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0151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養環境公民的環境教育-理性、感性、與終極關懷的學習歷程探索許世璋 國立東華大學 環境學院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Fact#1台灣的環境教育已有20年的歷史然而,90%以上的台灣民眾認為保護環境的方式-應做到 資源回收 省水省電 帶環保筷、自備購物袋 個人綠色消費So,台灣的環境教育就是-強調省水省電、資源回收的教育 在家做環保的教育But,做到這些就可以解決台灣的環境問題嗎?當然不可能!解決環境問題必須放在民主社會的脈絡中來思考環境行動(1)生態管理 (在家做環保)(2)消費者經濟行為(3)說服(4)政治行動(5)法律行動 民主國家的環境決策是各種壓力團體角力的結果Fact#2在台灣,大學環境課

2、程是培養環境公民最重要的機會之一。vm,6cj06 但是,絕大多數的東華大學環境課程以講述為主,僅能提升學生的環境知識,並無法提升情意教學目標與環境行動。環境教育的目標(UNESCO,1978)知識 環境態度、價值觀,承諾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行動環境素養架構(Marcinkowski&Rehring,1995)1.認知與技能領域(1)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的知識(2)有關環境議題的知識(3)調查分析環境議題,並能提出解決方案的技能與知識(4)採取環境行動策略的技能與知識2.情意領域(1)環境敏感度-能夠感受、欣賞、及在意環 境的程度(2)控制觀-相信透過個人或集體的行動,將可改善環境的程度(3)環境態

3、度與價值觀(4)環境責任感(5)行動意圖3.行為領域 (負責任的環境行為、環境行動、環保行動 、環保行為)(1)生態管理 (2)消費者/經濟 行為 (3)說服 (4)政治行動 (5)法律行動行動能力(action competence)Jensen&Schnack(1997)(1)環境議題知識、洞察力、批判性思考(2)自信、勇氣與承諾(3)願景:對於美好生活及未來世界的想法、夢想、與感覺(4)行動經驗:成功連結學習者的情感、價值 、知識與行動是環境教育學習過程中的 重要要素。傳統的環境教育思維 環境知識 環境態度 環境行動 環境公民行為模式環境公民行為模式 (Hungerford&Volk,(

4、Hungerford&Volk,1990)1990)環保行為模式環保行為模式 (Kollmuss&Agyeman,2002,p.257)(Kollmuss&Agyeman,2002,p.257)奠基在重要生命經驗的環境行動模式奠基在重要生命經驗的環境行動模式促進公民行動、個人和團體能力的條件(Chawla&Cushing,2007)促進公民行動、個人和團體能力的條件促進公民行動、個人和團體能力的條件 (Chawla&Cushing,2007)(Chawla&Cushing,2007)促進公民行動、個人和團體能力的條件 (Chawla&Cushing,2007)議題:治水特別條例議題:治水特別條

5、例 2006,1,13 立法院院會最後一天 意外通過 800億 1160億 1410億 (民進黨)(國民黨)(原住民立委)違背世界潮流與社會公義的治水條例違背世界潮流與社會公義的治水條例 90%以上預算是土木工程 (抽水站、堤防、攔沙壩、排水道)違背世界潮流(從整體國土利用角度,不與水爭,趨吉避凶,與自然和諧相處)完全不處理 山區濫墾濫建、地下水超抽、河川水道與洪水平原被侵占等問題。治水條例 變相 肉桶分肥(中時社論,2006,1,14)這被立委形容為保命法案的特別條例,事實上,卻破壞預算法制,以綁樁分贓為取向,十足的肉桶分肥法案。(中時)(抽水站、堤防、攔沙壩、排水道、農路)*這些工程預算項

6、目與選票、金主(地方營造產業)、樁腳利益等都息息相關。(中時)該如何培養出可解決台灣環境問題的公民?(能行使政治行動與法律行動)環境公民之學習階段1.1.認知階段認知階段 環境議題知識 環境行動策略的知識 批判性反思議題分析雖能促進環境知識,But70%會產生無助、絕望、憤慨、沮喪、悲傷、憂心等負面情緒(一一)大學生的負面心情大學生的負面心情 我的沮喪代價很大,看到那麼多負面的東西,就覺得沒救了,不必做了,畢竟不是個人力量可挽回的。前幾週觀看環境破壞的影片,每次下課都很難過,因為自己根本無法阻止,會不想上課,因為不知自己可做什麼,這堂課一直充滿我的心思意念。(二二)研究生的負面心情研究生的負面

7、心情 我主修社會學,向來注重批判和實踐,議題分析的前幾次上課都覺得坐立不安,特別是放影片時,我就很焦慮,因為看到那些環境破壞和社會不義,自己卻不敢也不曾挺身而出,我真的很焦慮。(三三)大學生的負面心情大學生的負面心情 議題分析讓我發現環境問題根本是政治問題所導致,真是對當地居民的處境和將來感到同情,說真的,我們能幫他們的實在太少了。我們的微薄之力,似乎對腐化的分贓式地方政治產生不了影響,讓我有點喪失對整個台灣的希望。2.情感階段情感階段 環境敏感度 對環境問題的覺知 情感涉入(正面或負面情緒)成年後的自然經驗成年後的自然經驗學生們典型的感動 我去過加拿大和美國,那裡的風景真的很漂亮,但我就是沒

8、有多大的感動。這次上合歡山,是我第一次去,站在小奇萊的山頂看著眼前如畫的景色,我的心突然很激動,很想哭。以前我接受的教育從沒讓我發現台灣是這麼美麗的國家,但合歡山之旅讓我對我們的土地產生尊重和情感,也激發我對守護台灣大地的責任感。對環境問題的覺知情感涉入(正面情緒)情感涉入(負面情緒)如果一個人對環境破壞產生強烈的情感涉入(emotional involvement),將更可能採取行為,而害怕、悲傷、痛苦、與氣憤等情感反應會比罪惡感更可能引起行動。但是,強烈的情緒若伴隨著絕望,將不利環保行為的產生。3.3.終極關懷階段終極關懷階段 價值觀、信仰信念的省思 生命意義的追尋與建構 個人責任感與承諾

9、課程引入 環境行動者的生命故事 (1)課堂親身述說 (2)教師轉述 (3)環境行動者心情文章的閱讀 (4)實地探訪環境行動者的實踐場域小梅的省思 過去我活在追求自我、升學、與賺錢的主流價值觀中,然而這些生命故事讓我去反省,自己的生命與生活究竟為何而存在?我對其他人與社會的貢獻又是什麼?這都是生命深層的課題 俊豪的省思 這們課讓我有許多啟發,特別是對於公義、奉獻、跟尋找生命意義。我想是不是因為我正好在找尋生命意義,所以一聽到老師的課程,我就發現,啊,我找到了!我想環境保護得建立在一種生命信念上,因為如果一個人對別人都不關心,你要我去愛環境,我怎會做得到?可是當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土地的關係聯結在一

10、起,我愛這裡的人,我當然會愛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希望他們生活的環境被破壞。小容的省思(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老師願意跟我們分享他自己的成長故事。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歷程,很開心、很坦承地跟你分享,不會避諱自己的優缺點,你會感覺到他的快樂、悲傷、與年少輕狂。記得老師曾說過他有一段很沮喪的時期,那時我就想這不就是我現在的問題嘛!原來老師也跟我們一樣,他都走得過,那我應該也走得過,這對我是很棒的鼓勵。小容的省思(二)老師講他在美國求學時的接待家庭,Chris和Julie,雖是中低收入戶,但他們卻對孩子說:孩子啊,爸媽希望你長大之後,不要只顧著賺錢,要像耶穌和史懷哲一樣,到需要你的地方去,將你的一生奉獻給人

11、們!這句話讓我當場落淚!我又想到老師上課常說的: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其實我心裡一直藏著這句話,從小在教會中大家不斷強調這個觀念,會覺得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但進大學後,這個聲音已很久沒再出現了。沒想到在這堂課中,老師會再提出來,我覺得很感動、很震撼,突然被敲響!.耘慈的省思(一)過去一整年,因為失去理想的支撐,我開始經常憂鬱,那種心裡的掙扎是以前不曾有的。有一天,我突然瞭解自殺的人的心情,因為靈魂的痛苦遠比生理的痛苦更難過,所以我更加緊自我安慰,工具性的追求也可以渡過一生,可是我仍然存著一絲盼望,因為我不忍心看到自己內心的空虛耘慈的省思(二)上學期修環境教育,奇蹟似的讓我覺得自己不再

12、是個飄盪的旅人,因為這一門課和我在同一條船上的,還有很多人,葉子姐、百合媽媽、老師、地球公民協會的會員、懷哲、小容,這一門課把這些生命力很強韌的人帶到我面前,又再度豐富我的生命。這堂課遇到的人和故事,喚起我心裡那對社會正義的責任感、那愛與奉獻的情操,我又想起自己在生命旅途中所曾經願意承擔的神聖責任。也許我和他們的理想不一定一樣,但是我仍然可感覺到我們的心智很接近,我們都喜歡單純而謙遜的生活,而且很樂意為了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而活。終極關懷階段的變化終極關懷階段的變化在終極關懷的省思階段,學生將去檢視自己的價值觀、信仰信念、生活目的與生命意義。激發出生命中的美好信念-諸如尊重生命、愛與盼望、簡樸、良

13、善、給予、及公義,並重新建構更具奉獻精神的理想與生命方向。再與環境保護的利他信念相互共鳴,而後引導出對環境與人類的責任感與承諾。4.4.培力階段培力階段 內控觀 環境希望內控觀 與 希望感 的強化 群體環境行動參與並造成正向改變搶救七星潭 享受群體奮鬥的喜悅享受群體奮鬥的喜悅(池南自然教育中心的創設池南自然教育中心的創設)台灣之美 分享環境行動者的生命故事 教師對環境的愛與行動 (身教)可解決台灣環境問題的公民台灣的大學環境課程教師所面臨的挑戰1.分工太細、缺整體觀的學科訓練 工業化與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科越分越細,許多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傳遞的常是化約主義(reductionism)下的分科專業知

14、識(如生物學、環工、環科等),卻失去了以整體觀來思考環境問題的能力。應更注重以環境議題為中心的整體性知識,使學生在生態、社會、經濟、文化等脈絡下學習環境知識,才有助於爾後進行獨立思考與採取環境行動。ex:河川整治的水保局,台大農機的軌道搬運車2.大學教師(PhD)通常只擅長傳授知識,不擅情意領域的教學台灣的大學環境教育課程教師多為化約主義思維下所訓練出的分科專業人才,擅長專業知識的解析與傳遞,但並不如中小學教師般善於班級經營且能運用各種可促進情意教學目標的教學法(1)講師車輪戰的迷思(2)課堂切割的迷思 3.環境教育不夠重視群體公民行動台灣的環境教育偏重於獨善其身的個人環境行動,而忽略了以群體

15、方式行使的公民行動。4.價值中立的迷思 科學家(或其他學者)用中立、客觀來迴避社會責任,很少成為改革的先驅者,或行動的引領者。教學者不應置入價值判斷?Robottom(1992)認為不應將環境行為當成教育目標,因為 這將在教學與研究中融入價值判斷,如此將讓學生僅接受洗腦,而非教育。所以Robottom主張環境教育應著重批判性思考的訓練,而非環境行為,教學者亦不應置入價值判斷。價值中立無法與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動聯結 Van Rossen(1995)認為自由的思考者面對行動選擇時,依然得考量倫理與道德。Marcinkowski(1992)亦質疑僅注重批判性思考的主張並無法回應UNESCO對環境教育所

16、提出的五大目標,更何況若僅著重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其終極目的為何?而價值中立又將如何與解決環境問題的行動聯結呢?愛因斯坦說:沒有對美與道德的追求,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必須先有立場與價值觀,才能引發環境行動面對全球環境問題的惡化,環境教育必須培養出有行動力的環境公民,而一旦涉及具體行動的投入,就不大可能只談價值中立,否則將難以扭轉造成環境惡化的人類行為。5.研究獨大的大學教師評鑑制度 專業知識與學術論文成為獲得個人利益的最佳方式,社會關懷與實踐對教師升等是不利的。前哈佛校長Derek Bok 感歎:大學教職終身職的保障,是期待教授們有更充裕的時間研究和關心世界,凸顯亟需改革的問題,並引領社會的改

17、變。但是,卻極少有教授能如此。6.大學使命的迷失 大學的使命?職業訓練所 vs.vs.社會的良心、理想主義的搖籃 健全生命的培育所、百花齊放的思想殿堂 (David Orr,1994)現代教育最大的危機在於鼓勵年輕人在找到理想(內心的呼召)之前就決定了他(她)一生的職業。職業只是一份工作,一種維持自己生計的方式;理想則是一種內心的呼召,她關乎個人的終極關懷、人格特質、最深的價值觀、與個人企盼回饋這世界的奉獻。內心的呼召能指引一個人如何去運用其所選擇的職業。7.終極關懷的探索與建構是大學環境課程中常被忽略的課題Fact#1 環境教育最普及的先進國家卻往往是消耗全球最多資源、排放最多溫室氣體的國家

18、,很少國家願意犧牲自己國民的物質享受,而將省下的資源援助那些因貧窮而被迫破壞自然生態的第三世界人民。Fact#2 在台灣,許多愛自然的人會到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境,但卻很少人會將昂貴旅費的一部分投入保護台灣環境的戰役中。在大學校園,許多宣稱愛自然的年輕人以尚沒賺錢為由,不願花幾百元會員費支持拯救環境的公益團體,但卻願意花更多的錢在不必要的物質消費價值澄清法的困境 該教學法的基本前提是任何人都沒有正確的價值可傳達給他人,因此教師應避免作價值判斷,只需協助學習者認識自己的理性、態度、與價值觀,經由價值澄清歷程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觀與行動。But,許多人經價值澄清後,可因促進經濟發展的理由,將破壞

19、環境的個人消費行為合理化,並繼續堅持不必要的過度消費行為。為何大多數愛自然者不會自動成為保護自然的行動者?Orr(1994),Earth in Mind Orr 認為人類對自然萬物的愛基本上是自利之愛(eros),他呼籲應透過教育提升至無條件的奉獻之愛(agape),否則人類對自然的喜愛將受自利之愛所支配,對於拯救物種與環境並沒太大助益。一個一切以個人福祉為重的人,是無法要求他犧牲個人利益去支持大規模的社會改革行動;因此,一個社會若缺乏具備美德的大眾、將不可能支持有助人類永續未來所需的政策轉變。Orr點出這些有助於人類永續未來的傳統美德-信實、慈善、希望、審慎、信仰、堅忍、與節制,但很遺憾這些

20、美德在以無限經濟成長為目標的現代社會,卻往往被忽略或被視為罪惡。柯志明(2009),愛、自然的價值與環境倫理 柯志明更直接主張捨己之愛的必要性,他認定沒有愛的人格,沒有能關注弱者、受難者、沉默者並為之捨己的愛,環境倫理是不可能存在。虛無者的無力 老師,謝謝你這一年來的教導,我理性上完全認同你的闡述,情感上也有極大共鳴,然而,我還是要很抱歉地跟你說,我還是找不出為環境奮戰的動力!或許是我內心那沉重的悲觀、消極、與虛無感主宰了一切一位師培生的心聲 在修環境教育這堂課之前,我一直不敢想像如果不當老師,我能做什麼?這一年來,我看到許多發光發熱的生命,他們是那麼平凡、那麼渺小,可是他們所做的事情、所改變

21、的一切,卻是那麼的艱難、那麼的偉大。假若我終究得面對現實的殘忍與競逐,我渴望有一個堅強的我,靜靜地滋養我的靈魂,讓我不輕易受傷、不輕易絕望。我也期許在東華所感受到的震撼、感動與幸福,能成為足夠的力量灌溉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讓我不去想像自己將成為做什麼職業的人,而是想著要成為具有怎樣胸襟和態度的人,並且活出生命的意義、為理想獻身。環境教學者最大的挑戰:後現代世界缺乏一種充滿肯定與愛的信仰與世界觀 在後現代的思潮中,過去許多美好的信念與價值觀都被解構,現代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切價值相對化的虛無世界觀,因此,若缺乏一種充滿肯定與愛的世界觀,我們有可能向年輕世代談終極關懷?談為追尋那尚未存在的美善與公義而全力投入社會改革嗎?生命是種華麗的演出,然而每一個世代當中最高貴的冒險,仍是獻身於那流經世代間之美好價值的傳承。(Rolston,1989)敬請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终极关怀阶段的变化-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