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福建省漳州一中自主招生语文试卷一、古诗文阅读(共35分) 1(6分)背诵积累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的内容。 古往今来,离别总能触动文人墨客的情怀,但同是离别,境遇不同,生发出来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有饱含夫妻深情的相思之语,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 ”的重聚之盼;有抒发友人相别的难舍之情,如李白送友人颔联所写“ , ”;也有游子客居他乡的久别之思,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 , ”,表达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之情;更有帝王丧失江山的深切悲痛,如李煜在相见欢开篇触景而发的“ ,月如钩”,那份故国别离之愁,极尽哀之痛切诗之传情,真可谓“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2、。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2(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出居庸关朱彝尊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注朱彝尊:清初浙江嘉兴人,一生热衷于探访名胜古迹。子规:即杜鹃鸟,叫声凄凉。榆林:著名古塞,距居庸关七百多里。(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诗人要出居庸关远游塞北,他伫立雄关之上,听到子规凄凉的啼鸣,不由得触动内心深处的一缕愁绪。B次句写诗人在山泉边给马饮水时所见夕阳西下的情景,“低”字透露出视野受阻无法纵目远望的遗憾。C第三句写塞外的雨雪之景,在重峦叠嶂之外,雨雪横扫天际,气势磅礴,展现出塞外寥廓壮美的景象。D这是一首写景诗
3、,诗人放眼关外,从苍茫落日到千嶂雨雪,远及榆林古塞,虽句句写景,却是景中含情。(2)请仿照“雨雪自飞千嶂外”另写一句话,与它构成对偶句,不得照抄原诗。雨雪自飞千嶂外, (3)这首诗前后感情有较大的变化,试分析第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文公庙碑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
4、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鑮、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
5、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为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节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注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申、吕:申伯、吕侯,周朝的贤人。房、杜、姚、宋:房玄龄、
6、杜如晦、姚崇、宋璟,都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齐民:普通百姓。焄(xn):同“熏”,火烟上出,这里指祭祀烧香,烟雾缭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言而为天下法法:准则B盖尝论天人之辨辨:区别C民以出入为艰艰:艰辛D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没:通“殁”,死(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谈笑而麾之择其善者而从之B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时人莫之许也C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韩愈功绩的一组是 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道济天下之溺力可以得天下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
7、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ABCD(4)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列举房、杜、姚、宋四位著名宰相,是为了突出韩愈在大力振兴文风、弘扬儒道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B关于天道与人事,苏轼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天则是不容许人作伪的,而韩愈是能遵从天道行事的。C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愈向进士赵德学习,上行下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D苏轼用地下的水比喻韩愈的精神无处不在,来赞扬韩愈对潮州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潮州人也特别信奉和感念韩愈。(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译: 潮人请书其
8、事于石,因为作诗以遗之。译: (6)文中画“”的句子,中间有三处必须停顿,请用“/”断句。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孟子没钱也任性郑连根 有钱才任性,不算真厉害。没钱还能任性,这才是真本事。孟子显然属于后者。任性本是贬义词,但在当下的语境中,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说一个人任性,有时其实是说他能听从内心召唤、活出了本真、不屈服于流俗的裹挟。因此,能活得任性有时真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当他任性的资本不是有钱、有权,而是靠内心生发出的某种精神力量时,那这种任性就愈发值得我们敬仰与效法。 有几个人生小片段可以让人们直观地
9、感受孟子的任性。孟子曾在齐国做卿,其间,滕文公去世了。孟子奉命去滕国吊丧,齐王同时还“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当时盖邑县县令),即给孟子搭配了一个副手。孟子看不上这个人,于是就不跟这个人说话。整个外交活动期间,“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即一句话也不跟他说,压根就不跟他谈论公事。看看吧,遇到自己看不上的人,话都不跟他说,就这么任性! 孟子敢于得罪一个县长也确实没什么,因为孟子当时的官位比这个人高。不过,孟子对当时的很多权贵都不买账,其“任性”之举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滕国国君的弟弟滕更求学于孟子,对孟子非常有礼貌,一点也没失礼。可是,孟子就是不理人家。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就不理解了,问:老师您这是
10、为什么呢? 孟子答:“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意思是,请教问题有五种情况我从来不回答-仗着有权势向我提问,仗着自己有贤德向我提问,仗着自己年纪大向我提问,仗着自己有功勋向我提问,仗着自己和我有老交情向我提问。滕更在这五条中占了两条,即他仗着自己的贵与贤。 看看,孟子任性得连国君的弟弟来求学都不接受。仅此一点,就比现在的许多名牌大学厉害。现在的某些大学往往以学生做了高官或有高官肯来这里混个硕士或博士文凭为荣耀,因此对权贵总是青眼有加、热烈欢迎,哪里还敢不搭理人家?拿孟子的任性与今天某些高校的市侩相比,我们立马就能明白,孟子的任性多么高贵,多么可爱。 还
11、有一次,齐宣王派人转告孟子,说他很想来拜见孟子,可是自己感冒发烧,不能亲自来拜见了,希望孟子能前去朝见。孟子本来已经打算朝见齐王了,但看出齐宣王有意给自己摆架子,立马回话说自己“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意即我也生病了,不能去见大王了。连国君的召见都拒绝,任性吧? 那么问题来了:“孟子为什么能这么任性?”答:“与他无欲则刚的人生境界密不可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内心即使有保存的部分,那也是很少
12、的。 孟子一生,虽然游说君王的活动均告失败,但他的任性一以贯之,至老不变。孟子立志要做孔子那样的圣人,立言行事一直以“仁义”为标准,绝不向当时混乱的现实屈服,他最后也达到了自己所期许的人生高度,堪称“求仁得仁”。(摘自南都晨报2015.3.16,有删改)(1)下列各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说一个人任性,有时其实带着褒义色彩,往往指他不屈于流俗,能够活出本真。B孟子与王驩出使滕国,整个外交过程“未尝与之言行事”,主要原因是他官位比王驩高。C文章提及某些高校对权贵的态度,与孟子的任性形成对比,可以看出孟子品格的高贵。D一个人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任性”,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有钱,而在于他
13、人生境界的高低。(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孟子的任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低三下四地过分恭维别人,其言行是可耻的。试结合孔孟的观点,谈谈你对“无欲则刚”这一人生观的理解。 5(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村庄,走着走着就老了陈汉春 谁也说不上村庄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院子一个院子连接起来的,就好像玩拼图,陈家按照陈家的样式,石家按照石家的样式一家家连起来,就有了村庄的雏形。 村庄拼图也有自己的规矩,不是像插洗扑克牌一样随心所欲。陈家建了院子,房前屋后就是陈家的领地;石家则另辟蹊径,成掎角之势;王家选择更远处,变成了三
14、足鼎立。夯土筑墙,打土坯盖房,互帮互助间,各家就摸透了各家的脾性。脾性相投的,生活就有了默契;不对胃口的,老人就会对孩子耳提面命地告诫。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苍生,只要不负皇天后土,琐碎小事也会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慢慢消解,家家的炊烟,一天天在晨曦暮霭中袅袅升起。 有了土地,就有了生活,就有了兄弟分家,就有了婚丧嫁娶,就有了亲戚走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大院子变成了星星点点的小院子,小院子又一点点蔓延,以至于前坡后屲挤得满满当当,最终形成了一个泥土气息浓郁的村庄。草木山川,地理四至,都有了平平仄仄的名称。 村庄周围有山,高高低低,沟谷纵横。高峻的,像一支神笔,老人说这是点笔山,钟灵毓秀,村子
15、出读书人呢。低矮的,憨敦敦如笼里的馒头,前有照后有靠,蕴涵风水,村里的老人们当成最后的家园,冬暖夏凉,生死相守。 其实村庄的历史很模糊,许多人家的家谱上都写着“想吾祖肇造之初,不知始于何年,基于何地,访其父老,询诸人言,风闻迁自山西大槐树”云云,真的是风征人往,世远年湮,难论精微细详。但就是这模糊的历史,构成了村庄的灵魂,变成了村庄的血肉筋骨。你闭着眼睛,就能知道这是谁家的院墙,那是谁家的豁落门,就连谁家的鸡鸣狗吠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山屲上的孩子饿了,对着村庄喊一声“奶奶”,院落里会响起一串串回应。村庄的年代太久,走着的,躺着的,沟沟岔岔、层层叠叠都有爷爷、奶奶。村庄里的人关系很复杂,巷道有多
16、少,就有多少条纵横交错的血脉。一个穿开裆裤的男娃,可以当一个佝偻老汉的爷爷;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既可唤作丫头,也可以叫姑姑,甚至叫姑奶奶。村里的小伙子领来城市姑娘,饶是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仅七大姑八大姨就会弄得她晕头转向。村庄里的学问,称谓与做人、当东与做客卷帙浩繁,深不可测。 日升日落,春去秋来,轮回之间,就有一批批人走了出去。早先是出去搞副业,正月年味还浓的时候出门,腊月宰年猪的时候回来,像候鸟一般来来回回。挣了钱就翻盖旧房,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豁落门修整成贴瓷砖的门楼。谁家娶媳妇,有当大董(主事人)的,有切葱剥蒜的,有拉水端盘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烟火弥漫,热闹非凡。上学的孩子下课铃响
17、,直奔办事的人家,端碗就吃,抹嘴就走,像自家一样随意,也没见过哪家吝啬撵孩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村庄有了氤氲的气象。 渐渐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回来的人越来越少。离乡而居,散而之于四方者众矣。一人在外面立足,拉走了一家。一家人站住了脚,拉走了一片。村庄像贫血的人,越加苍白、困乏、萎缩。墙连墙的邻居,靠遥远的电话互相探问,光着腚一起在泥水里玩大的伙伴,分手就是不见。村里的小学,三个老师教着四个孩子。有些老人,昨天还圪蹴在墙根晒太阳,第二天就再也没有起来。村庄失去了造血的细胞,变成了一只空瘪的乳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里的伤感,落日一样弥漫在山野,令人
18、低回怅望。 村庄里多是老人,他们舍不得走远。在这块土地上,他们艰难地维系着一个村庄的脉搏,给远在异乡的游子珍存着一份念想。只是,他们也越来越疲惫乏力。 麦子金黄,田野碧绿,山风浩荡,雨水倾泻,不知是谁说过:“只要阳光不老,雨水不老,就会有种子在泥土中发芽,就会有一茬接一茬的麦子生长。”读着这样感性的诗句,我的内心升腾起一点点柔软的希望,希望走着走着就老了的村庄,有一天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希望天涯断肠的游子,能在古道西风中,透过朦胧的泪眼找到回家的路。注屲(w):方低洼的地方。圪蹴(g ji):方蹲。(摘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14年度精选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9、A文中说“巷道有多少,就有多少条纵横交错的血脉”,这体现了村庄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村庄学问。B作品描写农家娶媳妇时的热闹景象,表现了农村中互帮互助、亲切和睦的邻里关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纯朴的民风与乡情。C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乡而居,“村庄像贫血的人,越加苍白、困乏、萎缩”,失去了昔日的生机,作品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D本文作者描述了村庄形成、发展和衰败的过程,把真实的、丑陋的村庄客观地展示给读者,使读者对村庄有更全面的认识。(2)请解释文中加点成语“耳提面命”的意思。耳提面命: (3)试分析作者引用“只要阳光不老,雨水不老,就会有种子在泥土中发芽,就会有一茬接一茬的麦子生长”这句诗的作用。(4)标题“村庄,走着走着就老了”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作分析,并谈谈作品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三、写作(60分) 6(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