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李清照声慢声学习目标1.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李清照的身世经历,体会其身世经历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2.赏析巧用叠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学习鉴赏李清照词作的婉约风格。3.抓住意象和由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此中愁绪的。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18 岁时与赵明诚结婚。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
2、被焚毁。李清照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流亡生活。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病死。这时金兵又大举南进,李清照孤身一人,各地漂泊。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作者简介李清照的创作以她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她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反映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其作品基调多清丽、明快,如如梦令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故国之思,其作品基调变得凄凉、悲痛、低
3、沉,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清平乐(年年雪里)等。李清照的词,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宋高宗建炎三年(
4、1129)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 清 照朗读节奏划分寻寻/觅觅,
5、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注释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寻寻觅觅: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乍暖还(乍暖还(hun)寒:)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6、。将息: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怎敌他: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第一段白话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第一段词句注释损:损:表示程度极高。堪:堪:可。著:著:亦写作“着”。怎生: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这次第: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第二段白话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
7、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不停息。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第二段课文探究1.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寻寻觅觅”:描绘了词人经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因精神恍惚、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描写了词人寄身异地、无人为伴的孤独处境。“凄凄惨惨戚戚”:总结了词人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这七组叠词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了
8、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2.“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是“淡酒”?有人以为,晚年的李清照,因国破家亡,颠沛凄凉,生活窘困,“淡酒”正是她艰难生活的反映,她买不起好酒。其实,酒的价格与优劣有关,与淡浓无关。有的烈酒度数极高,价格却非常便宜,正适合底层百姓喝。其实,酒以清为贵,故古人往往用“浊酒”表现贫困潦倒,即所谓“浊酒一杯家万里”“潦倒新停浊酒杯”,未闻以“淡酒”表示贫困者。酒之淡与本词表达的情感有关,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浓。词人的意思是,再烈的酒也压不住她的浓愁,所以再烈的酒她都觉得太淡。“三杯两盏”则言其少。酒太少,喝不醉,消不了词人的愁。其实,也不一定是酒太少,而是词人觉得太少。面对浓愁,
9、再多的酒也会觉得太少。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丈夫已逝,亲人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安慰了,所以使词人伤心。词人在北方时就与雁相识,词人现在不是在故土看到北雁,而是在异乡,岁月已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于是就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与孤寂之感。4.赏析“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几句。写词人兀自坐着,无聊至极,天却有意不肯黑下来。这就把个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即使挨到黄昏又如何呢,秋雨梧桐只
10、能更添愁绪。“细雨”的“点点滴滴”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点滴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5.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句。词人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替。“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言语说得清啊!这种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6.赏析声声慢一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感伤的意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事物,而是承载了词人悲愁体验的情感符号。这些意象正契合了词人的失意与愁苦,让伤感的李清照在心理上间接
11、经历了衰残灭亡的体验,使她从意象中觉出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使得愁情的抒发更为深刻。7.结合词作,赏析李清照的词独具的语言特色。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妇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而这种叠字的连用,更是千古创格。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情感活动。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十三个字既写到了细雨的声响,又把词人独坐窗前,在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中的孤独寂寞描画得入木三分,写出了灵魂的孤苦。8.声声慢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请赏析。巧 用 叠 字,使 全 词 极 富 表 现 力。起 首 三 句“寻
12、 寻 觅 觅,冷 冷 清 清,凄 凄 惨 惨 戚 戚”,七 组 叠 词,无 一 愁 字,却 写 得 字 字 含 愁:“寻 寻 觅 觅”写 动 作,“冷 冷 清 清”写 环境 氛 围,“凄 凄 惨 惨 戚 戚”写 内 心 感 受。这 样 的 开 头 委 婉、细 致 地 表 达 了 词 人 的 愁苦 之 情。词 末“点 点 滴 滴”,拟 写 雨 打 梧 桐 叶 的 声 音。这 雨 点 虽 然 是 打 在 梧 桐 叶 上,却 又 像 是 打 在 词 人 心 头,一 滴 滴、一 声 声,敲 击 着 满 腔 愁 绪。语 言 浅 显 自 然。“守 着 窗 儿,独 自 怎 生 得 黑”等 语,几 近 白 话
13、。“这 次 第”,是 宋代 口 语。以 家 常 话,写 心 中 事,发 肺 腑 情,似 是 信 手 拈 来,但 语 浅 意 深,显 得 非 常自 然、真 挚。以 景 衬 情,情 景 交 融。作 者 选 取 了 一 连 串 具 有 典 型 意 义 的 景 物,如 急 风、大 雁、黄花、梧 桐、细 雨 等,作 为 愁 情 的 衬 托,情 景 映 衬,极 力 渲 染 了 一 个“愁”字,营 造出 凄 凉、惨 淡 的 意 境。内容小结声声慢上片下片七组叠词:渲染愁苦之情淡酒、风急、雁过:借景抒情黄花、梧桐、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点明主旨悲伤显悲愁主题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作者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