕下签条,用红笔抄批,成为正式的谕旨,称为的谕旨,称为批红批红。”(钱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批红批红内阁特点 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2.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性质)3.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至是控制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入内阁者皆编、
8、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专制诸司 明史明史卷卷7272职官志职官志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神宗实录卷卷 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吾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皇帝采取了
9、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影响:影响: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巩固巩固了了皇权皇权至高无至高无上的地位上的地位,导致导致宦官参政宦官参政,明朝,明朝政治日益黑暗政治日益黑暗。(4)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内阁制的特点内阁制的特点)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相似相似不同不同地位地位(权力来源权力来源)职权职权 对皇权对皇权 作用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非法定,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参与参与决策决策侍从顾问侍从顾问,无决策权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不能正式统领百官领百官,受宦官牵制受
10、宦官牵制一定程度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的产物行政制度赋予行政制度赋予皇帝个人意愿皇帝个人意愿,信任信任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宰相宰相 说明: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11、,前后当国当国10年。因此史书记载年。因此史书记载“,特不居丞,特不居丞相名尔相名尔”,真的是这样吗?说说,真的是这样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你判断的理由。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成祖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明史郑和传郑和传1 1、目的:为、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史称“郑和下西洋”。3.影响: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
12、洋航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和友好往来,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方面: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三宝庙(泰国)三宝庙(泰国)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马来西亚)榜葛剌进麒麟图榜葛剌进麒麟图和平友好往来戚继光平倭戚继光平倭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促(艰难),转而从盗。”(明)赵文华(明
13、)赵文华 2.2.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明中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走私活动猖獗,倭寇与中国商人、海盗相勾结。登州登州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结果:经过长期战斗和逐渐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明朝海禁 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
14、的海禁政策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 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
15、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的含义新航路的含义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国家探寻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西欧史学界又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15世纪中期到世纪中期到1717世纪中期称为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新阿姆斯特丹新阿姆斯特丹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与蒙古(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
16、重新修筑了长城。(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3)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并且被俘的事变。俺达汗与三娘子互市:蒙古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后,不但恢复了定期朝贡关系,还在大同等边镇开设“互市”场所,这项和议大大推动了蒙古、汉两族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朝贡贸易:中国古代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朝贡贸易,即少数民族进贡土产,朝廷
17、回赐对方需要的礼物。2.明朝对西藏的治理(1)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2)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3满洲的崛起(1)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地区地区措施措施影响影响蒙古蒙古藏族地区藏族地区东北东北修筑长城、订立和议修筑长城、订立和议册封、互市贸易册封、互市贸易恢复扩大贸易关系,恢复扩大贸易关系,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封授;设立封授;设立宣慰司宣慰司、元帅府元帅府等机构等机构设立设立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封授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女真部落首领官号(2)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