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肠间质瘤 -病例讨论第1页,共41页。病情摘要l患者,于XX,女,79岁,因“发热20天”于2007.6.16入呼吸科。l无明显阳性主诉。l体格检查: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第2页,共41页。辅助检查大兴医院腹部彩超(2007.6):胃弥漫性增厚,胃癌?大兴医院CT检查示:左侧上腹部显示一巨大囊实性肿物,约15.8x13.2x9.8cm,囊壁薄厚不均,囊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考虑间质瘤,其内巨大溃疡形成。第3页,共41页。初步诊断 胃部占位 胃间质瘤?第4页,共41页。肿瘤位于大弯侧,与胃腔相通,大小约15x15cm,质韧,表面血管丰富,与膈肌、脾脏、胰腺、结肠、小肠粘连紧密第5
2、页,共41页。诊断:胃壁肿物(间质瘤)处理:行开腹探查+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肠粘连松解术(2007.6.29)第6页,共41页。n 胃体部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肿物大小15x13x11cm,境界清楚整齐,中央可见出血、坏死,核分裂2个/10HPF,肿瘤与脾门软组织及网膜粘连,脾脏未见特殊改变。n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Ki-6765岁者剂量不变,其安全性与65岁者相同。第31页,共41页。格列卫疗效l治疗进展转移的GIST总有效率在50%左右,比传统化疗有效率高十倍以上,肿瘤生长控制率达到80%以上,l起效最快在服药后24小时之内,出现症状改善
3、如疼痛缓解、出血停止;客观检查如CT、MRI及PET发现在治疗后13个月肿瘤缩小,平均起效时间为13周(即 3个月)。第32页,共41页。不良反应 l轻度恶心(50-60%),呕吐,腹泻、肌痛及肌痉挛;l浮肿和水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7-59%和7-13%,浮肿表现为眶周和下肢浮肿,也有报告为胸水、腹水、肺水肿和体重迅速增加的,此时通常暂停药,用利尿剂或给予某些支持治疗,多见于每天 600 mg时。l全身反应:常见有发热、疲劳、乏力、畏寒。不常见有不适、出血和体重减轻、传染病/感染。第33页,共41页。不良反应l血液与淋巴系统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14%)、血小板减少(14%)和贫血(11%)。
4、l胃肠道和肿瘤内出血:5%的患者中出现,可能与格列卫诱导的肿块大面积的坏死有关第34页,共41页。总结l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l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物CD117和CD34。l其预后指标:包括瘤的大小、有丝分裂率、肿瘤的部位。l完整的外科切除病灶仍是 GIST首要的治疗方式。l中高危的 GIST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第35页,共41页。第36页,共41页。第37页,共41页。良性指征l最大直径2cml肿瘤境界清楚l细胞欠丰富l核分裂不易找见l往往其它手术时偶尔发现第38页,共41页。潜在恶性指征l与周围组织粘连l最
5、大直径5cm,但10cml核分裂数10/50HPF第39页,共41页。GIST不表达KIT的原因l抗体的选择抗体的选择l取材过少,固定不当,切片干燥时,温度取材过少,固定不当,切片干燥时,温度过高或储存时间过长过高或储存时间过长l约约2%GIST2%GIST缺乏缺乏KITKIT突变和突变和/或或KITKIT过度表达过度表达l格列卫治疗后,偶尔可不再表达格列卫治疗后,偶尔可不再表达KITKIT第40页,共41页。KIT阳性和可能阳性肿瘤lGISTl精原细胞瘤l肥大细胞瘤l黑色素瘤/透明细胞肉瘤lES/PNETlKaposi肉瘤/血管肉瘤l孤立性纤维瘤l隆突性皮纤维肉瘤l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瘤病l分化良好脂肪肉瘤l转移性小细胞癌第41页,共41页。