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西安市第八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
2、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爱因斯坦曾评价甘地说:“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爱因斯坦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多次组织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被尊称为圣雄,国父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祖国独立解放奋斗 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BCD2如图体现了16世纪法国学者布埃勒对“真正的人”的理解,从中可见人生存的四种层次分别是懒惰、贪婪、奢侈和美德,与石头、植物、有感性的马和理性的人相对应。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教思想广泛传播B人文主义得到发展C生物进化论的影
3、响D个人私欲日益膨胀3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D废除私有制4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5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1938年 1953年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
4、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6据清末某官员记述,自1888年漠河金矿创办运行,“时不过二年,骤能如此其盛,若沿边一带,矿务渐次开拓,商务即可渐饮腾茂,星罗棋布。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这表明了当时A鼓励实业的政策成效显著B官办企业促进了商业繁荣C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D开办漠矿有利于巩固边防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
5、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8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对某次战役有如下描述:“7月1日晨7时整,英、法军队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头戴钢盔和防毒面具,配合各种最新式兵器,以及炸弹、迫击炮、轻重机枪,在所有炮火支援下,扑向45公里战线上的敌人。”他描述的这次战役发生于下图ABCD9清代除继续沿袭明代脱漏户口人户以籍为定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 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者、跨籍者、越边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A租佃制度的瓦解B阶层流动
6、的弱化C宗法观念的扩展D专制集权的强化10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上、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C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11如图所示矛盾由哪一场战争直接引发A普法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2掌握历史时间需要记忆,更需要逻辑。下列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颁布航海条例议会宣称自由贸易是国策 取得“七年战争”胜利ABCD二、非选择
7、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十六岁即位。在位期间采取附金和宋之策,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1170年,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任得敬分国的阴谋。此后,李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
8、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李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西夏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李仁孝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仁孝改革的影响。14(20分)有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在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甘地是因为,甘地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祖国独立解放奋斗
9、,他多次组织印度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等,符合题意,B项正确;被尊称为圣雄、国父等是对甘地的评价,不是评价他的依据,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2、B【解析】布埃勒认为真正的人是具有理性和美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正确;16世纪宗教改革刚刚兴起,尚未达到广泛传播程度,而且理性本身与新教思想相对,排除A;布埃勒对人的描述并不是按照生物进化过程描述的,排除C;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社会风气中是否个人私欲泛滥,排除D。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叙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阐述,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对民生主义的
10、进一步阐述,“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更加直接体现了他希望节制资本,使人民生活达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围;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生主义4、A【解析】由材料“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可见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问题,排除B;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实现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排除C;材料主旨主旨不是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排除D。5、A【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38-1953 年间,正是冷战期间。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
11、出口数额比例明显增加,对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应该是在冷战之后出现的状况,因此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A项正确;考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详解】6、D【解析】从材料信息“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可知当时开办漠河金矿有利于巩固边防,更是直接针对沙俄的侵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沙俄率先开采同漠河金矿同属一脉的黑龙江左岸的矿产,造成压迫我方的形势,故答案选D;鼓励实业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时期才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漠河金矿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BC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清末某官员
12、记述”“1888年”“边境虽虚,何尝不可借开矿招商而实之哉。”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7、C【解析】本题是历史研究方法题。史学家傅斯年的观点是强调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而人为地拓宽、转变、拔高,表2仅仅是四川学者吴虞在成都和北京两地消费结构的对比变化,即选C项。ABD三项都超越了史料,都违背了傅斯年的观点。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7月在图中处开始的索姆河战役中,英、法军队使用了最新式兵器,付出了最多兵力,是一战时期最惨烈的一役,D项正确;处凡尔登,处马恩河,处瓦兹河都不是一战中使用到各种最新式兵器的战役,ABC三项错误。9、D【解析】清代继承并强化了明代
13、的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人口的管理,从而强化了专制集权,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户籍管理制度,没有涉及租佃制度、阶层流动和宗法观念的扩展,排除ABC。故选D。10、A【解析】宋代科举选官加试有关律令的内容,说明当时注重考生的行政能力,故选A;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没有体现题意主旨,排除;当时考试加试律令,没有体现时务策是科举考试规定内容,排除D。故选A。11、B【解析】图中所示是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即美国企图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谋求霸主地位,遭到英国的反对,且德国妄图复仇,法国希望严惩德国,B正确;普法战争与美国、英国无关,A错误;冷战发生于二战后,C与材料不符;二战后美国成为霸主,资本主义世
14、界唯美国马首是瞻,D错误。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是在1776年;颁布航海条例是在1651年;取得“七年战争”胜利是在1763年;议会宣称自由贸易是国策是在1852年,因此正确排序是,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结合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挥儒家思想作用;通过考试(科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注重吸收前朝经验;注重法律的作用;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重文轻武。(2)影响:促进了西夏政权的进步(封建化进程);
15、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巩固了统治;但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备废弛,国家衰落。【解析】(1)由材料“附金和宋之策,稳定外部环境”“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政策多重文轻武”,从而归纳出李仁孝改革的主要特点。(2)由材料“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尊崇儒学”“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可知,促进了西夏政权的进步(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巩固了统治。由材料“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西夏晚期的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可见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备废弛,国家衰落。14、B 为原始史料。因为 A 是文学艺术作品,B 是明朝科举考试答卷,上有万历皇帝亲笔批答,能直接反映当时科举制的情形。【解析】根据图片可知,B是万历皇帝题字的状元试卷,因此是原始史料。儒林外史是文学作品,有人为加工痕迹,主观性较强,而B是明朝科举考试答卷,上有万历皇帝亲笔批答,能直接反映当时科举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