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造船业学术前沿刘毅 南开大学BREAD PPT DESIGN近年来,关于“海丝”的研究越来越为学术界所重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等得到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顶峰,被称为“陶瓷之路”的海上贸易路线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宋代造船手工业的发展,对于海外贸易的拓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宋代的内河航运也十分发达,清明上河图就真实地记载了宋代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宋代的造船业突飞猛进,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研究宋代造船业,最直接的考古学研究对象就是这个时代的古沉船。通过沉
2、船,可以最直观地了解与研究造船业的发展情况。除了沉船之外,还有码头遗址、河道遗迹等也是研究的内容之一,但并无新发现,因此不再赘述。本报告主要将沉船分为两大类,即内河沉船和沿海沉船。其中较为著名的沉船有“南海一号”和“华光礁一号”沉船,虽不是最新发现,但是随着发掘与保护等后续工作的开展,仍然值得引起重视。研究背景:BREAD PPT DESIGN2006年-2016年的考古成果:一、内河沉船:河南滑县沉船二、沿海沉船:(三)福建地区:1.“半洋礁一号”沉船;2.“北土龟礁一号”沉船;3.“北日岩一号”沉船;4.平潭海域沉船遗存;5.泉州20处水下考古线索(一)广东地区:1.“南海一号”沉船;2.
3、台山海域船锚(二)海南地区:“华光礁一号”沉船BREAD PPT DESIGN河南滑县沉船:(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河南滑县宋代古船的发掘,考古2013年第3期)时间:2011年2月1日时代:通过对古船的形制、造船工艺和出土遗物等综合考虑,认为此船的制造时代上限不早于五代时期,下限不晚于金代,当为北宋时期的船只。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新区寺庄村东北的一个东西长57、南北宽20、深3.32米的建筑基槽内。沉船编号:两艘沉船均为南北走向,西侧古船编号为船1(GC1),东侧古船编号为船2(GC2)。BREAD PPT DESIGN沉船形制:GC1 全长25.5、船首宽4、船尾
4、宽3.75、船中部最宽5.85米。船形虽较为完整,但西侧的船舷已于船底分离,船体向西倾斜。船舱由上下对称的横梁构成。船体内铺设由舷压筋,起到了支撑和加固船体的作用。船身从南往北设船舱十个。船内出土遗物有铁器、瓷器、陶器、簸箩、钱币等。GC2 残存的船首部分宽3.85、船尾宽3.65、中部最宽5.5、船体残长23.6米。船身从北往南共设船舱十处。船体内侧铺设有不规则的舷压筋。船首与船尾起翘处的木板有明显的刮削痕迹,且有火烤的痕迹。船底横梁与船板相接处均开有长方形穿孔,每个横梁有三个长方形穿孔。船内出土有瓷器、陶器、磨石和钱币等。两船形制相同,方首,方尾,平底,两端上翘,船体宽且扁,大体符合沙船的
5、特征。船底板与舷板皆为单层结构,船底为纵向单板平铺。船舷为单板上下拼接,板与板之间用铁钉从外向内斜向钉入加以固定,缝隙间填桐油灰。形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正在虹桥下通行的船形制非常相似。BREAD PPT DESIGN 清明上河图正通过虹桥的船只BREAD PPT DESIGN 古船1平面图 古船2平面图图片来源: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河南滑县宋代古船的发掘,考古2013年第3期。BREAD PPT DESIGN造船工艺:两艘古船船体上两木料间缝隙较小,有明显锯过的痕迹,系一次性开解而成,说明这两艘船船身所用木料在开解的过程中使用了框架锯。开解后的木料还进行了刨制,木料残留的
6、状如柳叶的浅槽和木板表面有突出的结节,说明木板进一步精加工时使用的是削。研究意义:中国古船的船体形制分为方首平底和尖首尖底两种,这两艘沉船,即沙船,属于前一种,身体宽且扁,宋代称”防沙平底船“,为内河、近海的主要船形之一。这两艘古船应是黄河改道而被遗弃的黄河货船。滑县古船为豫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古船时代早,体量大,保存相对完整,是内陆地区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宋代船只标本,为研究河运史以及当时的造船工艺提供了新的资料。BREAD PPT DESIGN“南海一号”沉船:时间:1987年 地点:广东阳江海域 过程:(精美文物惊艳了历史,广州日报2014年11月28日A5版)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首次
7、发现“南海一号”沉船;2007 年 12 月,被整体打捞出水,并运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9年8月至9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对“南海一号”进行首次室内试发掘;2011年3月底至4月底,第二次室内试发掘,确定船首和船艉的准确位置,并采集水、泥和沉箱等标本进行试验和测算;2013年6月,“南海一号”考古发掘方案得到批准;2013年11月28日,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开展前期准备和辅助设施建设;2014年3月到5月,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清除淤泥;2014年10月20日到2015年,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大量提取船货,同时进行船体的保护。BREAD PPT DESIG
8、N沉船形制:尖头,残长21.58米,最大船宽9.55米,预计修复后长34米,宽11米,船身(不含桅杆)高约4米。船体隔舱板 共12 道,共13个船舱,各舱的跨度在 1.2 米1.8 米之间(南海一号,带你阅千年,人民日报2016 年1 月11 日第 12 版)。船舷部位为多重鱼鳞搭接结构,多重木板紧密组合,艏部上翘起弧,基本保留至水线甲板。船的木材也已经进行了初步鉴定,经过切片确定船的上表面基本是南亚松(陶旺波、陈杰:“南海一号”可能姓“福”,中国海洋报2015 年1 月7 日第 4 版)。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赵建中:南海一号展现的宋代单体船舶水平,岭南文史2015年第3期
9、)。BREAD PPT DESIGN“南海一号”船体保存较好,存有一定的立体结构,能较好抵御风浪冲击,装货量也大,但是航速有限。从长宽比看,这是中国典型的短肥型帆船,具有古代“福船”的特征,“福船”主要指福建、浙江一带沿海的尖底海船,长宽比较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典型的水密隔舱船,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南海一号,带你阅千年,人民日报2016 年1 月11 日第 12 版)。作为宋朝时中型的远洋货船,其尺寸大小类似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记载供使节出使海外专用的“客舟”(“南海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确定船体结构、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2日第2版)。时代
10、:根据出土铜钱、金页银铤铭文和瓷器特征判断,该沉船年代应属于南宋中晚期(“南海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确定船体结构、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2日第2版)。BREAD PPT DESIGN出土器物:截至 2016年 1月 5日,总共出土文物 14000 余件套、标本 2575件、凝结物 55 吨,其中瓷器 13000 余件套、金器 151 件套、银器 124 件套、铜器170件、铅锡器 53件、铁器 11件、竹器 13件,木器 46件,漆器 28件、石器 25件,以及铜钱约 17000 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南海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确定船体结构、出土
11、文物14000余件套,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2日第2版)。瓷器大部分源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其中以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白瓷、青白瓷,磁灶窑酱釉、绿釉瓷,闽南青釉,以及浙江龙泉系青釉瓷为主。金、银、铜、锡器和漆木器等其他发现也非常重要,金页、银铤上多有店铺名称、重量、地名等戳记,反映了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已延伸到了海外贸易的领域。(精美文物惊艳了历史,广州日报2014年11月28日A5版)BREAD PPT DESIGN研究意义:(“南海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确定船体结构、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2日第2版)“南海一号”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
12、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考古研究是中国水下考古史上的里程碑,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重要的价值。BREAD PPT DESIGN台山海域船锚:(台山海域出水第3件宋元木锚,正制定措施保护沉船,广州日报,2012年12月17日)时间:2007年、2012年 地点:广东省台山海域浪琴湾过程:2007年10月,台山渔民曾在浪琴湾打捞起两件木锚。2012年,台山渔民在浪琴湾的海底,打捞出一件沉船木锚。木锚的形制:这三件木锚均设计考究,做工精细,其中一件为双爪锚,两件为单爪锚。最引人
13、注目的是双爪锚,该锚是由锚柄与双爪用木榫固定,外面再用棕绳捆扎,双爪锚每条爪长1.4米。单爪锚由锚柄和爪组成,2012年出水的单爪锚柄长达5米多,估计这艘货船载重量更大。目前全国仅有4件木锚,其中一件单爪锚在南通市发现,另外3件在台山出水,而双爪锚更是全国唯一一件。BREAD PPT DESIGN 沉船出水的三件木锚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2012年12月17日 BREAD PPT DESIGN时代:经过鉴定,3件木锚为宋元时期货船使用。船锚的作用:古代货船一般分石锚、木锚、铁锚。石锚是最古老的货船使用,而木锚为宋元时代商船使用,这些船锚的作用是固定船只,加强船只停泊时的稳定性。一般的船只配有主
14、锚与副锚,据此估计发现木锚的水域有两艘以上宋元时代行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沉船。这2艘沉船为行走在广州至东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货船,在台山浪琴湾海域上,布满暗礁,这艘货船可能是撞上暗礁而沉没。另外,同时出水的还有一块3米多长的并留下火烧痕迹的船板。BREAD PPT DESIGN“华光礁一号”沉船:时间:1996年首次发现 地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部靠南华光礁的西北边缘过程:(胡琴:在南博遇见南宋沉船 华光礁号:来自海上丝路的宝藏,江苏科技报2016 年4 月27 日第 A14 版)1996年首次被发现;1998年开展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
15、出水文物近1800件,出版了西沙考古学术报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文管办共同承担,调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建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开始进行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BREAD PPT DESIGN第一阶段2007年3月-5月主要完成沉船遗址船内承载物的发掘和船体全面测绘;第二阶段2008年11月-12月完成船体发掘,对船体构件进行编号测绘,分解提取运回海南省博物馆进行脱盐、脱水保护处理,最终完成船体复原工作。2008年对沉船的发掘工作是在2007年基础上,将船体进行拆解,对511块船板逐个编号、绘图、拍照后,按顺序打捞出水,就地进行防霉
16、保湿处理后,包装封箱运输。“华光礁一号”的总体保护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船体构件的脱盐和脱硫工作(I期)。脱盐已经完成,目前正对船体中的硫铁化合物进行脱除工作,预计需2年左右完成。第二阶段为船体构件的脱水、填充加固、干燥,预计需5年时间完成。第三阶段为船体的复原,预计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拼对复原工作。BREAD PPT DESIGN 沉船遗址分布图 孙键:揭秘华光礁一号沉船,华夏地理2007年第10期BREAD PPT DESIGN沉船形制:(包春磊:南海“华光礁号”沉船水下考古试析,南海学刊2015年第3期)船体长20米,宽6米,深3-4米,11个隔舱。沉船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仅存船
17、底部分,可辨认的有龙骨、龙骨翼板、抱梁肋骨、舱壁板等构件。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呈V形,尖底船下有松木制成的首尾相连的主龙骨和尾龙骨,连接在主龙骨一端的艏柱是用来支撑船身的,所用材料为樟木,残长 2.86米;在主龙骨与尾龙骨、主龙骨与艏柱的榫合处挖有“保寿孔“,”保寿孔”上部打的 7 个小圆孔中放置 7枚铜钱,下部还挖有一个大圆孔用来放置铜镜。船板层数达到五层,局部出现六层相互叠压现象,最长的船板达14.4米,宽度超过0.45米。另外在船板缝隙之间发现了由麻丝、桐油灰等捣成的白色艌合物。两舷上各有10 排对称的榫孔,榫孔以横木条贯穿,还残留着隔板,即隔舱板。BREAD PPT DESIGN所
18、用木料:(包春磊:南海“华光礁号”沉船水下考古试析,南海学刊2015年第3期。)经鉴定,沉船所用木材为松木。时代:(孙键:揭秘华光礁一号沉船,华夏地理2007年第10期)通过出土器物和铭文推测,沉船为南宋时期沉船。出土文物:(黄晶:华光礁一号沉船再现八百年前中华航海之光,海南日报2011 年11 月21 日第 B07 版)大约有1万多件,陶瓷器占大部分,还有少量的铁器、铜器等。瓷器主要是南宋时期的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产地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化窑等。BREAD PPT DESIGN研究意义:(包春磊:南海“华光礁号”沉船水下考古试析,南海学刊2015年第3期)宋代,中国已经形成“福船”
19、“广船”“浙船”三大海船制造形态。福船是福建沿海木帆船的总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善走深海远洋,破浪而行;广船是岭南沿海古代木帆船的总称,南方优秀的深水船型之一,帆形如张开的折扇,典型的尖底海船,适航深水;浙船是南方深水船型的重要组成,尖艏阔艉,艏艉高翘。温州、明州(现宁波)为其主要产地,多走内陆航线。华光礁号船体的保寿孔,透露了造船地点,这种独特的制船习俗,使古船的启航处更可能是福建的泉州。无论从制造与启航地点,还是从后人打捞的船体残件分析,华光礁号应为“福船”。“华光礁一号”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展现了我国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艺,为我国水密隔舱船传统技术又增添一个新的
20、例证,对评估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及对于世界航海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BREAD PPT DESIGN 福建漳浦海域“半洋礁一号”沉船:(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文物2014年第2期)时间:2010年 地点: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暗礁海域过程:2010年5月发现,当年10月进行调查,调查工作于2010年9月25日开始,至11月10日结束,历时45天。时代:从出水器物和铜钱看,此沉船遗址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晚期。BREAD PPT DESIGN沉船形制:船体方向330度,残长约9.2米、宽约2.5米。仅存一侧的船体,按龙骨、桅座的尺寸看,沉船体量不大。沉船船体部件有船舷板
21、、部分船底板、船桅座、龙骨等。船底板主要见于在船体的西北部,存78块,整宽约2米左右。桅座一个,长约1米多,高0.4、宽0.3米左右,上面有二个长方形桅夹板孔,长约0.12米、宽约0.08米左右,从其位置来看,应为主桅座。龙骨露出西北端和东南端,长约9米、宽0.25米左右。出土器物:此次调查所获遗物不多,未发现成堆的船货,品种相对单一,种类较少。遗物主要是黑釉盏、少量印花青白瓷碗片、陶盆、陶壶等,较特别的遗物有石质碗片、铜刀镡(格)、锡碗、漆木片等,还有9枚铜钱。BREAD PPT DESIGN福建莆田“北土龟礁一号”沉船:(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2008年莆田沿海水下考古调查简报,福建文博
22、2009年第2期)2008年发现,地点在莆田南日岛海域北土龟礁北面约300米处,船体埋藏较浅,深0.2-0.3米,保存情况较差,露出海床表面的残存船体构件长约10米,宽约1米,采集遗物主要为青釉碗、盘和铜钱,此外还发现2块碇石,均为花岗岩石质,呈长条形,中间略宽、厚,两端略窄、薄,中间四周均有凹槽。推测时代为南宋早期。福建莆田“北日岩一号”沉船:(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2008年莆田沿海水下考古调查简报,福建文博2009年第2期)2008年发现,北日岩一号宋代沉船遗址位于北日岩东北面,西南距离北日岩约200米,采集遗物10余件,种类有青白釉执壶、盘、碗以及陶罐,年代为宋代。BREAD PPT
23、 DESIGN福建平潭海域宋代遗存1:(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文物2014年第2期)2009年-2010年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进行了水下调查,采集了一批遗物,均为龙泉窑系青釉瓷器,以碗为主,另有少量的盘、碟等。从出水的瓷器看,瓷器的造型与福建北部松溪回场窑、浦城碗窑背窑的产品相似,年代为南宋早期。未发现船体遗址。福建平潭海域宋代遗存2:(平潭网:平潭新发现两处沉船遗址,其中首次发现南宋建筑材料2016年6月2日版)时间:2016年5月21日 地点:福建平潭海域平潭海域发现两处宋元沉船遗存,采集到碗、碟等龙泉瓷器,其中在草屿南宋沉船遗存发现的古代建筑材料,更是首次发现。
24、BREAD PPT DESIGN左侧两块为草屿南宋沉船遗存上采集到的建筑材料,初步判断为瓦片,右边的文物为船员的生活用具。BREAD PPT DESIGN福建泉州发现20处水下考古线索:(福建泉州发现20处水下考古线索,沉船含宋元明清时期,海峡导报2015年5月19日版)2012年,泉州正式启动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至2014年完成对泉州市541公里海岸线沿线村落陆地调查,包括姓氏、人口迁徙、海洋信仰、码头形成。经过两年的实际调查走访、水面勘探,尤其是对渔民的口头采访,及渔民从水下打捞上来的瓷器、沉船的构件分析,泉州水域的沉船包括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有20处水下文化遗存线索。本次调查新发现古
25、代沉船疑点和文物点共47处,复查古代沉船疑点3处,走访76处古代码头。BREAD PPT DESIGN宋代造船业技术:1、木材的使用:南海一号和华光礁一号沉船的木材经鉴定,都为松木。不同地区的船形使用的木材也是不同的,宋代福建海船的木材主要是杉、松、樟三类,广船主要用铁犁木。2、船舶形制:河南滑县沉船为方首,方尾,平底,两端上翘,船体宽且扁,为沙船的形制;“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沉船均为尖头船,从长宽比看,具有古代“福船”的特征,尖底海船,长宽比较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平底船适合内河航运及浅海航行,尖底海船则适于远洋深海航行。宋代福建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当时全国第一流的造船技术,所造的“福
26、船”全国闻名。有使者出使高丽,按常规应向近处的山东征调船只,宋政府反而舍近求远,委福建两浙监司招募:“旧例,每因朝廷遣使,先期委福建两浙监司雇募客舟,复令明州装饰,略为神舟,具体而微。BREAD PPT DESIGN3、水密隔舱:水密舱出现于唐朝而推广于宋元时期,南海一号和华光礁一号均为水密隔舱。水密隔舱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在航行过程中若遭遇海难,一两个舱室破损并不会导致海水进入其他舱室而影响整个船只的安全,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其次,船上分舱,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不同的货主可以同时在个别的舱区中装货和取化,提高了装卸的效率,又便于进行管理。4、框架锯的
27、使用以及刨具的使用:河南滑县北宋沉船使用的木料间缝隙极小,且相对来说整齐得多,有明显锯过的痕迹,说明木料在开解的过程中使用了框架锯,而完整的框架锯形象最早出现在12世纪初的清明上河图中。开解后的木料表面还进行了刨制,木料残留的状如柳叶的浅槽和木板表面有突出的结节,说明木板进一步精加工时使用的是削。BREAD PPT DESIGN5、滑县沉船船舷为单板上下拼接,板与板之间用铁钉从外向内斜向钉入加以固定,缝隙间填桐油灰。南海一号沉船船舷部位为多重鱼鳞搭接结构,华光礁一号沉船在船板缝隙之间发现了由麻丝、桐油灰等捣成的白色艌合物。可见宋代船舶外板有两种连结法,即搭接式(多重鱼鳞搭接结构)和平接式(榫连
28、)混合使用。搭接式,即组成船壳的木板间不是平行对接,而是一层压一层叠加搭接。这种类似“鱼鳞式”的搭接法不但使得船壳木板联结紧密严实,其叠加构造也让船壳整体强度大大提高,不易漏水。南海一号船板是多重木板紧密结合,华光礁一号的船板也是由五层木板结合,局部出现了六层。可见,宋代船舶多为重板结构,使用多重鱼鳞搭接结构,使得船体结构也更为牢固,这也是宋代海船造型的特征之一。平接方法,即钉接榫合技术,船内隔舱板及舱板枕木与左右两舷榫接,船舷由根大木平并成排钉合,将铁钉斜穿入木,底板与壳板也采取同样的工艺。这种工艺使得船体在水流的冲击下不易松脱。而在船板之间的缝隙用麻丝、竹茹、桐油灰的艌合物粘接,这种艌合物
29、填塞船缝,非常牢固,既不透水,且不易燃烧,是宋代一种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BREAD PPT DESIGN结语:东南沿海地区优良的港湾,内陆河川的密集,为海洋航运和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促进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内河和沿海地区发现的古代沉船就是造船业技术的最好体现。宋代是我国船舶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居于先列的。不同地区的船舶使用的木料不同,内河航运和远洋航行船舶形制的不同,水密隔舱技术的推广,船板搭接方式的多样化,艌合物的产生,框架锯的使用,这些造船技术都是宋代造船业向前发展的有力力证。BREAD PPT DESIGN参考文献:报纸1.张景华:“南海号”沉船打捞
30、工程全揭秘,光明日报2007年4月9日第005 版。2.姜伯静:“南海一号”别成下一个定陵,深圳商报2011年4 月27日第C05 版。3.黄晶:华光礁一号沉船再现八百年前中华航海之光,海南日报2011年11月21 日第B07版。4.台山海域出水第3件宋元木锚,正制定措施保护沉船,广州日报2012年12月 17日。5.张燕:“华光礁号”见证海上丝绸之路,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1 月9日 第014版。6.李庆新:“南海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方日报2014 年1月24日第 A05版。7.精美文物惊艳了历史,广州日报2014年11月28日A5版。8.陶旺波,陈杰:“南海一号”可能姓“福”,中国海洋
31、报2015年1月7日第 004版。BREAD PPT DESIGN9.胡琴:在南博遇见南宋沉船 华光礁号:来自海上丝路的宝藏,江苏科技报 2016年4 月27日第 A14 版。10.福建泉州发现20处水下考古线索,沉船含宋元明清时期,海峡导报2015年5 月19日版。11.南海一号,带你阅千年,人民日报2016 年1月11日第012 版。12.“南海号”保护发掘阶段性成果公布确定船体结构、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中国文物报2016年1月12日第2版。13.探摸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商船专访“南海一号”项目领队之一孙键,文汇报 2016年2月24日第004版。14.付鑫鑫:“南海一号”:沉睡 80
32、0 年的繁华,文汇报2016年2月24日 第004 版。15.平潭新发现两处沉船遗址,其中首次发现南宋建筑材料,平潭网2016年6月2日 版。BREAD PPT DESIGN期刊1.孙键:揭秘华光礁一号沉船,华夏地理2007年第10期。2.孙键:南海沉船与宋瓷外销,中外文化交流2008年第1期。3.曹劲:盛世传佳音 宝船获新生宋代沉船“南海I号”的发现、打捞与保护,文 化遗产2008年第1期。4.王浩:西沙群岛水下考古之行“华光礁号”南宋沉船发掘纪实,武汉文博 2008年第1期。5.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2008年莆田沿海水下考古调查简报,福建文博 2009年第2期。6.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滑县文物保护管理研究所:河南滑县宋代古船的发掘,考古2013年第3期。7.孟原召:中国境内古代沉船的考古发现,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第4期。8.俞嘉馨:南海归帆 情何以堪关于西沙华光礁号沉船,中外文化交流,2013年第12期。9.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文物2014年第2期。BREAD PPT DESIGN10.文豪、许兆欢:阳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概况,南方论刊2015年第7期。11.赵建中:南海一号展现的宋代单体船舶水平,岭南文史2015年第3期。12.包春磊:南海“华光礁号”沉船水下考古试析,南海学刊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