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4964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PT 页数:37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2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2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2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2页
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社会学主讲:陈海平2010年9月第一讲 绪论n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n(一)国外社会学家代表性的观点:n1、吉勒特(G.M.Gillette):研究农村生活n2、沃格特(P.L.Vogt):研究农村文化n3、泰勒(C.C.Taylor):研究农村社会问题n4、霍桑(H.B.Hawthorn):研究农村社会化n5、西姆斯(N.l.Sims)、索罗金(P.Sorokin)、齐默尔曼(C.C.Zimmerman):比较农村与城市的异同n (二)国内社会学家代表性的观点:n1、童润之:“注重实际问题的阐明”,“不偏重理论推敲”乡村社会学纲要1937。n2、乔启明:“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经济、文化、

2、组织等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n3、杨开道:“研究农村社会生活的全体,去谋求农村社会的发达,农村人民全体的幸福”农村社会学n4、冯和法:“研究农民的相互关系的,农村社会关系的重点是经济关系”n5、陈翰生:“社会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而中国大部分生产关系是属于农村的。”(三)我们的理解:n n1、从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来理解n 社会学是通过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研究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的科学。n2、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第一,农村社会学应该研究农村社会的个人。第二,研究特定历史时期

3、和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第三,研究客体是“农村”。n3、农村社会学的特点:整体性、实用性、本土性n4、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研究领域n(1)农民群体结构以及社会关系n(2)农村社区生活n(3)农村社会问题n(4)城乡关系n(5)农村现代化二、农村社会学简要历史n(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n1、20世纪初美国的“农村生活运动”(Country Life Movement)。n2、高尔宾(C.T.Galpin)1915年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The Social Anatomy of an Agricultural Community)一文,可以认为是农村社会学在美国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此后,1

4、937年成立了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出版农村社会学杂志,农村社会学研究不断发展。n3、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n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1968年又在荷兰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大会。n4、农村社会学在发展中国家也发展得也比较快。n5、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对农村社会学也比较重视。(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n 1、农村社会学早期发展n2、中国的农村社会调查:n(1)早期由外籍教师主持的调查n(2)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主持的调查n(3)社会学者在国统区的社会

5、调查n(4)学院派主持的农村社会调查3、30年代广为推广的乡村建设运动n乡村建设运动:n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n李景汉主持的定县调查:n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研究院 第二讲 农村社会中的个人农民 n一、农民的界定n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 罗吉斯和拉伯尔J 伯德格认为:“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认为:“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无所谓农民。辞海中说“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n农民:农民是指在农村地缘

6、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组成的农村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社会组织的农村居民。n二、农民的社会属性与特征n1、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中国农民n 二元社会结构,主要是指我国几亿农民长期以来受到的制度化、结构化的不公正待遇或者说是政策性歧视,而且被剥夺变换身份的自由。维系二元社会结构的具体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副食品与燃料供应制度、住宅制度、生产资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兵役制度、婚姻制度和计划生育制度等等。2、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n(1)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n(2)农民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n(3)农民中产生

7、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n(4)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n(5)农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三、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n(一)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n1、学习生活、生产技能。生活技能,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首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知识。生产技能,主要指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科学知识等。n2、学习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规范。一般来说,字农村社会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所以,农民的社会化过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n3、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二)农民社会化的因素n1、家庭因素n2、学校因素n3、同辈群体因素n4、大众传播

8、媒介因素三、农民的社会化的特征n农民社会化过程的特点n1、农民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n2、农民社会化的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n3、农民的社会化在方式上多是情感型的,而城市居民则多是理性化的。n4、农民社会化的水平较低。第三讲 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 n一、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n1、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n 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婚姻通常是指男女按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建立的关系。n2、择偶n 越是传统的婚姻,越接近安排婚姻,越是现代的婚姻,越是接近自由婚姻。二、农村家庭n一、农村家庭结构n1、家庭的分类:n 把家庭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n2、农村家庭功能n 传统农村

9、社会家庭的功能主要有:生产功能,消费功能,生育功能,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性生活功能。n3、农村家庭关系n 家庭关系的形态有宏观的家庭关系,微观的家庭关系。三、农村家庭网络n1、农村家庭网络联结的前提n 农民有了自主的同外界进行交往、自由的选择交往合作对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家庭网络建立的前提条件。n2、农村家庭网络的联结n 以血缘、因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其中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利益关系发挥重要作用。n3、农村家庭网络的特征n 以亲属关系为主干的网络系统,女系关系占重要地位。第四讲 农村社会组织n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n1、秦以前的农村组织n2、秦汉至隋唐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10、结构n3、宋至清末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n4、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n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n6、两点启示:A、家庭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B、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大致有官办的行政组织和民办的自治组织两大类。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n1、政治组织n2、村民自治组织n3、经济组织n4、事业组织n5、团体组织n6、宗族和宗教组织三、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及其演变趋势n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n1、农村基层社区的权利结构n2、明晰产权,完善经济组织的坚实基础。n二、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n1、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n2

11、、由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逐步出现大量的自组织。n3、由正式组织向大量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格局转变。n4、由传统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第五讲 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n1、社会分层标准n社会分层,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因此,社会分层的关键,是分层的标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毛泽东的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分层标准。n2、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n财产制度变革n产业结构调整 n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的变化 n分配制度的变革。n3、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社会分层标准:n政治资源: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n

12、经济资源: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占有能力;n文化资源:指社会认可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拥有状况。n这是目前农村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二、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n1、中国古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n中国古代:士、农、工、商n封建农村社会分层:地主、雇农、佃农、自耕农。n2、中国近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 n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构成了农村社会的基本分层结构。n3、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n 改革开放之前:两大阶级一个阶层。n改革开放之后:n我国的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过渡性特殊阶层

13、。n我国农村的阶层结构(陆学艺):nA、农村劳动者:约占60%,主要指从事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农村居民;nB、农民工阶层:约占20%左右,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者。nC、个体工商户:约占7%左右,指从事商业活动,雇工在8人以下者。nD、农村管理者:约占6%左右,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nE、农村知识分子:约占1.5-2%,指农村中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的社会成员。nF、私营企业主:约占0.3%,指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雇工在8人以上者。nG、雇工阶层:约占0.5%,指从事加工和采矿等小作坊者。nH、乡镇企业管理者:约占0.4%,指在乡镇企业中承担一定职务者。n过渡性特殊阶层:

14、约占0.2%,包括失地农民、农村白领、食利阶层、大学生村官(农村驻村干部)三、农村社会流动 1、传统农民社会流动:n原因:传统农村社会流动不是市场化、现代化和城市的结果,而是为逃荒避难、躲避战乱。n特点:规模小、速度慢,身份和地位改变困难。n2、现代型农民社会流动n原因:n生产力原因n产业结构原因n政策制度原因n建国后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几个阶段:n第一阶段,1949年-1959年:职业变动大,区域流动频繁;n第二阶段,1959年-文化大革命:限制严格,流动困难;n第三阶段,1978年-市场经济建立:限制松动,结构性流动为主;n第四阶段,1990年-,代内与垂直流动为主,身份转化自由,流动自由。

15、四、农民工:工人阶级的新成员?nA、农民工的特点:n身份的特殊性:亦工亦农;n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知识;n是市场机制的开拓者;n有中介性和过渡性的特点nB、农民工存在主要问题:n劳动范围受到限制、工种低下;(约63%的从事高危行业)n法律地位处于不利:维权困难(农民工工作时间:每月工作30天/月占49.3%,26-30天/月占12.2%;8-10/每天占12.2%,10小时/天占33.2%,15小时以上占23.2%;农民工平均工资800元左右。)。n政治地位不正常:政治参与低(57.8%的党团员外出后失去身份;农民工求助渠道:朋友57.2%,熟人、同乡和家人47.9%,亲戚40.4%,政府17.

16、7%,政法部门10.4%。)n在每年工伤死亡事故中,农民工约占80%。n(资料来源:陆学艺.,社会学2003年第10期。)nC、原因:、原因:n历史原因:传统的社会排斥;n农村劳动力剩余;n现行的政策偏好;n不完全市场机制。nD、农民工工人化的对策:n经济上: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劳资关系;n思考:如何加强农民工的合同意识?n政治上:组建农民工工会,拓宽权利诉求和表达渠道n文化上:加强职业与培训教育。n思考: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n社会政策上: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改革户籍制度。五、农村精英及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n1、定义:n指农村中有威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n2、类型:n政治精英:威望高的干

17、部n经济精英:专业户与企业家n社会精英:家族长老(族长)n3、农村精英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n积极方面:n是农民的崇拜对象;n是农民的模仿对象;n是农村经济的带头人;n是政治稳定的中坚;n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n消极方面(村霸):n垄断村中利益;弱化农村正式控制;欺压弱势群体;造成家族冲突等。第七讲 农村社会问题n一、社会问题n二、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n、传统性n、受城市社会问题影响n、地域性n、社会关注不够n、复杂性三、农村贫困问题n、中国农村贫困的基本概况n总的来说,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农村的贫困人口下降得较快。n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指年收入在元以下的人口。n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

18、。n、农村贫困的原因n发展的基础条件欠缺。n观念的错误和落后造成了对发展的误导或制约。n发展体制与机制不健全。n农村发展的社会环境整合程度底。农村的发展需要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n不同层次的发展极发展极没有形成。n居民的发展权力未能得到实现。n四、农村社会秩序问题n1、失范问题n迷信活动盛行:请神降仙、打卦算命、测字相面、阴阳风水;n宗族活动抬头:干预村务、干预家务、影响稳定;n婚姻家庭问题:买卖婚姻、童养媳、早婚早育、遗弃女婴;n社会风气问题:铺张攀比、大办红白喜事、两性生活混乱。、越轨问题n赌博问题:40%的乡镇存在赌博问题。n思考:我国地下六合彩猖獗的社会原因是什么?n卖淫问题:66

19、-80%的性从业者是农村妇女。n毒品问题:贩毒制毒,吸鸦片,抽大烟。n宗族政治问题:宗族械斗、滥用私刑。n、犯罪问题n犯罪动机集中:首先是侵财型犯罪,占80%;其次是畸形的私生活。n形式多样:爆炸投毒、走私贩私、非法偷渡;n团伙化:团伙犯罪占农民犯罪的40%以上;n手段智能化、暴力化:网络犯罪,高科技犯罪开始出现,手段越来越残忍;n主体多样化:流窜人员、闲散人员。n思考:近年我国农村犯罪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n五、农村人口问题n1、中国农村人口的特点:n基数大,增长快:超生现象严重;n素质低:中小学以下的占90%以上;n社会流动缓慢:垂直流动艰难;n同质性高: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思想观念、关系纽

20、带等近似。n集中程度低:居民居住分散;n男性比例高:性别比例高达100:119:n2、中国农村问题形成的原因:n数量问题:传统思想影响、建国后生活水平提高、养育成本低;n质量问题:科技文化水平低、生活方式落后、身体素质差;n性别失衡问题:重男轻女思想、传统道德风俗习惯;n六、农村社会控制 n1、培养农村各种基层社会组织。n2、加强农村立法、执法工作与法制教育。n3、制定村规民约。第八讲 农村文化n一、农村文化的概述一、农村文化的概述n1、农村文化涵义、农村文化涵义n所谓农村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n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21、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文物典籍等等。n n2、中国农村文化的环境与条件中国农村文化的环境与条件 n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n任何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实现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出现和不同的文化特征形成的深厚物质基础.n地理特点:n环境相对封闭;n地势西高东低;n季风气候显著。n地理环境对农村文化的影响:n一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了东南、中原以农耕为主,而西北以畜牧为主的人文生产景观。n二是文化的封闭性大于开放性:一直缺乏对外开放、向外进取的条件和动力。n时日

22、积久,便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民族性格,并由此培养了中国农村对乡土的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切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n思考: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文化原因?n中国农村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国农村文化的社会政治环境:n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尊祖敬宗的前提下,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权利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起源于父系氏族公社的家长制。n官僚政治体制:中国农村社会政治结构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体制。“学而优则仕”对中国农村文化影响根深蒂固。n思考:公务员热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n3、中国农村文化的类型与

23、特点中国农村文化的类型与特点n类型:类型:n一是按地理环境区分为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海洋型;n二是按生产方式区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游牧文化;n三是按哲学思想区分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n中国农村文化特点:n崇尚统一,追求稳定:以江山统一为乐,以社稷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和永志不移的政治价值取向。n伦理至上,群体至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邦国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父子、长幼、上下、尊卑的人伦关系中,维护人伦关系远远超过对宇宙、自然及生产技术的探索,重伦理、轻自然的特点非常显著。n尊老尚古,贵中尚和:和谐之美在传统思想中被看作是一种最高境界,中国人一贯追求群体和谐、社

24、会和谐、天人和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n兼容并包,丰富多彩:历来把“厚德载物”作为一种美德。“有容乃大”,只有包容、兼容,吸纳不同的意见,汇集不同的声音,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n4、中国农村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农村文化的价值取向n儒家:儒家:首先,以“仁”为核心。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具体说就是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

25、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次,以“义”为准绳。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则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义”,基本的准绳就是“齐之以礼”,也就是要与既成的社会名分及传统的社会观念相吻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n道家:道家的价值取向首先是道法自然。道家认为“道”是人生的真谛,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宇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宇宙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26、法自然。”n法家:法家是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便是功与利。韩非说:“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舆人欲人之富贵,匠人欲人之夭死。”n释家:佛教的价值观念集中在“来世”,而是“来世”靠修炼而成的。佛教的修炼方式很多,但不外乎两种方式:“定”与“慧”,或者叫“止”与“观”。“定”就是禅定、打坐,着重于佛教思维训练,“慧”则是学习佛学教义,培养智慧。n思考:中国农民忍文化的根源是什么?n二、农村社会道德变迁二、农村社会道德变迁n1、农村道德的涵义、农村道德的涵义n农村道德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27、,农民依据善恶、美丑和是非等标准去评价和选择,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规章制度等维系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n农村道德的特点:农村道德的特点:n保守性保守性n民间性民间性n超稳定性超稳定性n2、农村道德变迁现状n农村道德变迁具有革命性;n农村道德变迁内容与时俱进;n农村道德变迁的途径与方法多样;n形成了较好的变迁机制。n3、农村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n道德滑坡n道德扭曲n道德畸形n道德败坏n原因:n历史原因:n自身素质低;n传统思想的影响;n市场机制不健全。n社会原因:n政治上:基层组织不力。n经济上:市场体系不完善;n文化上:沉渣泛起,良莠不分。n4、农村道德的模式构建n了解农村道德现

28、状;n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n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n强化道德保障体系;n创新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二、农村教育问题n1、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 n(1)中小学生离开学校:中小学生离开学校: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已达到5.47。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n(2)大学高门槛挡住农村学子大学高门槛挡住农村学子:据统计,在每万人录取人数中,城镇青年的机会是农村青年的3倍多。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在重点院校中表现更加明显。这说明城镇学生分配到了大部分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属于农村学生的大部

29、分是中下等的高等教育资源。n(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教师问题很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教师问题很多: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n思考:农村教师老龄化对青少年社会化有什么影响?n(4)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n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际上主要还是由农民们自己负担的,在全部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n政府向农村教育投入的太少,使得乡村学校条件特别差,校舍不足而且简陋。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

30、学占3.16,小学占4.33,内蒙中学占1.02,小学占1.56。n“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干得比驴还累,跑得比马还快,挣得比民工还少,说起来比谁都好。”网上这句戏言看似有些荒诞,却道出了今天农村教师的无奈。n2、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n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n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n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n 有利于民主法制建设n 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n3、改革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n 第一阶段:1979-1984年,准备阶段。n 第二阶段:1985-1993年,全面改革阶段n 第三阶段:1994-,继续深化阶段n4、农村富余劳动力教育与培训n(1)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有1/

31、3的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总人数近3亿;女性占2/5以上;初中文化占51.4%;技工占27.2%。n(2)教育与培训现状:n教育培训机制基本形成;n教育培训以初级职业技术为主;n培训方式多样:“燎原计划、”“星火计划”;n组织领导以乡镇为主。n(3)存在的问题问题:n认识不到位;n资金不足;n政府组织不力n政府服务不够n培训实体不健全n(4)加强农村职业培训的设想n做好培训计划n加强组织领导n培育科学机制n整合优势资源n加强服务指导n思考: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三、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n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n2、中国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状况n3、中国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n

32、 问题n 认识不到位n 资金不足n 政府组织不力n 政府服务不够n 农村本身的问题n 原因n 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n 农村人口多,分散,组织不便n 用人单位不愿意投资n n4、农民职业培训的模式选择n 摸清基本情况n 做好教育培训计划n 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n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n 整合农村教育资源n 加强职业培训服务第九讲 农村社会与社区n一、农村社会一、农村社会n1、农村社会的特点、农村社会的特点n滕尼斯:同质社会;n萨姆纳与雷德菲尔德:民俗社会(规模小、人口少;封闭;面对面语言交流;成员具有同质性;对集体极强的依赖性;劳动分工简单;以家庭为中心。)n二、农村社区二、农村社区n1、农村社区、农村

33、社区n定义:以农村地域为活动空间,由同质性较强的人口所组成的实体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特点。n特点:n人口密度低;n聚集规模小;n素质低n同质性强。n2、农村社区分类:、农村社区分类:n吉雷特:种植业社区、同族社区、散居社区、村落社区、乡镇社区;(五分法)n罗吉斯:散居社区、集居社区、条状社区;n杨开道:居住状况、年代久远、姓氏、经济、地理位置、社区规模、人口密度;n冯和法:地理位置、经济事业、人口状况、年代标准。n其他分类:n按经济分:农业村、工业村、旅游村、商业村;n按行政分:自然村、行政村、中心村;n按城镇化分:村落、集镇。n3、村落社区、村落社区n是指自然地、历史地

34、形成的,是小生产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n村落社区结构:n大型集村:3000人左右,面积1平方公里。n小型集村:1000人左右,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n大型散村:几千人,面积5平方公里。n小型散村:同姓居民居住在一起。n特点:n规模小:全国平均173人左右;n社会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发达,经济结构落后、社会分工低;n以血缘和地缘为主:亲情关系、邻里关系。n4、集镇社区:、集镇社区:n定义:指具有城市社区和村落社区中介作用的社区,包括乡镇所在地、小城市郊区和大城市远区。全国3万多个。n类型:乡镇驻地、建制镇、县城所在地镇、市郊n功能:n初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n社区商品集散地;n文化

35、辐射中心;n信息传递功能;n地区控制中心。三、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n1、城乡关系、城乡关系n定义:指城乡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n影响因素:n生产力;n社会分工;n阶级与阶层;n客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n表现形式:(袁亚愚)n合作关系;n协同、冲突、对抗与对立关系;n统治、领导关系。n2、我国城乡关系:n生产的二元结构;n居民的双重身份;n分割的社会体系。n3、中国农村城镇化n城镇化的内容:n农村非农化和农业产业化;n地理空间城镇化;n人口素质社会化。n8种模式:n行政管理智能型;n为大工业服务的小城镇型;n依托矿产资源型;n特殊地理位置型;n商品流通型;n窗口

36、型;n农副产品型;n工贸结合型。n思考:我国乡镇企业衰落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n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n规划不合理;n布局不均衡;n建设质量低;n资金来源困难;n容量小;n社会保障不健全。n思考:我国城镇化道路该怎么走?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1、新农村建设的目标n生产发展;n生活宽裕;n乡风文明;n村容整洁;n管理民主。n2、意义:n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n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n是处理城乡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n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n3、新农村之“新”n背景新n思路新n目标新n4、如何建设新农村n培养新型农民;n统筹安排农村的各项工作;n加强

37、党的领导;n5、存在的主要问题n搞政绩工程n搞一刀切;n急于求成。n6、主要措施:n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n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n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n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动力;n加强组织建设。第十讲 农村经济问题n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n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革命意义nA、改变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局面;nB、改革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nC、改革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nD、改革了传统的分配形式;nE、是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n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nA、生产上,分割土地阻碍了规模经营;nB、经营上,出现了小市场与大农业的矛盾;nC、土地产权不清

38、,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nE、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nF、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n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具有什么影响?n二、农业产业化问题n1、内涵:n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施养殖,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将农业再生产中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n2、特点:n资源配置市场化、产品商品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企业集团化、效益最大化。n3、背景与意义nA、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nB、改变土地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性质;nC、引导和帮助农户进入市场;nD、有

39、利于形成农业内部不畅机制;nE、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nF、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4、发展类型和组织模式n类型:nA、公司+基地+农户nB、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nC、专业市场+基地+农户nD、主导农业+农户nE、中介组织+企业+农户nF、农科教+企业+农户n组织模式:nA、企业组织模式;nB、合作社模式;nC、合同生产模式。n5、利益分配机制:nA、以商品合同为利益纽带的分配机制;nB、以要素契约为纽带的分配机制。n6、存在的主要问题nA、利益关系不稳定nB、缺乏宏观规划nC、农户规模过小。n思考:联系实际,我国农村应该走一条怎样的产业化道路?n三、农场化问题n1、农场的优势:nA

40、、有利于专业化;nB、有利于规模化和社会化;nC、有利于劳动力的分流;nD、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nE、有利于建立农村企业制度;nF、有利于树立现代农业管理理念。n2、我国农场建立的条件nA、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nB、建立科学的劳动保障体系;nC、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nD、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nE、建立生产和服务组织化。n3、我国农场的特点:nA、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nB、农民充分就业;nC、享有法人利益;nE、多样化就业形势。第十讲 农村社会发展与变迁n一、农村社会运行机制n1、什么是运行机制?n社会学界的代表性观点:n联系论:是社会系统内各相关要素的连动关系。n规律论:是社会规

41、律的作用方式和利用方式。n工作论:社会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形式。n原理论:是社会利益的激发和调节原理。n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机理,是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或政治集团,在主观认识和客观社会实际中的有机结合,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n包括:经济运行机制、政治运行机制和文化运行机制。n2、社会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n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能力;n一定时期的社会基础;n传统的历史惯性。n3、农村社会发展n以广大农民对农村社会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为导向,根据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分配资源要素和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n特点:n相对独立性;n水平和

42、素质低;n调动和利用资源有限;n传统农村将逐步消失。n二、农村社会的发展模式n1、什么是发展模式?n即社会类型。社会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征。n纵向,横向;宏观、中观、微观。n2、意义:n有利于了解社会发展的条件、发展状况、体现的特点:n有利于对不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和鉴别;n有利于现实社会发展的构建。n3、农村社会发展模式的特点:n地域性;n综合性;n过渡性;n4、农村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n党政集团的意图;n农村社会主体的选择能力;n传统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n目的:推动农村发展。n5、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模式n苏南模式:n费孝通先生提出。以市场为导

43、向,以发展乡村两级所有制企业为支柱,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本地乡镇企业的发展。n主要经验:n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国际竞争;n依靠农村居民发展非农产业;n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自主决策、自担风险;n产权明晰、权责明确;n尊重知识、尊重人才;n由承包转向现代企业制度。n温州模式:n依靠发展各种类型的市场为依托,特别是专业市场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以农村商业和农村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家庭经营和家庭所有为基础的产权结构,以日用小商品为主要产品的产品结构,以市场调节为特征的经济模式。n主要经验:n促进了多样化的投入;n形成较大的农村民间资本市场;n有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n耿车模式:n耿车模式是江苏省宿迁

44、县耿车乡在我国不发达农业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种模式。n主要经验:n“四轮齐转”即乡、村、联户和户四个层次办企业,合作经济与个体经济交织发展;n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加工产业结构;n亦工亦农,工农结合;n三、国外农村社会发展模式n1、基本理论n艾佛利特M罗吉斯(美)的内发变迁:n是社会系统成员,在几乎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创造和发展出新思想,并在系统内推广。n拉波尔T伯德格的关联变迁:n是社会系统外的新思想被传送来引起的变迁。n2、发达国家农村发展模式nA、以英国为代表的内发变迁模式:n城乡一体,传统农村消失。n特点:n资本因素发展比较早;n工商业发达;n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为其发展创造条件;n城

45、乡发扎协调;n充分发挥法律作用。nB、以关联变迁和内发变迁相结合的美国模式n以农民分化为基础,在价值规律的指引下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来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n特点:n良好的外部环境;n以工业化推动农业化;n关联变迁和有机变迁的结合。nC、以关联变迁为主的德国模式n通过市场机制的扩张,实行城乡分割,在农村中自发发展手工业经济,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n特点:n以改良主义为主要方式;n农民上升的机会较少;n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第十一讲 农村社会保障n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概况n1、什么是农村社会保障?n以乡村基层社区为依托,通过国家、社区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为社区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初级形态。n家

46、庭和土地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依托,社会保障只是必要的补充。n思考:农村社会保障建立的社会基础是什么?n2、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n社区型:以乡或村为基本单位。n保险型;以风险共担为主要目的。n基金型: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为主要方式n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n新中国建立后: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n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型和社会保险型;n“七五”期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n199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n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n农民自我保障观念淡薄;n农村集体对农民社会保障支持力度不够;n政府重视不够;n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都是面向城镇人口的。n5、我国

47、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n基本方案:n以个人缴费为主,县级统筹,按国家规定运营,按个人账户累计金额发放。n基本原则:n基本生活保障原则;n政府经办,市场运作;n法律法规规范原则;n自愿自治原则;n因人因地制宜原则。n具体做法:n建立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制度;n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n推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n目标:2020年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n二、农村医疗保险问题n1、历史沿革n建国后: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卫生革命;n1955年:医社结合;n1980年,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障的规划目标初级卫生保障评价体系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障评价标准。n1999年,达

48、标县80%。n2、发展对策:n提高农民医疗意识;n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n加大政府投入;n建立科学评估体系;n加大对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n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n什么是“新农合”:n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n产生背景:n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

49、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n进展和目标:n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

50、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n存在的主要问题:n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n保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n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农村社会学讲义电子版-(2)汇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