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47782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共管理学(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n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要点:公共管理的管理学思想渊源公共管理的经济学思想渊源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各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n重点分析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一、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一)古典学派理论n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为代表。古典学派关注的焦点是“效率”和“经济”,注意的重心是管理程序、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以及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等功能。“科学管理之父“n泰勒对科学管理的定义:n“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

2、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n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最初是针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但他提出的关于建立管理目标、管理控制标准、管理程序化、组织分工与协作、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在管理中使用科学方法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适用于企业,也同样适用于政府行政管理。n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最终形成了一场影响美国以致欧洲企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最终形成了一场影响美国以致欧洲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运动。业管理的科学管理运动。n曾经担任美国全国办

3、公室管理协会会长的威廉亨莱芬韦尔是第一个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运用于机关行政办公室管理工作并取得成功的人。他从打字员的动作研究到办公室的布局、设备、通风、照明的布置到办公室工作程序都做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办公室的科学管理原则。莱芬韦尔在他的许多著述和办公管理实践中,宣传和推广科学的办公室管理,在欧美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n莫里斯卢埃林库克作为科学管理的早期研究者之一,也曾成功地把科学管理原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管理工作中。这些事实证明,科学管理理论不但可以应用于企业,也能够应用于办公室管理、市政管理和政府行政管理。n伦纳德D 怀特进一步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n(科学管理)“在公共行政的实

4、践和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对科学管理和科学原则的信奉迅速扩展并使其流行的正统做法,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人员的影响达到了顶峰科学管理在1910-1940年期间一直对公共行政起着支配作用。”波齐曼(行政学家)n管理主义对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二)行为学派理论(二)行为学派理论n梅奥(J.E.Mayo)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证实了人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士气的高低。霍桑实验用“社会人”的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学。(三)决策学派理论(三)决策

5、学派理论n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为开端。西蒙指出,决策在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存在,但在领导高层尤为重要。nHerbert Simon認為性決策必須符合:n決策之前,尋找所有可能的方案;n評估每個方案可能導致的全部結果;n具備一套價值體系,足以選擇、排序可能的方案。n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n传统理论的不足: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现实之处:(1)假定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2)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n有限理性理论:人类行为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

6、的有限理性;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标准取代“最优化”准则。n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E.Lindblom)的渐进决策理论。n在各方互动的基础上,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来作决定,并最终为各方所接受,这种决策方式模式,林德布洛姆称之为“渐进决策”。“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目标行动明确区分,将目标当作决策的前提不区分,认为二者相互联系目标手段区分,先确立目标,再寻找手段不区分,认为这种区分是不妥当的且有限的决策目标“好”的决策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好”的决策是由“共识”所产生的(利益活动)分析的范围综合或全面分析有限分析对理论的态度过分强调理论的作用主

7、张通过连续比较来减少对理论的依赖(四)系统学派理论n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n20世纪6070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n理论贡献:最早把系统理论和社会学知识应用于管理领域,提出系统组织观,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改变了人们描述和分析组织各个部分的做法,将注意力从组织的各个部分转移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转移到整体,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各个问题,而应当认识到它们的相互影响。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将管理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五)新管理主义理论(五)新管理

8、主义理论1.1.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理论。n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MHammer)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的定义,是指“为了飞越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n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n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n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

9、n2O世纪6O、7O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n(1)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n(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n(3)变化(Chang

10、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n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 the Corp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结构重整、文件管理、走动式管理、矩阵管理、内部创新及一分钟决策等”。nIB

11、MIBM信用公司:信用公司:通过流程改造,实行一个通才信贷员代替过去多位专才并减少了九成作业时间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n海尔再造的成效:海尔再造的成效:交货时间降低了32 到货及时率从95提高到98 出口创汇增长103。利税增长25.9%应付帐款周转天数降低54.79%直接效益为3.45亿元。2.2.虚拟企业虚拟企业(virtual corporation)。n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n 虚拟企业就足够多个企业或企业群基于于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而结

12、成的一种动态的经济联盟。虚拟企业本质是一种电子在线组织。作为一种网络化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交易形式。”n例1:思科公司名义上在全球有34家工厂,但实际上只有两家是他们自己的工厂,另外的32家工厂都是虚拟的合作工厂。当思科在网上接到订单后。就在网上通知各个合作厂家进行生产,然后直接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n例2: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耐克公司,在全球有无数家虚拟生产工厂,但没有一家真正是属于自己的,耐克公司只负责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工作,专门的生产都交给别的企业去做。3.3.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n含义:n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

13、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n这种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构成,由于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具有持续的学习精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n背景:n权力控制型企业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前期发挥了有效作用,它对生产、工作的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以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取胜的需要。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n内容:n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1965年,他发表

14、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新设计 的论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这是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n圣吉(Senge,1990)认为,学习型组织让人们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n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

15、Team Leamig)系统性思考(System thinking)n案例:n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管理层次由9层减少为4层,只有这样的体制,才能保证上下级的不断沟通,下层才能直接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能亲自了解到下层的动态,吸取第一线的营养。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二、当代经济学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n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

16、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缪勒 n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从而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统壁垒。l“公共选择实际上是经济理论在政治活动或政府选择领域中的应用和扩展”。James Buchanann公共选择具有3个规定性:第一,集体性。第二,规则性。第三,非市场性。n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启示: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

17、与新的研究途径;引发了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使得公共管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方面进行研究。(二)政府失败论n“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涉及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n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n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

18、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新闻点评:n清华女生拟撤销对三部委信息不公开起诉清华女生拟撤销对三部委信息不公开起诉n2011-10-10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n日前,清华大学女研究生李燕曾因申请公开“副部长分工”等信息遭拒,而将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和教育部告上法庭。10月9日,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鉴于这三家部委都已向她公开了相关的政府信息,诉讼已没有意义,她拟撤诉。n李燕向记者介绍,虽然她的起诉请求迟迟未能得到受理,但在法院的多方努力下,国土部等三部委相继对李燕的申请公开的信息予以公开。科技部第一个予以积极回应,赶在国庆长假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李燕公开了“副部长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负责

19、联系的单位”等信息。紧接着在国庆假期,李燕在网上发现教育部也已经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副部长分管职能信息。而国土部赶在国庆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给李燕打来电话,告知其申请的信息已在网上公开。1.公共决策失效n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效。n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人是自利的、效用的最大化,在市场中如此,在公共领域中也是如此。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卖者转变为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者、政治

20、家、纳税人或官员时,他们的品性不会发生变化”。“私人偏好的满足是集体活动存在的首要目标。”“在公共选择的透视中,诸如社会目标、国家目标或社会福利函数之类的东西是完全不存在的。”布坎南n哈维罗森在他的财政学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92年,美国在讨论降低政府开支与财政赤字的过程中,国会却通过了一项议案,批准拨出数百万美元在西弗吉尼亚州的一个闭塞地区修建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去消除交通拥挤”。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弗吉尼亚是参议员罗伯特伯德(Robert Byrd)的家乡,而伯德又是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对于为许多别的参议员所宠爱的项目来说,他那一票将是至关重要的。(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

21、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阿罗不可能定理)(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4)选民的“短见效应”。“一场大肆渲染的节省几个美元而取消政府高级官员轿 车待遇的运动在政治上获得的好处可能超过为纳税人节省成百万美元的复杂的政府机构改组计划。”Jane Shaw(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有理性的不知情的选民对特殊利益集团并无多少制约。”Jane Shaw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n缺乏竞争性压力。n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n缺乏监督信息。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弗里德曼)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弗里德曼)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花钱办事的四种模

22、式 结果结果花自己的钱给自己办事 最为经济(既讲节约又讲效果,如上街买菜经常要讨价还价);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 最有效率(只讲节约不讲效果,如到医院看病人购买礼物);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 最为浪费(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如公费医疗);花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 最不负责(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如国有企业采购原材料)。3.3.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n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n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n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位代表人物威廉尼斯坎宁的研

23、究,政府官员追求的个人目标有“薪金、职务津贴、社会名望、权力、人事权、较大的影响力、轻松的工作负担等”。n公车改革公车改革16年仍无头绪年仍无头绪 每年支出已达每年支出已达2000亿亿n2010年年12月月05日日 来源:来源:南方日报南方日报n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n公车治理16年来,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元。民众期待改革的声音更是一浪高于一浪。而已有的几种改革模式也屡屡招怨,其根本原因就是

24、,没有去触碰特权。分析人士称,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也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n坊间流传,在京城的许多交警手里,有一个车牌号码清单需要牢牢记住,也许不经意间,就会错拦下一辆高级官员的车。n同样在一个地方城市,重要人物的车牌号码也是当地交警们需要做的功课。n显然,在中国人眼里,公务车可以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象征,也因此总是吸引普通公众的关注。在改革了16年之后,公车改革的消息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n公务车开支有增无减公务车开支有增无减n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公车需要改革,早已是达成社会共识、毋须细说的问题。可面对从公共财政中源源流出的公车消费支出,尽管治理手段

25、花样百出,可公车治理之难,16年来仍旧寸步难行,结果却是愈演愈烈。n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耐人寻味。n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然而现实是,迄今为止,这项改革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头绪。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

26、000亿元。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各地纷纷采取了“卖公车、发补贴”的办法。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将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n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

27、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n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n是福利还是特权?是福利还是特权?n中国的公车问题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购买时超编超标配置,使用时公车私用,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奇,无论是从购买、使用还是事后的维修,公车都在吞噬着公众的利益,因此,民众期待改革公车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n评论人士称,倒不是民众对公车改革格外挑剔,从“辽

28、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车补待遇”这类公车改革之怪现状就可看出:一些地方的车改不是为了公共财政节约行政支出,而是将公车福利直接变现,车改变成了“赎买”。通过改革,本来备受质疑的公车使用,反倒利用货币补贴这一政策合法化了,公共资源不仅成了“唐僧肉”,甚至还成了某些地方公车改革的一大成果。动谁,也动不了特权者的奶酪,这样的公车改革着实让人匪夷所思。n据了解,在绝大多数国家,对公车的配备及使用都有非常严格的范围。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近一两年德国、法国都曾出现政府部长因公车私用,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而辞职的事情。我国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n

29、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民生活还远不富裕、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官员的公车消费水平却居世界前列,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特权泛滥。n与国外相比,尽管我国国内的许多地方都有所谓的“条例”、“规章”、“措施”等等,却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对于公车私用者,也往往采取“民不告、官不究”的消极处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公车私用行为的泛滥。n我国1988年10月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对公务员配车标准规定为: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

30、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界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应当说,这些规定与许多国家公务用车的规定大体上是相当的。n但直面现实,这些规定早已名存实亡。现在许多地方就连科级干部都早已配有专车,更别说一个处长,美其名曰是“工作需要”,但其实质,就是享受特权。n体制不改,难有突破体制不改,难有突破n近年来公车采购的反弹,无疑宣布了历次公车改革的失败。为什么每一次改革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弹呢?这实际上涉及到政府深层改革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曾总结,在近些年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凡是涉及减福利的,改革都非常神速如国有企业改制带来

31、的失业下岗和高收入者的收入申报制度,而凡是涉及削特权的,都进展得非常缓慢如公车改革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n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的发放上。n从各种“车改”模式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官员专车是改革的主要措施,而“车贴”发放的主要依据就是官职,如杭州市的“车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分300

32、元到2600元共9档,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为1200元,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达3500元,辽宁省辽阳市实行“车改”的两区区级领导则每月补贴6600元,而该区一般公务员最低只有100余元。n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他讲到这一点时曾强调:“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元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

33、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n6343辆车就能满足辆车就能满足17万公务员的公务需求万公务员的公务需求n香港怎么管公车香港怎么管公车n尹世昌2011年07月06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n仅不到仅不到40名高级别官员配备专车,可以私用名高级别官员配备专车,可以私用在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负责执行政府的车辆管理政策。该署负责人告诉记者,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各司长、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及各决策局局长等人可以使用公务汽车,司机也由政府派出,不用官员承担任何费用,而且用途不限。就是说,政策局常秘(包括)级别或以上的香港政府高官,使用公车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不但能在公务中使用,也可以用于私人用途。不过,物流

34、服务署透露,这样的高级别官员数目不多于40人。n 既然政府高官可以随意使用公车,普通市民会不会担心公车滥用浪费公帑?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一流的人才,需要用一流的薪酬福利吸引。香港要吸收高素质人员到政府机关服务,这是必须付出的福利,而且有助于官员提高效率。“其实这更是对官员的一种监督途径。”这位市民说,通过高官车辆出入的场所,普通市民可以了解高官每天都做什么。原来,香港政府的车辆可以从车牌号码识别。物流服务署介绍,行政长官等高级别官员专车车牌,分别以区徽及其职衔的英文缩写识别,消防处车辆的号码用“F”作为英文字头。除了这些特殊情况,政府车辆车牌一般都是用“AM”作为英文字头。大街上跑的哪些车是公车

35、,普通香港市民一看便知。n过去过去5年,每年花年,每年花1亿多港元买车亿多港元买车那么,普通官员使用公车,如何保证用于公务?物流服务署介绍,政府各部门须负责其部门车辆的日常管理,每部政府车辆都备有行车记录簿,记录数据包括车程时间、公里数、地点和行程目的。部门管理人员须查阅行车记录簿的行车记录,以防止公车私用。政府用车是否会出现超标准配备的情况?物流服务署介绍,政府有关部门按车辆的实际用途及需要确定车辆规格,并以招标方式按规格统一采购轿车、货车及巴士等一般用途车辆,然后分配给各部门使用,所以不会出现超过配置标准的情况。目前,常秘及以上的官员使用的公务车,除了3辆丰田雷克萨斯轿车,多是大众生产的高

36、档轿车辉腾。n 购车费用由政府物流服务署支付,而使用车辆的各部门会负责其车辆的日常运作管理及司机的日常开支。物流服务署在过去5年共有5.25亿元(港币,下同)用于采购“一般用途车辆”,平均每年约1.05亿元。物流服务署解释,所谓“一般用途车辆”,包括轿车、电单车(摩托车)、巴士和货车等,价格视有关车辆的类别而定,例如电单车和巴士的价格分别为约3万元和125万元。n日常公务轿车售价多数在日常公务轿车售价多数在20万元以下万元以下目前,香港政府车队一共有车辆6343辆。其中,普通车辆有1320辆,主要包括轿车、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轿车中数量最多的型号分别是丰田混能轿车Prius、日产Ti

37、ida及日产多用途车Serena。它们都是售价适中、节能环保的轿车,采购价分别为每辆19.5万元、11.6万元及14.7万元。此外,政府车队还有巴士536辆;越野车183辆;电单车520辆;货车362辆;客货两用车1648辆;特别用途车辆1774辆,其中包括垃圾车、警车、救护车等。这些数据,普通市民都可以在物流服务署网站上方便地查询到。n在安邦分析人员的分析报告中,研究人员却认为,公务车使用人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天然反对公车改革。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公车使用改革的“雷”会不断地打下去,局部也会下些“阵雨”,但如果体制不改,公车改革不可能奢望有实质性的突破。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38、n武汉长江三桥建成武汉长江三桥建成10年维修年维修24次次n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对桥本身和维修的质量担忧。n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所以不得不再次维修。导致维修“短寿”的原因,据说是维修施工没有保质保量。当时负责大桥维

39、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n 这种“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难免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如此折腾,不仅是浪费资源、浪费资金,维修过程造成交通堵塞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每次大桥维修动辄数十天几个月,封闭、打围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有时长达几公里,怨声载道。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建筑技术越来越好,建筑工程质量却越来越令人

40、担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n张维迎:打着国家利益旗号的基本上都是私利张维迎:打着国家利益旗号的基本上都是私利 n2010年09月08日 东方早报 n自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流行对市场加强监管,并用政府力量刺激经济。您怎么看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n张维迎:尽管政府本身的存在有其理由,比如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秩序和产权,但政府一旦获得这些功能之后,就会异化。政府创造的价值是否超过其成本,你也不知道。因为没有私权和它竞争、比赛,它是垄断、强制性的。它是现代社会唯一可以使用暴力获取收入的机构。在某些情况下,政治家出于某种理念、利益,政府会不断侵占私人领域,而且还能获得民众支持。比如当政府在你家附近建个大公园

41、的时候,你当然很开心。n但真正出钱的人很遥远,他没有办法真正约束它。政府天然有一种内在自我扩张的倾向,尤其当我们遇到危机、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一个机构-政府保护我们。政府官员如果预算越多,他当然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修高铁、高速公路的时候,地方政府官员为什么有积极性?n因为有很多人从中得到好处,很多人可以从修这条路中间养活自己。换个角度也是有些人在“掠夺”别人的财富,当然不是说一定是这样,但很有可能是这样。这样的情况就算在欧美民主社会里也一样,欧美唯一的好处是,预算更加透明一点。美国几千亿美元救市,有一个很长的国会讨论过程,而中国几万亿元经济刺激就这么很快通过了,资源的浪费可能是很严重的

42、。n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每个人都想要免费午餐,政府提供的机制就是,个人好处别人买单。最后的结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每个人都觉得,我不去争取这个资源就会被别人争了,就吃亏了,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n但我们看到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在全市界范围内政府的监管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且是得到相当部分民众支持的,就算在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是获得相当大赞许,您怎么看这样一种大政府的趋势?n张维迎:政府权力几乎都是通过危机来扩张的,每次经济危机都能创造机会给政府提供理由去扩张自己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一旦上去就下不来,因为政府权力背后就有既得利益,既得利益一旦获得,没人愿意放弃,总有人去游说维护自己的权

43、力。打着国家利益旗号的背后,基本上都是私利。比如每个人花一元钱,中国十三亿人就要花掉十三亿。有一个人花十个亿去游说政府,那他最后还能赚三亿。好多资源都是这样通过政府或者准政府的机构浪费的,但大家很无能为力。n又比如,大家买房都要付一个维修基金,你房子真要维修的时候你拿不到这个钱,因为你拿这个钱程序非常复杂,最后你会觉得,“算了,不去拿这个钱修房子。”最后所有人都没有动力去用这笔钱修房子,这样其实是少数人拥有了这笔钱,没人能管的到。政府很类似这种机构,形成不对称机制,获利的是少数人,付出成本的是大量普通人,而这些人被损害的利益其实很小很小,可能就是一块钱,所以受损的人没有办法联合起来去争取利益,

44、而受益的人总能联合起来得到好处。n金融危机中也是这样,美国花了那么多美元救助华尔街。可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救助呢?当然口号是拯救华尔街拯救美国经济,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遇到危机的时候,政府是最容易束缚别人。很多市场的矛盾是忽悠出来的,是吃药吃出来的。我们的宏观调控也是这样,不断给市场吃药。在中国,你不允许自由办学,而且门槛很高,造成私立学校学费非常高。政府反而跑出来说,我要管管你们乱收费。其实根源是没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最合理的定价。n所以您并不支持政府在危机时刻做更多干预。n张维迎:表面上四万亿经济刺激是为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我们都没有看到其将来的后果。政府的刺激手段很多是拖延、掩盖问题,是

45、拆了东墙补西墙。政府对危机的承受能力当然大于私人,但承受能力越强的机构,问题爆发后,其毁灭性的结果就越大。政府的坏账比私人坏账,持续的时间更长,后果也更严重。政府当然还可以印货币,但最后对货币体系的破坏将更严重。n此外,企业家也有责任。企业家有一种错觉,我的东西卖不出去就是需求不足,就说服政府增加需求。其实你卖不出去,是你产品结构有问题。但他们想的是让政府帮忙。危机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政府多出钱,但后果真的无法预测。其实,危机时候恰恰是很多人用公共资源获取个人利益。n加强市场监管,增加行政性的经济刺激其实您在两年前就曾担心过中国存在的反市场冲动,现在看来是否被你言中了?n张维迎:在中国,反市场最典

46、型的表征就是国企越来越强大,甚至进入一般性市场竞争领域,与民企争利。好多国有企业其实是强榨资源,强制民营企业。比如国电网,从上游到下游垄断,你不听话不给你电,不采购你的设备。国有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强买强卖能力,参与经济活动。在这一强大力量面前,好多民营企业心中没底,所以它们就投怀送抱,因为这样还有些安全感。从长远看,这是麻烦事。此外,国企还频频跨界进入私营企业领域,开始越过边界胡来。俗话说,“穷生贼富生淫”,很多国有企业就是这样的“富人”,侵犯到很多领域。私人企业除非跟政府勾结,否则做不到国企那种极致。n可至少从表面上看,国有企业越来越强大,还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你怎么看国企这样一种实力?n张维

47、迎:打着国有企业名号的企业,常常会被人误解,以为这些企业就是每个人的,赚钱后是每个人的利益。这是完全错误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最本质的差别在于私营企业要获得一个地位就要创造财富,国有企业可以不创造财富也能享受;私营企业出了问题要自己承担后果,国有企业出问题,没有人真正承担。国有企业赚很多钱的时候,发很多员工福利,要是亏钱了,会有政府补贴。所以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不承担损失的责任。4.4.政府的寻租活动。政府的寻租活动。n寻租(Rent-seeking)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

48、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n根据布坎南的定义:“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如纺织业寻求政府的关税与配额的保护,将外商拒之于国门之外,维持本行业的垄断地位,而高额垄断利润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被称为经济租金。n所谓寻租就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缪勒缪勒n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见的寻租行为:政府定价;政府的特许权;政府的关税和进口配额;政府订货。n实质: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

49、攫取既得利益。n消极效应: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导致不同政府部门间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n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

50、僚主义。n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式的官僚主义。n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不依靠群众,盲目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