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1.品味意象,理解本词意境。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体会其精妙之处。3.领略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学习目标】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如本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回顾“词”诵读品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探究本词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思考】这句词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提示:尝试调整语序,疏通词意)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行为。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讨论】一个“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寄予了作者哪些情感?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3、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社会的乐观态度及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重点】体会以下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其精妙之处。山之多红之广林之密 红之浓万遍层染漫江强调水的清澈见底百渲染争先恐后的气氛强调江水的盛大透强调船只的数量多争 “击”可以改成“飞”吗?“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突出雄鹰的矫健。“翔”可以改成“游”吗?“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的样子,就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竞强调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合作探究】古人写秋多悲秋、怨秋,把秋写得肃杀悲凉,清冷惨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是如此
4、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呢?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1925年,当时国民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思考】看到这幅绚丽壮美的画面,词人想到了什么呢?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他自然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也就是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
5、词人怎样的情感?“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抒发出词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探究本词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思考】这句词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上阕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阕的提问,可谓衔接巧妙,浑然天成。【补充】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 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6、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思考】这几句词给我们塑造了一 群怎样的革命青年形象?年轻、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讨论】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突出了包括词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峥嵘岁月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思考】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总结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抒发了词人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背诵默写全词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