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4 页 2022-2023 学年九十五中高三开学检测学年九十五中高三开学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1.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B.C.D.3.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政事堂、越窑、夜市
2、、“士大夫画”“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B.C.D.4.战国时期思想学派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派的主张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行仁政,民之悦之”C.“燔诗书,贱游学之人”D.“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5.下表罗列了秦、西汉、宋、清各代的部分官职,依据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巡抚总督都统水师提督管带 郡守中尉宗正将作少府监御史 刺史三服官盐铁官常侍司隶校尉 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州提点刑狱司 A.B.C.D.6.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
3、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7.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 D.“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8.中国古代出现过多次治世局面。以下排序正确的是()A.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B.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
4、观之治 D.康乾盛世文景之治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9.公元 8 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汉字)、思想意识(儒教、佛教)、社会组织(律令制度)、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上联成一气,形成一个以中华帝国为文化源的有序结构系统。这表明,在该时期()A.东亚地区形成了多样统一的文化有机体 B.东亚国家忽视引进文化应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C.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双向输出成为主流 D.唐朝凭借强大国力推动文化的对外扩张 10.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 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A.文化市场是
5、开放而有序的 B.盗印文人书籍风气猖狂 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D.雕版印刷书籍只在民间出现 11.在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措施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2.据史书记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事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取办,无复常准。”那么唐代实行两税法的直接原因是()A.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 2 页,共 4 页 13.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
6、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14.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 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B.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C.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 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16.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
7、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17.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驰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衰帝纵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 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 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 A.B.C.D.18.晋书 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
8、”。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19.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期 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 40 亩,妇人 20 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 20 亩,一夫一妇可受田 140亩。魏书 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隋书 食货志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册府元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9、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0.假设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第 3 页,共 4 页 21.唐太宗、
10、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清朝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台湾府,乾隆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A.强化了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2.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定期回驻京师。通常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23.下表是关于唐代土地买卖的记述。据此可
11、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及水碾硙,侵损百姓 全唐文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册府元龟 田制 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C.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24.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A.“三教合归儒”现象出现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25.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
12、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因此唐太宗采取了()A.互惠互利的对外政策 B.开明宽松的民族政策 C.为国理财的财政政策 D.求贤纳谏的人才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26.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
13、。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
14、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第 4 页,共 4 页 27.制度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
15、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 商君列传(1)阅读材料一,结合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富国强兵?材料二 (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
16、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 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
17、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